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教師資格考試試題

來源:文萃谷 8.4K

教師資格證 是教育行業從業人員教師的許可證。在我國,師範類大學畢業生須在學期期末考試中通過學校開設的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課程考試,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全國教師資格考試試題,歡迎閲讀

全國教師資格考試試題

  全國教師資格考試試題一

你是如何理解“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這句話的?

【解析】此話出自《論語·述而》,講述的是孔子的啟發教育之道。“不憤不啟”,強調教育要掌握時機;“不悱不發”,強調教育要因勢利導;“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則強調教育要循序漸進。啟發式教學符合新課改的要求,與當今新課改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一脈相承,可以更好踐行“一切為了學生”的宗旨。

啟發式教學,就是要實現“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要求教師在課堂中應時刻做到把握適當時機、因勢利導,且循序漸進。例如在語文《歸園田居》的教學中,我們應在導入階段,通過陶淵明的其他詩歌,給學生營造一種閒適恬淡的氛圍;抓住這一時機,將學生帶入新課的學習,在詩歌的學習中,通過對詩歌的解讀,由淺入深進行解讀,引出“陶淵明真的喜歡隱居的生活嗎”此類探究性的問題;在探究性問題的解決後,進而將高一課本學過的《歸去來兮辭》與《歸園田居》進行比較鑑賞,得出陶詩的藝術特色。當然,如果在引導到最後探究性問題的解決時,需要老師在課前給予學生預習的準備,這樣才能夠保證學生在應有積累的基礎上進行知識的深化拓展。

因此,要上好一堂課,教師不僅要備課充分,更應結合新課標,把科學的教法運用到教學中,從而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全國教師資格考試試題二

1.為什麼學生會偏科?

【參考答案】學生偏科有很多原因,我想從以下三點進行分析:

第一,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學生如果比較喜歡哪門學科,就會比較專注那門學科,就會投入比較多的精力和實踐,因此興趣往往使學生偏科;

第二,老師。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努力程度往往受到老師的個人魅力和課堂教學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影響,如果一個學生喜歡一個老師講課,那麼學生可能會比較喜歡學習這門學科;

第三,環境。學生之間經常一起探討的學科,容易使學生產生一定的偏好。

針對學生的偏科現象,我們應該採取一定的措施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首先,應該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興趣,使他們對各門學科都能產生學習興趣;

其次,老師應該加強教育教學技能,增強課堂教學中的個人魅力,使學生產生學習積極性;

最後,我們應該營造一個全面發展,多科進步的良好學習氛圍。

2.做好一個教師固然離不開敬業、愛生、專業知識紮實,除了這些,你認為教學的'最重要特質是什麼?

【參考答案】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在社會上具有崇高的地位,這就要求了教師必須具備多方面的素質。

教師除了必須具備的敬業、愛生、和專業知識等,我認為教師還應該具備以下幾方面的特質:

良好的師德、人品和個人修養;

良好的表達能力及為人處事能力;

要有愛心和責任心;

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的能力。

3.你贊同“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這種提法嗎?為什麼?

【參考答案】: 贊同。教學方法因人而宜,沒有一個適合所有人的方法,但要適合個人,這就是貴在得法。教師備課時要從教學實際出發,根據教材特點、學生實際、本校條件等,結合不同的教學目標、內容、對象和條件,因校制宜、因時制宜,靈活、恰當地借鑑和選用國內外的教學方法,突出重點、攻破難點,並善於探討、實踐,教學其實就是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的過程。

4.你同意“沒有不合格的學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師”這句話嗎?

【參考答案】這句話源於陳鶴鳴老先生的名言“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沒有不合格的學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師”是其衍生的眾多“偉辭”中最為著名的一句,我認為陳老先生當初寫這句話時,斷然不會想到多年以後的今天會引起如此多的討論吧!

我不完全贊同這句話。這句話説的不太絕對,造成不合格學生的原因有很多,每位學生自身條件和生活環境都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出現不合格的學生老師不能完全負責。但對老師對待資質不高和成績不好的學生絕對不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任其自生自滅,對待此類學生,老師應該積極努力幫助學生找到落後原因,平時多關心,多輔導,儘快幫助學生把成績趕上來。

5.教學是一門技術還是一門藝術,你傾向那一種看法,若兩者都不同意,請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我認為教學既是一門技術,又是一門藝術。教師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職業,教學需要有很深的專業知識功底,因此,教學是一門技術。而整個教學過程的設計和安排,需要智慧,整節課就是一場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進行的演出,所以説教學是一門藝術。

6.現在常常提的“以學生為本”或“以學生為主體”,你怎樣理解?

【參考答案】學生是一個民族傳承的希望,是一個國家繼續生存、發展的靈魂所在。老師擔負着重大的使命,“以學生為本”或“以學生為主體”,確保了教學最終目的的實現。

“以學生為本”或“以學生為主體”,是在教學活動中以學生為主,教師的作用是負責組織、引導、幫助和監控,引導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讓學生經歷獲取知識的過程,關注學生各種能力的發展,促進其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態度與價值觀的全面發展,建立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課堂模式,創設和諧、寬鬆、民主的課堂環境。追求學習結果轉向追求學習過程,真正把學生當成獲取知識、發展自我的主任。“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切實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體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