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磁碟類故障

來源:文萃谷 1.32W

硬碟是電腦主要的儲存媒介之一,由一個或者多個鋁製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組成。下面是YJBYS小編帶來的計算機磁碟類故障分享,希望對你有幫助。

計算機磁碟類故障

  磁碟類故障有兩類:

一是硬碟、光碟機、軟碟機等本身引起的故障;

二是對硬碟、光碟機、軟碟機訪問的部件(如:主機板、記憶體等)引起的故障。

  (1)可能的故障現象:

①硬碟有異常聲響,噪音較大;BIOS中不能正確地識別硬碟、硬碟指示燈常亮或不亮、硬碟干擾其它驅動器的工作等。不能分割槽或格式化、硬碟容量不正確、硬碟有壞道、資料損失等;邏輯驅動器碟符丟失或被更改、訪問硬碟時報錯;硬碟資料的保護故障;第三方軟體造成的硬碟故障;硬碟保護卡引起的故障。

②軟盤驅動器:軟碟機指示燈不亮或常亮、軟碟機讀盤聲音大;軟碟機劃盤、軟盤不能彈出或插入等;軟盤不能被格式化、軟碟機不讀盤、軟碟機干擾其它驅動器或裝置的正常工作等;在一個軟碟機中寫的檔案不能在另一個軟碟機中讀出;軟碟機碟符丟失或被更改、訪問軟碟機時報錯;軟碟機安裝不到位。

③光碟驅動器:光碟機噪音較大、光碟機劃盤、光碟機托盤不能彈出或關閉、光碟機讀盤能力差等;光碟機碟符丟失或被更改、系統檢測不到光碟機等;訪問光碟機時宕機或報錯等;光碟介質造成光碟機不能正常工作。

  (2)可能涉及的部件:

硬碟、軟碟機、光碟機及其相關設定,主機板上的磁碟介面、電源、訊號線。

  (3)維修前的準備:

磁碟資料線、相應的磁碟檢測軟體、查毒軟體、硬碟驅動器。

  (4)檢查:

①硬碟上的ID跳線是否正確,它應與連線線上纜上的位置匹配;連線硬碟的資料線是否接錯或接的接反;硬碟連線線是否有破損或硬摺痕,可通過更換連線線檢查;硬碟連線線型別是否與硬碟的技術規格要求相符;硬碟電源是否已正確連線,不應有過鬆或插不到位的現象。

②硬碟電路板上的元器件是否有變形、變色,斷裂缺損等現象;硬碟電源插座的接針是否有虛焊或脫焊現象;加電後,硬碟自檢時指示燈是否不亮或常亮,工作時指示燈是否能正常閃亮;加電後,要傾聽硬碟驅動器的.運轉聲音是否正常,不應有異常的聲響及達大的噪音。硬碟的供電檢查,供電電壓是否在允許範圍內,波動範圍是否在允許的範圍內等。

  (5)故障判斷要點:

在軟體最小系統下進行檢查,並判斷故障現象是否消失。這樣做可排除由於其它驅動器或部件對硬碟訪問的影響。

①引數與設定檢查:硬碟能否被系統正確識別,識別到的硬碟引數是否正確;BIOS中對IDE通道的傳輸模式設定是否正確(最好設為“自動”)。顯示的硬碟容量是否與實際相符、格式化容量是否與實際相符。廠商一般以1000為單位標註標稱容量,而BIOS中及格式化後的容量是以1024為單位顯示的,二者之間有3%-5%的差距。另格式化後的容量一般會小於BIOS中顯示的容量。

②檢查當前主機板的技術規格是否支援所用硬碟的技術規格,如:對於大於8GB硬碟的支援、對高傳輸速率的支援等。檢查磁碟上的分割槽是否正常、分割槽是否啟用、是否格式化、系統檔案是否存在或完整。對於不能分割槽、格式化操作的硬碟,在無病毒的情況下,應更換硬碟。更換仍無效的,應檢查軟體最小系統下的硬體部件是否有故障。必要時進行修復或初始化操作,或完全重新安裝作業系統

③檢查系統中是否存在病毒,特別是引導型病毒,可用KV3000/K命令,或用命令等進行檢查。認真檢查在作業系統中有無第三方磁碟管理軟體在執行,裝置管理器中對IDE通道中設定是否恰當。是否開啟了不恰當的服務。在這裡要注意的是,ATA驅動在有些情況下可能會出現異常,可將其解除安裝後檢視異常現象是否消失。當加電後,如果硬碟聲音異常、根本不工作或工作不正常,應檢查一下電源是否有問題、資料線是否有故障、BIOS設定是否正確等,然後再考慮硬碟本身是否有故障。

④安裝硬碟保護卡,應注意將CMOS中的病毒警告關閉、將CMOS中的對映地址設為不使用(disable)、將CMOS中的第一啟動裝置設為LAN,光碟機和硬碟應接在不同的IDE資料線上。

(5)軟盤驅動器:檢查軟碟機的方法類似於硬碟。軟盤是最易感染病毒的介質,因此在檢查中,一定要注意對病毒的檢查。

(6)光碟驅動器:類似硬碟驅動器的檢查方法。但應注意:對於讀盤能力差的故障,先考慮防病毒軟體的影響,然後用隨機光碟進行檢測,如故障復現,更換維修,否則根據使用者的需要及所見的故障進行相應的處理。

(7)作業系統中配置檢查:在作業系統下的應用軟體能否支援當前所用光碟機的技術規格;裝置管理器中的設定是否正確,IDE通道的設定是否正確。必要時解除安裝光碟機驅動重啟,以便讓作業系統重新識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