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自學考試《藝術概論》簡答題

來源:文萃谷 9.33K

1、簡述藝術與宗教的關係。(要點)

2017年自學考試《藝術概論》簡答題

藝術與宗教在其早期是融合在一起的,而在其後的發展進程中也有着極其密切的關係。二者在認識與掌握世界的方式上有着相似之處。宗教長期利用藝術來宣傳宗教,客觀上促進了藝術的發展,同時藝術也在不斷影響着宗教。但由於宗教反科學的性質,決定了它與藝術的本質不同。

2、簡述藝術主體與客體的關係。(要點)

在藝術創造活動中,藝術主體和藝術客體是一對重要的範疇,它們之間的運動形式,決定着藝術創造的總體趨勢;藝術主體是指在藝術活動中的社會歷史實踐中形成的與審美對象相對應的具有一定創造能力的認識和實踐者,藝術客體是與藝術主體相對立的諸客觀審美事物,是藝術主體認識和實踐的對象;藝術主體具有能動的創造性;藝術主體需要具有一定的審美和藝術創造能力;藝術創造主體與藝術客體的相互交流運動與相互作用,是藝術活動的核心,二者的相互交流運動是雙向的,同時主體應處於矛盾統一體的主要方面。

3、簡述藝術活動中的形象思維。

形象思維是藝術家在創作活動中從發現和體驗生活、到進行藝術構思、形成藝術意象和意念,並將其物化為藝術形象的整個過程中所採取的一種主要的思維方式。形象思維具有很強的具象性、情感性、創造性和整體性,它以具體的形象作為思維的主要材料,以情感作為思維的中介和動力,並體現出濃烈的創造色彩和藝術家對事物的整體把握。

4、簡述藝術創造中的崇高。(要點)

崇高是在實踐主體提出了理解、征服和掌握現實客體的歷史要求,並且已經或必將趨於實現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崇高以現實客體壓倒實踐主體為其外表特徵;而其實質在於受到壓抑的實踐主體,充分激發起人的本質力量,轉而征服、掌握(或趨向於徵服、掌握)客體。崇高不是主客體的和諧統一的靜態美,而是雙方在對立、衝突中趨向統一的動態美。在這裏,人的本質力量的顯現,呈現為實踐主體迫使現實客體與之趨向統一的過程。

5、簡述藝術家應具有的修養和能力(要點)

藝術家應具有的修養:(1) 進步的世界觀和審美傾向;(2) 廣博的知識;(3) 深邃的思想;(4) 豐富的情感和獨立的人格。

藝術家應具有的審美創造能力: (1) 敏鋭的感知能力;(2) 豐富的想象能力;(3) 精湛的藝術技能

6、簡述藝術與經濟的關係(要點)

唯物史觀認為,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經濟基礎的發展對於意識形態具有較強的制約和影響作用。一般説來,經濟對於藝術的制約和影響並不是十分直接的,而是往往要經過一些中介環節。這個中介包括政治的、社會的、情感的等各方面的因素。正是藉助了這些中介,才使得作為時代精神生活重要方面的藝術接受到經濟基礎的.制約與影響,同時也藉助這些中介,使藝術又對經濟基礎施加影響。我們在強調經濟對藝術的制約和決定作用的同時,又應看到,經濟的興衰與藝術的興衰雖然有着密切的聯繫,但並不是機械地互為因果關係的。那種認為經濟繁盛,藝術一定繁榮,經濟衰退、藝術也就衰落的看法是缺乏根據的。

7、簡述藝術鑑賞的過程。 (要點)

藝術鑑賞一般可分為三個環節。首先,藝術鑑賞往往從感知藝術作品的外在形式美開始,欣賞者對藝術作品外在形式美的發現和感受,主要是通過感、知覺來進行的;其次,是對藝術作品的形象及情感的觀賞和體驗,主要是通過人們的聯想、想象來實現的;第三,審美理解,是指欣賞者以自己的思考和理性判斷能力,對藝術作品和形象所藴含的意義、思想、境界等作出較深層次的理解、認識和評價。

8、簡述藝術分類的方法。(要點)

以藝術作品的存在方式為依據,可以將藝術分為時間藝術(音樂、文學等)、空間藝術(繪畫、雕塑等)和時空藝術(戲劇、影視等)(2.5分);以對作品感知方式為依據,可以將藝術分為聽覺藝術(音樂等)、視覺藝術(繪畫、雕塑等)和視聽藝術(戲劇、影視)(2.5分);以藝術作品對客體世界的反映方式為依據,可以將藝術分為再現藝術(繪畫、雕塑、文學等)、表現藝術(音樂、舞蹈、建築等)和再現表現藝術(戲劇、影視)(2.5分);以藝術作品的物化形式為依據,可以將藝術分為動態藝術(音樂、舞蹈、戲劇、影視)和靜態藝術(繪畫、雕塑、建築、工藝等)(2.5分)

9、簡述藝術活動中的滑稽。

滑稽的典型形態是藝術中的喜劇、相聲、漫畫等。滑稽側重於在對醜的直接否定中突出人的本質力量的現實存在。當實踐主體在矛盾鬥爭中已經居於主導地位時,現實對象作為實踐主體的對立面,已經或即將被戰勝,從而成為失去了存在依據的事物,成為可以任意揶揄、擺弄的對象。作品以其內容與形式的尖鋭矛盾、不協調以及形式的虛假性而引人發笑。

10、簡述藝術創作的構思與意象的形成。(要點)

藝術構思,是指藝術家在藝術體驗和藝術發現的基礎上以特定的創作動機為引導,以各種心理活動和藝術表現方式為中介,使藝術意象得以創造和生成的過程。在不同形式藝術作品的構思過程中,顯現出藝術意象及其形成過程的差異。 藝術意象,是藝術家在構思的過程中,將主體的審美情感、審美認識與把握到的客觀審美物象相融合,並以一定的藝術表現方式和語言為媒介,所形成的存在於主體觀念中的藝術形象或情境。藝術構思主要有綜合、變形、移情、立意等方式。

11、簡述藝術起源的基本學説(要點)

第一,模仿發生説,認為藝術起源於人類對於自然和現實的模仿。這是一種有關藝術起源的最古老的理論,古希臘赫拉克利特、德謨克利特、蘇格拉底等人持這種觀點;第二、遊戲發生説,認為藝術起源於遊戲,席勒、康德、斯賓塞、谷魯斯等持這一觀點;第三、表現發生説,認為藝術起源於情感表現和交流的需要,持這一觀點的有雪萊、列夫.托爾斯泰、科林伍德等;第四、巫術發生説,認為藝術起源於原始民族的巫術活動,愛德華.泰勒、弗雷澤等人持這一觀點;第五、認為藝術起源於勞動,德國的畢歇爾、芬蘭的希爾恩,以及普列諾夫等持這一觀點。(每種學説得2分)

12、簡述醜在藝術表現中的審美意義。(要點)

醜在藝術表現中可以滿足人們的特殊審美需要,獲得特殊的審美感受。醜在以下幾個方面具有特殊的審美意義。

第一,醜可以襯托美,從反面烘托和諧美與崇高。

第二,醜的形式可以藴含美的內涵。

第三,醜在藝術表現中可以轉化為美。

第四,適度的醜的形式表現可以生成獨特的形式美感效應。

(每個方面可得3分)

13、簡述藝術創造中雅與俗的關係 。(要點)

雅與俗,是指藝術創造及作品的審美品位而言,雅包括高雅、典雅、雅緻等,俗是指通俗,並非低俗。一般來講,雅的作品,具有較複雜和完善的藝術形式,以及較深刻較高遠的意藴,通俗的作品,一般具有通達、曉暢的藝術追求,更注重藝術的審美娛樂功能。高雅藝術在一定意義上能夠代表特定時代藝術創作的最高水平。通俗藝術中也不乏優秀的作品,但應警惕低俗化傾向的蔓延。藝術創作應倡導雅俗共賞。

14、簡述藝術創造中的優美。

藝術活動中的優美,首先,它沒有任何統一過程的 痕跡,是一個已經實現統一的形象實體,以比較單純直接的形態表現了現實對實踐的肯定;其次,它不是一種壓倒式的統一,而是現實與實踐、真與善、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交融無間的統一;第三,它不是在自身構成中包含着醜,而恰是在與醜的抗爭中顯現出人的本質力量的美的形態。它本身排除了醜,並與自身之外的醜相比較而存在。優美最根本的美學特性是和諧。(5分)

15、簡述藝術與政治的關係。

藝術與政 治從來都有着密切的聯繫,這是因為,其一,藝術與政治都屬於建築在經濟基礎之上的上層建築,藝術則是一種觀念形態性的上層建築,他們都受到經濟基礎的制約和影響,同時又能夠反過來作用於社會的經濟基礎。其二,藝術與政治相比,一般不像政治那樣與經濟基礎和物質生產發生直接的聯繫,藝術與經濟的聯繫往往需要一定的中介因素,其中政治是最重要、最敏感的因素。藝術與政治之間可以相互產生作用,藝術要接受政治的制約和影響,同時也可以對政治施加影響。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