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又漂亮的元宵節黑板報內容

來源:文萃谷 5.01K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大家都聽説過或者使用過黑板報吧,黑板報是用於表達某一主題的羣眾性宣傳工具。你所見過的黑板報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簡單又漂亮的元宵節黑板報內容,歡迎閲讀與收藏。

簡單又漂亮的元宵節黑板報內容

簡單又漂亮的元宵節黑板報內容1

和漢族一樣,部分少數民族兄弟也過元宵節,它們分別是滿族、朝鮮族、赫哲族、蒙古族、達斡爾族、鄂温克族、鄂倫春族、白族、錫伯族、藏族、納西族、瑤族、畲族、布依族、壯族、黎族和仡佬族等

滿族

同漢族一樣,滿族也有元宵掛彩燈和吃元宵的習俗。

白族

大理白族對元宵節格外重視,正月十五當天往往要耍龍、舞獅,還組織“金花歌舞隊”大鬧元宵;而大理的彌渡縣的花燈唱元宵更是熱鬧非凡,讓人們充分領略雲南民間文化的無窮魅力。“如今,大理的.元宵節通常是白族、彝族、漢族一起歡度,不分彼此。”

苗族

流行於貴州省黃平一帶苗族的偷菜節也是在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舉行。節日這天,姑娘們便成羣結隊去偷別人家的菜,嚴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同性朋友家的,因為偷菜與她們的婚姻大事有關。所偷的菜僅限白菜,數量夠大家吃一頓即可。偷菜不怕被發現,被偷的人家並不責怪。大家把偷來的菜集中在一起,做白菜宴。據説誰吃得最多,誰能早得意中人,同時所養的蠶最壯,吐出的絲也最好最多。

彝族

彝族的傳統節日巴烏節在農曆正月十五。“巴烏”意為“打獵歸來”。見於雲南鶴慶彝族支系黑活人居住區。時此節原本是歡慶狩獵歸來的習俗活動,無固定節日。

簡單又漂亮的元宵節黑板報內容2

《上元竹枝詞》

(清)符曾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見説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裏賣元宵。

《元夕影永冰燈》

(清)唐順之

正憐火樹千春妍,忽見清輝映月闌。

出海鮫珠猶帶水,滿堂羅袖欲生寒。

燭花不礙空中影,暈氣疑從月裏看。

為語東風暫相借,來宵還得盡餘歡。

《元夕無月》

(清)丘逢甲

三年此夕無月光,明月多應在故鄉。

欲向海天尋月去,五更飛夢渡鯤洋。

《元宵月正圓》

閩南歌謠

鬧元宵,月正圓,閩台同胞心相依,

扶老攜幼返故里,了卻兩岸長相思。

熱淚盈眶啥滋味?久別重逢分外喜!

鬧元宵,煮湯圓,骨肉團聚滿心喜,

男女老幼圍桌邊,一家同吃上元丸。

搖籃血跡難割離,葉落歸根是正理。”

簡單又漂亮的'元宵節黑板報內容3

1、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姜夔《鷓鴣天元夕有所夢》

2、望千門如晝,嬉笑遊冶。周邦彥《解語花上元》

3、忽曉闌街兒童語,不為上元燈近。劉辰翁《金縷曲賀趙鬆廬》

4、比擬尋常清景別,第一團圓時節。納蘭容若《清平樂上元月蝕》

5、建元看別上元燈,處處迴廊鬥火層。章碣《上元夜建元寺觀燈呈智通上人》

6、聞道長安燈夜好,雕輪寶馬如雲。毛滂《臨江仙都城元夕》

7、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8、去年元夜,正錢塘,看天街燈燭。趙長卿《探春令元夕》

9、夜夜嬉遊賽上元,朝朝宴樂賞禁煙。關漢卿《雙調新水令》

10、袨服華粧着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元好問《京都元夕》

11、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12、錦裏開芳宴,蘭缸豔早年。盧照鄰《十五夜觀燈》

13、燈火家家市,笙歌處處樓。白居易《正月十五日夜月》

14、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崔液《上元夜六首其一》

15、春到南樓雪盡,驚動燈期花信。万俟詠《昭君怨春到南樓雪盡》

16、簫鼓喧,人影參差,滿路飄香麝。周邦彥《解語花上元》

17、帳底吹笙香吐麝,更無一點塵隨馬。蘇軾《蝶戀花密州上元》

簡單又漂亮的`元宵節黑板報內容4

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是一年之中第一個月圓之夜,家圓人圓共賞明月,也有遊子離家遠行,唯有祝願千里共嬋娟。

如果説除夕用震耳欲聾的鞭炮聲敲響了年頭,那麼元宵就以綺麗多姿的滿街燈火渲染了年尾。每到元宵節前後,我的城市都會消融在一幅張燈結綵、燈火輝煌的喜樂景象之中。

在元宵節裏,人們有許多活動,比如:猜謎、賞花、吃湯圓等。其中,猜謎是人們最愛玩兒的遊戲,有猜昆蟲的,有猜動物的如:千里挑一,百裏挑一(謎底:伯);守門員(謎底:閃)非常有意思吧?藏着的這些謎,用或妍麗或工整的.詩文掩着不能直言的詞語,需要人們使出渾身解數,猜測它的祕密。這些謎,表面上像是一道難解的題,實際是用來傳遞驚喜與心意。

每一個傳統節日,都少不了一種專屬的傳統食品,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餅,到了元宵這一天,北方和南方開始“分道揚鑣”,你“滾”你的“元宵”,我“包”我的“湯圓”。元宵和湯圓,外表相似,本質上大有不同,但無論是元宵還是湯圓,都包着人們對未來的期待,對闔家團圓的美好祝願。

今年的元宵節,我想許下願:一願疫情早日結束;二願我們的城市更加美好;三願我們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

簡單又漂亮的元宵節黑板報內容5

元宵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的節日。正月是農曆的元月,我們的祖先稱夜為“宵”,所以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就被稱為“元宵節”。節日的這天,人們會一起吃湯圓、賞花燈、玩花燈、猜燈謎等,非常的熱鬧。

元宵節前兩天老師就囑咐我們一定要帶花燈來,因為老師們準備帶着我們在學校裏共同度過這歡快喜慶的節日。節日當天,我們一個個提着自己的'花燈,走上講台,把自己的花燈介紹給大家。

今年是狗年,所以大部分人都是帶的“狗燈”。有的狗燈身體金黃金黃的,後背上有一個紅彤彤的“福”字,這預示着給人們帶來福氣,有的狗燈長得像“小丑”叔叔,圓溜溜的鼻子、鮮紅的大嘴是小丑最鮮明的特徵,手裏還拿着一隻綠色的話筒,肯定是想給我們表演節目呢。最引人注目的是“椰子燈”,那是袁子涵同學的爸爸用椰子殼做的,這樣的花燈真是有創意,它圓圓的,褐色的,上面刻着五角星、笑臉等圖案。

介紹完花燈,老師讓我們提着花燈繞着教室轉幾圈。我們擠擠鬧鬧、嘻嘻哈哈,我看看你的燈,你再看看我的燈,五彩繽紛,令人眼花繚亂。我們每個人都笑的合不攏嘴,臉上洋溢着快樂的笑容。

這一天我和我的同學們、老師們一起在學校,度過了最歡樂的時光。

簡單又漂亮的元宵節黑板報內容6

去年元宵節我記憶最深刻的是和媽媽一起做小湯圓。

那天一早媽媽説:“今天元宵節,晚上我們自己來做湯圓吧。”我眼巴巴的盼了一天,好容易等到媽媽下班回到家。吃完晚飯,我迫不及待地説:“現在可以做湯圓了嗎?”“嗯,你去洗手準備吧。”媽媽告訴我,湯圓分有餡和無餡的湯圓,

常見的湯圓餡有黑芝麻餡、花生餡、豆沙餡等,還有鹹湯圓,是肉餡的。不過媽媽説她沒有吃過鹹湯圓,我很好奇鹹湯圓是什麼味道。我和媽媽準備做的`是無餡的湯圓。

我問媽媽:“媽媽,元宵節為什麼叫元宵節?”媽媽説:“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開始做湯圓了,我往大碗裏倒了一些糯米粉、加水,和成麪糰。媽媽教我揪下一小塊麪糰,再慢慢搓成小球,一個湯圓就搓好了。

我問媽媽:“元宵節吃的元宵,和湯圓有區別嗎?“當然有區別,湯圓是包出來的,而元宵是搖出來的,湯圓可以放在冰箱裏,而元宵放在冰箱裏會裂開。”湯圓煮好了,我迫不及待的嚐了一口,哇!好香好好吃!那次做的湯圓太好吃了!

簡單又漂亮的元宵節黑板報內容7

一個個香味撲鼻的湯圓;一盞盞流光溢彩的花燈;一束束璀璨奪目的煙花;一陣陣喜氣洋洋的歡聲笑語。不經意間,熱鬧喜慶的元宵節就這樣來到了我們的身邊。

元宵節必不可少的'美食便是湯圓。圓溜溜的、雪白雪白的湯圓,像一個個惹人喜愛的小雪球,吃在嘴裏軟軟糯糯的。咬一口,湯圓的餡便溢了出來,滑溜溜的,在嘴裏跑來跑去。吃完後,更是脣齒留香,回味無窮!

吃過湯圓,我們一家來到大街上。街道上人流如潮,熱鬧非凡。道路兩旁擺着各式各樣的花燈:有活靈活現的老虎燈;有美輪美奐的荷花燈;有色彩鮮豔的鳳凰燈……千姿百態,美麗極了。這時,遠處有一盞造型別致的花燈吸引了我。遠遠望去,它就像一頭呆萌的奶牛。它不停地轉動腦袋,一會兒望向四周;一會兒抬頭看向天空;一會兒看着我們,彷彿對這個熱鬧的元宵節充滿了好奇。

在回家的路上,我們欣賞着天空中不時綻開的絢麗的煙花。煙花綻放的姿態猶如天女散花,光彩奪目。它們一輪接着一輪,爭先恐後地將天空裝飾成一片明麗的“花海”。

我喜歡元宵節,喜歡團圓的元宵節,喜歡喜慶的元宵節,更喜歡熱鬧的元宵節!

簡單又漂亮的元宵節黑板報內容8

正月十五元宵吃湯圓:你圓、我圓,人人結緣!日圓、月圓,事事皆緣!元宵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可今年的元宵與眾不同,這是我第一次在學校過元宵。

早晨隨着老師一聲起牀,同學們驚呼讚歎:“今天是元宵節啊!”同學們的驚呼聲綿綿不絕,我便知道同學們為元宵節美滿的開始吹響了號角。

來到食堂,這裏人山人海、人聲鼎沸,同時煙霧繚繞,既讓人感到神祕又讓人好奇,今天會吃什麼呢?”帶着好奇,我端上早餐,不禁令我大吃一驚,碗中竟然是一顆顆湯圓。提起湯圓,誰不是嘴裏就立時生出一種甜甜的.膩膩的感覺。芝麻湯圓白裏透黑,色味雙美。肉湯圓白裏透紅,又香又糯。光聞味道都讓我垂涎欲滴。

到了下午我們還玩了元宵特有的遊戲——猜燈謎。同學們都爭先恐後的猜燈謎,猜對了還有糖果吃。同學們微微揚起的臉上露出幸福的微笑。他們笑的多像一朵朵盛開的鮮花啊!

下晚自習後,我想起人們常説,十五的月兒圓又亮,我抬頭仰望天空,發現月亮是那麼明亮,是那麼皎潔,站在月光下看一切都是美好的。

元宵的湯圓與月亮,和同學們共同聊天,歡聲笑語,其樂融融,我想這才是所謂的元宵吧!

簡單又漂亮的元宵節黑板報內容9

元宵節代表着勞動人們、學生們結束了春節的假期,開始了新的一年勞動了,他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

開學前一天,老師通知家長們告知自己的'孩子,要親手做一個燈籠。聽到這個消息,我馬上去網上查找資料。經過一系列的程序,我終於製作了一個自認為很完美的燈籠。

開學了,我來到了學校。通過老師得知學校為了慶祝元宵節,舉辦了許多活動。我非常期待明天的元宵節。

終於到元宵節了,一來到學校,就見學校裏張燈結綵、五彩繽紛,十分熱鬧。來到班級,只見班級倒處掛着燈籠和燈謎。老師整頓了一下紀律説:“元宵節慶典現在開始!”同學們一窩蜂地跑出去。我也來到了一句燈謎下方,迷上寫着“五個兄弟,高矮不齊、名字不同,住在一起”不是手指嗎?太簡單了,我又接連猜了好幾個都猜對,心裏非常得意。

我又去踢足球,我盯着那個球門,把力氣都聚在腳上一踢,只見球完美的進入門裏。我心裏既興奮又得意,但後面不知是不是時運不佳,一直沒中,免不了有些失望。

然後我又去扔乒乓球,我全神貫注盯着那個球框,手臂輕輕一揮,球做出一道弧線完美的落入框中。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慶典也接近尾聲。

這次慶典圓滿結束,我太喜歡元宵節了。

簡單又漂亮的元宵節黑板報內容10

“晚上看採蓮船;寶馬香車閃亮登場。”南宋時,姜白石哀歎元宵。在我的家鄉,元宵節也開始了。

“當月亮照耀時,誰能坐在周圍?我在哪裏能聞到燈光?”是的。今天是農曆正月十五,也就是元宵節。我家還買了燈籠和孔明燈籠...

元宵節自然包括舞獅和燃放煙花。在我的`村子裏,幾個小男孩和獅子跳舞,看着獅子眨眼睛,跳來跳去,這讓整個村子都感到眼花繚亂。“嗖嘭”的煙花五彩繽紛,全村的人都讚歎了一會兒,又驚又怕。元宵真的很熱鬧!

夜幕漸漸降臨。每個家庭的孩子都提着燈籠,而大一點的孩子則放着孔夫子的燈籠。我成了孩子的頭,把孔明燈籠和其他小夥伴放在一起,因為我太自負了,所以我被賦予了點亮孔明燈籠的任務。我拿着火柴向前走了一會兒,然後又縮了回去。我的身體劇烈顫抖。孩子們嘲笑我説,“喲...你敢嗎?”我臉變紅了。一不留神,火柴點燃了孔明燈的蠟燭。孔明燈慢慢升起。我興奮地誇口説,“哈哈,誰説我不敢了?”“哇……”孩子們都羨慕地説。

元宵真的很熱鬧。

簡單又漂亮的元宵節黑板報內容11

越來越多的人在談論着年味越來越淡了。如説真的是由深變淡也是有很多因素驅使的。然而從傳統文化傳承的角度考慮,那麼,這便需要引起人們的重視和關注。

其實這已經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今年我們這裏的元宵節燈會將特意在文化主題公園裏舉行。天公也極為做美,今晚的天氣甚是配合,明月當空照着。今年的`元宵節夜晚人潮明顯多了很多,看起來熱鬧極了,充滿了歡樂喜氣的景緻。

文化公園裏有許多不同造形種類的動物花燈,有米老鼠、馬、長頸鹿、101忠狗、大熊貓、龍……等等,花燈在五顏六色燈光的點綴下,真是美麗極了,讓我有如置身在童話夢幻般的世界中,只見大家都搶着合影,像機閃個不停。

公園的草地上,有許多小朋友提着花燈、玩着仙女棒;還有人在放天燈,天燈隨着輕風徐徐的上升愈飛愈高,就好像許多的小星星,在黑夜中閃呀閃的,非常漂亮;還有許多人在放煙火,五光十色的煙火把夜空點綴的五彩繽紛,我的耳邊還不時傳來大家的驚歎聲!

回家的路上,在翰林橋上看到天空中的煙火,倒映在溪水中,金光閃閃的變化着,真是吸引迷人,我們一家人遲遲捨不得回家,直到累了,才踏上回家的歸途,這真是一個快樂的元宵節。

簡單又漂亮的元宵節黑板報內容12

今年2月28日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元宵節裏有吃元宵、舞獅子、觀花燈等習俗。其中,吃元宵是一種獨特的小吃,吃起來香甜甜香的,令人齒頰留香。那麼,你們知道元宵節為什麼要吃元宵嗎,讓我來講給你聽吧!

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是楚昭王回國途中乘船在長江時,看見江面上漂着幾個浮物,顏色是白的還有一點兒黃,船工撈起來獻給了楚昭王。昭王在吃的時候發現裏面有紅如胭脂的瓤,味道鮮美。回國後,昭王命令人以山楂為瓤,仿製給臣民食用,以慶祝家國團圓。這一天,正好是正月十五,後代相沿成習。

如今,北方人稱其為元宵,在南方確稱“湯圓。這些與“團圓“音近,取團圓之意,又逢十五月圓之夜,象徵着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用此來思念離別的`新人。

簡單又漂亮的元宵節黑板報內容13

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為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節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懸,地上彩燈萬盞人們觀燈、猜燈謎、吃元宵閤家團聚、其樂融融。遠自漢代以來,民間即有元夜張燈賞燈的習俗,所以人們又把這一天稱作"燈節"。

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隨着佛教文化影響的.擴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漸在中國擴展開來。

簡單又漂亮的元宵節黑板報內容14

元宵節的起源

元宵在早期節慶形成過程之時,只稱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後稱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響,又稱上元,唐末才偶稱元宵。但自宋以後也稱燈夕。到了清朝,就另稱燈節。而在國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而為人所知。各式各樣的燈固然是元宵的主要特色,但在這一節日的發展史中,燈到隋朝(五八一─ ~六一九)才出現,算是晚出的節目內容之一,而要到唐以後燈才成為元宵的主要標幟。一般認為元宵以漢武帝在正月上辛祠太一而開其端。不過祭拜太一不一定在正月而且並非年年舉行。所以元宵的起源恐怕不能説在漢武帝之時。其他以元宵源自道教的上元節或佛教的燃燈法會的説法也都沒有充分的證據可以支持。元宵大約是從三世紀開始,慢慢形成的一種節慶,在南北朝發展成一固定的節日,但成為後世元宵主要節日的花燈和百戲要到隋煬帝才開其端,煬帝也是一個把元宵慶典官式化的皇帝。

元宵節習俗

元宵節賞燈的習俗始於漢朝。隋唐時發展成盛大的燈市。到宋元時期,京都燈市常常綿延數十里。燈會的時間,漢朝只限於正月十五一夜,唐玄宗延長到三夜,到明朝規定從正月初八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七。唐朝燈會中出現了雜耍技藝,宋代開始有燈謎。明朝有增加了戲曲表演。燈市所用的彩燈,也演繹出“橘燈”、 “絹燈”、 “五彩羊皮燈”、 “無骨麥秸燈”、“走馬燈”、“孔明燈”等等。始於南宋的燈謎,生動活潑,饒有風趣。經過歷代發展創造,至今仍在使用的謎格有粉底格、鞦韆格、捲簾格、白頭格、徐妃格、求鳳格等一百餘種,大多有限定的格式和奇巧的要求,巧立名目,妙意橫生。

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始於宋朝。意在祝福全家團圓和睦,在新的一年中康樂幸福。元宵分實心和帶餡兩種。有香辣甜酸鹹五味。可以煮、炒、油炸或蒸制。桂花酒釀元宵、以肉餡、豆沙、芝麻、桂花、果仁製成的五味元宵以及用葱、芥、蒜、韭、姜製成的象徵勤勞、長久、向上的五辛元宵都各有特色。

關於燈的傳説

傳説在很久以前,兇禽猛獸很多,四處傷害人和牲畜,人們就組織起來去打它們,有一隻神鳥困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後十分震怒,立即傳旨,下令讓天兵於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着生命的危險,偷偷駕着祥雲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眾人聽説了這個消息,有如頭上響了一個焦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過了好久,才有個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説:「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裏張燈結綵、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

大家聽了都點頭稱是,便分頭準備去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以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產。為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

另一個傳説是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后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再呂后手中.漢惠帝病死後呂后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后殘暴而敢怒不敢言。

呂后病死後,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於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祕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

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囊耳中,劉囊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後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繫,設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之亂”終於被徹底平定。

平亂之後,眾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恆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裏家家張燈結綵,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東方朔與元宵姑娘

這一則傳説與吃元宵的習俗有關:相傳漢武帝有個寵臣名叫東方朔,他善良又風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幾天大雪,東方朔就到御花園去給武帝折梅花。剛進園門,就發現有個宮女淚流滿面準備投井。東方朔慌忙上前搭救,並問明她要自殺的原因。原來,這個宮女名叫元宵,家裏還有雙親及一個妹妹。自從她進宮以後,就再也無緣和家人見面。每年到了臘盡春來的時節,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覺得不能在雙親跟前盡孝,不如一死了之。東方朔聽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證,一定設法讓她和家人團聚。

一天,東方朔出宮在長安街上擺了一個占卜攤。不少人都爭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個人所佔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籤語。一時之間,長安裏起了很大恐慌。人們紛紛求問解災的辦法。東方朔就説:“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會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訪,她就是奉旨燒長安的使者,我把抄錄的偈語給你們,可讓當今天子想想辦法。”説完,便扔下一張紅帖,揚長而去。老百姓拿起紅帖,趕緊送到皇宮去稟報皇上。

漢武帝接過來一看,只見上面寫着:“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宵夜”,他心中大驚,連忙請來了足智多謀的東方朔。東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説:“聽説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宮中的元宵不是經常給你做湯圓嗎?十五晚上可讓元宵做好湯圓。萬歲焚香上供,傳令京都家家都做湯圓,一齊敬奉火神君。再傳諭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掛燈,滿城點鞭炮、放煙火,好像滿城大火,這樣就可以瞞過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進城觀燈,雜在人羣中消災解難”。武帝聽後,十分高興,就傳旨照東方朔的辦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長安城裏張燈結綵,遊人熙來攘往,熱鬧非常。宮女元宵的父母也帶着妹妹進城觀燈。當他們看到寫有“元宵”字樣的大宮燈時,驚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聽到喊聲,終於和家裏的親人團聚了。

如此熱鬧了一夜,長安城果然平安無事。漢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後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湯圓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樣全城掛燈放煙火。因為元宵做的湯圓最好,人們就把湯圓叫元宵,這天叫做元宵節。

簡單又漂亮的元宵節黑板報內容15

中國的傳統文化,光輝燦爛,有繪畫、剪紙、民間工藝、民間藝術,但我最喜歡的是元宵節放煙火的傳説。

傳説在很久以前,有一隻神鳥困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後十分震怒,就下令讓天兵於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類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着生命的危險,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

眾人聽説了這個消息,猶如頭上響了一個焦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過了好久好久,才有個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説:“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裏掛起紅燈籠、點爆竹、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大家聽了都點頭稱是,便分頭準備去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就稟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人們就這樣保住了生命及財產。為了紀念這次的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傳統節日的傳説,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我們要讓更多的人去了解它,讓它發揚光大。

簡單又漂亮的元宵節黑板報內容16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裏、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糰”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