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足所有學生一般需要的學校社會工作

來源:文萃谷 2.42W

導語:滿足所有學生一般需要的學校社會工作的內容是什麼你知道嗎?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相關的考試練習內容,需要學習的小夥伴可以跟着小編一起來看看喲。

滿足所有學生一般需要的學校社會工作

  一、滿足所有學生一般需要的學校社會工作[瞭解]:

  (一)促進學生與健康成人和益友的聯繫能力

(1)注重建立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良好互動關係,協助學生投入學校生活中。

(2)注重提升學生對自我性格的認識,並探討性格對人際關係的影響。

(3)引導學生分辨益友和損友,學習拒絕誘惑的方法,鼓勵學生選擇顧及自己未來健康發展的益友,拒絕有害自己或他人的損友。

(4)注重鞏固學生與父母的關係,以建立和諧的家庭關係。

(5)協助學生了解何謂健康的異性朋友關係、異性朋友關係的必備元素及健康的異性朋友關係對個人發展的積極意義。

  (二)增強學生明確自我身份和有效處理衝突的社交能力

(1)促進社交能力的第一步是協助學生建立公民意識,鼓勵學生多瞭解發生在祖國大地上的事情。

(2)協助學生認識自己所生活的城市或鄉村,從而增強“鄉土情懷”和主人翁意識。

(3)協助學生通過對居住在家鄉的外地人士的瞭解,明白在日常生活中不應歧視來自不同地區的人士,以建立和諧互助的社會。

(4)協助學生建立貢獻家鄉的願景,並強調職業不分貴賤,只要盡忠職守便可對冢多作出貢獻。

(5)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貢獻祖國和家鄉,鼓勵他們要有更高遠的理想。

(6)和學生一起分析子女與父母發生衝突的原因,並提供解決的參考方法。

  (三)滿足學生情緒控制和表達能力的需要

(1)指導學生學習有關情緒的基本概念,使學生明白:情緒是人們對身邊的人和事所產生的感受;一切情緒都是與生俱來的,是正常的;人們要了解自己的情緒,適當地表達和處理情緒,這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要了解和表達情緒,可藉助“隋緒臉譜”掌握有關情緒的詞語。

(2)培養學生分辨個人情緒的能力,認識不同的情緒表達方法,通過分享,體會表達個人情緒,並接受個人的情緒經驗

(3)提高學生識辨別人感受和情緒的能力,引導學生以同理心去理解別人的情緒,明白與人相處時互相諒解的重要性。

(4)引導學生明白不適當地表達負面情緒可能對人際關係產生的負面影響,明白即使遇到不合理的對待,不能過激,要適當地表達個人的負面情緒。

(5)鼓勵學生與家人傾訴不愉快的心事,減少學生向父母傾訴心事的抗拒,探討與父母傾訴心事的技巧。

(6)鼓勵學生向朋友傾訴不愉快的心事,認識理想傾訴對象的特質和傾訴時的要素,學習基本的聆聽技巧和迴應技巧。

(7)引導學生認識情緒問題的形成及其影響,探討情緒與生理反應的互動關係,瞭解情緒問題的本質,體驗以呼吸鬆弛法,靜坐放鬆法、肌肉放鬆訓練、意象鬆弛法等策略來舒緩壓力,減少負面情緒給身體帶來的影響。

(8)引導學生以正面想法去面對負面情緒,學習以“轉換想法”技巧去排除負面感覺和情緒。

  (四)促進學生學業發展和認知能力的培養

(1)引導學生認識理性思考、創意思考和批判思考3種不同的思考技巧,明白反思的重要性,並掌握反思的基本技巧。

(2)引導學生在3種不同的思考技巧基礎上掌握各種思維性格的特點,例如行政人員型、發明家型和偵探型等各有其思維性格特點,並學習應用不同的思維性格使學習達到更高的成效。

(3)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思維性格處理日常生活中的難題,培育以創意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

(4)引導學生認識事實和意見的區別,通過分辨事實和意見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信息,培養用批判性思維分析日常信息的能力。

  (五)促進學生提升採取行動的能力

(1)注重改善學生的常規社交行為,教導學生如何分辨善意批評和惡意批評,明白惡意批評不能帶來正面的效果,引導學生作出善意的、具有建設性的批評,讓學生明白批評別人時是需要尊重別人的。

(2)讓學生理解道歉的重要性,引導學生認識不同的道歉方法,思考具有創意的道歉方式,並思考補償的方法,鼓勵學生養成道歉的習慣。

(3)指導學生如何讚賞別人和正確迴應別人對自己的讚賞,從而感受讚賞及獲得讚賞的快樂。並藉此增進學生的個人經驗,從道理上明白讚賞是開心的,學會多留意和欣賞身邊的人和事,學會誠懇地讚賞。

(4)引導學生探討寬恕的意義,讓他們明白真心原諒別人的.重要性,並鼓勵學生用寬恕的態度去對待身邊的人。同時,讓學生明白,責怪別人和以有仇必報的心態處理事情,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傷害自己。

  (六)提升學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1)教導學生了解公平的意義及其重要性,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堅持公平原則。同時讓其明白,要維持公平的原則,需要大家共同付出,並認識到維持公平時需要平衡各方的需要,最好能情理兼顧。

(2)引導學生分辨公德和缺德的行為,鼓勵學生在公共場所時刻保持自律,併為他人設想。

(3)引導學生學會在追求公平時懂得尊重別人並顧及他人的需要和感受,明白公平並不代表人人可以得到自己期望的待遇。在沒有法律規範時,追求公平不代表任意地爭取個人的權利。

(4)引導學生懂得反省自私的行為,從而學會顧及他人的需要,幫助他人。在幫助別人時,要有勇氣、智慧和策略。

(5)引導學生探討與朋友發生矛盾時應有的態度,使學生明白必須認真、嚴肅地對待朋友之間的矛盾,一旦成為好朋友就要真誠相待,不要輕易地放棄任何一段友情,藉此帶領學生建構一套正確的與朋友相處的態度和價值,以完善學生盡責的動機。

(6)引導學生探討誠信議題,讓學生明白誠實與個人信譽的關係,並瞭解人際關係對誠實行為的影響,以及反思勇於為自己所作所為承擔責任的重要性。學生要學會在複雜的“情”與“理”的問題上分析誠實的價值,由於友誼與誠實之間可能有衝突,學生必須瞭解價值之間的邏輯聯繫,瞭解自己的價值取向,建立誠實和勇於承擔自己行為的價值原則,並作出道德決定。

  (七)增強學生自我效能感的需要

(1)引導學生擁有天生我才的觀念,辨識在不同領域裏的自我效能感,體驗自己在學業、社交、儀表和生活習慣方面的優勢。

(2)引導學生通過其自身的成功經驗體驗自我效能感,從以往的生活和學習中挖掘和尋找成功的事例。

(3)引導學生理解父母的期望,增強親子關係,學會體諒父母説負面話語時的心情,以自我肯定提升自我效能感。

(4)協助學生訂立切實可行的目標,明白在訂立目標時需要按照自己的精力和能力作出調整,儘量符合SMART原則:具體的(Specific)、有意義的(Meaningful)可做到的(A— chievable)、實際的(Realistic)、適時的(Timely),體會成功實現目標後帶來的自我效能感。

(5)協助學生提升學習方面的自我效能感,輔導學生採取“學習攻略大搜查”,包括學習目標、困難或障礙、能力強或弱、提升學習成效的方法、時間管理,瞭解不同的學習策略,發掘適合個人的學習策略。

(6)引導學生減少扭曲思想的負面影響,學習識破四種常見的扭曲思想:一是“非黑即白”;二是“灰色眼鏡”;三是“以偏概全”;四是“透視心意”。

(7)協助學生掌握理想的含義,明白理想對人生的重要性,培養衝破環境侷限並實現理想的個人素質。引導學生通過對未來的憧憬激發實現理想的動力,並努力付諸實踐,以增強其自我效能感。

(八)促進學生培養親社會規範的能力

(1)引導學生理解國有國法,家有家規。

(2)引導學生識別不同社羣的風俗習慣,瞭解人際交往需要依從的社會規範,加深學生了解在陌生的社羣中違反民間風俗的後果。

(3)引導學生明白每個人都有既定的社會責任,社會對每名成員都有不同的規範,不同年齡或身份的人要承擔的社會責任也是不相同的。

(4)引導學生分辨社會對從眾行為的不同期望,瞭解社會期望不同年齡和身份的人能表現合適的從眾行為。瞭解從眾行為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壞的。明白不要盲目從眾,應作理智抉擇。

(5)引導學生了解遵守及違反社會規範時的正面制約和負面制約,培育學生分辨行為的正面制約和負面制約能力。

(6)教導學生衡量遵守有爭議的社會規範時的正面制約和負面制約,學會面對具有爭議的社會規範時懂得妥協,尋找折中方法,不要只顧個人利益和感受。

(7)培養學生在作出決定的過程中要加入道德考慮,明白作決策時必須進行親社會的道德思考。

(8)培養學生批判地面對有矛盾的社會接納行為,明白扮演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社會接納行為,通過代入不同角色,瞭解不同角色間存在的矛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