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家鄉的春節手抄報圖片

來源:文萃谷 6.63K

家鄉的春節總是那麼温馨,當你在外地過春節的時候就會格外想念家鄉的春節,家鄉的春節手抄報為我們帶來濃濃的春節味。本站小編專門收集了家鄉的春節手抄報圖片,希望大家喜歡!

  家鄉的春節手抄報圖片賞析

關於家鄉的春節手抄報圖片

關於家鄉的春節手抄報圖片 第2張

  家鄉的春節手抄報圖片內容:春節俗語

1、“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

除夕是指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與春節首尾相連,是“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重要時刻。“除”是“去”的意思,除夕的意思就是“月窮歲盡”,表示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除夕之夜是年節的第一個高潮。

守歲,俗稱“熬年”,是從吃年夜飯開始。年夜飯是一年中最具家庭親情、充滿温馨祥和的家宴,此時,人們不僅享受着滿桌佳餚,更享受着濃濃的親情和節日的喜慶。年夜飯之後,除了年幼的孩子外,全家人開始守歲,共同辭舊迎新。在晉代就有除夕守歲習俗,南北朝時已很普遍,進入隋唐後守歲很盛行,宋代沿襲唐風更盛。

另外,漢代已有除夕夜晚飲椒柏酒(用草藥配製的藥酒)以驅邪祛病的習俗,後世改為飲屠蘇酒,王安石有詩“春風送暖入屠蘇”。現如今,我國南方仍有年節時全家老小歡聚酣飲屠蘇酒的風俗。

2、“年來到,年來到,閨女要花兒要炮,老婆要個煊棉襖,老頭要個新氈帽。”

過年大家都要圖個吉利,要年新禮物。這禮物不論貴賤,一年到尾總該有個“新”來圖來年吉利。而《正月十六請閨女》則更有童謠的情趣與年節的歡樂氣氛。“木杴板,挖膠泥,正月十六請閨女,殺公雞,宰母雞。公雞説:我的脖子長,殺我不如殺那隻羊;羊説:我四條金腿往前走,殺我不如殺那隻狗;狗説:我白天看家晚上歇,殺我不如殺那隻鼈;鼈説:我往河裏縮一縮,殺我不如殺那隻豬;豬説:喝了我的`血,吃了我的肉,殺我不如殺恁舅。”

3、“新年到,放鞭炮:一響鴻運照;二響憂愁拋;三響煩惱消;四響財運到;五響收入高;六響身體好;七響心情妙;八響平安罩;九響幸福繞;十響事業節節高!”

“爆竹聲中一歲除”。除夕之夜,交子時刻,天空中,火光閃閃,轟鳴陣陣,隆重、熱烈的鞭炮聲送走了舊年,迎來嶄新的一年,把春節推向了高潮。據史料記載,最早的爆竹是用竹竿之類的易燃品製成的火炬。

因為我國南方盛產竹子,這個習俗首先是從南方流行起來的。當竹子燃燒時,竹節裏空氣膨脹,引起竹腔爆裂,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爆竹的名稱也由此得來。大約到了唐代,人們把火藥裝在竹筒裏點燃。宋代人們已經普遍使用內裝火藥的紙卷代替竹筒,也就是現在的炮仗了。

4、“五窮媳婦五窮排,家家門上送出來”

正月初五“送窮”,是中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這一天各家用紙造婦人,稱為“掃晴娘”,“五窮婦”,“五窮娘”,身背紙袋,將屋內穢土掃到袋內,送門外燃炮炸之。這一習俗又稱為“送窮土”,“送窮媳婦出門”。對於南方人來説,初五是迎財神的日子。民間傳説,財神即五路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

這天人們爭先早起,敲起金鑼,燃起鞭炮,擺上供品,迎接財神,俗稱“接路頭”。接過財神,大家還要吃路頭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滿懷發財的希望,但願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來家裏,在新的一年裏大發大富。

5、“老婆老婆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燉羊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七年級扭一扭……”

我國春節,一般是從祭灶揭開序幕的。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

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傳説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龕大都設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王爺的神像。沒有灶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牆上的。有的神像只畫灶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為“灶王奶奶”。

灶王爺像上大都還印有這一年的日曆,上書“東廚司命主”、“人間監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兩旁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古代,從臘八開始就有了年的徵兆,俗語便説“臘八大如年”,可見臘八當時的重要性。北方有句民諺:“臘七臘八,凍掉下巴。”意思是説臘八前後的兩天是一年中最冷的。

這句老北京關於“臘八”的民謠當中列舉的臘八粥、炸豆腐、燉羊肉等,都是春節老北京的美食,從臘八一直醖釀到除夕之夜包餃子,可謂年之悠長、食之豐美。

  家鄉的春節手抄報資料:春節的古詩

1、《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户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釋義:

這首詩描寫新年元日熱鬧、歡樂和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抒發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聲中一歲除”,在陣陣鞭炮聲中送走舊歲,迎來新年。起句緊扣題目,渲染春節熱鬧歡樂的氣氛。

次句“春風送暖入屠蘇”,描寫人們迎着和煦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

第三句“千門萬户曈曈日”,寫旭日的光輝普照千家萬户。用“曈曈”表現日出時光輝燦爛的景象,象徵無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結句“總把新桃換舊符”,既是寫當時的民間習俗,又寓含除舊佈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種繪有神像、掛在門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舊桃符,換上新桃符。“新桃換舊符”與首句爆竹送舊歲緊密呼應,形象地表現了萬象更新的景象。

2、《元日·玉樓春》

宋·毛滂

一年滴盡蓮花漏,碧井屠蘇沈凍酒。

曉寒料峭尚欺人,春態苗條先到柳。

佳人重勸千長壽,柏葉椒花芬翠袖。

醉鄉深處少相知,只與東君偏故舊。

釋義:

蓮花滴水送走了舊的一年,井懸凍酒。

在這曉寒侵人之時,柳枝的苗條身姿,l已透露出了新春氣息。

雖有佳人歌女勸酒佐興,可我卻為早春的物候所驚。

喝醉處所少知己,只有春神還似以往一樣做我的相知。

3、《拜年》

明·文徵明

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

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

釋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