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清明節小報圖片

來源:文萃谷 7.9K

那麼你知道優秀清明節小報圖片有哪些嗎?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優秀清明節小報圖片,希望大家能喜歡!

  優秀清明節小報圖片鑑賞

優秀清明節小報圖片

  優秀清明節小報圖片一

優秀清明節小報圖片 第2張

  優秀清明節小報圖片二

優秀清明節小報圖片 第3張

  優秀清明節小報圖片三

優秀清明節小報圖片 第4張

  優秀清明節小報圖片四

優秀清明節小報圖片 第5張

  優秀清明節小報圖片五

  優秀清明節小報圖片內容一:清明風俗習慣

盪鞦韆

這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載“天寶宮中至寒食節竟豎鞦韆,令宮嬪輩戲笑以為宴樂。帝呼為半仙之戲,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彥博詩《寒食日過龍門》,詩中描寫為 “橋邊楊柳垂青線,林立秋千掛彩繩。”鞦韆,意即揪着皮繩而遷移。

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之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拴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打馬球,也是端午之戲之一。馬球,是騎在馬上,持棍打球,古稱擊鞠。三國曹植《名都篇》中有“連翩擊鞠壤”之句。《析津志》記遼國把打馬球作為節日的傳統風俗,於端午、重九擊球。《金史·禮志》也記金人於端午擊球。宋代有“打球樂”舞隊。至明代,馬球仍流行。

《續文獻通考·樂考》記載明成祖曾數次往東苑擊球、射柳。明《宣宗行樂圖》長卷中繪有宣宗賞馬球之場面。當時的官員王直寫的端午日觀打球的詩:“玉勒千金馬,雕文七寶球。鞚飛驚電掣,伏奮覺星流。炎頁過成三捷,歡傳第一籌。慶雲隨逸足,繚繞殿東頭。”北京白雲觀前也有羣眾騎馬擊球之典。清代天壇一帶也還有馬球運動,直至清中葉之後,馬球才消失了。1965年開始西安市又出現了仿古馬球運動,使這一古老的體育運動在絕跡多年後重又出現在中華大地上。

踏青

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中國民間長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習慣。

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中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清明節植樹的習俗,發端於清明戴柳插柳的風俗。關於清明戴柳插柳,有三種傳説。最古老的傳説,是説為了紀念教民稼穡耕作的祖師—神農氏,後來由此發展出祈求長壽的意藴。再晚點的傳説與介子推有關。據説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時,發現介子推死前曾經靠過的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更晚點的傳説是唐太宗給大臣柳圈,以示賜福驅疫 。

  優秀清明節小報圖片內容二:春日踏青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已斷魂。”裏面的“行人”正是去旅遊。清明,草長鶯飛,百花爭豔,是旅遊的最佳時期。他既沒有七月那樣酷熱難熬,又沒有九月那樣一片淒涼,蕭寂,也沒有一月那樣酷寒難耐。於是,決定去新建的清音公園去玩。

清音公園坐落在新泰市旁,與清明湖只隔一大壩。清音公園依山傍水,環境優美。清晨的霧還未消散。門邊有幾顆迎客鬆它伸出猶如巨臂般的枝杈,向我們伸着手,歡迎我們的到來。

公園裏有十幾個大小不同的湖泊。小的.呢,全石以為底,卷石底以出。譚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撤,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乎,似與遊者相樂。頗有詩意,比起三峽水庫來也毫不遜色。大的湖泊也別有一番風趣。一會兒,陽光撥開了雲霧灑向了綠地。樹兒的枝杈伸向湖泊,倒影在水中,露珠欲墜未墜,燕子橫斜而過,形成一幅優美的畫面。我趕緊拿出相機,拍下着優美的畫面,作為永恆的回憶。這才發現,霧後,眼前的景物更加美麗,看得更遠,更清楚。樹木錯落有致,參差披拂。樹尖上有幾隻鳥兒在築巢;有一些鳥兒在樹枝上歡快的歌唱;小朋友們在樹幹上亂刻亂畫;樹下冬青倚着大樹熟睡了。公園周圍有十幾棵柏樹,筆直,挺拔,好一個“雄赳赳,氣昂昂”的硬漢,就像戰士守衞邊疆一樣。啊!能在清明日去清音玩太好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