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師資格證考試語文説課教案:三塊錢國幣

來源:文萃谷 2.21W

 (一)、説教材及教學重點、難點

高中教師資格證考試語文説課教案:三塊錢國幣

《三塊錢國幣》是戲劇單元中的一篇獨幕劇,戲劇主要通過戲劇衝突反映社會現實。因此,鑑賞劇本,首先要了解劇本所展示的矛盾衝突,看看衝突是怎樣造成的,衝突的性質是什麼,進而弄清衝突發展的過程,從而完整地把握戲劇的情節。在尖鋭的矛盾衝突中,人物思想性格得以突顯。因此,我確定瞭如下教學重點、難點:1.弄清矛盾衝突的展開。2.藉助舞台説明和人物語言瞭解兩個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

 (二)、説教學程序

  一、導入

在中國,能跨文理兩域的通才並不多見。五四時期的著名學者丁西林先生,既是傑出的物理學家,又是著名的劇作家。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他的劇本《三塊錢國幣》。

丁西林是少見的文理通才,以介紹作者導入引起學生的興趣。

  二、背景介紹

然後從解題導入背景,背景的介紹有助於學生了解劇情。

“國幣”指什麼?“國幣”是舊中國人們對貨幣的通稱。

《三塊錢國幣》寫與1939年,當時正是抗日戰爭艱苦的時期。華北、華東、華南、華東等地大片國土被日寇侵佔,國民政府被迫遷都重慶。跟隨機關、工廠、學校搬遷的成千上萬的職員、工人、教師、學生、百姓、難民們顛沛流離,輾轉擁向西南各大城市。軍閥、奸商、沒良心者在大後方盤剝、欺凌下層人民。作者就是在這樣的`社會大背景下給我們講述了三塊錢國幣的故事。

 三、熟悉劇本分角色朗讀課文

語言是構成劇本的基礎。戲劇語言包括人物語言和舞台説明。不同的人物語言,反映了人物怎樣不同的心理,表達了人物怎樣不同的思想感情,含有哪些言外之意等,這些都必須在反覆閲讀的基礎上仔細揣摩。如果只是讓學生坐在那兒一遍一遍地默讀或朗讀,就會減少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我覺得應該抓住戲劇文學適合表演的特徵,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而且這樣還能讓學生通過別人的讀受到感染,從而會對戲劇情節及戲劇人物有更深刻的瞭解。

 四、研討劇本,展開討論弄清吳楊之間的矛盾衝突

《三塊錢國幣》中的辯論技巧是一大亮點,在第四冊書後面的寫作、口語交際訓練中也有“辯論”的活動設計,我覺得有必要讓學生在課堂辯論起來,讓他們真正參與到辯論中來,因此,把辯論這一環節作為重點,通過學生們的討論弄清吳楊之間的矛盾衝突,於是把“賠”與“不賠”作為一個辯題,讓學生從文本本身出發思考、歸納、總結“賠”與“不賠”的理由,這樣一方面使學生自己主動地參與到語文課堂中來,另一方面也使學生的口語得到了訓練。

1.戲劇的矛盾衝突發生在哪兩個人身上?

明確:吳太太 楊長雄

2.他們為什麼而發生衝突?

明確:因為一隻花瓶,吳太太的女僕李嫂不小心打破了主人的一隻心愛的花瓶,吳太太要求她賠償,楊長雄認為不要賠償,於是他們爭辯起來。

3.默讀課文,思考歸納“賠”與“不賠”的理由。

吳太太要求賠償的理由:

①打破了別人的東西就應該賠,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誰不窮呢?文中開頭吳太太的直白清楚地表明瞭這一點。

②這隻花瓶是悟太太五年前從牯嶺避暑回上海的時候在九江買的,人家要二十塊錢一對,她還了六塊錢買下的。吳太太很喜歡這對花瓶,把它當作寶貝似的帶在身邊,現在一隻被打破了,吳太太有多傷心啊!當然要賠了。

③現在別人就是出十塊錢買一隻也買不到啊!人家吳太太只是照原價讓李嫂賠三塊錢,已經是“十二分”客氣了呢!

④當時那三塊錢根本不值個錢,人家吳太太損失的可是自己的最愛啊!但是人家吳太太既然已經説出口了就不反悔,只要李嫂賠三塊錢,已經是最底線了,要是連三塊錢都不賠,肯定是不行的。

楊長雄説不賠的道理。

①吳太太説那個年代誰不窮呢?是啊,都窮,可是窮也有區別啊!你吳太太一個用得起孃姨的人是高級的窮人,而李嫂是服侍太太的孃姨,她是一個低級的窮人,她賠不起,沒錢賠。

②吳太太説打破了“別人”的東西要賠,可是你吳太太不是“別人”啊,李嫂是你吳太太的傭人,是與你關係密切的人,傭人替主人做事,替主人擦花瓶就有打破花瓶的機會,有打破的權利而沒有賠償的義務。

③你吳太太明知道李嫂身上只有三毛錢,卻要人家賠你三塊錢。

4.小結:楊長雄説的也很有道理,李嫂只有三毛錢,你非讓她賠三塊錢,賠不起,可吳太太又想出個什麼招?

明確:當鋪蓋,而且還叫來了警察,法律是公正的,我們看看警察是如何評判的?

明確:警察按吳太太的吩咐拿着李嫂的鋪蓋去了當鋪典當。結果怎樣?

當鋪的少奶奶不但沒要李嫂的鋪蓋還人家給了李嫂三塊錢。

5. 吳太太得到了三塊錢的賠償之後,她和楊長雄二人的矛盾衝突是否就結束了呢?那戲劇情節又有何發展?

明確:楊長雄冒出“潑婦”這個詞,這下吳太太可是得理不饒人了,一逼再逼,甚至謾罵,而血氣方剛的楊長雄是一忍,再忍,忍無可忍,無需再忍,最終“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再賠上她三塊錢國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