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氣象日手抄報資料

來源:文萃谷 2.57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手抄報吧,手抄報能有效激發我們的創新意識和求知慾望。那什麼樣的手抄報才是大家都稱讚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世界氣象日手抄報資料,歡迎大家分享。

世界氣象日手抄報資料

氣象諺語

魚鱗天(鯡魚鱗),不雨也瘋癲。

雨蛙呱呱叫,下雨必來到。

行雲方向相反、雲層厚,要下雨。

早晨天發紅,海上警漁翁。

蚯蚓路上爬,雨水亂如麻。

明天有雨落,今晚蚊子惡。

螞蟻成羣爬上牆,雨水淋濕大屋樑

將放晴:蜘蛛離巢重築新巢、春天吹北風、金龜子飛進籠裏、螞

蟻出穴覓食、既出太陽又下雨、公雞登高報曉、海鳥向大海飛去、鳥雀高飛、鴿子傍晚咕咕叫。

黃昏天發紅,漁翁笑聲隆。

天上魚鱗斑,地上曬穀不用翻。

蜘蛛張了網,必定大太陽。

雞在高處鳴,雨止天要晴。

蜜蜂低飛,有雷雨。

候鳥早飛來之年,雪較多。

“蚯蚓封洞,有大雨”。“蜜蜂遲歸,雨來風吹”“螞蟻搬家,天將雨。”

氣象人員解釋説,這是因為快下雨時氣壓較低,小昆蟲敏感地覺察到這種變化,所以有所準備。

“牛尾指向西,天氣晴朗;牛尾指向東,大雨將臨。”

霧霾天氣注意事項

1、易引發心血管疾病

霧霾天氣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殺手",尤其是有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老人,霧天最好不出門,更不宜晨練,否則可能誘發病情,甚至心臟病發作,引起生命危險。之所以説霧天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危險天",是因為起霧時氣壓低,空氣中的含氧量有所下降,人們很容易感到胸悶,早晨潮濕寒冷的霧氣還會造成冷刺激,很容易導致血管痙攣、血壓波動、心臟負荷加重等。同時,霧中的一些病原體會導致頭痛,甚至誘發高血壓、腦溢血等疾病。因此,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尤其是年老體弱者,不宜在霧天出門,更不宜在霧天晨練,以免發生危險。

2、外出做好防護措施

如果外出,可以戴上口罩,這樣可以有效防止粉塵顆粒進入體內。口罩以棉質口罩最好,因為一些人對無紡布過敏,而棉質口罩一般人都不過敏,而且易清洗。外出歸來,應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膚。

3、霧霾天氣少開窗

霧霾天氣早晚儘量不要開窗通風,最好等太陽出來,霧氣散的差不多時再開窗通風。

4、食清淡多喝水

飲食宜選擇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多飲水,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這樣不僅可補充各種維生素和無機鹽,還能起到潤肺除燥、祛痰止咳、健脾補腎的作用。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些梨、枇杷、橙子、橘子等清肺化痰食品。

5、停止晨練

喜歡晨練不得不停止你的晨練了。晨練時人體需要的氧氣量增加,隨着呼吸的加深,霧中的有害物質會被吸入呼吸道,從而危害健康。可以改在太陽出來後再晨練。也可以改為室內鍛鍊。從太陽出來的時間推算,冬天室外鍛鍊比較好的時間段是上午9時。

6、通風換氣

不要覺得説霧霾天氣,室內就不需要通風換氣了。別把窗子關得太嚴。家裏會有廚房油煙污染、傢俱添加劑污染等,如不通風換氣,污濁的室內空氣同樣會危害健康。可以選擇中午陽光較充足、污染物較少的時候短時間開窗換氣。當然在大霧天氣升級的情況下儘量不要開窗;確實需要開窗透氣的話,開窗時應儘量避開早晚霧霾高峯時段,可以將窗户打開一條縫通風,不讓風直接吹進來,通風時間每次以半小時至一小時為宜。同時,家中以空調取暖的居民,尤其要注意開窗透氣,確保室內氧氣充足。

7、保暖戴口罩

冬季本來就是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加上最近空氣污染很嚴重,來就診的小病人大大增加了。除了注意保暖,出門戴口罩也是在“霧天”預防呼吸系統疾病的好方法。

8、儘量遠離馬路

上下班高峯期和晚上大型汽車進入市區這些時間段,污染物濃度最高。要是你因為上下班不得不走在馬路邊上,那麼儘量少説話,或者帶個口罩。

9、喝喝清肺潤肺的茶

建議可以多喝羅漢果茶。羅漢果茶可以防治霧天吸入污濁空氣引起的咽部瘙癢,有潤肺的良好功效。尤其是午後喝效果更好。因為清晨的霧氣最濃,中午差不多就散去,人在上午吸入的灰塵雜質比較多,午後喝就能及時清肺。

10、儘量減少去人多地方

一些地方空氣流通差易造成呼吸系統疾病交叉感染。霧霾天氣盡量減少外出,外出時可戴棉質口罩來預防呼吸道受霧天“污染”。外出歸來及時清洗臉部及裸露皮膚,也可清水沖洗鼻腔。

11、減少外出

抵抗力弱的老人兒童以及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易感人羣應儘量減少出門,或減少户外活動,外出時戴口罩防護身體,防止污染物由鼻、口侵入肺部,外出歸來後,應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肌膚。

12、做好個人衞生

霧氣看似温和,裏面卻含有各種酸、鹼、鹽、胺、酚、塵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質,因此霧天外出歸來應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膚。

13、重視居室衞生

大霧天氣尤其要重視居室衞生。每天記得開窗換氣,保證空氣清新。及時打掃房間衞生,清理衞生死角,不給病菌以孳生之地。

14、採取預防措施

為預防霧霾的危害,增加身體抵抗力,人們還可以自己製作生薑紅棗湯(生薑5-6克,紅棗10克,加兩碗水放紅糖)飲用。這樣可以增強人體抵抗力,以預防霧害。

15、行車走路要倍加小心

中等和重度霧霾天氣下,能見度較低,視線差,駕車、騎車和步行的人們都應多加小心,特別是通過交叉路口和無人看管的鐵道口時,要減速慢行,遵守交通規則,避免發生交通事故。

發展歷史

起因

為紀念世界氣象組織的成立,每年的3月23日被定為“世界氣象日(World Meteorological Day)”,又稱“國際氣象日”。世界氣象組織為了紀念世界氣象組織的成立和《國際氣象組織公約》生效日(1950年3月23日)而設立的。

世界氣象組織標誌國際氣象組織原為非官方性國際氣象合作機構,在其各成員國代表簽訂的世界氣象組織公約生效一週年之日,即1951年3月23日,改組為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成為政府間的國際氣象合作機構,並與聯合國建立關係。

1960年世界氣象組織執行委員會決定把每年3月23日定為世界性紀念日,要求各成員國每年在這一天舉行慶祝活動,並廣泛宣傳氣象工作的重要作用。每年世界氣象日都有一箇中心活動內容,各成員國在這一天可根據當年的中心內容,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和紀念活動,如組織羣眾到氣象台站參觀訪問,舉行有政府領導人蔘加的羣眾慶祝儀式,舉辦氣象儀表裝備、照片、圖表和資料的展覽,舉行記者招待會,由報刊、廣播電台、電視台報道特寫文章和講話,放映氣象科學電影,發行紀念郵票等。

中國是世界氣象組織的創始國之一。

世界氣象日極地地區是全球氣候系統的冷源,對全球的氣候變化至關重要。通過對兩極地區冰蓋上大氣沉積物的詳細觀測,可以瞭解兩極地區乃至全球的氣候環境變化。

世界氣象組織發表的《2006全球氣候狀況》報告指出,2006年全球大部地區氣候持續偏暖,極地冰層正在迅速融化。2007年2月1日,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專家預測,到2100年,全球平均氣温可能升高1.8至4攝氏度,海平面可能升高18至59釐米。

科學界已記錄到了南極洲和格陵蘭島冰原正在不斷消失,並發現由於氣候變暖,北極地區的結冰時間越來越短,過去基本在海冰上度過一生的北極熊開始逐漸向陸地轉移。專家預測,如果北極附近的格陵蘭地區冰層消失,那麼全世界的海平面將上升7米,這對於一些國家和地區來説意味着“滅頂之災”。因此,保護極地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為提高全球對北極海冰、南極冰蓋變化的重要性的認識,促進國際社會對極地生態系統的保護,世界氣象組織確定了2007年氣象日的主題——極地氣象:認識全球影響,旨在探討全球變暖對極地氣象的影響。這一主題的確立還與2007年3月1日啟動的2007-2008年“第四次國際極地年”活動密切相關。

國際社會對極地的關注由來已久。早在1882年至1883年,世界氣象組織的前身國際氣象組織就發起組織了“第一次國際極地年”活動,有12個國家的科學家聯合對南北極進行了考察,標誌着極地考察從探險時代進入到科學考察時代,也宣告了極地科學考察國際合作的開始。

發展

世界氣象日每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

1947年9月—10月,國際氣象組織(IMO)在美國華盛頓召開了45國氣象局長會議,決定成立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並通過了世界氣象組織公約。公約規定,當第30份批准書提交後的第30天,即為世界氣象組織公約正式生效之日。

1950年2月21日,伊拉克政府提交了第30份批准書,3月23日世界氣象組織公約正式生效,標誌着世界氣象組織正式誕生。為紀念這一特殊的日子,1960年6月,世界氣象組織執委會第20屆會議決定,把3月23日定為“世界氣象日”,

並從1961年開始,每年的這一天,世界各國的氣象工作者都要圍繞一個由WMO選定的主題進行紀念和慶祝。

世界氣象組織是世界各國和地區之間開展氣象業務和氣象科學合作活動的國際機構,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世界氣象組織擁有成員151個,中國是世界氣象組織最早的創始國和簽字國之一。世界氣象組織的主要任務包括:促進世界範圍氣象觀測網的建立和推行氣象觀測業務標準化。促進國際間的氣象資料交換和提出觀測、統計資料的統一規格;促進氣象學在航空、航海、水資源、農業以及其它方面的應用;促進水文業務的開展和加強氣象部門與水文部門間的合作;鼓勵氣象學及有關領域的科學研究和人員培訓。

本世紀60年代以來,世界氣象組織主要活動集中在以下幾項國際合作計劃;世界天氣監視網計劃;全球大氣研究計劃;人類和環境的相互作用計劃;技術合作計劃;教育和訓練計劃以及世界氣候計劃等。

1971年10月,第28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席位。此後,中國陸續加入了聯合國所屬的一些專門機構,其中最早批准加入的專門機構就是世界氣象組織。

全球氣候變暖使世界各地極端天氣引發的自然災害明顯增多,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通過全球綜合觀測,人類可獲得有關天氣、氣候和水等方面的重要信息。掌握這些信息雖然無法阻止自然災害的發生,但可以做到對災害進行早期預警,提前防範,以及最大限度地減輕災害所造成的影響。

組織機構

世界氣象組織(WMO):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成立於1950年3月23日,1951年成為聯合國的專門機構,是聯合國關於地球大氣狀況和特徵、與海洋相互作用、產生和導致水源分佈氣候方面的最高權威的喉舌,其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

世界氣象組織成立至2000年已整整50年,組織的會員由成立初期的30個發展到如今的185個,包括了非洲,中、西歐和西南太平洋國家,其中國家會員179個,地區會員6個(含中國香港和中國澳門),成為最具廣泛代表性和合作精神的國際組織。50年來,世界氣象組織為國際社會的經濟發展,協助各會員氣象部門提供及時、準確的天氣預報、警報提供了服務,也為區域乃至全球社會經濟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主題口號

主題制定

2008年世界氣象日主題宣傳畫每年的“世界氣象日”,世界氣象組織執行委員會都要選定一個主題進行宣傳,以提高世界各地的公眾對自己密切相關的氣象問題的重要性的認識。每一個主題都集中反映了人類關注的與氣象有關的問題。主題的選擇主要圍繞氣象工作的內容、主要科研項目以及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問題。

2009年世界氣象日的主題為“天氣、氣候和我們呼吸的空氣”,旨在呼籲人們關注氣候變化和空氣質量。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2007年發佈的第四份氣候變化評估報告認定,人類活動大量排放温室氣體是造成全球氣候變化的主因。IPCC還預計,隨着氣候變化加劇,洪水、乾旱和其他天氣和氣候極端事件發生的頻率和強度將會增加。此外,天氣、氣候和空氣質量還與人類健康密切相關。空氣中的顆粒物和相關污染物會危害人體的呼吸系統和心臟,導致人們患上哮喘、心臟病、肺癌等疾病。

早在上世紀50年代,世界氣象組織就率先協調大氣成分的觀測和分析。通過利用地面實地觀測站、遙感站、氣球探空儀、飛機和衞星組成的全球網絡,專業人員可定時採集有關温室氣體、氣溶膠和臭氧信息以及傳統的氣象和水文參數。掌握這些信息有助於人們對氣象問題的研究,進而做到對災害進行早期預警,提前防範,以最大限度地減輕災害所造成的影響。世界氣象組織祕書長雅羅在2009年世界氣象日的致辭中強調,由於90%的自然災害與天氣、氣候和水害直接相關,因此,加強氣象工作,防災減災,有利於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實現。

歷年主題

1962年 氣象對農業和糧食生產的貢獻

1963年交通和氣象(特別是氣象應用於航空)

1965年 國際氣象合作

1966年世界天氣監測網

1967年 天氣和水

1968年 氣象與農業

1969年氣象服務的經濟效益

1970年 氣象教育和訓練

1971年 氣象與人類環境

1972年 氣象與人類環境

1973年 國際氣象合作100年

1974年 氣象與旅遊

1975年 氣象與電訊

1976年 天氣與糧食

1977年 天氣與水

1978年 未來氣象與研究

1979年 氣象與能源

1980年 人與氣候變遷

1981年 世界天氣監測網

1982年 空間氣象觀測

1983年氣象觀測員

1984年 氣象增加糧食生產

1985年 氣象與公眾安全

1986年 氣候變遷,乾旱和沙漠化

1987年 氣象與國際合作的典範

1988年 氣象與宣傳媒介

1990年 氣象和水文部門為減少自然災害服務

1991年地球大氣

1992年 天氣和氣候為穩定發展服務

1993年 氣象與技術轉讓

1994年 觀測天氣與氣候

1995年 公眾與天氣服務

1996年 氣象與體育服務

1997年 天氣與城市水問題

1998年 天氣、海洋與人類活動

1999年 天氣、氣候與健康

2000年 氣象服務五十年

2001年 天氣、氣候和水的志願者

2002年 降低對天氣和氣候極端事件的脆弱性

2003年 關注我們未來的氣候

2004年 信息時代的天氣、氣候和水

2005年 天氣、氣候、水和可持續發展

2006年 預防和減輕自然災害

2007年 極地氣象:認識全球影響

2008年 觀測我們的星球,共創更美好的未來 (OBSERVING OUR PLANET FOR A BETTER FUTURE)

2010年世界氣象日宣傳主題(2張)

2009年 天氣、氣候和我們呼吸的空氣(Weather,climate and the air we breathe)

2010年 世界氣象組織——致力於人類安全和福祉的六十年

2011年 人與氣候

2012年 天氣、氣候和水為未來增添動力

2013年 監視天氣,保護生命和財產

2014年 天氣和氣候:青年人的參與

2015年 氣候知識服務氣候行動

2016年 直面更熱、更旱、更澇的未來

2017年 觀雲識天

2018年智慧氣象(Weather-ready,climate-smart)

2019年 太陽、地球和天氣”(The Sun The Earth and The Weather)

2020年 氣候與水(Climate and Water)

2021年 海洋、我們的氣候和天氣

2022年 早預警、早行動

宣傳口號

1.隆重紀念“3·23”世界氣象日!

2.2010年世界氣象日主題——致力於人類安全和福祉的六十年。

3.極地氣象變化與全球氣候變化密切相關!

4.加強極地氣象研究,促進對極地生態系統的保護!

5.從可持續發展戰略高度認識氣候變化的重要性!

6.加強對氣候和氣候變化的研究,更好地應對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

7.加快氣象現代化建設,增強氣象防災減災能力!

8.加強防災預警體系建設,增強災害性天氣預警預報能力。

9.提倡簡樸的生活文化,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10.準確預報天氣與氣候變化,為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11.加強氣候生態資源監測評估與綜合利用!

12.減緩、遏止氣候變化,保護藍天白雲綠水青山!

13.為了我們的子孫後代,善待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

14.《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994年3月21日正式宣佈生效,中國是該公約的“締約國”!

15.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京都議定書,於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