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國社工標準化構建進行方向

來源:文萃谷 7.67K

社會工作標準體系是圍繞社會工作的專業技術、對專業服務對象的實際服務、社會工作人員、項目、機構的管理制定的一系列具有內在聯繫的標準。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分享最新中國社工標準化構建進行方向,歡迎大家閲讀瀏覽。

最新中國社工標準化構建進行方向

  實踐先行

社會工作標準體系是圍繞社會工作的專業技術、對專業服務對象的實際服務、社會工作人員、項目、機構的管理制定的一系列具有內在聯繫的標準。“理論上應先建體系, 再做具體標準,但現實情況恰恰是倒置的。”標委會副祕書長鄒學銀説,“專業服務的發展推動了在具體領域建立標準,這是社工標準化建設的發端,而事實上,沒有實踐探路, 徒有標準化體系也容易空泛。所以, 即便是在社會工作發達的國家和地區,社工標準化的發展也遵循了先有單項標準後成體系這條路徑。”

隨着機構的快速發展,廣東省東莞市普惠社工服務中心深感建立機構標準的必要和緊迫。“一是社工服務對象多為社會弱勢羣體,其服務需求亦日益多元複雜,需要規範專業服務來滿足其需求;二是隨着機構服務領域的拓寬、人員的增多, 需要規範化的管理來保證和提升機構服務質量,增強機構競爭力。” 普惠總幹事周巍介紹説,“目前, 普惠在機構管理層面和服務領域層面都建立起相關標準,不僅制定了《東莞市普惠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管理指引》《東莞市普惠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服務指引》《東莞市普惠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社區綜合服務中心運營指引》等,還制定了《東莞市居家養老服務手冊》和《東莞市居家養老管理手冊》,參與制定了《東莞市司法社會工作標準化服務指標暫行規定》。”建立標準化給周巍帶來的感受是“受益超過預期”——“對於一線社工來説,工作有了明確的方向和目標,動力會更加充足;對於服務對象來説,其能夠享受更加規範和專業的社工服務,權益也更有保證;對於用人單位或政府來説, 社工服務有標準的規範和監督,信任的砝碼無疑又加重了。”

北京市第一社會福利院編印了社工部門工作手冊,提出了質量管理分目標,規範了崗位職責和工作內容。此外,社工工作標準還受益於納入了全院標準化體系,在標準的各項規定上,實現了各部門和崗位間協調統一、相互配合、有效銜接。例如:針對全院休養員的不同情況, 成立由業務科、專職社工、科區醫生護士組成的評估小組,共同對將入住的老人進行評估,掌握全面詳盡的一手資料,做到重點老人重點關注,繼而加強了風險評估以及個案處置的能力。

除了一線服務機構對標準化建設的探路,一些地方以行業組織引領、政府部門推動等方式對社工標準化建設做出了更深入的探索。自2010 年始, 深圳市社會工作者協會以深圳各社工服務領域為基礎, 探索各領域服務指標體系的建立。2010 年至2011 年,深圳市社會工作者協會及鵬星社工服務社以老年服務領域為試點,制定了老年領域社會工作服務指標體系。2011 年7 月, 深圳市民政局通過委託深圳市社會工作者協會,與7 家社工機構合作, 分別開始制定教育、婦女兒童、禁毒、司法、醫務、殘障、企業社會工作等7 個社會工作服務領域指標體系,主要內容包括:各領域社工的服務類型、服務模式、服務內容、服務層次、服務特點、社工人員配備、服務量化指標及與指標相關公式的運算方式與解釋等。鄒學銀副祕書長説:“這些服務指標的制定不僅進一步提升了深圳社工服務的專業性與實用性,也為我國本土社會工作標準化建設做出了有益探索。即將出台的《老年社會工作服務指南》行業標準就是委託深圳市社會工作者協會組織起草的。”

福建省於2012 年出台了地方社工服務標準《社區社會工作通用要求》,撬動了提升社區社工服務質量的槓桿,同時,積極倡導有條件的社區和民辦社工機構不僅要運用標準開展專業服務,還要參與制定標準。黑龍江省組織高校和社工機構的專家,研究編寫《社區社會工作服務指南》和《特困老年人社工服務指南》,提升全省社工服務的質量標準,強化社工管理成效。四川省積極推動出台地方標準,2014 年申報《民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標準》等10 個地方性標準立項,其中《養老服務社會化示範社區創建規範》《四川省社會工作者保密要求》於2014 年8 月1 日正式發佈實施。蘇州市制訂了《蘇州市社會工作專業服務標準指引(試行)》《專業社工服務項目申報及實施規範指引(試行)》, 在團隊資質、服務模式、評估標準預算核定等方面探索更符合專業屬性、更有利於社工人才發展的標準體系,進一步提升項目的專業化水平。

國家層面實施的大型社工服務項目,也加快了承接地區或所涉及專業領域社工標準化建設的進程。2015 年6 月30 日,《青海省“三區” 計劃社會工作選派人員工作制度》《青海省“三區”計劃專項經費管理使用制度》《2015 年青海省“ 三區”計劃評估辦法及細則》同時出台,這可以看作是青海省“三區” 計劃向“標準化”推進的發端。民政部與李嘉誠基金會合作的“大愛之行——全國貧困人羣社工服務及能力建設項目”在全國遴選了20 多個承接機構,他們在實務開展的同時分別針對流動人口、災害、社區矯正、兒童、婦女等領域開展相關標準的研究,這將為社工專業服務領域的行業標準甚至國家標準的制定積累寶貴資源。

一線機構和地方行業協會、政府的積極實踐映射出社工標準化建設的迫切需求。在此背景下,標委會於2013 年底成立,2014 年, 民政部社會工作司啟動實施了“社會工作服務標準化建設示範工程”,確定61 個首批全國社會工作服務示範地區、103 個首批全國社會工作服務示範社區、180 家首批全國社會工作服務示範單位,引領帶動其他地區、社區和相關單位深入開展社會工作服務。

  2020年搭好總體框架

記者在標委會辦公室見到忙碌的鄒學銀副祕書長,他坦言:“既要趕上實踐的需求,又要精耕細作, 社工標準化建設的任務很重。”在他的腦子裏,有一張實現標委會使命的路線圖。

“《兒童社會工作服務指南》和《社會工作服務項目績效評估指南》已經推出,這是我國率先出台的兩部社工服務行業標準。”鄒學銀介紹説,“接下來,《老年社會工作服務指南》很快實施,《社區社會工作服務指南》很快進入徵求意見階段。《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服務規範》正在申報,爭取2016 年出台,這將是我國社工領域首部國家標準。另外, 個案工作、小組工作服務指引初稿已擬定完畢,災害社會工作標準的研究正在推向深入。”

鄒學銀告訴記者:“標委會目前一項重要任務是加快推進社會工作標準化體系建設。社會工作的相關標準可以劃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屬於社會工作的基礎性標準,適用於社會工作所有人員及機構,主要用於對社會工作標準化的基礎性要素進行解釋和規範,包括標準化導則、術語、分類、編碼等內容。第二層次屬於社會工作的通用性標準,適用於參與社會工作的所有人員及部門,提出了開展社會工作服務必須遵守的最基本要求,包括社會工作的方法、專業倫理、通用過程、組織管理、評估與改進要求等。第三層次屬於社會工作的專業標準,適用於社會工作不同領域和不同人羣,其內容是針對不同服務領域和服務人羣的特點提出的具體規範。社會工作標準分為社會工作服務標準和社會工作管理標準兩種。兩種社會工作標準互相聯繫、互相支撐、共同發展和進步。社會工作服務的案例可以為社會工作管理提供研究、督導等活動的素材,社會工作管理的成果又可以指導和改進社會工作服務的手段和技術。社會工作服務標準主要包括兒童、青少年、老年、婦女等不同領域的社會工作服務標準,社會工作管理標準主要包括社會工作機構管理、行政管理、社會工作相關人員管理標準等內容。”鄒學銀介紹説,標委會第一階段做的事側重於制定第三層次的標準,從2016 年開始,規範社會工作標準化的基礎性要素將成為工作重心,也就是要為標準化定標準。十三五期間,我國的社工標準化體系建設初步完成, 主要的通用標準和一些急需及重點的服務標準將陸續出台。

目前實務中較多適用的是機構的內部規範和地方標準,隨着社工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的更多出台,是否面臨適用上的衝突與重新整合呢? 對於這個問題,鄒學銀解答道:“目前我們出台的標準是推薦性的,但一些組織和機構如果不加強標準化建設,就很可能在相關領域失去話語權。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是全國、全行業範圍應遵循的基本要求。機構標準、地方標準應是本機構、本地區在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基礎上的更高要求。”

  且行且摸索

可以看出,社工標準化建設是一項浩大的工程,而這一工程本身又是需要不斷完善、不斷跟進的過程。在這其中,有許多需要突破的難點。

首先是標準制定如何能“既源於實踐又超越實踐”。鄒學銀副祕書長以《老年社會工作服務指南》中社工服務內容的制定過程為例解釋制定標準的過程是怎樣紮根實踐的。標委會邀請老人院、社工機構、社區社工服務中心的`代表坐在一起彙總各自社工服務的內容,一共16 項,經過合併排序,最終提煉出老年社會工作服務的具體內容。再比如資源整合這項服務內容,哪些是需要社工主幹的,哪些是配合乾的, 哪些又是需要社工協助乾的,標準必須給出明確的指引,而這都是經過經驗豐富的實務者和相關專家反覆討論得出的。

在《兒童社會工作服務指南》的制定過程中,關於社工服務內容列舉了5 項,其中支持性服務與保護性服務的排序問題引起了爭議。依照當前的實踐,更多的兒童社會工作是福利院等開展的保護性服務,但根據社會工作的專業理念“不僅要救急更要實現發展”,為了清晰引導兒童社會工作未來發展,《兒童社會工作服務指南》把支持性服務列為最重要的兒童社會工作服務內容。

“制定經得起考驗的標準對人才團隊提出了較高要求,這是一支跨專業的團隊,既要懂得服務標準又要懂得社會工作,既要有實務者又要有學者專家。”鄒學銀説,“標準編寫團隊的組建和協調有一定難度, 但通過辦專題培訓、研討學習等, 團隊的力量已經越來越強大,越來越能夠體現標準化專業與社會工作專業相融合滲透的視角。未來需要通過更多手段加大打造這支複合型人才隊伍的力度。”

其次是如何把控好標準化建設的動態過程。社會工作服務是隨着社會變遷而產生和變化的。所以, 服務標準也是動態的,必然需要隨着服務環境的改變而更新。那麼, 如何把握好這一動態過程呢?“比如社區社會工作標準的制定,在當下社工專業性難以凸顯的普遍困境下, 《社區社會工作服務指南》強調了社區社會工作者的專業性並對其資質、崗位、薪酬、評估等做出了清晰的界定,就是為了實現社會工作的專業化、職業化發展,但是在一定時間的引領之後,傳統意義上的社區工作將會融入越來越多的社會工作元素。到時候,《社區社會工作服務指南》也將做出相應調整,以適應這種融合性發展。”鄒學銀副祕書長告訴記者,標委會有一支研究隊伍, 他們即時跟蹤着標準的適用情況, 將根據實踐的發展和情境的變化調整標準條款。

最後是應對社會工作發展地區差異對社會工作標準化的挑戰。由於我國社會工作發展呈現出較大地區差異,這就給社會工作標準的全國通用性帶來了挑戰。“目前發佈的兩項標準均為推薦性標準,如何能夠具體實施使用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在前期的調研過程中我們發現, 許多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和社會工作者對社會工作標準化缺乏瞭解,在觀念上還沒能完全接受。相關部門對於社會工作標準化的投入不足, 支持力度不夠,將會影響各地方標準化推進的積極性。”鄒學銀副祕書長説,“標委會將通過制定適用於不同地區的評價指標來督促標準的實施,同時,也通過這種更具操作性的方式來反推標準的各項規定, 使之更加細化。”

中國社工標準化建設之路處於起步之初,而其對我國社工事業發展的重要性不容置疑。談到當前中國社工標準化建設最需要的支持時,鄒學銀説,國家層面的重視和保障很重要,社工們的主動加入也同樣重要。只有有了社工充分參與, 標準才能最終實現其價值,也只有有了標準化的指引,社工事業才能更好更快地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