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家鄉的小吃作文錦集6篇

來源:文萃谷 7.31K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洩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鄉的小吃作文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家鄉的小吃作文錦集6篇

家鄉的小吃作文 篇1

我的家鄉在黃岩,這裡每逢前前端午,家家戶戶都吃食餅筒。傳說百姓為了戚繼光獻上了家裡最好的菜,菜種類很多,根本吃不完。為了公平,戚繼光把一塊皮上包了每一家的菜,然後捲起來吃,就成了現在的食餅筒。

食餅筒的皮是用麵粉做的,很薄韌,餡兒每家都不會相同的,你喜歡什麼食物,就放什麼食物,但有一樣東西大家都共有的,這是米麵,放米麵是為了不讓其他東西把皮弄破,除了米麵,可放蛋絲、土豆絲、肉絲、洋蔥絲、肉片、豆腐乾、蝦……

食餅筒的做法很簡單:先把皮子鋪在桌子上,皮子的一側放上一層米麵,米麵上新增各種餡兒,但餡兒不能放太多,要不然就捲不起來了,最後鋪上一層米麵,放餡兒時,注意不放有汁的蔬菜,這樣會弄破皮兒,餡兒就往外擠。放好餡兒,開始卷食餅筒了,卷食餅筒也有一定的技巧,拎起放餡兒一端的皮兒,輕輕擠壓一下餡兒,把餡兒全部緊緊地卷在皮中間,皮兒捲了一圈後,形成柱狀後,把其中一側的皮兒住裡折(我們習慣是把右側的皮兒折趕來),這樣把餡兒封閉在皮裡面,拿起時防止餡兒掉下。皮兒折往裡折起後,我們繼續卷皮兒,把餡兒裹得的緊緊地,就形成了一個圓柱狀的東,這就是食餅筒

捲起食餅筒後,有人喜歡在食餅筒開口一端澆上小勺子肉汁,增加餡兒的美味和鮮嫩。

包好食餅筒,就該輪到吃了,輕咬一口,就能嚼到各種餡兒的香味,米麵的芳香、蛋濃濃的香味、洋蔥的清香、豬肉肥而不膩的香……真可謂“百香齊全”啊!

家鄉的小吃作文 篇2

每一個地方都有不同的風味美食。而在我的家鄉寶丰,最出名的美食還要屬油粉,這是我從小吃到大的美食。油粉早已是寶丰最有名的早點,來寶丰古鎮一定要吃一碗熱騰騰的油粉解饞。在寶丰橋頭的牌坊上還有一副有關油粉的白族話對聯,大意是橋頭那幾家的油粉、餌塊真好吃。這可是清朝的對聯啊,可見寶丰油粉悠久的歷史。

每當我在街上遇到賣油粉的小攤都會被油粉金黃的色澤和極富彈性的外表吸引。這時我就會纏著媽媽給我買一碗,看著撒潑打滾的我媽媽也無可奈何,只好給我買一碗油粉,再烤一個金黃的餌塊,拌在一起才能滿足我口腹之慾。

油粉外表十分誘人,像金燦燦的黃金,也像濃稠蜂蜜,總之光看顏色就十分吸引人了。油粉入口即化,剛入口就與身體融合在一起,一陣暖意湧上心頭,在寒冷的冬日裡吃更合適不過。油粉價錢也不貴,在寶丰小吃街上一碗油粉就一塊錢,果真是物美價廉的好東西,怪不得那麼多人如此迷戀它,你看天才矇矇亮油粉小攤上就已經大排長龍了,大家圍坐在桌子上有說有笑,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

這麼美味的油粉做法當然也是十分考究的。製作油粉每個步驟都有講究,每一步都得慢慢來。首先把品質優良的豌豆磨成粉,然後與水混合攪拌均勻。接下來用紗布過濾掉豆渣,把豆漿靜靜放置幾個小時,待澱粉沉澱在豆漿底部就可以開始下一個工序了。把豆漿和澱粉分離開,豆漿入鍋大火煮沸,打去上面的浮沫,盛一大盆放在一邊,就成了人們喜愛的油粉湯,油粉湯內撒上蔥花、加上花椒油絕對是飯桌上的明星。豆漿沸騰以後把澱粉倒進去快速攪拌,只見一鍋潔白的湯水立馬成了濃稠的油粉,這時就要把柴火撤掉一些,得用文火慢慢燉一會兒。燉得越久油粉越香醇。

油粉的吃法也很多,可以趁熱吃,放涼可以醃吃,冷油粉還可以油炸。雲龍很有名氣的油粉幹拉就是用冷油粉製作的,選一個晴朗的天氣,用一根細線把油粉切割成薄片,放在稻草上在太陽下炙烤,只半天時間金黃透亮的幹拉就誕生了。油粉幹拉可以油炸,可以煮湯、還可以炒制。

寶丰油粉以其噴香的滋味、多樣的食用方法、悠久的歷史成為寶丰深厚文化底蘊的一部分,相信隨著寶丰古鎮的知名度越來越高會有更多的人來品嚐寶丰油粉。

家鄉的小吃作文 篇3

我的家鄉屏南縣有獨特的風味小吃芋頭面。我很喜歡吃芋頭面,為了能常吃到,決定自己學著製作。

那天,我跟著奶奶學起來。奶奶先將幾天前挖出的芋頭放入鍋中蒸煮。趁煮芋頭的工夫,又取出一袋自家制作的地瓜粉,放入盆中將它搗細。芋頭出鍋,要剝芋頭皮。為了不燙手,奶奶端來了一盆涼水,示範起來:手先在涼水裡浸溼,剝下芋頭皮後急忙伸進涼水裡降溫。“奶奶,為什麼不直接把芋頭放進涼水裡呢?”“傻孩子,那會影響口感的。”好吧,為了美食,燙就燙吧!

芋頭剝完皮後要搗碎,與地瓜粉混在一起反覆地用力揉搓,直到它們韌性十足又不黏手為止。這可是體力活呀!我的手臂都酸脹了才弄好。接著,我們又把揉好的麵糰分成了幾小份,準備下鍋!

鍋中的高湯燒好後,奶奶拿來了刨絲架,把麵糰放在上面推。不一會兒,刨絲架下“長”出了許多藤條似的麵條。隨著手推來推去,麵條源源不斷地滑入沸水中。它們先沉入鍋底,又慢慢地漂起來,在沸水中翻騰……見此,我的肚子忍不住咕咕叫起來,因為我知道,麵條馬上就要好啦。

奶奶撈出麵條,往碗里加了點香菜和紅糟,就這樣,一碗色香味俱全的芋頭面就擺在了我的面前。我也不管燙不燙,胡亂吹了幾口氣,就夾起面往嘴巴送。就要到嘴邊的時候,這些調皮的傢伙像泥鰍一樣,從筷子中間滑走了。最後我筷子和手並用,終於吃上了一口。哇,芋頭面在嘴裡溜來溜去,清香沁入心脾,那個味道簡直美到骨子裡去了……

這可是屏南獨特的味道,吃貨們一定得到我們當地來品嚐喲!

家鄉的小吃作文 篇4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小吃,我家鄉——明溪的特色小吃就是客秋包。

一道普普通通的“客秋包”就會讓你回味無窮。相傳這“客秋包”已有幾百年歷史了。至少在清朝乾隆年間,就已成為農民的佐餐食品。它是明溪縣風味食點,也是明溪逢年過節必備的食品。無論到哪家小吃店,你都能吃到香噴噴的客秋包。客秋包的製作方法比較簡單,只要先將煮熟的芋子去皮後搗爛,與地瓜粉或木薯粉揉成芋泥餡,然後捏出一小團,把它捏平,把餡包在裡面。餡就有肉泥、香菇、蘿蔔等摻合而成,色香味俱全。最後拿到鍋裡煮。等客秋包出鍋後,客秋包一個個白生生,白嫩嫩的,“肚子”裡裝滿了美味。客秋包小巧玲瓏,形似彎月,晶瑩透黃,彎月上一陣陣香氣隨風四溢。客秋包每個都是圓鼓鼓的像一個個小雪球似的,表皮上看起來顯得十分滑嫩。剛出鍋的客秋包更是香味十足水,只要一掀開鍋蓋,香味就撲鼻而來,叫你垂涎三尺,迫不及待得想嘗一嘗。吃客秋包也是有講究的,吃時要先沾一些醋,再放進嘴裡。肉餡又鬆又軟,只要一嚼,它的肉就一下子鬆了下來,鮮美無比,一種清新的感覺就會湧入你的心中,讓你感覺神清氣爽。到了冬天,只要吃上一碗香噴噴、熱騰騰的客秋包,頓時你會感覺有一股暖流流入你的心中。

我愛家鄉的小吃——客秋包。它雖然製作簡單,也比不上那些價錢昂貴的山珍海味,但是他樸實、地道,心繫著我們客家人對故鄉的思念。

家鄉的小吃作文 篇5

我的`家鄉在沂水縣柴山鄉,我時常懷念故鄉,那裡有風景奇異的山巒,更令我不能忘懷的,是家鄉的幾種特色小吃。在這幾種特色小吃中"辣"為永恆的主題

走在沂水的大街上,從各家飯館裡飄出來的是一縷縷香味,不由你不駐足。

涼皮子在一年四季裡都很暢銷。夏天的涼皮清涼爽口,辣椒放得少,到了肚子裡,全身都感覺麻辣辣的,涼絲絲的。冬天的涼皮,調料越發的辣,人們吃著涼皮,全身感覺熱烘烘的,不管天多冷,只要吃份涼皮,保管你渾身發暖。有時一碗下肚,人們還得要兩碗、三碗、就連湯都喝了,直吃到汗流浹背,嘴裡不斷髮出吸磂聲為止。

家鄉的豆腐腦,平鐵勺舀出幾層放在碗中,像玉一樣的白而細膩,家鄉的豆腐腦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彈性特別好。一勺子舀起來,整個豆腐腦腦晃晃悠悠,顫顫巍巍,似掉非掉,讓人看著擔心,而店家卻彷彿故意,炫耀自家的豆腐腦質量好似的,猛地將久勺子在空中一拋豆腐腦便順勢在空中一個翻轉,穩穩地蕩在碗中。家鄉的豆腐腦看著挺結實,但吃起來細膩光滑而柔軟,輕輕地咬一口,豆腐腦游龍般在嘴裡滑溜溜地竄著,上下牙齒好不容易逮著它咬一口,還有一股韌勁。再加上店家精心製作的調料,吃完豆腐腦那縷縷幽香總會在齒邊迴盪,讓人經久不忘。

如今,我住在百里之外,每當回想起家鄉街頭的情景,回味起家鄉小吃的誘人的香味,一股思念之情就不斷湧上心頭。

家鄉的小吃作文 篇6

我的家鄉在長沙,我愛家鄉的嶽麓山、學校、湘江河等等,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家鄉的小吃——臭豆腐。

長沙的臭豆腐是世界一流,很多國外的來長沙,都一定要吃到長沙的臭豆腐,還說長沙的臭豆腐很好吃呢!

臭豆腐雖然有點臭,顏色也不好看,不過很好吃,特別是長沙的臭豆腐,所以在中國的每一個地方,如果攤子上是臭豆腐的話,上面都喜歡寫著:“正宗長沙臭豆腐。”

我愛家鄉的臭豆腐,更愛我的家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