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與生命手抄報的資料內容

來源:文萃谷 2.98W

水同氧氣一樣都是宇宙萬物之中最寶貴的東西。一個人數十天不吃飯尚可勉強生存,可是幾天不進水,就會很快死亡。所以水是維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質。我國著名的藥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把水置於全書藥物的首卷,並指出:“蓋水為萬化之源,土為萬物之母,飲資於水,食資於土,飲食者,人之命脈也,而營衞賴之。故曰:‘水去則營蠍,谷去則衞亡。’”這説明早在明代人們就注意到水與健康的密切關係了。水對人類如此重要,那麼,人體內的水是怎樣分佈的呢?它又起着什麼作用呢?

水與生命手抄報的資料內容

水在人體中的分佈

水在人體內的分佈很廣,各組織、器官和體液中都含有水。其中肌肉大約含76%的`水,皮膚裏含72%的水,血液裏面的水就更多了,含水量要達到83%左右,就連堅硬的骨骼也含22%的水。水的總量約佔人體重的2/3。如果一個人重60千克,那麼有40千克是水。

水的作用

從水的分佈可以看出,水是人體的重要組成成分。

水能促進體內的新陳代謝,利於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運輸以及代謝廢物的排泄。

體温的恆定與水有密切的關係。由於水的比熱值和蒸熱值大,在氣温高時,可以通過汗液蒸發來散熱,從而調節體温,使體温保持在36~37℃的範圍內。

水有潤滑作用。人像一部機器,凡是轉動的地方都需要潤滑,而水恰似人體的潤滑劑,它能滋潤皮膚、眼睛,濕潤咽部及消化道,也可以減輕各個關節的摩擦,使人活動起來輕鬆自如。

人體所需的水的來源

水主要來源於飲料、蔬菜以及水果等飲食物。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三大營養素在體內氧化時也能產生少量的水。100克碳水化合物經過氧化後能產生55毫升水,100克蛋白質能產生41毫升水,100克脂肪能產生107毫升水。

人對水的需要量,隨着年齡、體重、氣候、環境和勞動強度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不能一概而論。正常的成年人每日需水量為2000~2500毫升。兒童生長髮育迅速,新陳代謝旺盛,需要的水分相對成年人來講要多些。

在一般情況下,人體自身調節水量的能力,以維持水分出入平衡。但是在異常情況下,如果人體攝入水分減少,或排出的水量過多(高燒、嘔吐、腹瀉、大汗、大面積燒傷等),超過了機體的調節能力,就會發生脱水,出現口渴、尿少、皮肝皺縮、凹陷,甚至昏迷、死亡。因此,對於有可能失水的人要及時補充水分,一旦出現脱水,應及時就診,採取搶救措施。

此外,飲水過多也不利於健康。《飲膳正要》中説:“善養性者,先渴而飲,飲勿令過”。《素問·生氣通天論》亦云:“因而大飲則氣逆”。現代醫學已證實,飲水過多,增加了胃內容物,使消化液稀釋,消化力減弱,久之,影響胃腸道消化吸收功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