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鑑證師《價格鑑證理論與實務》考點:收益法

來源:文萃谷 2.36W

導語:及時、準確地掌握大量不同行業的經濟信息、技術信息和政策信息是運用收益法的基礎,因此大量收集、整理和分析不同的信息是評估機構和評估人員運用收益法的前提。

價格鑑證師《價格鑑證理論與實務》考點:收益法

  1、熟悉:收益法的基本概念和使用的前提條件

收益法是利用資產未來收益的現值確定標的價格的方法。比如土地的價格

收益法,將標的在未來的預期收益,按設定的折現率折算成現值,藉以確定標的價格的一種方法。

收益法基於預期原理,是建立在貨幣具有時間價值的基礎上的。

  前提條件

1、收益貨幣化——標的必須是具有獲利能力的資產,未來的預期收益能夠用貨幣來衡量。

2、風險貨幣化——資產所有者承擔的風險必須能夠用貨幣來衡量。

注意:收益法使用的範圍是能夠連續獲利的.資產,未來收益很少或者不穩定的資產,不能使用收益法

  2、掌握:收益法的基本公式,掌握以下三種情況下的價格鑑證方法:

(1)未來收益年限無限且收益不變、

(2)未來收益年限有限且收益不變

(3)未來收益年限有限且年收益不等額

  價值理解

社會對企業價值的理解或觀念不同,影響評估人員對收益法的應用

在歐美髮達國家中,對於資產交易中的企業價值評估、單項無形資產評估均廣泛採用收益法,並且容易被交易雙方所接受。但就目前國內情況看,則很少有評估機構和評估人員採用收益法,對於企業價值評估幾乎千篇一律用成本法,即使有少數機構或評估師採用了收益法,其結果也大都受到有關部門或社會人士的質疑而不被接受,這反過來又進一步影響了收益法在企業價值評估中的應用。

由於西方發達國家市場經濟發展歷史很長,市場發育比較成熟和完善,人們對於市場經濟中企業價值的理解和觀念明顯區別於計劃經濟體制影響下的中國大多數人。在市場資產交易中,任何投資者的目的非常明確,即投資是為了收益,某項資產交易能否成功以及成交價格的高低就取決於該項資產在未來能否為投資者帶來收益及收益能力的高低,而不是取決於購建被交易資產的成本。對於一個企業來講,雖然一個企業是由固定資產、流動資產、無形資產及負債構成的,但相互之間絕不是孤立的、靜止的,而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各種因素之間存在着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極其複雜的關係。一個運營中的企業,由於各種資產的交互作用及社會等外部環境的影響,其價值並不遵循1+1=2的數學規律。投資者在投資時雖然也注意固定資產、流動資產及負債狀況,但是更為重視企業對整體資產的運營能力和運營潛力,例如企業的技術力量、產品的種類及技術水平、品牌的社會影響及市場佔有份額、企業在行業中的地位、行業內技術發展狀況及發展趨勢等等,即除了關注有形資產外,更加關注能否通過無形資產效能的發揮而使有形資產高效運營,從而獲得期望的收益,對於任何一項不能獲得最低預期收益的資產,投資者是不會進行投資的。因此,一個企業在未來能否具有獲利能力及獲力能力的大小就成為其交易及交易價格的最基礎條件。收益法正是以被評估資產未來收益能力作為價值評估的基礎,因而在市場經濟社會中容易被社會所接受。

在中國國內,由於長期受計劃經濟的影響,社會上大多數人對資產價值的認識還停留在企業賬面上,認為會計賬面真實記錄了企業資產的數量及價值,是企業資產價值的真實反映,因而成本法才易於為社會所接受。由於社會對收益法的懷疑和排斥,影響了評估機構和評估人員對收益法的應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