【實用】快樂的國小作文3篇

來源:文萃谷 1.13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快樂的國小作文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快樂的國小作文3篇

快樂的國小作文 篇1

最近一連下了幾天的雨,今天,太陽公公終於露出了笑臉,把溫暖的陽光灑在了三墩鎮中心國小,彷彿知道我們今天要春遊,要和我們結伴同行。

我們坐上汽車,車上洋溢著歡聲笑語。

我們首先到了楊公堤。兩邊的樹枝繁葉茂,在微風的吹拂下,搖搖擺擺,好像在歡迎我們的到來。蝴蝶在花叢中飛舞,落在蝴蝶花上,你真分不出哪個是花,哪個是蝴蝶。我們經過彎彎曲曲的小路,來到了蓋天居故居。它是一個古樸的建築物,用來紀念著名的京劇藝術家張英傑。他演出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劇目,如《三岔口》、《武松》、《獅子樓》等。走進正殿,映入眼簾的是他的彩色雕塑,右手拿劍高高舉過頭頂,左手豎起兩個手指,左腳微微抬起,頭朝左,凝視遠方,好氣派!接著我們來到了蓋叫天的書房,只見牆上掛著周總理和蓋叫天的合影,可見他的知名度有多高。不知誰叫了一聲:“快來看,呂洞賓,呂明昊的祖先!”大家開懷大笑,原來有呂洞賓的畫像。書房中間有一桌子,上面放了許多關於京劇方面的書籍,看來蓋叫天對京劇真是痴迷呀!出了書房,我隨大家來到臥室,木床、木桌,很簡單,讓我不解的是床邊的很多瓶子,不知道有何用處,那一定是蓋叫天的寶物吧。高老師對我們說,蓋叫天曾經接了三次骨,為了能繼續演出,他自己撞斷庸醫接錯的斷骨,讓醫生重新接。腿傷剛剛好,他就上臺演出了,可見他是一個對京劇多麼執著的人呀。

走出蓋叫天故居,我們來到了花圃。花圃裡的花可真多,山茶花五顏六色,特別是它的獨特香味,沁人心脾;蘭花十分嬌豔,嫵媚;桃花一團團、一簇簇,火紅絢爛。“搭石”,有人在喊,我醒過神來,飛奔過去,跳了上去。只見已有人在撩水,小魚在水中穿梭,我禁不住也躍躍欲試,卻不小心滑進了水中,同學們大笑,魚也跑遠了。雖然這種“搭石”是人工的,並且固定的,但也算得上一道風景了。溫暖的陽光下,同學們盡情地玩耍,有的已經冒出了汗,卻不知疲倦。特別是幾個同學用水槍打起了阻擊戰,弄得臉上、身上溼漉漉的,卻喊好涼快。

轉眼間到了下午,我們愉快地離開了花圃。她們已經給了我一段美好的時光和一個美好的回憶,我真的是不虛此行。

快樂的國小作文 篇2

內容摘要: 快樂作文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培養學生自覺習作的習慣、實現新課程標準對國小作文要求的有效途徑。隨著教學改革不斷深入,快樂作文教學必將大有可為。可以肯定,快樂作文對培養國小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是和思想品德課並行不悖的、影響國小生一生的思想基礎工程,對培養21世紀開拓創新型人才大有裨益。

關鍵詞: 情境作文 多型別作文 快樂作文

一、課題的提出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新課程標準對學生的習作要求有了一定的改變和提高,要求學生把自己耳聞目睹、親身經歷的事情,以及內心思想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強調“親歷”和“真實”,這就要求學生善於主動挖掘生活、樂於積極表達思想、勤於自覺動筆習作。長期以來,國小作文教學基本形成了“教師命題--學生寫作--教師改評”的模式,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是許多學校當前作文教學主流,有利於學生掌握命題作文的一些技巧,有利於學生在應試中取得好成績。但是這種模式已經暴露出其偏面性和侷限性,給學生造成了許多負面影響,即習作時,不會下筆,無從說起;不會表達,語言空乏;不會創新,缺少個性。習作不是表達自己對生活的體驗和感悟,而是為了完成任務和獲取高分,缺乏自己真實的思想和感受,只能生搬硬套或隨意編造,其痛苦之狀可想而知。在作文教學專題研究的開始階段,我曾經指定某班級38名學生每人寫一篇自己最喜歡的作文,題目自擬,題材格式均不限,結果令人大失所望。有90%的學生記流水賬;80%的學生語言枯燥乏味,文不對題;73%的學生存在語句不通順、錯別字較多的現象,還有的學生在規定時間未能完成作文,且未能抓住中心內容。針對這種現象進行問卷調查發現,95%的學生害怕或討厭寫作,覺得根本無話可寫,認為寫作是一件痛苦的事。這種現象不是個別學校班級的個別現象,而是帶有一定的普遍性,不容忽視。課題研究表明,快樂作文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培養學生自覺習作的習慣、實現新課程標準對國小作文要求的有效途徑。隨著教學改革不斷深入,快樂作文教學必將大有可為。可以肯定,快樂作文對培養國小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是和思想品德課並行不悖的、影響國小生一生的思想基礎工程,對培養21世紀開拓創新型人才大有裨益。

二、課題的界定

快樂作文可以從狹義和廣義兩方面理解。狹義的快樂作文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在愉悅輕鬆的環境中充分表達自己快樂的心境,把自己的快樂體驗用一定的語言文字傾注於筆端,這是一般意義上的快樂作文。廣義的快樂作文是,通過對學生良好寫作習慣的培養,使習作成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成為他們自發自覺的行動。也就是說,學生能夠把學習生活和日常交往中的快樂、苦惱等感受,乃至對生活中酸甜苦辣的細微體驗,主動訴諸恰當的語言文字,寫出有血有肉、有感而發、生動耐讀的文章,達到閱其文知其心,體現“文如其人”的精神,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口”(葉老)。這才是快樂作文的真實目的和深層意義所在。國小高年級作文教學,如果能夠注重培養學生寫作興趣,讓學生養成勤於起筆記錄生活、樂於專注有感而作、善於表達喜怒哀樂,就能逐步甩掉對習作的厭惡、無奈和被動應付的“包袱”,從被動的“要我寫”轉變為主動的“我要寫”,使習作像吃飯、睡覺一樣,成為學生髮自內心的一種自然慾望,這就達到了快樂作文的目的。怎樣才能達到快樂作文的目的是本次課題研究的重點.

三、研究過程

(一)把握兒童愛玩與好奇的心理特點,適時創設各種情境,增強習作興趣。

國小生受年齡特點及認識水平的制約,他們的寫作往往需要教師提供一定的情境,需要老師的指導幫助等外部條件促使他們寫出更好的作文,以增強寫作的興趣。“創設情境”實質上指的就是創設有利於學生習作的一切外部條件。在把握學生的心理、思維特點,認知水平的基礎上,教師精心創設情境,讓學生自然地融於情境,利用已有的知識發現新問題,溝通知識間的聯絡。

1、觀察情境,提煉重點,寫出真情。觀察情境的內涵就是去觀察世界,即觀察大自然、社會生活、藝術作品或具體的實物。它是根據兒童的思維、心理和學習語文的特點提出來的。如:春天到了,帶孩子們走出教室到小花園尋找春天,感受春風拂面,陽光和煦的明媚春光;下雨了,讓孩子們趴在視窗觀察雨景及行人的反應;秋遊時,讓他們看看秋天的田野,感悟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為了寫好觀察日記,發動他們搞一些飼養活動,如養蠶,觀察蠶的生長過程;養兔子,觀察它的分娩及餵養小兔的過程;種蒜頭,觀察變化過程。然後,引導他們進行觀察,並在批改後及時加以肯定,使學生感受到樂趣。有了樂趣,才有主動性;而有了主動性,才有創造性。經過自己的精心飼養和仔細觀察,他們的觀察日記寫得繪聲繪色,且極具個性。

又如寫人記事的作文,對孩子來說難度很大。因為每個人的外貌千差萬別,其內心世界、個性特徵、情感活動的複雜不是一個國小生可以理解的;用語言文字反映更是國小生認識能力所不及的。有些人物對孩子們來講似乎是熟悉的,但往往“熟視無睹”。要他們寫爸爸媽媽,似乎不成問題,但真正要他們提筆寫,就覺得寫不出多少話。因此,在教學中應教會孩子觀察人物、觀察生活的情景。如教他們寫“一個 的人”時,可以先讓孩子們提前觀察自己選定的物件,從中提煉出中心,確定寫作重點,並在課堂上請同學們提意見,及時修改,從而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取得較好的效果。

2、遊戲情境,體驗樂趣,抒發感受。遊戲是孩子們的天性,通過設定的遊戲有感而作,也是提高習作興趣的一個好辦法。如,結合“六一”遊園會讓學生通過遊戲習作,學生興趣很濃。遊戲結束後都能積極交流活動中精彩難忘的情節,通過對自己的活動,以及其他同學的語言、動作和情緒等敘述,學生在愉快、輕鬆的氣氛中很快完成了作文,而且內容具體,語言生動。學生經歷了活動的全過程,真實體驗了其間的樂趣,有了自己的親身感受,當然有話可說,有感可發,有情可抒,再也不會感到作文是一種痛苦的事。遊戲活動為學生提供了生動的寫作素材,又營造了寬鬆的氛圍,增加了興趣,減少了恐懼感,讓學生樂於寫作。

3、實踐情境,體驗成功,得到發展。結合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創設一系列的主題實踐活動,在活動內容的確定上,我針對學生的實際,對教材的“習作教學要求”、“口語教學要求”、“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要求”進行同伴考慮,進行“利用、選擇、改編”,結合教材和學生生活實際、心理特點,按照“用遊戲的方式來模仿成人生活”理念來設計出能夠和作文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主題實踐探究活動”。在國小語文第九冊作文教學中我以“學做小小導遊員”為主題,安排了一系列的實踐活動。系列活動之一--導遊嘗試:安排學生對家鄉的風景、名勝或其他方面值得參觀的.地方進行調查瞭解。然後,按照九冊第一單元“口語交際”的安排,開展一次“小小導遊員”角色扮演活動——一人做導遊,為全班其他“遊客”介紹家鄉的某一處風景名勝或值得參觀的地方。系列活動之二--學習導遊知識。以“瞭解導遊需要具備哪些方面的知識”為目標,開展主題課外閱讀和資料收集活動。

組織學生討論:在導遊應具備的各方面基本知識當中,國小生可以學習並做到的是對家鄉的景、人、物、事的瞭解。系列活動之三--為本學校做一次導遊。角色扮演:為來校參觀的客人做導遊。介紹要點:介紹校園的一處景物或建築。組織學生對校園內自己喜歡介紹的一處景物、一處建築進行實際觀察,抓住自己認為值得向“客人”介紹的景物或建築的特點。同時,開展調查訪問活動,細緻瞭解與相關景物建築相關的人或事,選擇出值得向客人介紹的內容。學生對觀察、調查瞭解到的資料進行組織,整理,並撰寫“導遊詞”。寫好以後,現在小組內進行交流——讓其他同學當客人,給同學“導遊”,聽取其他同學的意見,然後,作修改。最後,全班開展“為客人做導遊”的活動。系列活動之四--介紹家鄉的人。為“客人”介紹家鄉的人。研究家鄉的歷史名人、現代名人或自己認為值得向“客人”介紹的人物,瞭解他們的成長經歷、他們的感人事蹟、他們為家鄉、為祖國作出的貢獻等。將自己瞭解到的內容寫下來,為“客人作介紹”。並結合寫人文章進行寫作。系列活動之五--向遊客介紹家鄉近幾年的巨大變化。組織學生開展家鄉變化調查採訪活動。每一個同學或一個小組的同學選擇一個角度;對家鄉實際的觀察、調查訪問,瞭解家鄉在“某一個方面”的發生的變化。

調查訪問結束,小組進行交流。每個人針對他人的調查主題,提供自己瞭解到的資訊,同時也豐富自己的資料。將自己瞭解到的、感受到的家鄉的變化寫下來。寫好以後。班內進行“向遊客介紹家鄉變化”的“預演”。系列活動之六--向遊客介紹未來家鄉發展藍圖。人人做一個“家鄉未來小設計師”,設計家鄉未來發展藍圖。首先,開展專題社會調查,從環保、經濟、社群生活、居民生活、風景區建設等各個方面選取一個專題,瞭解現在家鄉的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通過上網、課外閱讀、收看影視、訪談等方式,瞭解現代社會和科技的發展趨勢。大家對發現的問題和了解到的“發展趨勢”進行交流。然後,針對自己在專題調查中發現的問題,根據社會和科技在這個方面的發展趨勢,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為未來的家鄉設計“發展藍圖”。想象好以後,把自己的“設計”寫成文章——《未來家鄉的……》。小組或全班同學進行交流,針對每一位同學的“設計”,提出建設性的意見,也從別人的設計中,汲取經驗。然後修改自己的設計。這樣的設計落實了新課程標準的精神,體現了語文教學的綜合性,將語文教學中的“課外閱讀、口語交際、習作”與“主題系列化綜合實踐活動”融為一體,用活動為學生創設真實的口語交際、習作的情境,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生活、積累素材、提煉思想、豐富情感、產生表達的慾望和興趣,在運用口語交際和寫作進行活動當中,學習練習口語交際和寫作,同時促成學生的全面發展。

4、想象情境,拓寬思路,激發美感。想象力是一種富有創造性的認識功能。真正的創造是想象活動的結果,有計劃地設計安排想象情境對進一步發展兒童的創造能力十分有效。在五年級下半學期第一、六單元作文教學中,我嘗試創設想象情境進行習作,獲益匪淺。先讓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創設情境想象,藉助童話的手法進行誇張擬人的想象,拓寬了他們的想象空間。接著提供激發創作慾望的題材,為他們習作做好必要的內容鋪墊。如,寫童話時,先選取他們喜歡的海底世界為大前提,為他們提供一些海底動物的知識作鋪墊(如海龜、珊瑚、海馬、海象等),再讓他們根據這些知識進行新形象的綜合創造,編排生動的故事情節,寫出優美的、富有科幻意義的作文,享受到了成功創作的樂趣。

創設情境的方法還有很多,可以利用語言或音像創設情境,利用圖片或作品欣賞創設情境,利用生動的表演創設情境,利用大自然的景物創設情境等,不管採用哪種方法,都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習作興趣,達到快樂作文之目的。

(二)把握兒童不拘一格、跳躍性強的思維特徵,鼓勵多型別作文,充分體現習作個性。多型別,指寫作型別不拘泥於某種格式,作文格式多樣化。在教學實踐中,若能開放作文的形式,就能充分調動兒童的習作積極性,收到較好的效果。

1、作文“日記化”,降低行文難度。作文“日記化”就是把依次作文的任務分散到幾篇日記中逐步完成,藉此逐步降低作文的難度,使絕大部分學生取得好成績,提高寫作興趣。如第九冊第一單元習作要求是:(1)寫一件暑假中自己經歷過的或看到過的、聽到過的事。(2)寫清楚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3)注意語句通順。三個要求全部達到,對部分學生有一定的難度。如果讓學生以日記形式分成三次寫,就可以分散難度,提高作文質量。第一次,只要寫暑假中一件真實的事,即可得“優”;第二次,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修改,達到語句通順,即得“優”;第三次,要求把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寫清楚,尤其是經過部分,通過範讀、評議、自己修改,明確敘述經過時把主要人物的神態、語言、動作及自己的心理表達出來即可得“優”。這種針對同一件事分散時間逐步深入地完成作文的形式,表面上是降低了要求,其實是一步一個腳印、循序漸進地達到了寫作要求,是絕大部分學生所喜歡的,達到了快樂作文的目的。

2、作文“書信化”,拉近與實際生活的距離。以寫信代替作文,把作文的內容、要求轉化到書信的寫作中去,也是快樂作文的一種有益嘗試。因為寫信可以比較自由地傾注自己的感情,容易寫出真情實感來。如:寫《一件難忘的事》,這是一個選材很廣的題目,既可以寫富有意義的人或事,又可以寫令自己慚愧、得意、激動、興奮的人或事,但是學生覺得題目不新鮮,提不起勁。換一種方法,把作文要求稍作改變,即請學生給親戚、朋友、老師、同學寫一封信,訴說令你難忘的一兩件事。寫給自己熟悉的人,學生覺得比較親切,字裡行間蘊含著童趣、童真,令人感動。

3、作文“詩歌化”,激發創造性想象空間。兒歌、兒童詩一直以節奏輕快、語言活潑、琅琅上口等特點深受學生喜愛,模擬創作有助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比如,學完了《快樂的足球賽》,就可以嘗試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模仿著寫兒童詩。寫人、寫事、寫物均可,每行字數不限,能押韻最好。想到自己也能成為“小詩人”,學生習作興趣盎然。如我班高勇同學的《晚霞》:

晚霞是一塊美麗的布,

我要把它裁下來。

做成一件漂亮的衣服,

送給媽媽。

晚霞是一個紅通通的蘋果,

又大又圓,又脆又甜。

我要把它摘下來,

送給爸爸。

晚霞是一棵珍貴的仙草,

我要把它採下來。

做成一副長生不老的藥,

送給老師。

4、作文“課文化”,加強對課文的理解。在<桂林山水>教學中, 我創設的四次情境,充分調動了兒童豐富的情感體驗,加深了對課文所表現的桂林山水的美景和文質兼美的語言材料的理解,並通過綜合介紹桂林神奇的自然風光這一語言訓練,引導孩子表達對客觀世界美的感受及情感體驗。其中我憑藉“結合課文語言,向老師、爸媽介紹桂林山水的美景”的兩次情境創設,巧妙地從閱讀教材中引出表達的話題,前兩次的情境創設,使學生充分朗讀了課文,仔細欣賞了課件圖片,積極地感知、積累了語言,這為表達提供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在最後的寫作環節中學生都能寫出有個性的好文章,達到了寫作的目的。《桂林山水》的教案發表於近期的豐臺教育上。(見附件案例、課件)。

此外,還可以把作文“演講化”、“稿件化”,把說和寫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自己寫稿的基礎上,開展演講活動。把作文“表演化”,發動學生將有意義的見聞編成相聲、話劇、小品等。總之,不拘一格的多型別作文,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習作積極性,真正達到新課程提出“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見聞和想象寫出來”的要求。

經過一年的研究,期末我又對本班38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其中覺得自己寫作水平有所提高的佔70%,對寫作有一定興趣的佔65%,喜歡寫作的佔36%,與剛開始的相比,有了明顯進步。

參考文獻: 李吉林 國小語文情境教學

魏南江 國小語文教學 二00三年三月

王麗芳 國小語文教學 二00三年六月

快樂的國小作文 篇3

今天我們班組織了秋遊活動,我們一早就站在操場上排好隊,準備去秋遊了。

我們先坐了豪華大巴去秋遊的目的地,然後那裡的叔叔帶我們去參觀了水果和蔬菜,有木瓜樹,木瓜樹上結滿了木瓜,還有枇杷樹,那些枇杷樹都開花了;我們還碰到了一些蔬菜,有豆子,這種豆子又寬有長,而且裡面的豆子我從來沒見過有這麼大;還有葫蘆,這些葫蘆有的小,有的大,有的高,有的矮,奇形怪狀;我們還看見了一個金南瓜,這個南瓜不大不小,剛剛好跟我頭那麼大;還有另一種葫蘆,上面下面都很大,中間很細很細,可照樣不會斷,我覺得這種葫蘆特別有趣。那個叔叔還給了我們班的徐麒越一個金色的小葫蘆,就像一個電話一樣,彎彎的,身上起了好多雞皮疙瘩。

參觀完了,我們準備去採摘橘子,我們到了採摘橘子的地方,一看,那裡的橘子又黃又大,看外表就能看出它很好吃。進了橘子園,我摘了一個嘗一嘗,味道還可以,就是有點酸。我繼續往前走,發現了一個地方的橘子特別黃,我就嚐了嚐,哇!好甜呀!我又往前走,看見了一處火堆,那裡有好多爛橘子在火堆裡烤,我覺得挺浪費的,後來我又想了一下,爛橘子有什麼用呢?這麼一想我就不覺得浪費了。然後我們就出了橘子園去野餐了。

在野餐的時候,我和朱子墨分享了好多好吃的。我吃了她的巧克力棉花糖,朱子墨吃了我的西瓜。野餐結束了,我們坐上了豪華大巴又準備回學校,在回學校的路上,我在心裡說了對這次秋遊的感想,我的感想是,這次秋遊我不但很開心,我還吃的很飽,還有認識了許多我不認識的水果和蔬菜。總之,這次秋遊我收穫很大很開心。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