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景觀霧凇導遊詞

來源:文萃谷 3.15W

導語:霧凇非冰非雪,而是由於霧中無數零攝氏度以下而尚未凝華的水蒸氣隨風在樹枝等物體上不斷積聚凍粘的結果,表現為白色不透明的粒狀結構沉積物。霧凇形成需要氣温很低,而且水汽又很充分,同時能具備這兩個形成霧凇的極重要而又相互矛盾的自然條件更是難得。

吉林景觀霧凇導遊詞

  【問候語

各位遊客大家好,首先對各位的到來表示最衷心的歡迎。今天我將榮幸的作為導遊帶領各位去參觀吉林霧凇。

  【四大自然奇觀】

吉林霧凇以其“冬天裏的春天”般詩情畫意的美,同錢塘潮湧、泰山日出和黃山雲霧並稱中國四大氣象景觀。隆冬時節,當北國大地萬木蕭條的時候,走進東北的吉林市,你卻會看到一道神奇而美麗的風景。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鬆柳凝霜掛雪,黛玉披銀,如朵朵白雲,排排雪浪,十分壯觀。這就是被人們稱為“霧凇”的奇觀。

  【種類、形成條件】

霧凇通稱樹掛,是霧氣和水汽遇冷凝結在枝葉上的冰晶,分為粒狀和晶狀兩種。粒狀霧凇結構緊密,形成一粒粒很小的冰塊,而晶狀霧凇結構比較鬆散,呈較大的片狀。吉林的`霧凇就屬於晶狀。它必須在有水汽、氣温零下25攝氏度以下、風力不超過3級的天氣裏才能形成,而吉林市獨特的地理環境恰恰是霧凇的温牀。

  【形成原理】

從吉林市區溯松花江而上15公里是豐滿水電站,大壩上游是平均水深70米的松花湖,數九隆冬松花江湖流出的江水仍有4℃,江水載着巨大的熱能,形成了松花江幾十裏不凍的奇境。從水面源源不斷地蒸發出水氣,整個江面霧氣騰騰,久不消散。沿江長堤,蒼松林立,楊柳低垂,在一定氣壓、温度、風向等條件作用下江面上蒸騰的武器遇冷凝成了霧凇。

  【11月中旬開始】

每年從11月中旬開始,吉林市就進入冬季,霧凇便開始登場亮相,尤其是每當降雪量大、天氣寒冷的年份,霧凇出現的次數也就越多。

  【名字由來】

中國是世界上記載霧凇最早的國家,千百年來我我國古代人很早就對霧凇有了許多稱呼和讚美。春秋上就有關於“樹稼”的記載,也有的叫“樹介”,就是現在所稱的“霧凇”。霧凇一詞最早出現於南北朝時代,宋·呂忱(chén)所編的字林裏,其解釋為:寒氣結冰如珠見日光乃消,齊魯謂之霧凇。這是1500多年前最早見於文獻記載的霧凇一詞。而最玄妙的當屬夢送這一稱呼。宋末黃震在<黃氏日鈔>中説,當時民間稱霧凇為夢送,意思是説她是夜間人們在睡夢中天公送來的。

  【清潔功能】

人們在欣賞霧凇時,都會感到空氣格外清新舒爽、滋潤肺腑,這是因為霧凇有淨化空氣的內在功能。空氣中存有大量微塵,危害人的健康。霧凇能吸附這些微塵淨化空氣,因此,吉林霧凇不僅在外觀上潔白無瑕,給人以純潔高雅的風貌,而且還是天然大面積的“空氣清潔器”。

  【三個階段】

觀賞霧凇,主要分為三個時段,即夜看霧,晨看掛,待到近午賞落花。

  【夜看霧】

夜看霧,是在霧凇形成的前夜觀看江上出現的霧景。大約在夜裏十點多,松花江上開始有縷縷霧氣,繼而越來越大,越來越濃,大團大團的白霧從江面滾滾而起,不停地向兩岸飄流。霧凇是低温時過冷霧滴凍結或空氣中的水汽直接凝華在地面物體上的冰晶物,多附着在樹枝、電線或景物的突出部位,也叫樹掛或冰花。它呈白色或乳白色,由無數重重疊疊的小冰球或小冰晶組成。可分為針狀晶凇或粒凇。針狀晶凇由水汽在物體表面凝華而形成,多出現在有微風且寒冷的天氣,為枝狀白色晶體。密度小,結構鬆散,稍有震動便會脱落;粒凇由過冷霧滴附着在物體上迅速凍結而形成,顏色乳白,外表粗糙,內部粒狀結構清晰可辨,大多朝着迎風方向增長。在濃霧、微寒、有風的天氣狀況下,經常會形成霧凇。

  【晨看掛】

晨看掛,是早起看樹掛。十里江堤黑森森的樹木,一夜之間變成一片銀白。棵棵楊柳宛若玉枝垂掛,簇簇松針恰似銀菊怒放,晶瑩多姿。入冬之後,當一夜之間吉林市松花江邊十里長堤滿眼玉樹瓊枝之時,腦子裏似乎只有這一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確,用它來形容吉林霧凇似乎再貼切不過了。霧凇是大自然中較為常見的現象,在許多地方都能看到它的身影,為什麼偏偏吉林市的霧凇名頭如此之響呢?

原來這裏的霧凇厚度達到40至60毫米,遠遠超過通常為5至10毫米的普通霧凇,當地多年觀測數據表明,吉林霧凇屬霧凇中厚度最厚、密度最小和結構最疏鬆的毛茸形晶狀霧凇,是霧凇家族中最罕見的品種。

  【待到近午賞落花】

待到近午賞落花,是説樹掛脱落時的情景。一般在上午10時左右,樹掛開始一片一片脱落,接着是成串成串地往下滑落,微風吹起脱落的銀片在空中飛舞,明麗的陽光輝映到上面,空中形成了五顏六色的雪簾。

  【霧凇島】

各位朋友,除了吉林市內,霧凇島也是個觀賞霧凇的不錯去處,霧凇島在松花江向吉林市北流35公里處。在島的四周江邊,長着不少百年老榆樹和柳樹,掛上霧凇後就千姿百態,比吉林市裏的霧凇更古樸更自然。請大家盡情地與美麗的霧凇合影留念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