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光攝影技巧

來源:文萃谷 3.63K

在風光攝影構圖中,對比是較為常用的一種方法,它對於表現內容、營造意境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能使畫面更好地表達主題,增強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風光攝影技巧

虛實對比:實是畫面中清晰的主體部分,虛是畫面中模糊的陪體部分或空白。虛實對比處理的原則是虛中有實、實中有虛,虛實相輔、虛實有制。古有“實處易,虛處難”之説,就是應基於實處為前提,着力處理好虛處。控制畫面部分影像模糊的方式有很多,如可採用長焦距鏡頭配合大光圈的各種手段,獲得短景深,使主體清晰、陪體模糊;還可以利用翻騰、飄泛的煙雲霧氣作襯托,等等。注意的是虛的地方應該是陪體,主體部分不能虛。

明暗對比:影調的深淺對情緒產生的影響,緣於長期沉積的心理因素。處理好黑、白、灰三者關係,如何將深暗的黑、強烈的白、舒適祥和的灰放在一起,大有文章可做。深色的主景被淡色背景襯着,為高調效果;淡色的主景被深色背景襯,為低調效果。應根據高調、低調或中間調之需,確定測光主體後控制曝光。

色彩對比:就是利用色彩並列,因色別、純度、明度不同所產生的相互襯托關係,達到突出主體的目的。其中又包括色相對比、明度對比、飽和度對比。從感情上説,每種色彩都能表達一種情緒和心境,相關色彩相搭配則產生綜合甚至複雜的感受。在色彩運用上,一般忌不同冷暖屬性的搭配,比如風景中的綠色主體配以天空的藍色,秋天沼澤裏的金黃秋菊,藍色碧水與黃色沙灘,色彩對比都是自然而協調的。但有時卻將大紅與大綠進行搭配,卻具有強烈的色彩效果,如“萬綠叢中一點紅”。這是因為單一的色彩或靠色缺少色彩變化,難引起別人的注意,而當主體與周圍的色彩形成強烈對比時,主體在畫面中的形象便鮮明而突出了。如下圖《夜靜人未眠》:古村的夜晚,暖意的燈光與幽藍的天宇,產生了色差,其色素內容的對比讓畫面生動起來。

此外,還有大小對比、主次對比、動靜對比、疏密對比、藏露對比、曲直對比、柔剛對比、橫豎對比、寬窄對比、粗細對比、方向對比等,它們是辯證的統一體,相輔相成、不可或缺。從技術角度看,對比關係乃是一種造型方式和構圖手段。因此,攝影者在運用時,應遵循表現形式為主題思想服務的創作原則,從實際、從生活出發,一切服務服從於內容,才能取得和諧統一的藝術效果。

  空間感的表現

俗話説,“畫以深遠為貴”。也就是説,風光攝影應重視空間感的表現,注重地面上景物與景物之間的空間距離感。在攝影實踐中,對空間的感受與透視規律有關,因此利用透視上的變化,可以增強畫面空間感。透視現象有線條透視和影調透視之分。

  線條透視

距離越近,影像越大;距離越遠,影像越小,隨着距離向遠處延伸,影像尺寸越來越小,線條便匯聚在了遠處,最後消失在地平線上。通過影像大小的對比,能有力地表現空間。影響線條透視的因素有4點。第一,拍攝距離遠近與鏡頭焦距長短。近距離拍攝時,畫面上的景物近大遠小的對比強,空間感強;遠距離拍攝時,前後景物大小對比弱,空間感就會減弱。同時,鏡頭焦距不同,空間表現效果上也不同。短焦鏡頭誇張前景影像,形成遠近大小的強烈對比,空間深度感強。長焦鏡頭壓縮景物間的距離,大小對比不強,空間感弱。第二,利用鏡頭焦距特性。景物空間距離小,可用廣角鏡頭;景物距離遠,可用有時卻將大紅與大綠進行搭配,卻具有強烈的色彩效果,如“萬綠叢中一點紅”。這是因為單一的色彩或靠色缺少色彩變化,難引起別人的注意,而當主體與周圍的色彩形成強烈對比時,主體在畫面中的形象便鮮明而突出了。古村的夜晚,暖意的燈光與幽藍的天宇,產生了色差,其色素內容的對比讓畫面生動起來。

此外,還有大小對比、主次對比、動靜對比、疏密對比、藏露對比、曲直對比、柔剛對比、橫豎對比、寬窄對比、粗細對比、方向對比等,它們是辯證的統一體,相輔相成、不可或缺。從技術角度看,對比關係乃是一種造型方式和構圖手段。因此,攝影者在運用時,應遵循表現形式為主題思想服務的創作原則,從實際、從生活出發,一切服務服從於內容,才能取得和諧統一的藝術效果。長焦鏡頭拍攝使畫面飽滿。第三,拍攝高度。低視角時,前景突出高大,後景相對縮小,能很好地表現出空間深度;高視角時,能越過前景看到後景。第四,拍攝方向。從正面拍攝透視效果差,從斜側方向拍攝時景物的某一個面表現得很大,而另一面表現小,大小對比下,顯示出空間深度感。

  影調透視

空氣並不是完全純淨,它含有霧氣、蒸氣、灰塵等。因此,近距離的景物影調深、輪廓清晰、反差大;遠距離的景物影調明亮、輪廓模糊、反差小。這種近清晰、遠模糊的空氣透視現象,給拍攝的畫面提供了深度空間感。可以利用獲得不同影調效果的方法:第一,選用不同方向光線。光線方向決定着影調透視效果。順光時,前後景受到同樣光線照射,亮度相同,減弱了透視效果。相反,逆光可加強影調透視,使畫面層次豐富。這時遠景被光線照亮、影調淺,前景得不到光線照射、影調深,從而分清了前後景距離。同時,逆光下景物邊緣形成一圈明亮的輪廓光效果,成為表達景物輪廓形態、區別景物界限的有效手段。如下圖《黃昏》:傍晚的逆光下,近處茅草小屋,層山相疊,遠樹淡影,形成了立體的空間效果。第二,選擇不同天氣。晴朗的天氣,空氣透視度好,拍出的畫面清晰,不過可能拍不出耐看的效果;有霧的天氣透視度有限,拍出的畫面清晰度差,然而利用雲霧能使景物的影調產生遠淡近濃的透視效果。此外,空氣透視度好宜拍攝大場景及遠景,空氣透視度差則拍小景或近景。第三,適當的前景和影子。樹木、籬笆、巖石等都可用來增添前景趣味,使畫面具有深度感,但需與整個畫面有關。選擇深色前景,也會加強透視效果。使用標準或短焦鏡頭往往前景太突出,後景又太小,必須選用焦距適當的鏡頭。第四,控制景深。開大光圈能使清晰的景物襯托於模糊背景前,前後景物被區分開來,空間透視感增強。第五,使用濾鏡。彩色攝影用偏振鏡可減少甚至消除反光,黑白攝影用藍濾鏡加強透視感,紅橙黃綠等濾鏡則減弱透視效果。

除上述外,還應注重合理的空間佈局,利用景物中的前景、近景、中景、遠景構成多景層;利用景物色彩的明暗、濃淡變化突出景物的空間。總之,選擇適當的季節、氣候,調動角度、光線、線條、影調等手段,強調立體感、空間感和環境氣氛,真實而藝術地表現壯觀場景和美好景色。

  拍攝幽谷山川的技巧

  第一,舉機的位置

拍攝位置的選擇應有講究,一般來説,站在山谷底下或在山腰仰拍山峯,往往看不到山頂,或者由於透視的原因,原先峻峭的山峯會難顯陡峭,加之大家對這個視角拍攝的照片已沒有新穎感覺,很難獲得好作品;如果登上鄰近山坡與被拍山峯同高度拍攝,可看到整座山的雄偉氣勢,畫面上山巒疊嶂、錯落有序,顯得有層次;當站在峯巔向下俯拍,又有“一覽眾山小”的視覺效果。擁有理想位置,需要付出一定的體力和時間代價。

  第二,畫幅的形式

橫拍、豎拍各有所長,應根據場景及表達意圖來決定。橫幅畫面開闊的視野可以展現山脈的延伸、廣袤,很好地表現山勢的連綿起伏;豎幅畫面易於表現山峯的高大和險峻,從而加強縱深感。一般來説,採用比較多的`是豎拍方式。

  第三,光線的利用

採用順光拍攝山景,畫面效果明亮,色彩還原充分,但山石的立體感較差;視覺效果較好的是採用側光拍攝,側光可以描繪出山石的線條,展現山嶺的層次,畫面更具立體感,並有色調的明暗對比;逆光下的山石大部分處於陰影中,形成強烈的輪廓光。為防止曝光不足可採用手動曝光,只是要注意主體及細節的表現,恰當的曝光和清晰的細節刻劃會使整幅畫面添彩;陰天等漫射光下,山巖的細部層次能得到充分表現。具有表現力的光線是日出日落時段,天地之間顯現一片暖色調,而且色調變化豐富多彩,面對變化很快的光線,應抓緊拍攝。

  第四,鏡頭的選擇

廣角鏡頭和長焦距鏡頭都是需要的,這樣無論拍遠處聳立的山峯或拍鄰近的峻巖峽谷,都能應對自如。因為山脈之間距離較遠,相對於短焦廣角鏡頭,使用中長焦距鏡頭拍攝可以縮短主體之間距離的視覺效果,使主體不至於鬆散。有人擔心長焦鏡頭景深不夠,限制前後清晰範圍。其實,景深的大小不完全取決於焦距長短,還與拍攝距離遠近、光圈大小有關。比如,使用較小光圈、遠距離拍攝山石巒疊場景,不用擔心景深問題。

  第五,背景的處理

拍攝山石景物,一種是以天空為背景,但天空所佔比例不可過大,否則會顯得十分單調,且再現不出山石的恢宏氣勢,不過加用灰色漸變鏡可以平衡景物與天空過大的反差;如果有云朵則情況不同,應注意處理好雲和山巒、樹木、建築等景物的關係,拍攝時按雲的亮度測光,必要時使用偏振鏡,將天空過濾得更為湛藍,雲朵更為突出。另一種是以遠處淺淡的山影作背景,在色調和影調上與主體山石區分出濃淡和輕重來,要防止深色的樹林、巖石等主次不分,前後相疊,層次缺失。

如下圖《不屈》:採用豎幅構圖,利用大小對比的藝術手法,表現小松樹不屈不撓的堅毅性格。

  水鄉舟船的拍攝技巧

  第一,站高遠望俯拍大場景

尋找山巒高崗、山坡塔樓、跨江橋樑等理想的制高落足點,居高臨下遠距離俯拍江面、江岸和舟船,具有縱深度、寬廣度的大視野場景都會盡收眼底、一覽無餘。

  第二,講究畫面佈局

畫面上舟船的數量、位置,應有所講究。作為主體,若是單個船隻應放在畫面的醒目位置;若是羣體,不僅要考慮位置的安排,還要注意舟船之間的隊形變化,應該疏密相間、錯落有致,做到內容和諧有序而不繁多,畫面簡潔而不雜亂。若作為陪體,舟船的遠近大小應適中,才能與景色和諧一致、相映成趣。構圖的方式可以遵照“黃金分割律” 基本構圖原則,還有三角形、對角線、側面構圖等。

  第三,捕捉瞬間的圖案美

忙碌的舟船是水鄉的靈魂,舟船穿梭,江舸爭遊,是流動的詩樂、變幻的畫屏,“靜”的景色是通過“動”的舟船帶來美感。時刻注意觀察行駛、漂動的舟船,並適時抓住富有美感的瞬間圖案,如船體行進中拖曳的“V”波紋,勞作時泛起的圈圈漣漪。舟船形態的造型美,與靜卧的角度有關,垂直角度或橫卧畫面給人以僵直呆板、缺少變化之感;以側向45°左右的角度於畫面上,二維空間明顯,形體線條流暢,是形態理想的角度。

  第四,利用最有魅力的光照

相比於正位順光,迎着太陽的逆光,能強化景物的立體感,巧妙加以利用會產生意想不到的畫面效果。遠處大山的背陰面能讓舟船處於深暗陰影中,主體被勾勒出一道明亮的輪廓;逆光下的水面,無數鱗光熠熠閃爍,畫面具有強烈的黑、灰、白低調剪影效果。不過逆光拍攝應注意掌握曝光,還應避免眩光耀斑。介於順光和逆光之間的側光,景物線條分明,立體感自然,舟船的明暗主次能夠突出顯現,既有利於藝術的表現,又相對容易控制曝光。此外,還有高光、低光、反光等,都可以靈活運用。

  第五,不同季節、天氣及時段呈現不同景象

晴天光線充足,畫面影像鋭利、色彩飽和。陰天散射光下,景色影調平淡、色彩灰暗,應採用棄大求中之法,縮小取景範圍,側重中場近景的拍攝。有雨、有霧、有雪的天氣拍攝,往往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天中尤其早和晚的各個時段,光線的強度、色温環境時刻在變化之中,景物也表現出不同的光色。旭日東昇和夕陽西下,是大自然中最瑰麗的景象,水面將呈現出一派暖意洋洋的環境氣氛和金紅色澤的基調。早晨和黃昏光線變化大,應不斷測光抓緊拍攝,曝光在自動光值基礎上略欠一些。夜幕降臨,至清至純的山水讓人的情緒平靜、心如止水,採用固定相機長時間曝光拍攝星光月下的舟船夜泊景緻,將是另外一種情調。

  第六,背景的處理和前景的利用

良好的天然環境背景,有助於主體的表現。面對雜亂的背景,可採用“排除”和“虛化”的辦法解決。排除法有三:一是以山體林木的背陽之面為背景平拍,求得深暗的畫面背景;二是以純淨天空為背景仰拍,求得明亮的畫面背景;三是以平整水面為背景俯拍,求得單一的畫面背景。虛化法也有多種:首先是以晨光淡霧弱化背景的影紋細節,以輕化的背景襯托濃重的主體;還有使用長焦距鏡頭、開大光圈,縮短鏡頭與主體的距離(即拍攝距離),拉大主體與背景間的距離等。

  第七,抓取優美的人物形態

雖然舟船對於畫面的整體美有着重要作用,不過操作舟船的人物,其形態更是點睛之處。如搖、劃、撥、撐、掉等操作姿勢雖然不同,但動作規律卻有共同性,即起動、頂點、回覆、再起動,周而復始、循序漸進……人物最優美、最自然的形態美,往往表現在即將達到頂點的一瞬間。

上圖《落日熔金》:一艘機帆船犁浪駛過,落日彷彿熔金般照暖整個江面水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