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來水調研報告

來源:文萃谷 1.53W

我們眼下的社會,報告的適用範圍越來越廣泛,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寫起報告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自來水調研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自來水調研報告

自來水調研報告1

安全生產事關最廣大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事關改革發展和穩定大局,我公司高度重視水利安全生產工作,始終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以全面落實安全生產年度責任為目標,加強領導,狠抓落實,全面完成了安全生產專項目標任務。

20xx年3月下旬,我公司認真貫徹落實《水利部關於20xx水利安全生產工作要點的通知》和國家、省、市有關安全生產的一系列重要文件、指導精神,從各方面開展安全生產督導調研,現將相關情況彙報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況

一是強化安全生產檢查工作。我公司上下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成立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對供水工程項目開展先實行安全生產大檢查,接着進行專項整治工作,重點檢查和整治在建的供水工程項目,並組織各部門、監理單位等檢查在建工程現場,採用的`做法是:集中檢查與分散檢查相結合。檢查均未發現重大安全隱患,而對發現較小的安全問題,立刻整改,要求限時整改,使有關的安全事故防患於未然,實現全年零事故。

二是層層簽訂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生產工作關係到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為此,我們從講政治、保穩定、促發展的高度,以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把安全生產工作

當作頭等大事來抓。首先強化安全責任。安全生產重在預防,關鍵靠落實。我們結合行業實際,確定了"防投毒、防觸電、防泄氯、防火"四防重點,成立了安全生產領導小組,層層簽定了安全生產目標責任制,做到了分工到人,層層落實。然後加強安全生產教育。為切實增強職工安全防範意識,利用經理辦公會、中層會、公司文件、通知等形式,傳達上級安全生產會議精神。最後加大檢查力度。嚴格執行崗位安全職責和安全操作規程,在防止氯氣泄露方面制定了《事故處理應急預案》,明確了發生事故的處理方法。三是加強供水水質安全。水廠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並加大夜間值班人員巡邏次數,每天晚上巡邏不少於6次,並做好巡邏記錄。加大領導夜間值班力度,每天有公司領導輪流值班,發現可疑人員及時報警並向公司彙報,確保市區供水。戰山水廠和南山水廠現在作為城區、經濟開發區、北溝園區主要供水水源,按照要求安裝了監控系統、紅外線報警系統,為市區供水提供了安全保障。

二、督導中發現的問題

一是安全生產認識有待進一步提高。一些部門安全生產意識不強,在安全生產上力度不夠,不能正確處理安全生產與經濟發展的關係。對安全生產缺乏足夠認識,存在重經濟、輕安全的傾向,忽視安全發展。

二是需進一步增強責任意識。一些部門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在安全制度、安全培訓、安全投入等方面與不夠積極,與公司要求還有一定差距。

三是安全生產監管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從全公司情況看,安全監管人員少,監管不到位,特別是專業技術人員缺乏,隨着水利工程的不斷的發展和安全供水的更高要求,新的安全隱患不斷暴露,加上監管手段單一,安全生產源頭管理、過程控制兩個關鍵環節仍比較薄弱。

三、今後的工作思路

進一步督促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大事故隱患治理力度,努力遏制各類生產安全事故,確保將各類事故控制在上級下達的控制指標之內。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強化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落實。加大依法檢查、查處力度,運用法律、行政、經濟的手段,促使安全生產責任制在全公司得到有效落實,使相關人員資質、機構人員配備、安全投入、工傷社會保險等制度,得到保障。

二是加大執法力度。採取教育和懲罰相結合的方式,圍繞各部門的基礎設施、技術裝備、作業環境以及安全生產管理、責任落實、教育培訓、應急預案等方面認真依法監督檢查,從現場抓起,不放過存在的每一處隱患和薄弱環節,確保安全生產規在全公司得到落實。

三是進一步做好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建立健全應對各類突發事件的處置機制,完善應急預案,積極預防和有效化解生產經營過程中出現的事故隱患,逐步形成信息暢通、反應快捷的應急救援工作機制。

自來水調研報告2

長期以來,我國一直把自來水行業看作公益事業,由地方政府投資壟斷經營,實行低價格福利供水。這種經營體制制約了我國自來水行業的發展,一方面供水行業的生產成本得不到補償,企業處於虧損狀態;另一方面居民環保意識薄弱,水資源浪費嚴重,水資源不斷惡化,水成為了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因素。因此,積極推動自來水行業的市場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自來水行業的概念

自來水行業包括水資源開發、水供應、水的輸送、污水回收及處理等環節,是社會賴以生存與發展的基礎性行業。自來水行業主要是供水和排水,是一條由原水、供水、排水、污水處理及水資源回收利用等形成的產業鏈。包括水利工程、管道運輸、管網建設、水生產、水配送、污水處理等一系列產業結點。

二、自來水行業的特點

(一)技術特徵

從技術特性概括,自來水行業是通過一定的管網系統把自來水輸送到終端用户,消費者使用後的污水又通過下水道排污系統流到污水處理廠,因此整個自來水行業具有顯著的自然壟斷特徵。但是自來水行業具有可分性,其生產經營過程可分為:供水、管網輸送和排水。其中根據各環節的生產經營特點,只有管網輸送具有明顯的自然壟斷性,同一個地區如果同時存在兩套以上的管網系統,則會形成巨大的資源浪費。短期競爭可能會給消費者帶來經濟利益,但是從長期來看,不利於規模經濟的發揮,會導致企業的低效率經營。而供水和排水環節均可不同程度的引進市場競爭。

(二)經濟特徵

第一,自來水行業的公益性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不可或缺的物質資源。對於消費者而言,水是生活必需品,不能夠因為價格過高而放棄使用。因此,在自來水行業的市場化改革過程中,政府有責任引導和規制企業堅持公益性原則,要求供水主體對全體居民以普遍可承受的價格提供供水服務。

同時,水是不可再生資源,當代人在水的生產、使用過程中,要兼顧子孫後代利益,做到既滿足當代人生存與發展的需要,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需要的能力。

第二,自然壟斷性

自來水行業具有投資額大、投資回報期長、資產專用性強、沉澱成本大、規模經濟顯著等特點。因此從技術經濟的角度看,自來水行業存在成本劣可加性,表現為:在特定的業務範圍內,由一家企業提供一定數量的產品比兩家或兩家以上的企業提供相同數量的產品更有效率,即具有自然壟斷性。這是我國自來水行業必須實行進入規制,採取特許經營的一個重要依據。

第三,區域壟斷性

一方面,自來水行業必須依存於水資源而存在,而水資源的分佈是固定的,不具有流動性。另一方面,自來水行業提供的服務是直接面向用户的,所使用的資源是當地或調配到當地的水資源,只能在工程覆蓋範圍內使用和消耗,目前由於技術和成本限制,不可能建立全球範圍地供水、排水管網。同時,受水資源、地理位置、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約,目前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沒有實行統一供水,城市供水管網並沒有統一供水的地區分割,因此自來水行業通常採取區域性壟斷經營的方式。

自來水行業規制的動因分析

自來水行業是典型的自然壟斷行業,具有投資巨大、投資回報期長、資產專用性強等特點,同時自來水行業管網成本效率優勢,使得市場上只有一家企業經營時效率最高。如果政府任由多家企業同時生產,則競爭的結果有兩種:一是小規模企業被擠出市場,由於其資產無法轉為他用,從而造成社會資源的鉅額浪費。二是幾家實力相當的企業共享市場,由於每家企業的產量都達不到規模經濟的要求,成本居高不下,造成低效率的生產。因此,政府應該限制其他企業進入同一個水務市場,賦予單個企業市場的壟斷供給權。

但是如果允許壟斷企業自主決定價格,壟斷廠商將把價格確定在能夠獲得最大利潤的水平上,從而導致壟斷價格,其結果必然扭曲分配效率,進而降低經濟效率,造成社會福利損失。

此外,自來水行業具有公益性特點,是我國的基礎設施行業,其改革直接關係國計民生,為了充分發揮其成本優勢,同時又維護廣大消費者利益,實現社會福利最優,政府有必要對其進行進入規制和價格規制。 四、我國自來水行業規制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自來水行業政府規制取得了可喜的進展,供水價格不斷提高,已達到保本水平,國家出台了一系列價格政策,提高了我國自來水行業價格規制改革的法制程度。價格改革不僅解決了供水企業問題,提高了用户節水意識,同時徵收水資源和污水處理費也保證了我國環境質量的改善。民營資本和國外水務巨頭紛紛進駐水務市場,有效緩解了我國自來水行業資金短缺問題。但是,由於歷史欠賬和認識問題,改革的任務仍然十分艱鉅,仍然存在供水價格偏低、水資源和污水處理費徵收不到位、計價方式有待改革、進入規制的市場化模式尚未確定等問題。綜合來説,我國自來水行業政府規制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

(一)水價依然偏低

雖然我國自來水行業供水價格不斷調高,已經基本達到保本水平,但是總體水價依然偏低,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我國水利工程水價總體上偏低,現行水價低於供水成本。供水價格不足以彌補供水成本造成了供水越多,虧損越大和供水工程設施老化失修的局面。二是我國城市居民水費支出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太低。根據有關專家分析,水費支出佔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的2%左右時,才有利於促進居民的節水意識。我國的低水價也是造成浪費嚴重的重要因素。三是我國城市供水價格偏低。

(二)水資源費徵收標準偏低

我國是淡水資源缺乏的國家,人均水資源量僅相當於世界人均量的1/4。徵收水資源費,通過價格體現水資源的短缺性是促進節約的有效辦法。但是,目前我國的水資源徵收不到位,無法體現水資源的稀缺性。一些城市甚至尚未徵收水資源費,國家對水資源的所有權無法體現。

(三)污水處理費徵收不到位

雖然我國普遍實行了污水處理收費制度,但是污水處理收費不到位,污水處理設施難以維持正常運轉。根據網上數據,全國還有86個城市沒有開徵污水處理費,其中50萬以上人口的大城市有2個,位於重點流域、區域。已開徵污水處理費的城市普遍存在收費標準低、徵繳率低的問題。全國約有1/4開徵污水處理費的城市收費標準不足0.3元/噸。不考慮管網的建設和維護,僅污水處理廠運行成本約為0.5-0.7元/噸,一部分已經建成的污水處理廠無法正常運行經費難以保障。

(四)計費方法改革不到位

適應不同層次的水價及計價方法尚未全面建立,突出表現在階梯式水價制度進展不快。階梯式水價是國際比較通行的`方式,它有利於促進節約用水、保護低收入者的利益,反映“使用者付費、多用者多付費”的公平原則。但是,有的城市將各級計價用水定額訂的偏高,達不到階梯式計量水價制定的初衷。

(五)價格形成機制不能刺激效率

國家規定我國供水價格由供水成本、費用、税金和利潤構成。規制機構對自來水規制價格的制定基本上是以被規制企業上報的成本為依據的。這種價格方案會誘使企業虛報成本,不能刺激企業降低成本,造成了我國自來水行業人員臃腫、管理不善、盲目投資等不合理現狀。

(六)市場化模式尚未確定

我國城市水務產業長期以來是政府以國有企業的方式建設和運營,即企業由政府建,企業領導由政府指定,資金由政府劃撥,價格由政府定,盈虧由政府統一負責,企業不存在任何的經營風險,是一種高度的政企合一的管理模式。儘管這種方式在集中資金投資建設基礎設施方面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但也面臨低效率、財政負擔過重、技術進步緩慢等問題。我國確立了以特許經營為核心的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方向,建設部以部令的形式頒佈了《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該辦法自20xx5月1日起施行。但是沒有規定自來水行業實施特許經營的具體方式,目前我國自來水產業引入競爭的主要方式是BOT以及國內企業施行的準BOT。

五、我國自來水行業規制模式的構建

構建合理的自來水行業規制模式是今後我國自來水行業規制改革的關鍵,而合理規制模式的構建必須綜合考慮各項目標,從價格規制和進入規制兩個方面進行,以確保我國自來水行業的健康發展。自來水行業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實現政企分開、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在優勝劣汰的市場環境中追求資源的有效配置和最大的投資回報率。因此,我國自來水行業政府規制體系構建應該體現以下兩個目標:①提高自來水行業經營效率,實現水資源的優化配置,為建立節約型可持續發展社會奠定基礎。②堅持自來水行業的公益性特徵,引導和規制企業以用户可接受的價格,實行普遍供水。

(一)自來水行業規制體系的構建

我國自來水行業政府規制體系的構建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政府主管部門,二是作為微觀主體的企業。從政府層面來看,關鍵是政企分開,通過機構改革建立專門的規制機構。在新的規制體系中,政府應當退出自來水行業中具體的經營和服務,而轉由企業來承擔。同時政府應當由具體的建設管理者逐步轉變為市場管理者,變行業管理為市場監管,成為代表公眾利益而不是行業利益的執法主體。從企業層面看,要對現有的地區政府壟斷經營的自來水企業分拆,在供水廠、污水處理廠等競爭性業務環節引入競爭,通過競爭提高效率。對於管網等自然壟斷環節,無法引入競爭的,就要實行激勵性規制。為了保障自來水行業政府規制改革,建立和健全法律和制度保障是首要前提,引入競爭和規制改革都要嚴格按照規制法律、法規進行。

(二)價格規制構建

目前我國自來水行業的價格規制主要採取成本加利潤的方法,國家以法律形式規定了我國供水價格由供水成本、費用、税金和利潤構成。同時政府控制自來水行業的定價權。因此,今後我國自來水行業的價格規制一方面要改變定價方式,另一方面要在政府和企業之間合理分配定價權。我覺得我國自來水終端價格制定可以借鑑英國的最高限價模型,在堅持成本回收原則、用户可承受原則的基礎上由自來水公司根據其成本情況在國家規定的價格上限內自行制定供水價格。

我國現行的定價方式是以企業上報的成本為依據的,成本上漲多少,價格也跟着漲多少,甚至更少,弱化了企業降低成本的激勵作用。因此在自來水價格形成機制方面,我們可以借鑑英國把價格與企業生產率增長掛鈎的最高限價模型,形成一個激勵性的綜合規制價格。再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以建立節約型社會為目的,鼓勵消費者節約用水,實行計量水價,做好裝表到户、抄表到户工作。

(三)進入規制構建

對我國自來水行業進行縱向分割,把生產污水處理等競爭性環節面向非公有資本,引入競爭。具有自然壟斷業務的管道網絡業務由政府投資,保持政體資產的國有性質,建成後以特許經營方式授予非自然壟斷環節中某一個市場化主體實行縱向一體化經營。採用這種模式的關鍵是在投標階段要有充分競爭。同時對獲得特許經營權的市場化主體實行規制,要求其指定合理的接入價格,防止網絡擁有者利用壟斷地位排斥其他競爭者,損害競爭利益。在政府採取有效規制措施的前提下,這種模式既能保證自來水行業管網與服務活動的整體性,又能在行業內引入充分競爭,是適合我國的進入規制改革模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