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學生厭學的調研報告模板

來源:文萃谷 2.05W

一、調查背景:

關於學生厭學的調研報告模板

厭學是目前中國小生諸多學習障礙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險性的問題,是青少年最為常見的心理疾病之一,是導致輟學的最主要的因素,從心理學角度講,厭學是指學生消極對待學習活動的行為反應模式,主要表現為學生對學習認識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極對待學習,行為上主動遠離學習。

我在自己所教的兩個班進行了調查,從中發現學生的不良行為:第一,課堂上,部分學生思想開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睡覺,可以説視上課為坐牢。第二,有的學生作業幾乎不做,有的學生期末考試在5分鐘完成選擇題,然後就睡覺。第三,逃學、曠課、玩遊戲,這是厭學的突出表現。

二、調查目的:

通過這次調查研究,能找到學生產生厭學心理的原因,在以後的教學中改進教學方法,也能使同學們認識到產生厭學情緒的不良後果,因此要努力消除厭學心理,為了長大後能為社會貢獻一份力量而奮發學習。

三、從調查的數據分析厭學問題:

八年級(21)、(22)班一共有158位同學,調查表明:

①厭學情況:其中,有60位有一點厭學情緒,佔49.2%;50位同學有嚴重的厭學情緒,佔41%;只有6位同學無厭學情緒,佔9.8%。

②厭學原因:其中30%的同學是由於成績不好而引起的;60%的同學由於父母的不關心而引起;另外8%的同學認為會產生早戀心理;2%的學生別有看法。

③厭學調節:產生了厭學情緒之後,有47.8%的同學採取了自我控制;有38%的同學雖然想克服厭學情緒,但是自己無能為力,需要依靠外界力量幫助;有14.2%的同學採取了順其自然。

四、深究厭學原因:

1.缺乏理想,毫無目標

有的同學認為學習是為父母、老師學的,對學習沒有需求欲,因而沒有動力,這部分學生的學習處於被動狀態,通過老師逼、家長壓,他們也能完成學習任務,則貪玩好動的天性主宰了他們的學習生活,調查報告《關於學生厭學的調研報告》。有的學生對學習有認識,但其看法是消極的,甚至是錯誤的,他們從家庭或者社會那裏接受了“讀不讀書都一樣的思想”,認為讀書是苦差事,讀書無大用,沒有讀書照樣可以做生意賺大錢。那些文化水平不高又做個體生意且財源茂盛的家長們,往往在不經意間誤導了自己的孩子,促使孩子厭學而追求享樂。而這種思想在老師的苦口婆心、循循善誘之下,往往被抵消,毫無意義。

2.社會的“誘惑”

改革開放的社會,市場經濟的大潮,五光十色的生活,對青少年學生產生了巨大而多樣的誘惑,由於他們思想不成熟,理智不健全,選擇生活的意識和能力不強,往往被許多消極因素所吸引,所迷惑,從而拋棄學業,迷戀享樂,甚至走入歧途。網絡遊戲的不斷髮展,厭學的學生大多迷戀遊戲、上網,有些本來熱愛學習的學生由於迷戀上了電腦遊戲後,逐漸荒廢了學業,甚至走向痴迷的地步。有的同學受電影的影響,學蠱惑仔凡事以武力解決。一有一些爭執就大打出手,還有一些甚至自殺。在現今社會中諸如此類的報道時有出現。

3.家庭教育的缺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由此可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在調查中發現:大部分學生缺失家庭教育,而有的家庭家庭教育過於偏激,不是過分溺愛就是對孩子不聞不問。

在調查中發現:61位同學中,父母離異的有4人;父母外出打工的有21人;有36人的父母在身邊。父母離異的同學家長為了補償孩子,往往孩子説什麼就是什麼,物質上給予最好的享受,甚至孩子今天不想上學還幫孩子“請假”,之後,孩子就到外面上網。父母外出打工者往往將孩子留在親戚那裏,孩子説謊去別的親戚家了,甚至有的家長聽從孩子的話,為他租房,晚上無人監管,孩子晚上上網,白天在教室睡覺。即使父母在身邊的',很多父母也是隻關心孩子的學習,其他根本不問。孩子思想出偏差了,父母也不知道,不能及時給予幫助、指導。

4.社會的影響

每一個人都生活在社會的大環境中,學生也不例外。現在學生的心理、生理早熟,受社會影響就更加的明顯和嚴重。這不僅僅是教師、學校可以改變的。就簡單的從衣着上來看:教師的衣着都是大方、得體的,但是就是沒有辦法影響學生,有的學生穿吊帶、超短裙、化粧,教師教育她們,她們就説的是:“你上街去看看,很多人這樣穿啊!”學生已經學會了社會上的衣着打扮,每天就想怎樣才能把自己打扮的更漂亮,只會享受,哪來的心思去學習?

五、改進措施

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學習,變“苦學”為“樂學”,讓他們找到自己的學習動力,轉變“學習是為父母、老師學的學習”、“讀不讀書都一樣的思想”的觀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