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憶清明作文合集7篇

來源:文萃谷 4.8K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憶清明作文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憶清明作文合集7篇

憶清明作文 篇1

清明節到了,在星期六那一天,我和媽媽乘著公交車,來到了溫州科技學院,參加小記者活動中做“清明餅”。

到了三樓實驗樓,找到位子坐下來。在這時,我發現桌子上有好多材料,有剁好的肉,有春筍、有鹹菜、棉菜和橄子葉。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調料和工具,比如小蘇打、味精、鹽、醬油、油、炒煮的鍋和榨汁機。看完之後,我就特別想早一點做“清明餅”。

過了一會兒,就開始講了,先講講關於清明節的一些事情。開始講怎麼製作“清明餅”。先把棉菜洗了,再剁春筍,剁細了再剁肉,然後合在一起,放入鹹菜攪拌,放入鍋裡炒起來。

把洗好的棉菜放進煮好的`開水裡,等煮出顏色了,就倒進榨汁機裡,榨好了就和糯米粉倒進一個大碗裡,把粉和汁混在一起,再把餡夾進去,蒸一下就好了。

在蒸的過程中,我們來評比一下。最後我得到了兩個禮品,拿到了一張“默契獎”獎狀,我又得到了一個小禮品。

今天我好高興,通過這次活動,我學到了怎麼做“清明餅”,並得到了一些關於清明節的傳統文化知識。

憶清明作文 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伴隨著春姑娘的步伐到來了,而今年的'清明節恰好與詩句描繪的相反,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

清明節前一天,爸爸媽媽就帶著我回鄉下給爺爺掃墓。一路上桃花兒紅,楊柳樹綠。我們捧著鮮花,拿著祭品來到爺爺墓前。爸爸把鮮花輕輕地放在爺爺墓前,媽媽把祭品一一擺開。隨後爸爸媽媽點燃了幾炷香,端端正正地插在墳前。隨著一股股青煙飄向遠方,我的思緒回到了從前……

有一次,我在盪鞦韆的時候,蕩著蕩著,突然,我手沒有抓穩,把自己給蕩飛了出去。我趴在地上哇哇大哭起來。爺爺趕緊跑過來,一把把我抱了起來,拍拍我身上的土,擦擦我臉上的灰,溫柔地說:“我的乖寶貝,哪裡摔疼了?不哭,不哭,爺爺帶你去買冰激凌。”一聽到冰激凌,我馬上破涕為笑,爺爺看見我笑,也跟著笑起來。想到這裡,我潸然淚下。

爺爺,好想您再叫我一聲寶貝,好想您再給我買一支冰淇淋啊!爺爺,您在另一個世界過得怎樣?雖然您離開了我們,但您對我們的愛永遠在我們心裡。

憶清明作文 篇3

常言道“清明斷雪,穀雨斷霜”,這是對北方地區而言的,但杜牧的“清明時節雨紛紛”則是對江南春雨的寫照,自我有記憶以來,沒有哪一次清明時候不下雨的。就算不是大雨,也會有一陣陣的毛毛細雨。

在清明時節,若行走在郊外山野上,或是偏僻的荒地,處處可見幾團人影。有些老當益壯的老人是在踏青,活潑好動的兒童在放風箏、盪鞦韆,但已經較為少見了。更多的人們則在雨後的山野上掃墓,這是很悠久的傳統,自周朝便傳承了下來。我看到大多數的掃墓人肩上會扛著鋤頭,手裡拿著鐮刀和一個袋子,裡面裝的大多是蠟燭、冥鈔之類的。走過之後只留下淒涼的背影,真如“路上行人慾斷魂”所說一般。到處是自然的氣息,那些被洗滌過的樹木,顯得更有生氣。人們沒有在喧囂的城市中像蟲豸一般麻木地工作著,都在山林溪流間放鬆自己的心靈,做起了古人的'事,竟有種返璞歸真之感。

對於我來說,清明節印象最深的便是清明糰子,既然是清明節吃的食物,也一定是青色的,其原料便是清明草或者艾草。我喜歡吃圓饃形的,其次還有餃子形的,但味道卻截然不同。這小小的點心透著股草葉的清香,看上去到更像一件精美的玉器,吃在嘴裡更是清香滑糯,甜而不膩。那氣味是春天的甜腥氣。這糰子雖吃著好吃,但是製作卻耗時耗力,單說材料便有七八多種。我家每逢清明節便定要做這清明糰子,我常常只分到著揉麵和捏團的工作,但揉了十幾分鍾後兩隻手臂便感到疼痛無力了,也就放棄了。做好之後分給左鄰右舍和親戚朋友,剩下的也足夠留著自家吃了。我家有四人,但一半以上的清明糰子都入了我之口。據說這一天也是寒食節,所謂寒食,就是不能吃熱的食物,連清明糰子也要涼了才吃。

在我記憶中的傳統清明節,除了有慎終追遠的感傷情懷,還融合了歡樂賞春的氣氛;既有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到處是一派清新明麗的生動景象。真是一個極富特色,非常特別的節日!

憶清明作文 篇4

記憶總是斷斷續續的,如同一臺破舊不堪的放映機似的,斷斷續續地放映著電影,沒有緩衝;而關於清明,這放映機似乎更不堪了,不僅斷斷續續的,而且還模糊不清。

——題記

從我出生起放映著,在我生命中的前七年,對我來說,清明節似乎沒有什麼事情要做。全家人聚在一起,像中秋節一般熱鬧,一大家子的人都圍坐在桌子上。那時的我們,最歡喜的莫過於品嚐好吃的東西了。不論什麼樣的,都要放在嘴裡先嚐一嘗。如果不能吃的話,就會馬上將其吐掉,然後再吃另一樣東西。這樣的清明倒也快樂,少了份“欲斷魂”的悲楚,多了些“牧童”的天真。

繼續放映著,那是我七歲時的片段。剛開始放的時候,是一片漆黑,什麼也看不見。慢慢地,顯現出了一些人影,全部是穿著素衣。緊接著,放映機有了聲音,哭哭啼啼的聲音,撕天裂地的聲音,嘈雜的聲音。那一年的清明,著實讓人傷楚,也才使我嚐到了斷魂的感覺。家中爺爺去世,似乎是我人生中一個重大的打擊,這生離死別的一痛,至今讓我難以忘懷。爺爺對我的愛,是一種隔代的愛,因此也更讓人難以忘懷。那年,畫面中是一幅清明雨上的中國畫,雨水夾雜著淚水,一同留在了那一方黃土上,那是爺爺最後的歸宿。

之後,就有一段時間沒有任何的影象和聲音,熒幕上只有深邃的黑色。漸漸的.,在畫面中有了光亮,明亮亮的。結群的親人,數也數不清,這估計是家裡人最全的一次了,這些人簇擁著花圈,去祭奠爺爺。這個時候,距爺爺去世已經過去了十年;這個時候,應經沒有了傷痛,只有時光如梭,物是人非的滄桑;這個時候,父輩們的頭上已有了青絲;這個時候,我們孫輩都已長大了;這個時候,奶奶還在。奶奶同我們一起去了,她的悲痛實在難以掩飾,淚水如洪水衝破堤壩一般,直流而下,流在了這十年未見的黃土之上。十年!十年!十年到底有多長?只怕是轉眼即逝的一瞬吧!自從爺爺去世以後,奶奶從來沒有到過這裡,原因就是家裡人不讓,因此這次相見,意味著又是很久不見。奶奶的淚水,難以流盡,似乎正如她這十年裡的委屈和苦楚,難以訴荊那委屈,是孤獨;那苦楚,是寂寞。然而,這一切爺爺是難以知曉的,能夠知道的只有我們這些兒孫,而這無疑又加深了我們的愧疚。這一切,無人可以改變!我們有自己的事情,沒有太多的時間去陪她。那一刻,我終於明白奶奶最缺什麼了,是團聚,一大家子團聚在一起。可是,我無法做到。

末了,路上稀稀疏疏的幾個人,拿著一些祭祀的東西,路上一句話也不說,只是自己走著自己的路,似乎沒有盡頭。這一年的清明異常冷清,物是人非,祭祀的人越來越少了。看世事浮沉,卻無可奈何,只有低頭慚愧。只好想爺爺說一聲:孫子來了!

那日,從校歸來,正好奶奶不在而四叔又回來了。於是,順理成章,我和四叔將奶奶從她的姊妹家接了回來。奶奶一見到我們,就急切地想要回家,似乎有什麼大事一樣,任憑她們怎麼挽留,都無可奈何。臨走時,老姨對我說了一句:“可得保護好這個嘞啊!”——尾記

憶清明作文 篇5

直古至今,清明節前後,陰雨綿綿。像似老天也知道人間悲痛,飛飛揚揚的眼淚,輕輕灑落,大地低沉,烏雲陰鬱如一坨鉛浮在人們心裡,人人腳步匆匆,神情凝重,忙著掃墓,祭奠親人。

我站在父親的墓前,淚水漣漣,“爸:兒來看您啦!您好嗎?"良久沒回音,只有風兒輕輕停下,撫摸著悄聲安慰我,只有雨兒輕輕滴落,和我一起流淚。淚眼朦朦中,我彷彿看見,父親笑著向我伸手:你都多大了,還怎麼愛流眼淚,男兒有淚不輕彈”。說著用手給我擦淚。,這是我在上國小時,在學校和同學打架受委屈。回家見了父親,父親這樣說的,時光漂移了嗎?我嘀咕著,眼前已無父親的影子。雨依然淅淅瀝瀝,飄飄灑灑,墓地一片死寂。我的心陡然一緊,如萬劍穿過沒了跳動。淚水又流滿臉頰,悲悲切切,肝腸寸斷。

在我的記憶裡,幼時,父親是一座山。高大堅強,高不可攀,神聖不容侵犯。兒子需仰視,心中靠山。兒時,父親是一顆大樹,高高在上,綠蔭滿地,神聖不容小視。為兒子遮風擋雨,心中支柱。父親是個平凡的人,一生沒做驚天動地的大事。對於兒子他卻是偉大的。他把博大父愛給了兒子,雖然他不會表達,他的行動證明一切,他的言行舉止告訴一切,這些兒子已影印在心。父親是個堅強的人,一生沒向艱難困苦低過頭,生活困難時,他咬緊牙關苦著求樂。每日吃糠咽菜,仍笑迎生活,又隻身獨闖新疆,改變自己的.命運。他十六歲,隨舅舅學木匠,三年苦熬,終於學成。每每說起,父親只是談談一笑,像似在說別人的事。到老疾病纏身,仍鍛鍊於病魔抗爭。直至堅持最後一刻。

如今父親與我已是陰陽兩隔。夢中相會,他依然微笑如初。我驚喜之餘,然夢已醒,又淚灑枕巾。我常想父親如若在,該多好。蒼老的母親有伴,我有父親。然而冷酷現實,是我再也沒有父親,空空的屋子,空空的心。過去美好回憶,只留在夢裡。心中苦樂,向誰去訴說呢?綠綠小草,輕輕搖頭。清清小溪,悲聲慼慼。

清明的雨,點點灑灑,落在心裡,悽悽苦苦。眼前土丘,冰冷如舊。“爸您在裡面冷嗎”?無聲悲痛襲上心頭,我拿起鐵鍬輕輕地培土,千言萬語擁上心頭,不知如何傾訴,“爸您就放心吧!您的囑託,我永記在心”。我哽咽了說不下去。陰雨茫茫的天空壓得人,有些喘不過氣,我的淚水和著雨水,在臉上橫流。想起父親的話,擦乾淚,我向著前方大步走去。

我連一歲時的事情都記得很清楚,就像是昨天發生過的一樣聽到這兒,你會說:那你肯定是吹牛!算你對了。我為什麼這麼會吹?那當然受之於我老爸的遺傳基因嘛!說起我老爸吹牛,可是能把世界上所有的牛吹上天的。...

我記得我曾經,我孝順過爸爸,而且那是我第一次孝順爸爸。記得是父親節前夜。我睡不著,起來去客廳找幾本有趣的書看,我突然聽見了一陣沙啞聲,是爸爸!他和媽媽聊什麼呢?我聽聽。爸爸首先說了:現在的孩子,根本沒把我們大人當回事。

許久不曾出門的我,對外界充滿了一種莫名的恐懼。每當走出院門心就發慌,腿也發軟,似乎門外有很多妖怪似的。父親問我是不是累的,我嘴上答應是,可心裡明白並非如此。這話要從六年前說起了。

感恩父親節作文:爸爸,我想對你說爸爸我在心裡有好多話想對您說。我為我有一個關心我的爸爸感到榮幸,為我有一個雖然沒有宮殿般豪華的家,但卻很溫暖的家感到自豪。

有一種愛偉大而平凡,有一種愛只知道付出這種愛就是父母的愛,是我們永遠貼心的愛。這種愛是媽媽一個甜蜜的親吻,這種愛是爸爸一雙有力的大手,這種愛是媽媽溫暖的臂彎,這種愛是爸爸寬厚的雙肩。這種愛就是包裹著我們的親情的愛。

看到父親節節,首先想到的是朱自清的《背影》。父子之情有時候就像是兩個男人之間的普通友情,通常是淡然的男人之間的友誼,藏得很深,的體現在行動上,互相默契的配合,而不是頻繁的感情交流,兩個成熟的男人不會勾肩搭背,形影不離...

今天是六月的第三個星期天,——父親節。我作為父親的女兒,給父親盡一點孝心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於是,我去找母親商量怎麼讓父親高興。可是,我和母親兩個人商量了好一會兒都沒有想出辦法來。後來,還是我靈機一動才想出了一個好辦法。

爸爸真懂我的心 我相信,世界上並不是只有媽媽才對孩子們好,還有一個默默地守護你們和珍惜你們的人,那是誰?這個問題也許只有我才能夠真正地領略到固中的玄機。世間中,除了媽媽以外,我的爸爸更是無怨無悔地瞭解我,真正地懂我的心。

憶清明作文 篇6

清明節,又到臨了,我呆呆地望著天空,不由又陷入了對外公的紀念。由於正在我那燦豔多彩的童年餬口中,外公給我的印象太深刻了,外公賜與我的愛實正在太多太多了。

我照舊記得,外公的那張臉和那雙手,那張佈滿皺紋而又充滿的臉和那雙蒼勁無力卻又高聳著青筋的手,它們已經和外公一路

兒時,我一曲都是被外公外婆拉扯大的。常常隨外公外婆起得很早,老是做正在一張小木凳上看著外公掃地。外公拿著一把掃把正在街道上掃,我呢,就拿著比本人矮一點兒的掃把亂舞,常常弄獲得處都是塵埃。外公脾氣暖和,也不說什麼,只好一遍遍地掃,毫無牢騷。那時侯,我還小,看到外公天天清掃街道,不由也有一些疑惑,常常扯著外公的衣角,略顯調皮地問:“外公,為什麼,你天天要清掃街道呀,你又不是潔淨工?”外公也就朝我一笑,繼續掃地了。我看著外公的笑容,也就似懂非懂地址了點頭,還不時“噢”幾句回聲。後來,跟著春秋的增加,久而久之,外公清掃街道的緣由我也清晰了,心底裡對外公也不免發生了幾分佩服。

一次,冬天時分,氣候寒冷,我剛起床下樓,又見外公道在掃地。我走出去,坐正在門口的小板凳上,託著下巴呆呆地看著外公,過了好一陣兒,外公才見我坐正在外面,立即把本人身上的棉襖脫下來,給我披上。我其時再看外公的時候,發覺他的手已,凍得通紅,嘴脣泛青,可那時外公曾經正在掃地了

外公,又一年的春天到了,您喜好的桃花又開了,分發著土壤的氣味,您,可聞到了它們的芬芳,到了有個幼稚的`心靈正在您,正在您啊!

現正在,雖然外公曾經不正在,但外公的音容笑臉卻時常正在我的腦海裡浮現。由於,外公給我那的愛實正在太多了,他那勤奮儉樸的抽象給我的印象太太深刻了!

憶清明作文 篇7

十三年前的清明節,學校組織我們到烈士公墓掃完墓回到學校,經過門房的時候門衛大叔將我的一封家書遞到了我的心裡。信封上依舊是父親渾圓而有力的字跡,這樣的家書我每月至少會收到兩封,大都是母親催促父親對我問寒問暖的話語。於是隨手塞進衣袋裡,下午忙著徵集社團的愛好者關於清明節的主題文藝作品,回到宿舍已是深夜。躺在床上睡不著的時候才想起父親的家信來,坐起身輕點蠟燭,仔細的讀了起來。

父親在信中說,盲爺在農曆二十號那天病故了。這是我離開家到省城求學以來聽到最驚天的訊息。盲爺,那個看著我長大的盲爺,竟然離我而去了。我躺在床上,不知覺兩眼的淚水縱下。父親說,盲爺亡故前沒有任何的徵兆,母親去了一次爺爺家,盲爺還說很想我,還說夢裡夢到過我呢。我已讀不下去了,眼睛變得很模糊……

自從我能記事起,盲爺的眼睛就已經看不清了。盲爺與我的外公是親兄弟,因為眼睛看不見,一直跟著外公一起生活。我曾經問過外公關於盲爺眼睛為何看不清什物的由頭,外公並沒有告訴過我,外婆更不清楚。村子裡與盲爺年紀相仿的老人也沒有人能說得清。後來還是父親告訴我“實際”的原因。那次我與表弟去河裡游水,從河裡上到岸上時我們發現表弟的腳上粘著一條長長的水蛭,嚇得表弟哭鬧不止。父親在這個時候告訴我盲爺的眼睛是被水蛭弄瞎的,從此以後我們再也不敢下河玩水了。現在想起,父親告訴我們的“實際”並不是真實,而是嚇唬我們這些調皮的小孩子罷了。

剛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那一年,我便出生了。我的出生對於父母而言喜憂過半。喜的是得了一子,憂的是父母親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黃土背朝天在地裡刨食,他們不想讓自己的光景落在別人的後面。好在我的父母是同一個村莊的,不能下田幹活的盲爺成了我的“保姆”。父母每天下田時將我抱到外公家,塞到盲爺的懷裡。我是盲爺的懷裡長大,表弟和表妹還有我的兩個妹妹也都是盲爺的懷裡長大。陝甘兩地的人把“哄”小孩子稱之為“搞摸”,於是我們都喜歡叫盲爺為“搞爺”,意思為“搞摸我們長大的爺爺”。

那時,躺在盲爺溫暖的懷裡,聽著盲爺給我們唱道一首又一首的童謠。我以前會很多童謠,都是從盲爺那時學會的,只不過時間久了,大多已經遺忘開了,至今只記得童謠裡的片言碎語:

打花花手,賣涼酒。涼酒高,閃閃腰。腰裡別了個黃連刀。割黃草,喂皇馬。把皇馬喂的壯壯的,老孃騎上告狀去。告的撒狀,告的扁擔狀。扁擔不會擔水,一擔一個雞嘴。雞嘴不會掏辣辣,一掏一個瞎媽媽。瞎媽媽不會養娃娃,一養一個瞎大大。瞎大大不會耕地,一耕一個大冷屁。

娃娃乖,睡覺覺。睡著醒來要饃饃,饃饃哪,貓吃了。貓哪,上山了。山哪,雪蓋了。雪哪,消水了。水哪,和泥了。泥哪,漫牆了。牆哪,……

這些西北地區流傳甚廣的童謠,在盲爺蒼老的聲音下伴著我成長,從他的懷裡掙脫了開來。我摸著壁牆行走時,表弟又被塞到了盲爺的懷裡。一直到我了上國中,原本想我們兄妹們長大了,盲爺就會輕鬆一點,至少我們是不會討攪他了。可沒有想到的是,嫁了人的表姐這時候把她的孩子又塞到了盲爺的懷裡。盲爺笑著對她說:“我抱大了你,抱大了你們兄弟姐妹,現在又要抱你們的孩子了。嘿嘿,這孩子跟你們小時候一樣調皮。”盲爺笑著,笑得很開心。

沒有我們在他身邊吵鬧的日子,盲爺說他的生活只能用度日如年來形容。盲爺說:“被你們吵習慣了,白天晚上都是一個人,覺得失去了很多。”

我離開家鄉要到外地求學,盲爺說要送送我。他的這一提議立即遭到了外公外婆的反對:“你連咱家的院子都沒有離開過,別去了。”盲爺拉著我的手,我感覺到他的手在顫抖,溫暖而光滑的手像是捧著我至寶一樣慢慢地撫摸著我的臉龐,好像要把我的臉刻在他的腦海裡一般。

第一次放假回家,盲爺囑咐我母親讓我一回家就到我外公家看看他,他說他太想念我了。

那是我和盲爺第一次分開那麼久。而我那時見到盲爺時發現他的頭髮開始變得花白了,鬍鬚也是花白的。盲爺的鬍鬚短而剛勁,記憶中盲爺總是用他那鋼針般的短鬚“扎”我們的臉與脖頸,我們總會用稚嫩的小手邊推著盲爺的下巴邊嘻嘻呵呵地笑著。

盲爺雖然眼睛看不見,但他的'聽力卻非常驚人。我們兄妹在一起時,時常捏著自己的鼻子或者捂著嘴發著聲讓盲爺猜猜是哪一個。不管我們怎麼“偽裝”,總是騙不了盲爺的耳朵。盲爺說:“你們是我抱大的,你們發什麼樣的聲音我都能分得清。”

我們慢慢地長大,而盲爺卻漸漸變老。我時常看到盲爺在嚴寒的冬天穿著一件羊皮大襖,躬著身拐著他那根永不離於的柺杖,獨自摸索著到了牛圈——那個人畜合一房間。那時日子過得緊,外公在牛圈裡給盲爺設了一蹲火炕。盲爺吃完飯替外婆洗了鍋碗,自己燒了火炕就獨自睡去了。聽外公說,盲爺半夜還會起身給他房間裡的牲口們加夜草呢。

那天,盲爺睡在半夜感覺到火炕有點冷,下了炕給牲口添了夜草,推開房門到了燒火炕的地方,蹲下身子往火炕里加了點麥秸,順手摸到了火柴盒,輕輕抽開盒子,取出一隻火柴,摸著火柴頭,捏著火柴要划起來。然而,火柴並沒有划著,盲爺失望地“唉”了一聲。誰也不會想去,那一聲卻是盲爺離開人世的最後的嘆息。

外公天還沒有亮要去山下挑水,走到院子裡才發現盲爺依舊蹲在火炕填柴的地方。外公叫了一聲盲爺的名字,盲爺一動不動。外公跑到盲爺的身邊,發現盲爺早已嚥了氣。

又是一個清明,不知覺中懷念起我的盲爺來。盲爺給我了我們無限的疼愛,我們卻沒有機會報答他。家鄉的山花正豔,綠意裝扮著冰封了一個冬天的枝頭,盲爺靜靜地躺著,沒有人去吵鬧他。而此時,我的睛睛又開始變得模糊起來,耳邊依舊響著盲爺教給我的童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