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園區調研報告15篇

來源:文萃谷 1.15W

在人們素養不斷提高的今天,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內容的完整。寫起報告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工業園區調研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工業園區調研報告15篇

工業園區調研報告1

根據委領導的統一部署,由董理主任帶隊、七個相關處室負責人蔘加的《全省重點園區“十二五”發展規劃》考察組,於7月5日~11日,赴浙江省進行了專題調研。聽取了浙江省經信委的相關情況介紹,圍繞產業轉型升級、如何加快工業園區建設,特別是企業聚集和產業集聚等方面的成功經驗進行了廣泛深入的座談;考察了杭州蕭山工業園(臨江新城)、寧波化學工業區等國家和省重點園區;參觀了聯源重工水力、核能發電裝備、東風裕隆新能源、東方電氣、吉利集團研發總部、鎮海煉化、台塑石化、寧波萬華MDI等骨幹企業和重點項目。

整個考察過程圍繞工業園區建設,涉及裝備(汽車)、石化、機械、冶金、輕紡、新能源、新材料等十多個產業門類,團組成員從不同的角度獵取了浙江工業發展的成功經驗,共同感到不虛此行,受益匪淺。現將考察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浙江省工業園區基本情況

浙江省的塊狀經濟量大面廣,是形成產業集羣的重要基礎,工業園區是塊狀經濟向產業集羣轉型升級的重要載體。去年全省共有年銷售收入10億以上的塊狀經濟312個,實現銷售收入2.81萬億,出口交貨值6122億元,從業人員831萬人,分別佔全省工業總量的54%、62%和56%。在年銷售收入超過200億元的26個塊狀經濟中,生產單位超過1萬個的有義烏小商品、長興紡織、諸暨襪業和永康五金;從業人員在10萬人以上的有蕭山紡織等6個,其中義烏小商品40萬人左右。

計劃到20xx年,全省形成10個銷售收入超1000億元、20個300~1000億元、60個100~300億元的產業集羣。集羣內形成功能完善的專業化分工協作體系、產業公共平台和支撐體系,創建一批知名度高的區域產業集羣品牌。

 產業聚集區發展的主要特點:

(一)從經濟規模看,塊狀經濟佔全省工業半壁江山

塊狀經濟的大量存在,是浙江工業的最突出特點之一,反映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到基礎性作用,是產業集羣形成的重要載體和先天優勢。在312個塊狀經濟中,年銷售收入在50億元以下的有176個,佔總數的56.4%;銷售收入在50~100億元的64個,佔總數的20.5%;銷售收入超百億的有72個,佔總數的23.1%,其中銷售收入100~200億元的有46個,200~500億元的'有19個,超過500億元的有7個。

(二)從區域佈局看,主要分佈在環杭州灣和温台沿海地區

在全省11個地級市中,塊狀經濟個數排名前5位的為台州市(45個)、温州市41個、寧波市39個、杭州市36個、嘉興市32個。

(三)從空間結構看,工業園區已成為塊狀經濟的重要增長極。目前,全省117家省級以上開發區(工業園區)實現工業增加值3528.8億元,增長16.3%,佔全省工業的34.1%,佔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的43.7%;實現進出口總額850.1億美元,增長20.5%,佔全省的40.3%;工業企業上交税收544.8億元,增長9.8%,佔全省財政地方一般預算總收入的28.2%。

 二、工作思路、做法和主要經驗

(一)工作思路

1、加強戰略籌劃。以政府為主導 ,龍頭骨幹企業為主體,聯合科研院校、行業協會等力量,以國際化視野,從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和資金鍊整合提升的高度,從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信息化互動的角度,把握產業融合的發展趨勢,對塊狀經濟轉型升級工作進行整體謀劃、科學規劃。

2、優化空間佈局。按照高水平開發、高強度投入、高密度產出的要求規劃建設好各類園區,使之成為塊狀經濟轉型升級的核心區,着力形成多層次、梯度式工業發展格局。對新開發和拓展的產業園區,尤其是一些新設立的沿海產業園區,要明確產業發展定位,深化園區集羣培育和規劃佈局。

3、培育龍頭骨幹企業。積極培育塊狀經濟中關聯度大、主業突出、創新能力強、帶動性強的龍頭企業,發揮其產業輻射、技術示範和銷售網絡中的引領作用。

4、加強專業化配套協作。發展專業化配套企業,提高企業間配套協作水平,形成一批企業專業化優勢顯著、競爭能力強的“小型巨人”企業,構建完善產業集羣分工協作體系。大力發展研究開發、倉儲物流、市場營銷、後勤保障等生產性服務業。

5、強化項目帶動。在行業和塊狀經濟轉型升級規劃指導下,引進一批市場前景好、對區域發展帶動性強的產業項目,實施一批區塊內重大企業技術改造項目,打造一批生產性服務業支撐產業集羣升級和結構優化。

6、完善創新體系。加快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促進塊狀經濟內企業由委託加工向自主研發轉變。支持企業在關鍵技術、關鍵工藝上進行技術創新合作,構建企業間技術轉讓交易平台,實現技術創新成果的擴散效應,逐步形成區域技術聯盟和創新體系。

7、構建公共服務平台。根據不同塊狀經濟特徵,共同推進各領域、各層面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重點支持研發、檢測中心、信息中心等服務機構建設,為塊狀經濟轉型升級提供良好的支撐條件,鼓勵為塊狀經濟轉型升級服務的各類中介服務機構建設。重點扶持管理諮詢、技術專利服務、人才教育培訓、市場營銷、中小企業融資擔保等中介機構建設,為塊狀經濟內部各企業解決生產、技術、管理、品牌、人才、信息等各方面問題提供支持和服務。

8、提升集羣品牌。引導和支持塊狀經濟內企業創立品牌,實現從無牌、貼牌到有牌、自主品牌的轉變;推動生產要素向品牌企業和優勢企業流動,形成集聚效應,培育區域品牌;加大宣傳推介力度,積極探索不同產業集聚區域品牌建設的路徑和方式,着力將企業品牌、產業品牌、區域品牌升級為城市品牌。

9、推進可持續發展。通過清潔生產、資源節約、污染治理和淘汰落後等手段,推廣節能減排共性技術,推動塊狀經濟向資源節約集約和生態環保型產業集羣轉變。全面建立項目決策諮詢服務協調機制,切實把好新上項目入口關、佈局關。

浙江省的工業較多的源於民營經濟發展,市場發育比較健全,政府幹預經濟相對較少。但在引領產業集羣發展、加強工業園區建設,促其轉型升級、實現規劃戰略等方面的工作力度要比我們大得多。

(二)主要做法

1、加強省級政府的組織和協調作用。浙江組建了由省直18個部門參加的工業轉型升級領導小組(簡稱轉升辦),作為省政府的工作協調機構,主要任務是協調各大園區發展規劃、研究部署、指導協調解決工業轉型升級工作,研究提出重大方針政策,協調解決工作中遇到的重大問題。

2、推進企業分離發展服務業。推進企業分離發展服務業,是促進經濟轉型重要抓手,有利於優化區域產業結構和税收結構,有利於推進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發展,有利於促進傳統塊狀經濟向現代產業集羣轉型提升,有利於製造業做精做強,對工業和服務業具有雙贏的意義。省級層面組建由經貿、發改、財政、地税、國税等部門組成的聯席會議制度,研究和審定企業分離發展服務業的有關政策目標、工作原則、重點方向等問題,加強部門間溝通和協調,加強配合,實現良性互動,全力推進企業分離發展服務業工作。

3、推進省級工業園區組合。省級工業園區組合是指在新形勢下加快省級工業園區發展的一種新模式,在行政隸屬關係與財政税收體制保持不變的前提下,以省級工業園區為依託,按照現代產業集羣發展需要,以一個省級工業園區組合帶動1~4個重點鄉鎮工業功能區為產業園,以充分發揮省級工業園區的品牌優勢和鄉鎮工業功能區為產業園,以充分發揮省級工業園區的品牌優勢和鄉鎮工業功能區的資源優勢,擴大園區知名度和影響力,提升園區的綜合競爭力。

在實施的過程中,由各市、縣經委負責牽頭組織省級工業園區組合區的整合提升工作,省級創新型工業園區可以先走一步,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上,將地理相鄰、產業相近、規模較大、基礎設施較好的鄉鎮工業功能區率先進行組合;條件成熟的也可以打破行政區劃界限,實行“飛地組合”。

人多地少的省情和濃厚的經商傳統,催生了家庭工業和專業市場,並逐漸形成了區域特色的塊狀經濟。隨着經濟規模的擴大,特別是新興產業的出現使市場格局發生變化,政府的規劃引導和招商引資成為區域產業集羣形成發展的主要方式。

(三)主要經驗

1、加強產業集羣轉型升級的前瞻性研究

具體方法上要實現三個轉變:一是由研究塊狀經濟內部機理為主,轉向外部環境對產業的影響分析為主;二是由單純研究製造業為主,轉向工業化、市場化、城市化互動,構築現代產業集羣各種要素研究和創造的角度分析為主;三是由研究存量優化為主,轉向開放增量推動分析為主,建立重大招商引資項目庫,實現一批重點技術改造項目,促進招商引資、項目決策和項目協調等體制機制創新。

2、空間形態形成多層次

一種是縣域型和鎮區型,這是傳統塊狀經濟主導的空間形態。第二種是跨縣域型,即塊狀經濟跨縣域並向相關產業發展。如永康的五金產業,已形成了永康為核心,向縉雲、武義、東陽發展,在周邊數百公里的範圍形成區域塊狀經濟。第三種是市域型塊狀經濟,即在市域範圍內形成多核心分佈,如寧波服裝、杭州裝備、衢州氟硅、舟山船舶等,反映了地級市產業集羣的主要特徵。

3、產業和資本流動多向化

一類是產業和資本不斷流入,形成經濟增長極的集聚效應。如杭州、寧波、嘉興、湖州等地,由於獨特的區位優勢,不僅集聚了高新技術產業,也有一些傳統產業。第二類是傳統主導產業基本穩定在原有塊狀經濟範圍內,而與主導產業不相關的產業基本往外流出。第三類是產業和資本均向外加速轉移。截止20xx年上半年,對外投資的高新技術項目約70億元,佔對外投資總額11%,全市年銷售規模超10億元的85家工業企業中有50.6%企業有對外投資。

4、集羣發展模式綜合化

塊狀經濟向現代產業集羣轉型升級已不再侷限於工業內部,越來越多地體現為一個綜合和開放的創新體系。政府、企業、協會、市場和相關產業等都是推動傳統塊狀經濟向現代產業集羣轉型升級的主體,既分工協作,又相互滲透;產業集羣發展已從硬要素組合轉向軟要素支撐為主,社會資本和人才資源在推動轉型升級中的作用更加明顯;產業發展越來越趨向傳統產業高新化、高新技術融合化、新興產業集羣化,產業融合成為一種常態。

三、對我省工業園區“十二五”規劃的建議

我省在工業園區建設方面取得的成績是較大的,特別是近兩年來,在政策的牽動下,重點產業基地的建設速度明顯加快。但與發達省份相比,差距依然很大。除了園區區位商係數低、關聯度差、創新能力低、缺乏龍頭企業、產業聚而不集等普遍存在的問題之外,發展規劃雷同、缺乏比較優勢、公共平台建設嚴重滯後、專業招商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盡合理等也是我省目前部分園區,特別是縣域產業集聚區存在的突出問題。

在市場發育尚未健全、經濟處於轉型的背景下,如何根據本地的比較優勢選擇合適產業,引進或培育出具有較強衍生能力的關鍵企業,逐步吸引越來越多的相關企業集聚並形成產業集羣,是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

浙江的發展經驗範圍廣泛,內容豐富。但如何取其精華,用於我省工業園區發展的指導和借鑑,是我們考察組的主要任務之一。下面就結合我省重點工業園區的發展現狀,提出在制定產業集羣“十二五”規劃方面的幾點建議。

(一)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協調實施重點園區發展規劃。以扶持發展千億產業集羣為重點,以優勢資源、優勢產業和重點項目為支撐,以產業園區為載體,依託中心城鎮和重點區域,鼓勵企業聚集、產業集聚,努力實現區域佈局優化和產業升級。

(二)大力招商,積極引進大型龍頭企業。加強與世界500強、國內100強、行業50強的企業合作,並以此逐步引進整個產業鏈;創新招商方式,推廣特色園區的成功招商經驗,加快產業鏈的培育和完善。通過集羣式招商,承接產業的整體轉移。

(三)抓龍頭企業,提高集羣核心競爭力。積極培育關聯度大、帶動性強的大企業集團,發揮其產品輻射、技術示範、信息擴散和銷售網絡的產業龍頭作用。鼓勵龍頭企業採用多種方式,對其上下游相關企業進行重組、改造,不斷將一些零部件的生產環節和特定的生產工藝分離出去,形成一批專業化配套企業,提高產品本地化配套率。

(四)全力以赴開拓市場。通過推介會、產品説明會、博覽會、集羣配套產品交易會等多種形式發展專業市場,鼓勵本地企業、用户優先採購本地產品;圍繞骨幹企業搶佔國際國內市場提供更多的服務,制定並實施鼓勵政策。

(五)以特色產業基地為切入點,大力發展新興產業。我省現有16個列為重點發展的特色產業基地,其主導產業大都屬於新興產業。以國家推進裝備製造、化工、汽車、有色、鋼鐵、電子信息、紡織、輕工等重點行業振興為契機,安排專項資金,不斷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改造提升產業發展水平,使其真正成為特色明顯、優勢突出、錯位發展、競爭力強的品牌產業集羣。

(六)積極鼓勵和支持產業集羣企業設立國家級和省級研發中心。大力推進科研院所和園區的合作,將科研機構和大學科研力量引進園區;每年重點支持100個市場前景廣闊的自主創新項目的研發與產業化,以此提升企業研發能力,促進園區內產業集羣發展,推進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科研創新體系建設。

(七)積極幫助解決企業發展中的資金問題。鼓勵企業在國內外金融市場直接融資以及組建有限責任公司乃至利用參股等形式大力吸引社會資金;要促進各銀行、擔保公司等金融機構和企業之間緊密合作,建立“銀、企、保”合作機制,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要積極推進產業集羣重點企業的培育、輔導、推薦等上市工作,支持對產業集羣發展有促進作用的上市公司加快發展,增強企業再融資能力。

(八)建立多層次的公共服務平台。按照“政府推動、市場運作、自主經營、有償服務”的原則,促進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的“官助民辦”的服務體系建設,着力構建面向產業集羣內部廣大企業的技術研發應用、信息服務、人員培訓、質量技術標準和檢驗檢測、產品交易與物流配送等公共平台建設。

(九)繼續加強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的創建工作。通過規範各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標準、加強政策支持、建立重點工業產業集羣統計監測體系和召開現場經驗交流會等多種形式提高創建工作的引導作用,推動我省千億產業集羣的培育和發展工作。

工業園區調研報告2

工業園區是一個地區經濟加速發展的孵化器和助推器,是擴大招商引資的窗口,也是提高公共設施利用率的平台。為了搞好“如何加快工業園區建設”研究課題,旗工業園區就加快園區建設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調研,現將關於我旗工業園區建設的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巴林左旗工業園區發展現狀

近年來,巴林左旗工業園區在旗委、旗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通過科學規劃、合理佈局、優化資源配置,園區工作在基礎建設、招商引資、企業服務等方面都有了長足的發展。巴林左旗工業園區總規劃面積為30.838畝,現園區由南塔工業園區、上京工業園區和鳳凰山工業園區三個園區組成。

(一)工業園區基本情況

1.南塔工業園區。南塔工業園區總規劃面積為5238畝,基礎設施總投資為1548萬元,其中道路1.666米投資為66.8萬元,橋涵投資25.1萬元,供水投資為376.1萬元,供電總投資為790萬元,徵地投資為89.2萬元,平整土地投資為200.8萬元,現園區有6.6萬伏變電所一座,園區內已實現“五通一平”。

南塔工業園區是以有色金屬冶煉、加工、製造、化工、煤炭加工配送、非金屬礦產品加工為主的園區。現入駐企業有7户,固定資產總投資為48.346萬元,其中XX年底前入駐的有:吉安化工有限公司完成投資1.120萬元;紅燁庫博股份公司完成投資8.000萬元;紅燁庫博股份公司三期擴建工程投資12.000萬元;平煤公司完成投資350萬元;南塔自來水公司投資376萬元。XX年新入駐企業有3户:阿旗鑫天山水泥(集團)有限公司投資1.500萬元建設30萬噸/年水泥粉磨生產線項目;白音罕山礦冶集團投資18.000億元建設的6萬噸/年鉛冶煉項目;內蒙古源源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投資7.000萬元建設的煤炭加工及貨場項目。

2.上京工業園區。上京工業園區總規劃面積3.000畝,基礎設施總投資為631.7萬元,其中道路2.608米投資為47.5萬元,排水2.100米投資為117萬元,供水投資為320萬元,徵地投資為120萬元,園區拉電27.2萬元,電話光纜已經開通,已基本實現“五通一平”。

上京工業園區是以農副產品深加工、獸藥、紙製品加工等輕工輕紡為主的綠色環保型工業園區,現入駐企業7户,固定資產投資為5.667萬元,其中XX年底前入駐的有:赤峯向陽獸藥廠完成投資127萬元;赤峯市百利造紙廠7.000噸生產線項目總投資為1.100萬元户;左旗龍翔肉禽有限公司總投資為1.200萬元;左旗日升有限公司總投資為1.360萬元。XX年新入駐企業有3户,其中:巴林左旗古城乳業投資700萬元建設10噸/日鮮奶生產線項目;巴林左旗鄭和木業有限公司投資600萬元建設的木材加工項目;巴林左旗鑫達種業公司投資580萬元建設的高粱米加工和玉米種子包衣項目。

3.鳳凰山工業園區。該園區是XX年新規劃的工業園區,總規劃面積為22.600畝(約15平方公里),該園區主要以發展能源、電力、化工、建材產業為主的新型工業園區,從今年一月份開始該園區聘請有資質的專家進行規劃,現園區規劃工作已經接近尾聲,基礎設施建設正在開展。目前赤峯市白音諾爾鉛鋅礦投資4.6億元建設的10萬噸/年鉛冶煉項目已開始土建工程。

(二)園區效益

1.經濟效益。開工企業產值和效益同步增長,截至6月底,入駐企業實現工業產值27.718.3萬元,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加81%;實現銷售收入30.372萬元,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10%;實現工業增加值9.132.1萬元,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加663%;實現税金805.9萬元,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69%,佔全旗工業1—6月份總收入9.529萬元的8%;實現利潤920.2萬元,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6%。其中:吉安化工有限公司實現銷售收入2.324萬元,實現利税856萬元;紅燁庫博股份公司實現銷售收入25.598萬元,實現利税1.066萬元。

2.社會效益。

(1)園區共安排再就業職工750人,有利於當地社會穩定和職工收入的提高及生活水平的改善。

(2)預計為當地居民可創收3.000萬元以上,為左旗經濟發展做貢獻。就龍翔肉禽有限公司按年屠宰600萬隻雞,2元/只計算,可為農户創收1200萬元以上。

(3)使工業園區注入新的招商項目,使左旗增加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4)能帶動左旗經濟持續、穩定和健康的發展,對科學養殖和深加工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二、我旗園區建設存在的問題

1.園區缺少高標準總體規劃。由於缺少一整套高標準園區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目前,園區內道路無法定位、所有管網沒有規劃設計,園區建設缺乏明確長遠目標。

2.園區基礎設施滯後。由於缺乏建設資金,目前,園區內供排水、弱電管溝(通訊、有線電視等)、綠化、亮化等基礎設施基本沒有或做得很少,特別是排水系統建設的滯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項目進入和投產企業的正常生產運營。

3.入園企業不多、投資強度不高。

(1)入園企業不多。截至目前,園區共入駐企業僅有14家,其中,規模最大的吉安化工有限公司固定資產投資完成投資1.120萬元,規模最小的赤峯向陽獸藥廠固定資產投資僅完成127萬元。

(2)入園項目投資強度低。入園項目普遍存在投資強度較低的現象,入駐的14家企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4013萬元。

(3)部分入駐企業的發展後勁不足。

4.園區管理體制有待健全。與園區建設相關的旗直部門不能及時有效地為招商引資項目的落地搞好服務,影響了企業主的投資積極性。

5.園區軟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

(1)羣眾認識不到位。部分羣眾對土地依賴性較強,在徵地、拆遷等方面不能積極配合,阻力非常大。

(2)服務企業意識不到位。儘管園區的總體服務水平較好,但因園區工作人員較少,存在着工作效率低、服務企業不到位的現象。

(3)治安環境有待加強。園區綜合治理基礎工作薄弱,部分企業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認識不足,安全生產形勢不容樂觀。

三、我旗工業園區建設的對策及建議

我旗的工業園區建設,應把“核心抓招商”工作思路與工業園區發展結合起來,緊緊圍繞我旗產業佈局的調整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充分借鑑外地工業園區建設的經驗,進一步在連片開發土地、集中經營管理、優化招商環境上下功夫。

(一)規劃先行,進一步加強園區建設的前瞻性。工業園區是工業佈局調整的載體,其總體規劃要與土地利用、交通環保、消防治安等規劃配套起來,立足於規劃先行,注重與長期規劃、中期規劃和近期規劃有機結合,做到長規劃、短安排。在明確園區產業結構、發展規模和方向的同時,一是要堅持基礎設施先行,高起點、高標準地搞好園區的配套建設;二是要對入園企業的單位土地投資密度、投入產出率和上交税收等都應制定科學合理的標準,提高有限土地資源的利用率。

(二)統一思想,進一步明確園區建設的重要性。園區建設無論從擴大招商引資規模,還是形成工業區域、合理規劃建設城鎮等方面來看,都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建設一流的園區,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加快推進招商引資,吸引客商投資興業,促進生產項目集聚,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從而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説到底,加快園區建設是為了“築好巢,引來鳳”。因此,園區要向規模化、產業化、專業化、生態型方向發展,能夠推動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集聚,從而形成優勢板塊經濟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良好態勢。

(三)科學指導,進一步促進園區快速健康發展。

1.合理優化佈局,高起點抓好園區規劃。一要充分體現規劃的綜合性、科學性和前瞻性,使三個園區的佈局、產業定位、生態建設及配套設施都具有嚴密的科學性和超前性。二要以特色的思路來培育特色產業,形成園區特色優勢,構築園區龍頭地位,凸現園區的集聚和輻射功能。三是堅持近期建設與遠期發展相結合的原則。要樹立長遠目光,着眼於園區的.長遠發展,防止園不成形、區不成塊的現象發生。

2.立足因地制宜,高標準抓好基礎設施建設。一是適度超前。要立足當前、放眼長遠,適應長期的發展需求,堅持“一次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適度超前抓好園區內的各項基礎設施的建設,不能因為資金制約就降低建設標準。二是梯度推進。要依託項目建設園區,根據入園項目的多少、規模的大小,科學合理安排基礎設施建設,防止空地、白地,防止開而不發。

3.運用市場法則,高水平抓好園區經營管理。一是要創新經營模式,將園區內的經營性項目改過去由政府包攬建設為行業部門投資建設或者合資合作建設;嘗試公開拍賣園區公共設施的經營權、廣告使用權、道路冠名權等,把園區建設變成資本運營過程。二是要按照“小機構、大服務”的模式設置管理委員會,行使行政管理職能,統一負責園區管理。

(四)全力支持,進一步發揮園區的積極作用。

1.核心抓招商引資。招商引資是園區建設的生命線,園區建設目的在於有利招商引資,而招商引資的成功與否又系園區建設的成敗。因此,建議旗委、旗政府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結合我旗產業特色和產業優勢,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爭取大中小、內外資項目一齊上,在較短時間內引進一批項目,較快地樹立園區形象,開創我旗園區工作的新局面。

2.要利用園區的特色優勢招商,進一步挖掘園區的特色和優勢,做好園區的包裝和推介,“走出去,請進來”,積極舉辦經貿洽談會、項目推介會,不斷提高園區的知名度和公認度。要探索招商新辦法,實現招商形式多樣化,重視發揮網絡信息在招商引資中的突出作用,開設園區招商網站,把各種信息通過互聯網源源不斷地發佈出去,力爭園區招商引資取得新突破。

3.落實優惠政策。為了促進經濟發展,要對現有的優惠政策進行梳理完善,並認真貫徹落實。要進一步加大通報和反饋的力度,對政策執行不到位的單位和個人,要提出相應的處理意見,確保優惠政策真正能夠體現“優惠”。同時,要搞好政策研究,借鑑外地的成功經驗,抓住重點,制定更為靈活有效的政策。

4.營造良好環境。優越的投資環境,特色的投資氛圍,是競爭制勝的重要保證。近年來,我旗的發展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取得了明顯成效,但要使我旗真正成為“投資者的天堂,創業者的樂園”,還要不斷創新,不斷探索,不斷增強園區的吸引力和親和力。

建設工業園區是工業興旗的戰略性舉措,園區的發展戰略、規劃目標、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還需要認真地去研究和探索,進行嚴肅縝密的科學論證、科學規劃和合理佈局,切忌盲目。打造好建設工業園區的平台,創造好軟、硬環境,以誠信換取回報,栽好梧桐樹引來金鳳凰,相信工業園區的開發建設一定能給巴林左旗的經濟發展帶來無限生機。

工業園區調研報告3

一、工業園區發展環境現狀

(1)園區發展水平不斷提高。鷹潭經濟技術開發區、貴溪工業園、餘江縣工業園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已經發展成為省級重點工業園區,尤其是鷹潭經濟技術開發區,現已更名為鷹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並正式申報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成功爭創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中國銅業基地、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基地、國家銅冶煉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銅及銅製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鷹潭現代中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黃金品牌。

(2)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建設資金累計投入超過20億元,道路和建成區約50公里“七個接頭和一個調平裝置。基礎設施基本建成,水電供應能滿足企業需求,銀行、電信、商住小區、學校、衞生院、各種商業網點等配套設施日益完善,工業園區由框架式建設向功能性建設轉變。

(3)一批具有自身特色的產業進入園區。引進了興業、洪磊、紅旗、廣保、萬寶智等一大批國內外知名的銅加工企業,美亞、桂光科技、陽光照明、大道幹坤、龍虎山生態體育健康園等節能環保企業等;碧海藍天”旅遊商貿企業,以及眼鏡、微元器件等傳統產業,為主導產業集聚奠定了堅實基礎。

(4)進一步優化政府環境。市印發《關於進一步落實省委、省政府: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通知》中,從營造良好的政府服務環境、市場和商業環境、創新創業成長環境、法制和社會環境等方面作出了部署安排。行政審批“兩個重點,兩個到位”改革全面完成,實行首問負責制、服務承諾制和限期完成制。我市被評為XX年浙商(省外)最佳投資城市,被評為XX年浙商重點推薦投資城市。

二、工業園區發展環境的主要問題和不足

(1)園區發展的硬環境仍難以適應超越發展的創新要求。

產業佈局不科學。公園裏有許多分散的小區域。鷹潭經濟技術開發區有白鷺影業、龍崗影業,餘江縣有燈步影業、中通影業、錦江影業、洪湖影業、黃西影業,貴溪有漯河影業、銅業回收基地。工業類過於注重工業企業的引進,而忽略了其配套服務設施和第三產業。產業佈局沒有形成符合實際的詳細規劃,企業入園用地存在隨意性。

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園區建設初期,建設資金由各級政府先行投入,然後通過銀行貸款等多種融資渠道籌集。導致園區建設水平從一開始就普遍偏低,推廣速度緩慢。目前徵地補償、七連一平、綠化等所需資金缺口較大。

(2)園區承接產業集聚優勢不強。

入園企業規模小,帶動效果差。目前,全市工業園區有600多家企業,但企業規模普遍較小。入園企業中,世界500強企業或與世界500強企業合作的企業2家,國內500強企業2家,行業龍頭企業12家。企業的產品無法帶動規模效應和税收能力。

生產鏈一般較短,聚集程度較低。上下游產業關聯度低,一般不存在專業化分工、錯位發展、優勢互補、競爭合作的自發網絡關係。企業間集羣的特點和區域產業的整體功能沒有得到充分體現。

有很多低端行業,外部影響有限。入園企業多為勞動密集型、技術水平低的傳統加工企業。項目整體檔次不高,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普遍較低。

(3)園區企業生產經營環境仍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

土地供應緊張。土地審批指標少,土地平整週期長,土地供應難以滿足入駐企業需求。

融資難。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從XX年的14.5%上升到目前的21%,中小企業向銀行融資難度越來越大;金融機構貸款項目審批權限已收,貸款門檻提高,貸款與貸款時間差延長;獲准開展擔保業務的八家擔保公司中,只有兩家正常開展擔保業務。

生產成本高。銀行利率不斷上調。目前,中小企業貸款利率已達到6.5%,外加浮動的30%;40%,企業財務成本增加;最低工資水平提高,物價上漲,成本增加;可再生資源產業税收政策的調整對一些企業影響很大。

科技支撐薄弱。科技興園步伐不快,企業的.創新人才和技術人才不多。招聘人才營造創新創業成長環境的氛圍不強;科技經費不足,支持企業技術改造的資金有限;企業創新動力和創新能力不足,全市沒有科技成果孵化和轉化基地,大多數企業沒有R&D機構,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核心競爭力不強。

招難留難。就業結構性矛盾突出,技術工人匱乏;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在招聘員工時對年齡和性別要求較高;企業工作條件差,業餘時間單調乏味,員工流動率常年居高不下。

政府服務薄弱。有企業反映政府服務弱化,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的情況時有發生。

三、優化工業園區發展環境的對策

(1)啟動城市園區一體化進程,從高起點調整工業園區發展佈局。

儘快制定城市與園林的一體化規劃。本着跨越式發展的理念,按照城市園區一體化的要求,新工業城市的總體規劃、產業佈局規劃和城市建設規劃應從高起點着手,從形式發展轉向功能發展,從單純注重經濟指標轉向全面提升競爭力,提升綜合環境優勢,實現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的有機融合。

加快工業園區整合升級。按照地理鄰近和產業關聯的原則,逐步整合工業園區,最終形成一批具有規模、特色和效益的工業園區。通過建設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可以提升鷹潭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綜合承載能力,實現從工業園區向工業新城的轉型。大力支持貴溪工業園打造省級生態工業園,支持鬱江縣工業園打造獨特產業集羣。

(2)加快工業園平台建設,為促進工業新城發展提供良好環境。

多渠道籌集工業園區建設資金。各級政府每年都要為園區貸款貼息安排一定的資金。各工業園區應建立土地收儲中心對園區內的土地進行收儲,提取20%的土地出讓金用於園區滾動開發建設。積極吸收民間資本,實行風險投資、銀行資本和社會資本聯動,逐步實現依靠政府投資向自我滾動發展的良性循環。

整體推進園區生活服務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各個工業園區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教育、文化、體育、衞生、醫療、金融、餐飲、娛樂、治安等配套設施,讓員工真正做到在園區工作、在社區生活、在社區生活。

加快建立企業生產經營服務平台。加快園區信息服務平台建設,加大出口加工區、國家高新區、台灣創業園、銅期貨交割倉庫等開放平台申報力度,全力推進園區新建和擴建供電設施建設。

(3)堅持吸納大人才、吸引強集羣的發展戰略,大力優化產業集聚升級的發展環境。

實施“發揮優勢,吸引優勢”,提高產業集聚質量,為加快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引進新一批重大工業項目,引導企業“專業的、精緻的、特殊的、新的”發展方式,兩端產業鏈延伸,提升配套產業水平。大力推廣“綠色世界銅都”建設,加快銅深加工產業基地、水產產業基地、節能照明基地、led原料基地、生物醫藥基地建設,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做大做強眼鏡等傳統產業。

加快發展以物流業為紐帶的生產性服務業,為產業集聚發展創造優越的服務環境。加快實施現代物流園區、海關大樓、商檢大樓、保税物流園區,儘快打通寧波至貴溪“陸港”海鐵聯運,逐步形成“大流通,大通關,大港口”格局。

充分發揮政策引導和科技推廣作用,為企業自主創新和轉型升級提供科技環境。加快建設市級產學研聯動平台、科技成果孵化器等創新服務平台,出台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轉型升級的優惠政策,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高企業創新資源的市場配置能力。支持一批優質企業申請高新技術企業,爭創一批國家和省級名牌。

(4)大力提高政府服務水平,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進一步建設“便捷、高效、聯動、誠信”服務環境和“寬鬆靈活”政策環境。延續每年一次主題教育活動的良好做法,凝聚優化發展環境的共識。大力提高當局的政策執行能力和責任,妥善處理髮展與環境保護的三大矛盾,提高入園門檻,以親商保商,落實既定的客商對比政策和優惠政策。積極鞏固行政審批“兩個重點,兩個到位”成績,加快電子政務建設,力爭在XX實現網上行政許可辦理率100%。完善和落實創造良好發展環境的長效機制,繼續實施企業安靜生產日和重大項目領導掛點幫扶制度。

進一步營造企業尊重、關愛、關愛外籍人員的濃厚氛圍。嚴格執行市政府關於招商引資企業落實外籍高管和農民工優惠政策的意見,確保外籍高管和農民工在户籍、居住、子女入學和服務、教育培訓、社會保障、計劃生育等方面享受優惠待遇。,使我市成為適合外籍工人生活和工作的投資熱點。

進一步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困難。

一是優化融資環境。加強政府、銀行和企業的合作,推動商業銀行給予企業優惠融資政策;支持鷹潭農村商業銀行儘快完成組建,支持民間資本進入小額貸款公司等金融服務領域;做市縣兩級政府投資的擔保公司,鼓勵已有進入省金融辦的擔保公司擴大註冊資本規模;學習寧波的“政府推動、銀保合作、保險機構共保”模式,開展貸款保證保險和貸款信用保險;鼓勵和支持企業通過改制上市、發行中小企業集合票據等直接渠道解決融資問題。

二是提高就業服務水平。宣傳動員全市勞動力在家就業,擴大市外招聘窗口,派出小團隊協助企業到外地招聘。通過改善工作環境、提高工資和保護合法權益,引導企業創造良好的用人和留人環境。

三是緩解建設用地供應困難。積極爭取一些重大高科技項目落地“擠進”國家和省統籌範圍;提高新工業項目的土地使用門檻;加大項目評估認定力度,確保符合行業導向的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用地落實;加大閒置土地處置力度,依法收回閒置土地。

進一步加大整治破壞發展環境行為的力度。

一是加強監督,組織行政效能建設監督員和政風評議監督員對破壞發展環境的行為實施全天候、多方位的監督。

二是完善投訴機制,加大對低效、不作為、失職等投訴舉報的監管力度。

三是嚴格實施行政問責,嚴格查處行政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等低效、吃卡、拿卡行為。四是加大查處力度,嚴肅查處在手續、執法檢查、中介服務等方面損害發展環境的案件。,嚴厲打擊強行買賣、強行招標、敲詐投資者等行為。

工業園區調研報告4

近期,通過對區xx工業園區的全面深入調查,找出了目前園區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矛盾,並針對這些問題和矛盾分析了產生問題的原因,提出了相應的意見與建議。現將調研情況概述如下:

一、街道工業園區建設呈現的幾個特點

近年來,xx街道大力發展園區經濟,取得明顯成效。全街投資建設的工業園區共有6個,其中廣場工業園、三裏工業園、熊咀工業園、一宮工業園、廣建工業園5個工業園區已建成投入使用,廣場科技創業園正在籌建中。6個工業園區計劃總投資3.5億元,規劃用地約600畝,目前,累計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6億元,建成園區面積385畝,引進工業項目35個,引進資金3.3億元,其中引進投資過千萬元項目14個,過5000萬元項目2個,建成投產工業企業23家。園區經濟在街道發展越來越快,主要呈現六個方面特點。

一是園區規模逐步增大。街道先後建設的三裏工業園、一宮工業園、廣建工業園、熊咀工業園、廣場工業園5個工業園區,規模一個比一個大,特別是XX年興建的廣場工業園,佔地達到200畝,引進企業投資總額達到1.72億元以上。同時,即將動工的廣場科技創業園的面積和投資規模更大。由此可見,街道園區建設規模呈逐步擴大之勢。

二是園區功能逐步增強。已建成的5個工業園區,全部實現了水、電、路、話、網絡“五通”,完全具備企業入駐條件。如廣場工業園,廠房全部是標準化廠房,辦公、住宿、倉儲用房一應俱全,整個園區實現了硬化、亮化、綠化,園區功能十分完備。

三是入園企業逐步增多。隨着各種優惠政策的出台和措施的落實,越來越多的企業投資者看重這塊熱土。截止目前,園區新引進工業項目20多個,新引進項目個數佔入園項目總數的70%。預計今年園區工業企業將達到40多家。

四是園區規模企業發展逐步增快。XX年,園區規模工業企業達到8家,是XX年的4倍。今年園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望達到13家。

五是入園企業高科技含量不斷提升。目前,園區新引進工業項目20多家中有9家是高新技術企業,其中有國家級產業化龍頭企業4家。

六是社會貢獻逐步增加。從税收上看,XX年園區實現税收478萬元,分別是XX、XX、XX年增長67%、48%、23%,對財政收入的貢獻份額逐年提高。從社區集體增收上看,XX年社區集體從園區獲取租金收入415萬元,佔集體純收入總額的22%,分別比XX年、XX年、XX年新增收入391萬元、241萬元、160萬元,園區對社區集體增收的總計貢獻份額年均提高23個百分點。從安置就業上看,園區目前就業人員達到1000多人,其中,XX年新增就業人員400多人,僅社區在園區就業居民就達300多人。

二、街道工業園區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1、企業抗風險能力不強。從現有的工業園區情況看,高新技術企業所佔份額較小。機械加工、電子、農產品加工是目前園區主要產業,由於產業和產品的特色尚未形成,產品層次偏低、市場競爭力弱;園區專業化水平不高,企業與企業之間產業聯繫度不高,互補性不強,導致園內企業既無協作配套關係,又不能形成“簇羣”效應,弱化了園區整體競爭力,導致企業抗風險能力不強。

2、資金融通渠道不暢。無論是園區前期基礎設施建設,還是入園企業維持生產經營和擴大再生產,都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由於政策性扶持力度小而且慢,企業的融資渠道沒有得到有效拓寬。

3、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由於街道五個工業園區起步較晚,起點不高,佈局上處於散、小狀況,整體功能上還不健全,加上體制、機制和思想觀念的原因,有的企業沒有相應的人、財、物、信息、技術等配套資源,缺乏先進的生產經營和管理經驗;有的企業滿足於現狀,不願承受企業自主創新可能帶來的風險,不願加大技術創新的投入;有的入園企業在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和各職能之間沒有良性互動,園區整體發展水平不高、自主創新能力不強。

三、關於加快工業園區建設的'思考

1、加強對工業園區的領導和管理。一是要加強對工業園區建設的領導。工業園區的建設和發展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也是一項長期艱鉅的工作,要繼續把支持和發展工業園區建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結合街道實際,完善相應的政策、制度和措施,及時處理和引導好工業園區建設與城鎮化及環境保護的關係。二是要加強對工業園區的管理。

2、加快工業園區建設步伐。一是要加快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充分發揮政府服務經濟發展的職能,加大工作力度,確保道路、供水、供電、城市交通、通訊、有線電視等配套設施與園區建設同步,使企業有良好的發展空間。二是要抓好廣場科技創業園項目的啟動和建設。督促項目主體儘快落實資金,實實在在搞好啟動前期準備工作,加快在建項目的建設進度,促進在建項目儘快竣工投產。三是要加大園區招商引資力度。建立完善的招商網絡,創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引資的水平;加強與外地大企業的戰略合作,嫁接一批大項目,新上一批好項目,力爭全年新上工業重點項目5個以上。

3、優化工業園區發展環境。一是要建立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強生產要素協調,改善融資環境,最大限度地滿足企業經營需求,盡力克服資金、電力、運輸等瓶頸因素對企業發展的制約。同時,要積極為企業發展提供創業指導、技術支持、人才培訓等全方位服務。二是要實行客商“綠卡”保護制度。對各類入園投資企業業主及高級管理人員頒發投資保護“綠卡”,對持卡人員的人身和財產安全予以重點保護;在就醫、子女就學等方面予以優先照顧。三是要完善聯繫會議制度。

4、打造特色工業園區。一是要做好產業定位。各工業園區應從實際出發,根據區域特點和特色產業發展的特點,開闢新區,大氣魄、大手筆,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建設幾個上規模、上檔次的精品園區,在講求園區工業經濟規模總量的同時,做好園區的產業定位。二是要積極開發上游產品。圍繞提高產品加工業發展水平,做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

工業園區調研報告5

**工業園區是全縣工業經濟發展的主戰場,是接受發達地區經濟輻射、實現產業轉移的主平台。近年來,園區發展迅速,在全縣工業經濟發展中的主體作用更加突出。然而,受諸多因素影響,園區基礎設施和生活配套功能還相對滯後,已對園區持續發展造成了嚴重製約。

一、**工業園建設成就與發展前景

1、編制了一個前瞻性發展規劃。為策應省市沿江開放開發戰略,發揮沿江岸線優勢,從20xx年開始,縣委、縣政府就着手謀劃**工業園建設,縣十四次黨人民代表大會提出“對接主城區、融入大**、決戰新工業、做美沙河城”的全縣發展思路,省委、省政府作出加快推進**沿江開放開發的重大決策之後,**工業園成為我省沿江開發戰略中的重點開發四大板塊之一,我縣重新編制了**工業園控制性詳規,規劃範圍為北至長江,南至九碼快線,西臨**,東與城西港區相連,規劃總用地40平方公里,近期3——5年內,集中建設核心區約22.5平方公里,生活配套區2平方公里。將圍繞裝備製造、輕化製造、高新科技、新型材料、綠色食品和機械電子六大產業進行佈局規劃。

2、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大幅增加。近幾年來,**工業園累計投入基礎設施資金近10億元,完成了“萬畝土地平整”、**聯圩除險加固兩大擴園項目,新建了日供水3000噸自來水廠、日處理污水6000噸的污水處理廠、11萬伏變電站、環境監測站、消防二中隊等配套設施,新闢了長坪公路和港湖大道兩條入園主幹道,新建園區道路15000米,整治河道4300米,綠化3.3萬平方米、安裝路燈1130盞、鋪設管網5411米。

3、園區重大產業項目建設高潮迭起。到今年年底,園區共引進項目44個,其中投產項目19個,在建項目15個,簽約項目10個。投產規模較大的項目有東正木業、匯泉酒精、邦利益康、雄基鋼構、中盛鋼構、新茂化工、乾元紡織等;在建項目主要有投資浙商皮革、賽湖機車、寶利源糧油、富美家裝飾材料、奧普新實業;簽約較大的項目登喜鳥紡織服裝、億安**水上游樂、金峯興鉛銀加工、高新科技產業園。20xx年,**工業園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5.4億元,園區主營業務收入預計達到25億元。逐漸成為我縣工業經濟的主要增長極……

4、園區發展前景預測。根據規劃22.5平方公里核心區測算,按照現有的發展速度,3年後園區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將超過400億元,用電量將達到6.8億度,用水量4萬噸/日,貨物吞吐量約600萬噸,產業工人約需3萬人,園區總人口將達到6萬人。

二、**工業園基礎及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存在的問題

隨着入園企業的增多,產業人口的集聚,園區基礎及配套服務功能滯後的矛盾逐漸凸現,將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園區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主要表現在:

1、園區基礎設施有待進一步完善。經過幾年的建設,**工業園已初具規模,具備一定的'承載能力,但按照新的規劃要求,園區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如鐵路專用線、長江碼頭倉儲物流基本處在規劃、謀劃之中,企業貨物吞吐主要依靠公路運輸;供電能力只有一座110千伏變電站;園區天然氣管網尚未建成;自來水供應成為園區發展的制約瓶頸;污水處理廠未能正常運轉,且規模小不能滿足園區跨越式發展的需要,同時,污水管網建設也嚴重滯後。

2、園區生活服務設施有待加快推進。由於前期入園項目投產不多,員工吃、住、行、遊、購、娛的需求矛盾尚未凸現,但按照園區項目推進速度,未來生活服務需求將明顯加大,目前園區生活服務設施推進速度較慢,沒有賓館、酒店,企業老總只得白天在園區上班,晚上到**居住,對企業洽談業務、生意交往造成不便;沒有商業服務網點、企業職工要買上一點生活日用品都非常困難;沒有文化娛樂場所,職工文化生活單調,難以留住生產工人;企業職工公寓做得不多,企業職工住宿難。

3、園區社會公用事業配套不夠健全。消防設施雖已建成,卻沒有正式啟用;公安、醫療、教育、銀行、保險、郵政、電信等機構未進園區;園區內及外接交通不便,從沙河和**沒有到園區的公交車,企業職工出行困難,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招工難”和“留人難”;園區環境保潔措施未落到實處,造成道路保潔和園林綠化管護困難。

4、園區行政管理功能不夠健全。**工業園區已成為我縣經濟發展的重要平台,但**工業園管理局人員配置過少,主要精力放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容易造成重建設,輕管理,服務質量跟不上;事關園區企業發展的工商、税務、安監、環保、質監等行業管理部門都未入園,沒有一樣手續能在園區辦結。

三、**工業園區基礎和配套服務設施建設的建議

上述問題的發生,主要是由於前期園區規劃面積小,規劃層次低,沒有充分預計到項目建設和園區快速發展造成的,這些都是發展中的問題,及時解決,園區建設就一定會邁上一個新台階。

1、堅持規劃的嚴肅性。園區控制新詳劃和配套服務區詳規已經制定,一是要為園區長遠可持續發展留足空間,一次性規劃,分步建設,細分園區功能區塊。要統籌產業佈局和園區基礎設施,社會公用事業,商業服務設施佈局。二是要確保規劃的科學性和嚴肅性。規劃一經批准,要嚴格遵循規劃要求建設,不能隨意改變規劃,降低建設標準,堅決避免目光短淺,不顧建設時序,“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行為。

2、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要強化園區發展基礎先行的意識,抓緊建設一批當前企業生產所急需的基礎配套設施。與此同時,要借鑑沿江其他工業園在發展初期的經濟以及所走彎路的教訓,凡關係到企業生產保障性的交通、供水、排水、供電系統一定要掌握在政府手中。一是**工業園要把安全保障放在第一位置。確保圩堤防洪達到50年一遇標準,排澇達到20年一遇標準,**化工企業多,確保消防設施配套,嚴防次生災害發生,提高**工業園及園區企業應對突發事件處理能力;統籌考慮建設新的污水處理廠,實行雨污分流;二是加快建設園區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步伐。**碼頭和鐵路專用線一定要利用這次江西省沿江開放開發規劃修編機遇,列入江西省沿江開放開發規劃,啟動碼頭建設。由政府主導解決園區供水瓶頸;建議供電部門超前規劃一座220千伏的變電站,提高園區供電能力。

3、完善生活配套服務設施。在加快生產性配套設施建設的同時,逐步完善生活性配套設施。一是綜合配套服務區,要高標準建設,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宗旨,既要有政務中心、商業中心、賓館酒店等標緻性建築,又要整合園區各企業需求,建設直接為企業職工服務的公租房、職工公寓以及新建學校、醫院、幼兒園和文化娛樂休閒場所等。二是設立園區內公交,將園區公交與沙河、**公交線路對接。三是做好保潔工作,設立園區環衞所,投入必要的人力和財力,實行道路、公共場所的衞生保潔,為園區營造一個乾淨、優美的發展環境。園區生活配套服務建設是一項系統、複雜工程,工程項目多、種類多,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分輕重緩急,逐步建設和完善。

4、積極探索多元化投入機制。園區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建設投資巨大,僅靠政府投資是不現實的,要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用足用活政策,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建設。一是政府重點主要是積極爭取項目,實行國家、省、市扶持與縣級財政投入相結合,搞好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如防洪體系建設、園區外接道路建設、園區內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二是園區內的賓館酒店、商業服務中心、文化娛樂設施等,可由政府提供土地,鼓勵園區內企業入股自建自營。三是通過土地運作和園區企業聯建等形式建設商品房、公租房和廉租房,滿足園區企業職工住房需求。()政府可以出台優惠政策鼓勵銀行、保險、郵政、電信等部門提前進入園區。

5、健全園區服務管理配套體系。進一步明確**工業園管理局對園區內行政、經濟和社會事務實行統一領導和管理的職能,把**工業園打造成一級準政府。要做好與有關部門的業務銜接,協調發改委、國土資源、建設規劃、工商、税務、環保、質檢、人事勞動、安監、消防、郵政、金融、交通、通訊等行業主管部門,積極參與配合園區企業的管理和服務。各有關職能和服務部門應儘快延伸到園區。進一步提高辦事效率,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機制,實行一門受理、抄告相關、同步審批、限時完成的審批程序,使園區企業得到高效、便捷、優質的服務。

6、加強**工業園閒置用地管理。**工業園在前期招商項目中,有些企業未能按合同正常投產或投產後又停產的現象,導致工業用地閒置,造成土地資源浪費。一方面是投入了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另一方面不能產生經濟效益,因此,必須依據土地管理等法律法規,制定相關政策,收回閒置用地,破解用地瓶頸。

工業園區調研報告6

一、李莊鄉鋁工業園區基本情況:

商丘神火鋁廠投資10億元,於20xx年成立,目前年生產能36萬噸,年銷售收入54億元;商丘陽光鋁材有限公司成立於20xx年底,總投資16.7億元,設計年生產能力15萬噸,其中鋁坯料10萬噸,裝飾用帶材1萬噸,PS版基材3萬噸,空調泊1萬噸,項目完全投產後,可實現年銷售收入39億元。目前,一期5萬噸鑄軋生產線已建成並投產,一期5萬噸冷軋生產線已基本建成,馬上即可試車生產;商丘東南鋁業有限公司成立於**年,總投資4000萬元,20xx年正式投產運營,目前日生產各種型號鋁棒材300噸,可實現年銷售收15億元;河南鑫源鋁業有限公司成立於20xx年,目前,日生產鋁棒材150噸,可見現年銷售收入7億元。

另有已簽約落地園區的商丘廣源運輸有限公司即將開工建設,投資5.6億元的商丘廣宇石墨有限公司正在做落地前的各項準工作,投資10億元的電解鋁陰極項目正在洽淡之中。

隨着市、區兩級政府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特別是制定了專門的鋁工業園區發展規劃,力爭把鋁加工業作為我市的支柱產業等相關政策出台後,園區的發展後勁更加有力,園區的發展步伐明顯加快,各種配套設施更加齊備,園區功能更加完善。

二、當前我國鋁加工業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特別是近幾年以來,隨着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及我國進出口貿易的快速發展,對作為現代經濟和高新技術發展支柱性原材料的鋁材更加需求旺盛,同時國外特別是發達國家對鋁行業的進一步限制,使我國的鋁加工企業如雨後春筍般的快速壯大起來,特別是在廣東佛山,短短一年多時間,競猛增了400多家鋁加工企業,**年來,全世界鋁材加工總。()量為3000萬噸,而我國鋁產量為1300多萬噸,佔全球總產量的40%還多,但我國的鋁加工企業多屬於高能耗,低附加值的加工企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不強,很多高精鋁產品仍需進口。同時鋁加工企業存在重複建設,盲目建設情況,出現了局部的.產能過剩,真正的高精度鋁板帶,高強度汽車鋁輪,精密鋁鑄件,泡沫鋁、高壓電子鋁箔,優質彩色塗層板、鋁塑複合板管、特種鋁型材、微細球型鋁粉等產品嚴重供不應求,市場缺口仍然很大。

三、鋁工業發展趨勢:

以美、日、德發達國家為代表,鋁加工業在20世紀已完成了優勝劣汰,兼併重組的整合過程,併成立了跨國集團,進行全球性的選擇、生產和經營。其中美鋁公司在全世界設有分支、囊括了高精鋁加工的全部行業,年加工能力為200萬噸,在鋁加工技術上處於全球領先地位。

通過對全球鋁行業縱向、橫向比較,多行業、多角度的分析論證,總體上講在今後一段時間內,電解鋁需求不會增長太多,鋁加工企業數量也不會有太大變化。但隨着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對高技術高附加值的鋁產品需求將猛增。因此未來的鋁加工企業在加工工藝上,應向着更加精細化方向發展,在鋁加工裝備上,應向着更加智能化方向發展,在企業建設上,向着更加大而強和專而精方向上發展。

四、金融危機對鋁行業的影響:

08年底,09年初,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加上原材料價格上漲,出口下滑,電解鋁下游行業發展後勁乏力等影響,我國鋁加工企業受到了嚴重衝擊,單就我鄉鋁工業園區內幾家企業來説就損失慘重:神火鋁廠的銷售嚴重下滑,庫存壓力陡增,最後不得不停止過半生產線,直到我省加大戰略儲備和國家率先實現企穩回升,才使神火鋁廠逐步渡過難關;商丘陽光鋁材有限公司生的鋁板也出現了滯銷現象,面對正在建設的冷軋項目,公司高層個別人士基至出現了猶豫思想;商丘東南鋁業的客户需求減少80%,使其無法正常生產;河南鑫海鋁業公司乾脆停產來應對危機。08年底至09年上半年上述四家企業共減少銷售收入近60億元,它們經歷了一次非常嚴重的經濟寒冬。隨着09年下半年我國經濟率先實現企穩回升,同時全球需求開始增長,09年第四季度及今年第一季度,它們的銷售收入分別比09年第三季度增長了10%和17%,目前已基本恢復到危機前的生產銷售水平。

五、當前梁園區鋁加工企業存在的問題:

1、鋁工業園區還沒有形成規模,產品還比較單一。

2、鋁工業園區的道路、電力、排水等各種配套設施還需更加完善。

3、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企業少,個別企業存在高能耗與污染。

4、園區內中小企業多,成規模的大企業少,真正深加工、精加工的企業更少。

5、園區內企業存在各自為戰,互不溝通,沒有形成合力,對外缺乏競爭力。

六、對策和建議:

1、制定更加優惠的招商引資政策,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力爭使更多鋁加工企業,特別是大企業入駐園區,擴大園區規模,健全產品類型。

2、進一步增強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觀念,努力改進企業的生產工藝,向着高、精、尖方向發展。

3、全力以赴搞好園區建設,同時加強對園區服務人員的素質培訓,力爭為落地企業提供更加全方位的優質服務。

4、積極引導、幫助企業努力做大做強,不斷擴大企業在行業中的競爭優勢。

5、協調企業互相交流,取長補短;嚴禁過度重複建設及惡性競爭。

6、實施大項目帶動戰略,培育骨幹企業,要努力引進一些鋁加工業的戰略投資者,形成以大帶小,以點帶面的良好格局。

7、提升供識,搶站發展制高點,一定要抓住歷史戰略機遇,克服消極等待、無所作為的思想,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走出一條政府引導與市場運作互動,對外開放和深化改革互促,產業開發與行業發展互助的發展路子。要通過大力發展鋁加工業來不斷調整我區產業結構,不斷壯大鋁加工業園的規模,不斷增強其在我區經濟中的支柱性作用。

工業園區調研報告7

xx工業園區是全縣工業經濟發展的主戰場,是接受發達地區經濟輻射、實現產業轉移的主平台。近年來,園區發展迅速,在全縣工業經濟發展中的主體作用更加突出。然而,受諸多因素影響,園區基礎設施和生活配套功能還相對滯後,已對園區持續發展造成了嚴重製約。

一、xx工業園建設成就與發展前景

1、編制了一個前瞻性發展規劃。為策應省市沿江開放開發戰略,發揮沿江岸線優勢,從20xx年開始,縣委、縣政府就着手謀劃xx工業園建設,縣十四次黨代會提出“對接主城區、融入大xx、決戰新工業、做美沙河城”的全縣發展思路,省委、省政府作出加快推進xx沿江開放開發的重大決策之後,xx工業園成為我省沿江開發戰略中的重點開發四大板塊之一,我縣重新編制了xx工業園控制性詳規,規劃範圍為北至長江,南至九碼快線,西臨xx,東與城西港區相連,規劃總用地40平方公里,近期3~5年內,集中建設核心區約22.5平方公里,生活配套區2平方公里。將圍繞裝備製造、輕化製造、高新科技、新型材料、綠色食品和機械電子六大產業進行佈局規劃。

2、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大幅增加。近幾年來,xx工業園累計投入基礎設施資金近10億元,完成了“萬畝土地平整”、xx聯圩除險加固兩大擴園項目,新建了日供水3000噸自來水廠、日處理污水6000噸的污水處理廠、11萬伏變電站、環境監測站、消防二中隊等配套設施,新闢了長坪公路和港湖大道兩條入園主幹道,新建園區道路15000米,整治河道4300米,綠化3.3萬平方米、安裝路燈1130盞、鋪設管網5411米。

3、園區重大產業項目建設高潮迭起。到今年年底,園區共引進項目44個,其中投產項目19個,在建項目15個,簽約項目10個。投產規模較大的項目有東正木業、匯泉酒精、邦利益康、雄基鋼構、中盛鋼構、新茂化工、乾元紡織等;在建項目主要有投資浙商皮革、賽湖機車、寶利源糧油、富美家裝飾材料、奧普新實業;簽約較大的項目登喜鳥紡織服裝、億安xx水上游樂、金峯興鉛銀加工、高新科技產業園。20xx年,xx工業園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5.4億元,園區主營業務收入預計達到25億元。逐漸成為我縣工業經濟的主要增長極。

4、園區發展前景預測。根據規劃22.5平方公里核心區測算,按照現有的發展速度,3年後園區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將超過400億元,用電量將達到6.8億度,用水量4萬噸/日,貨物吞吐量約600萬噸,產業工人約需3萬人,園區總人口將達到6萬人。

二、xx工業園基礎及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存在的問題

隨着入園企業的增多,產業人口的集聚,園區基礎及配套服務功能滯後的矛盾逐漸凸現,將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園區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主要表現在:

1、園區基礎設施有待進一步完善。經過幾年的建設,xx工業園已初具規模,具備一定的承載能力,但按照新的規劃要求,園區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如鐵路專用線、長江碼頭倉儲物流基本處在規劃、謀劃之中,企業貨物吞吐主要依靠公路運輸;供電能力只有一座110千伏變電站;園區天然氣管網尚未建成;自來水供應成為園區發展的制約瓶頸;污水處理廠未能正常運轉,且規模小不能滿足園區跨越式發展的需要,同時,污水管網建設也嚴重滯後。

2、園區生活服務設施有待加快推進。由於前期入園項目投產不多,員工吃、住、行、遊、購、娛的需求矛盾尚未凸現,但按照園區項目推進速度,未來生活服務需求將明顯加大,目前園區生活服務設施推進速度較慢,沒有賓館、酒店,企業老總只得白天在園區上班,晚上到xx居住,對企業洽談業務、生意交往造成不便;沒有商業服務網點、企業職工要買上一點生活日用品都非常困難;沒有文化娛樂場所,職工文化生活單調,難以留住生產工人;企業職工公寓做得不多,企業職工住宿難。

3、園區社會公用事業配套不夠健全。消防設施雖已建成,卻沒有正式啟用;公安、醫療、教育、銀行、保險、郵政、電信等機構未進園區;園區內及外接交通不便,從沙河和xx沒有到園區的公交車,企業職工出行困難,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招工難”和“留人難”;園區環境保潔措施未落到實處,造成道路保潔和園林綠化管護困難。

4、園區行政管理功能不夠健全。xx工業園區已成為我縣經濟發展的重要平台,但xx工業園管理局人員配置過少,主要精力放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容易造成重建設,輕管理,服務質量跟不上;事關園區企業發展的工商、税務、安監、環保、質監等行業管理部門都未入園,沒有一樣手續能在園區辦結。

三、xx工業園區基礎和配套服務設施建設的建議

上述問題的發生,主要是由於前期園區規劃面積小,規劃層次低,沒有充分預計到項目建設和園區快速發展造成的,這些都是發展中的問題,及時解決,園區建設就一定會邁上一個新台階。

1、堅持規劃的嚴肅性。園區控制新詳劃和配套服務區詳規已經制定,一是要為園區長遠可持續發展留足空間,一次性規劃,分步建設,細分園區功能區塊。要統籌產業佈局和園區基礎設施,社會公用事業,商業服務設施佈局。二是要確保規劃的科學性和嚴肅性。規劃一經批准,要嚴格遵循規劃要求建設,不能隨意改變規劃,降低建

設標準,堅決避免目光短淺,不顧建設時序,“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行為。

2、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要強化園區發展基礎先行的.意識,抓緊建設一批當前企業生產所急需的基礎配套設施。與此同時,要借鑑沿江其他工業園在發展初期的經濟以及所走彎路的教訓,凡關係到企業生產保障性的交通、供水、排水、供電系統一定要掌握在政府手中。一是xx工業園要把安全保障放在第一位置。確保圩堤防洪達到50年一遇標準,排澇達到20年一遇標準,xx化工企業多,確保消防設施配套,嚴防次生災害發生,提高xx工業園及園區企業應對突發事件處理能力;統籌考慮建設新的污水處理廠,實行雨污分流;二是加快建設園區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步伐。xx碼頭和鐵路專用線一定要利用這次江西省沿江開放開發規劃修編機遇,列入江西省沿江開放開發規劃,啟動碼頭建設。由政府主導解決園區供水瓶頸;建議供電部門超前規劃一座220千伏的變電站,提高園區供電能力。

3、完善生活配套服務設施。在加快生產性配套設施建設的同時,逐步完善生活性配套設施。一是綜合配套服務區,要高標準建設,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宗旨,既要有政務中心、商業中心、賓館酒店等標緻性建築,又要整合園區各企業需求,建設直接為企業職工服務的公租房、職工公寓以及新建學校、醫院、幼兒園和文化娛樂休閒場所等。二是設立園區內公交,將園區公交與沙河、xx公交線路對接。三是做好保潔工作,設立園區環衞所,投入必要的人力和財力,實行道路、公共場所的衞生保潔,為園區營造一個乾淨、優美的發展環境。園區生活配套服務建設是一項系統、複雜工程,工程項目多、種類多,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分輕重緩急,逐步建設和完善。

4、積極探索多元化投入機制。園區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建設投資巨大,僅靠政府投資是不現實的,要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用足用活政策,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建設。一是政府重點主要是積極爭取項目,實行國家、省、市扶持與縣級財政投入相結合,搞好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如防洪體系建設、園區外接道路建設、園區內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二是園區內的賓館酒店、商業服務中心、文化娛樂設施等,可由政府提供土地,鼓勵園區內企業入股自建自營。三是通過土地運作和園區企業聯建等形式建設商品房、公租房和廉租房,滿足園區企業職工住房需求。政府可以出台優惠政策鼓勵銀行、保險、郵政、電信等部門提前進入園區。

5、健全園區服務管理配套體系。進一步明確xx工業園管理局對園區內行政、經濟和社會事務實行統一領導和管理的職能,把xx工業園打造成一級準政府。要做好與有關部門的業務銜接,協調發改委、國土資源、建設規劃、工商、税務、環保、質檢、人事勞動、安監、消防、郵政、金融、交通、通訊等行業主管部門,積極參與配合園區企業的管理和服務。各有關職能和服務部門應儘快延伸到園區。進一步提高辦事效率,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機制,實行一門受理、抄告相關、同步審批、限時完成的審批程序,使園區企業得到高效、便捷、優質的服務。

6、加強xx工業園閒置用地管理。xx工業園在前期招商項目中,有些企業未能按合同正常投產或投產後又停產的現象,導致工業用地閒置,造成土地資源浪費。一方面是投入了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另一方面不能產生經濟效益,因此,必須依據土地管理等法律法規,制定相關政策,收回閒置用地,破解用地瓶頸。

工業園區調研報告8

在剛剛閉幕的“第四次全國物流園區(基地、中心)交流研討會暨第十二次中國物流專家論壇”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同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發佈了《全國物流園區發展調查報告》(以下簡稱《調查報告》)。記者瞭解到,該《調查報告》對全國205家物流園區的建設和經營情況進行了歷時6個月的調研,為政府主管部門、物流園區和企業提供了翔實的參考依據。《調查報告》顯示,在接受調查的31家物流園區中有10家物流園區認為,在園區建設發展的過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阻力之一是來自規劃不充分,佔到被調查對象的32%以上。可見缺乏科學規劃已成為制約我國物流園區發展的首要因素。

物流園區自上世紀60年代在日本出現以來,被許多發達國家重視。德國、英國、荷蘭、法國都規劃並建成了一大批物流園區。近幾年來,隨着物流園區的概念進入我國,積極培育第三方物流企業和規劃建設現代物流園區是推進我國現代物流發展的兩大主題。特別是各級地方政府及企業將物流園區的建設作為推動地區、區域和城市物流發展的重點工程,紛紛給予了大力的支持。

隨着傳統儲運業向市場化及現代物流業方向發展和轉變,國家有關主管部門開始制定促進物流園區發展的宏觀政策,一些發達地區和省份也紛紛籌建物流園區,還有數不勝數的城市、鄉鎮甚至街道辦事處也要發展物流園區。特別是20xx年前後,由於缺乏對物流園區的清醒認識、科學界定和規劃控制,又出於自身利益的需要,各地區出現了物流園區項目大量上馬,項目規劃盲目跟風現象。甚至以建設物流園區名義而圈地的'行為也時有發生。可是,這些倉促上馬的物流園區項目是否經過了詳細的調研和考察?是否經過了科學規劃和嚴謹的論證?這裏面有多少是政府的“形象工程”?是否產生了預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很難説清楚。發展現代物流,真的需要建那麼多園區、基地、中心嗎?建一個物流園區,佔地動輒就是幾百畝,投資起碼也要數千萬元甚至數億元,項目上馬之前怎可不三思而後行?

《調查報告》顯示,在被調查的205家物流園區中,政府規劃、企業主導開發的物流園區最多,有128個,佔62%;政府規劃、工業地產商主導開發的物流園區有51個,佔25%;企業自主開發的物流園區有26個,佔13%。

物流園區要發展,關鍵的一點是科學規劃、合理佈局。如果盲目上馬、重複建設,不但不能減少費用,還會使成本加大,甚至還會重蹈一些地方搞開發區“開而不發”的覆轍。現在有些地方建設物流園區前缺乏足夠的論證,建成後企業入駐情況並不樂觀。有些地方為了使項目不致荒廢,甚至採取行政手段或優惠條件逼迫或誘使物流企業入駐,導致進入物流園區的企業無法保證利潤。更為嚴重的是,一些企業進駐後,囤積土地,轉而投向房地產,使周邊地產價格急劇攀升,造成短期內商務成本快速上升,進而損害當地的產業競爭力,造成其他產業逐步轉移、投資環境惡化。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在全國層面由中央政府加強對物流行業的宏觀調控,在地方層面由地方政府順應市場需求與企業進行良性互動。在做物流園區(基地、中心)規劃時,政府主管和行業協調部門一定要注意正確引導推動,而不能追風趕潮、推波助瀾。決不能將物流園區當做政績工程,把園區土地出讓當做增加財政收入的來源,將物流園區變成了市場區和房地產區,造成商業設施比重過大,取代了物流設施。物流園區的規劃建設既要按市場經濟的原則運作,又要堅持政府的協調引導。在規劃建設物流園區過程中,應該堅持以下原則:

科學選址原則。物流園區區域物資集散地的作用,決定了其地理位置要滿足以下兩個條件:其一,應擁有大規模的物流需求。這些需求包括有大宗進出口貿易,雄厚的生產製造業基礎,大量原材料、產成品的貿易活動等。其二,要靠近重要的交通位置。縱觀國內外成功的園區,大都位於城市邊緣、交通條件較好、用地充足的地方,大都依託雄厚交通基礎設施,例如海港、內河碼頭、鐵路交會處,空港、公鐵、公水鐵聯運。此外,物流園區在空間佈局上還需考慮物流土地價格、勞動力成本、環境等經濟、社會條件因素。市場需求是決定任何產業能否發展壯大的一個根本因素。缺乏物流園區建設的必備條件,無公路、鐵路等交通基礎設施,距碼頭遠,距消費地遠,會導致物流量和消費量不足。物流園區的建設要與物流市場需求相適應,不能脱離需求盲目發展。只有充分考慮到當地物流需求,才能吸引國內外有影響的物流企業進駐。

工業園區調研報告9

工業園區是一個地區經濟加速發展的助推器,也是擴大招商引資的窗口。總體上看,我區羅亭工業園建設雖然起步較晚,但經過幾年的努力,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為今後全區經濟健康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與全市其他工業園區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主要是規模比較小,核心大企業不多,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產業集中度比較低。因此,為加快工業園區建設已成為區委、區政府當前工作中的一項緊迫的任務。

一、我區周邊幾個工業園的發展現狀

1、安義工業園區。江西安義工業園區是江西省政府批准設立的省級工業園區,是江西省昌九工業走廊的主體板塊,園區總體規劃面積20平方公里,建成區域達10平方公里。目前,已有美、日、泰、港、台、粵、滬、浙、閩等地的客商入駐園區,初步形成了建築材料、紡織服裝、高新機電、銅材加工、精細化工、醫藥食品等六大主導產業,初步形成“新材料擔龍頭,建材挑大樑,紡織、機電唱主角”的產業佈局,先後被授予“中國塑鋼門窗型材流通示範基地”和“全國中小企業創業基地”。截至20xx年8月,安義工業園共落户項目205户,其中投產企業115户,在建企業46户,籌建企業39户。20xx年1-7月,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60億元,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4億元,上繳税收0.68億元,用水397.23萬噸,同比增長56%,用電10736度,同比增長23%

2、江西桑海經濟技術開發區。江西桑海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南昌市北郊新祺周,全區面積58平方公里,已規劃開發面積15平方公里,區內現有企業60餘家,其中服務外包企業6家,高、中級各類專業技術人員2500餘人。20xx年7月,桑海開發區正式成為“國家南昌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園區規劃3平方公里作為生物醫藥產業聚集區,已形成了以濟生製藥廠、桑海製藥廠、三九藥業、草珊瑚藥業為龍頭,杏林白馬藥業、江西民康製藥、濟順製藥、興鼎科技等一大批醫藥企業入駐的產業集羣。20xx年,桑海經濟技術開發區GDP完成7.5億元,增幅26%;財政總收入完成1.61億元,增幅60.5%;地方一般收入完成7587萬元,增幅64.8%;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3億元,增幅40.9%;工業投資完成5.02億元,增幅40.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5.83億元,增幅32.6%。四項指標增幅全市第二:實際利用外資增幅19.68%,現匯進資增幅60.91%,外貿出口增幅111.27%,工業項目現匯進資增幅142.18%。

3、永修縣工業園。永修縣工業園區由星火工業園、南山工業開發區,雲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組成。按照“做大做強有機硅產業,培育壯大新型建材、新型電子、新型特種紙、新型仿生製藥產業”的工作思路,園區強勢推進星火有機硅一體化項目,致力開展產業招商、配套招商,不斷延伸有機硅產業鏈條。預計到20xx年,將可實現有機硅單體產能突破80萬噸,有機硅產業產值突破220億元,新型建材產值突破80億元,新型電子產值突破50億元,新型特種紙產值

突破30億元,新型仿生製藥產值突破20億元,實現工業主營業務收入超500億元,產值超100億元企業1家,產值超10億元企業20家,税收突破10億元的“5121”目標,逐步形成“特色鮮明、主業突出、龍頭帶動、產業集羣”的特色工業製造基地。

4、灣裏羅亭工業園。羅亭工業園籌建於20xx年,是全省最年輕的工業園,園區規劃總面積為8平方公里,主要以南安公路為主軸,南北兩側自東向西擴建,東接桑海、西連安義,北靠永修。20xx年羅亭工業園開始正式對外招商,20xx年區委、區政府按照“四區互動、奮力比拼、富民強區、健康灣裏”的總體戰略,成立了園區(羅亭)項目建設推進指揮部,通過幾年的努力,實現了園區徵地拆遷、場平基建、招商引資和企業入駐同步快速推進,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截至目前,羅亭工業園以南安公路為依託,完成了2平方公里起步區建設,規劃了新型材料產業區、生物醫藥產業區、物流倉儲產業區和配套服務產業區等四個產業區。現有落户項目25個,其中超億元項目9個,項目總用地約20xx畝,總投資30億元,已有竣工投產項目11個,在建項目12個,實現工業產值1.38億元,創税約720萬元,解決就業600餘人。

二、我區工業園區建設面臨的問題和困難

應當説,我區工業園區在吸引外資、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擴大城鄉就業、加快城市化進程等方面,確實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在發

展中加以規範和解決。

1、園區規劃定位方面。羅亭工業園缺少一整套高標準園區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以園區道路建設為例,園區內三條縱路都是斷頭路,沒有形成循環路網,由於缺少完善的路網建設規劃,園區道路往往隨着項目的落户而規劃建設,導致部分路網地塊標高不一,條塊分割嚴重,同時,由於園區市場競爭力不強的原因,存在“搞什麼樣算什麼樣”,“來什麼項目要什麼項目”情況,導致現有產業分佈相對分散,彼此關聯度小,集聚程度低,難以形成有效的“產業鏈”。

2、園區基礎設施方面。雖然我區在近幾年投入了大量資金用於園區項目建設,但鑑於區財力有限,園區現有的基礎設施條件還有待進一步加強。例如,園區現有的3.5萬伏供電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項目進入和投產企業的正常生產運營。銀行、餐飲、住宿、娛樂等三產配套服務發展略顯滯後。

3、園區用地方面。現在全市各縣、區用地指標都非常緊張,我區每年的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僅有300畝,用於園區項目建設的指標更為有限。隨着園區建設的加快,用地矛盾日益凸顯,土地供需矛盾已成為限制園區發展的重要瓶頸。目前,園區江中保健品項目、東昇塑編項目及園區污水處理廠等多個項目因用地指標的限制影響了開工建設,預計,明年園區用地指標缺口還將更大。

4、金融支持方面。區縣級商業銀行由於授權授信和地方金融生態環境的影響,園區內新辦企業很難得到商業銀行

的信貸資金支持,企業所需的投資主要來源於企業自籌資金和創辦單位的投資,企業資金鍊比較緊張。

5、招商引資方面。由於園區“户口”原因,難以爭取省、市的政策支持,同時園區土地出讓基準價高於周邊,這些因素加大了園區招商引資的工作難度。

 三、發展壯大我區工業園區的對策和建議

1、進一步完善園區發展規劃。在園區規劃建設過程中,必須按“產業鏈”佈局規律,結合灣裏區經濟發展水平,以形成有一定梯度的工業經濟區域為目標進行統一規劃。在園區發展規劃工作中,要根據“規劃先導,分步實施,發揮優勢,提升競爭力”的原則,圍繞“集聚化、規模化、特色化、城市化”的.園區建設目標,統籌規劃、科學論證、合理調整工業園區產業佈局。在園區建設規模上,要一次規劃,留足餘地,分步實施,總體上要能滿足發展需要,確保園區建設有足夠的發展空間,充分體現園區發展規劃的超前性、嚴肅性。

2、進一步提升園區發展後勁。一是要及時進行土地總規修編。把工業園區建設用地納入區、鎮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在土地規劃和用地指標上向工業園區傾斜,優先解決入園優勢項目、重點項目用地,加大土地開發治理力度,每年有計劃儲備一定的用地指標,實行工業園區用地佔補平衡,餘缺調劑。二要積極向上爭取用地指標。加強於上級部門的溝通聯繫,形成合力,積極跑省、市爭取土地指標,深入研究土地政策,隨時掌握土地信息,切實做好土地報批工作。

三要嚴格執行建設用地控制指標要求。加強項目建設的監督管理,不斷提高集約用地水平,提高土地產出率。按照節約用地、集約用地的原則,積極引導企業建設多層廠房,控制工業用地綠化率,切實提高園區土地利用率。

3、進一步培育項目產業集羣。扶持一批資金雄厚,技術實力強,市場佔有率高的企業,充分發揮其示範帶動作用,引導相關配套企業做大做強。進一步加大園區產業配套招商力度,一方面鼓勵已經入園的重點企業以商引商地引進配套企業,另一方面,在承接產業轉移中注重引進核心企業和與之配套的企業,使之做到同時引進,同期建設投產,以實現產業集羣化。

4、進一步完善園區服務設施。一是加強園區建設,將整個園區建設作為一個整體項目運作,積極拓寬融資渠道,靠招商引資引進外來投資,靠政策吸引民間投資,靠信貸吸納銀行投資,靠積累增加企業投資,形成渠道暢通、來源多樣、成分多元的產業投資機制,藉助各方力量共同夯實園區發展基礎。二是要拓寬項目融資渠道。促進銀企之間的溝通,爭取商業銀行對新入園企業授信服務。鼓勵企業之間建立互信擔保合作機制,特別是對於有業務聯繫的關聯企業。對於經營好講誠信的企業短期貸款,可由園區建設投資公司提供擔保,但要求被擔保企業提供反擔保。三是要暢通綠色服務通道。充分發揮行政服務中心的作用,在全區層面針對入園項目建立統一的辦證服務平台,簡化辦證流程,縮短辦證時間,實現辦證服務一站式流水線操作。保障入園項目依法依

規快速建設。四是要搭建企業用工平台。一方面要針對園區企業需求做好訂單培訓。在用工培訓方面,要有前瞻性打好提前量,根據園區發展規劃和引資動態,在企業開工建設時就要主動上門,瞭解其招工意向,以協助企業做好招工和崗前培訓工作。另一方面要和先鋒軟件學院建立長期合作機制,向園區企業定向輸送技術人才,緩解企業用工難問題的同時也減輕了先鋒學院畢業生的就業壓力。

工業園區調研報告10

近年來,我市堅持以大開放為主戰略、以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為強動力,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把工業園區作為推進工業化的主戰場、經濟發展的新平台來抓,各工業園區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成為各地工業化進程中的排頭兵。目前,全市10個工業園開發面積達到36平方公里,基礎設施投入33.2億元,入園企業898户,其中投產企業569户。園區內引進了一批在國內外有影響的企業,形成了以濟民可信、仁和、海爾思、博士達為龍頭的醫藥產業;以蘭豐、華廈、紅獅為龍頭的水泥產業;以清華泰豪、英田汽車、龍工齒輪為龍頭的機械製造業;以寶成鞋業、匹克鞋業為龍頭的鞋革業;以××紡織和××服裝為龍頭的紡織服裝業;以旺旺食品、青龍高科、金源農業為龍頭的食品加工業。經濟效益明顯提高,今年1-8月份,園區企業共完成工業總產值134.7億元,實現銷售收入128.8億元,實現税金6.33億元,安置就業人數13.9萬人,已初步顯現出工業園區的集羣效應和規模效益。

一、工業園區建設與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思想觀念問題是制約工業園區建設與發展的關鍵。

一是在發展經濟定位上舊的思想觀念影響較深。農業經濟的烙印深刻,對發展工業的巨大潛力和優勢認識不足;工業園區建設與發展還沒有形成系統的體制和管理模式;在推進工業化的進程中,受地域、自然條件等客觀因素的限制,有畏難情緒產生。

二是對工業園區建設與發展在整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從而對發展工業園重視和抓落實不夠。比如,有的地方對工業園區建設與發展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在領導機構設置、人員配備、資金投入和謀劃統籌等方面力度不大,沒有形成具體的實施方案和經過嚴格論證的符合實際的詳細規劃。

三是在優化發展環境方面認識不足,還有局部利益影響大局的情況。一些部門、一些單位在為客商服務過程中,仍然存在着“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情況;一些部門為了維持或獲取更大的利益、權利等,給招商引資設置人為的障礙,制約了工業園區的快速發展。

2、現行的管理機制是制約工業園區建設與發展的“軟肋”。

當前,我市所沿用的管理體制和模式仍舊是在市縣黨委政府領導下,由園區的黨委及管委會負責管理。但這樣的管理機制,使得園區黨委及管委會無權定事、無錢辦事、無政策行事,只是利用財政撥付很少的辦公經費來維持日常工作的運轉。因此,在協調園區範文大全內企業之間的關係、園區資源配置、基礎設施等方面的管理服務職能顯得捉襟見肘,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園區的健康發展。

3、宏觀謀劃相對薄弱是制約工業園區建設與發展的“瓶頸”。

通過幾年的發展,目前市縣領導層都能充分認識到搞好工業園區規範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真正落實到位,投入財力、人力和物力搞好園區中長期規劃的不是很多。有些工業基礎較好,工業園區起步較早的縣市,規範工作相對做得比較早,相對也比較成熟,但還有一部分縣市可能是園區企業不多,既上不了規模也上不了檔次,骨幹企業支撐不夠,功能區域不明顯,規劃編制工作也僅僅才擺上日程;有的地方雖然也搞好了初步的規劃,但前瞻性不夠,科學性欠佳,檔次偏低。

4、園區企業生產鏈條短、集羣效益不明顯是制約工業園建設與發展的薄弱環節。

目前,大部分的工業園區內各企業間沒有自發形成專業化分工、錯位發展、優勢互補、既競爭又協作的網絡關係,企業間及其與支撐機構間缺乏有效的合作,集羣的特點和區域產業整體功能沒有充分體現,大部分園區內企業仍以勞動密集型和中低層次技術為主,存在技術水平偏低,項目規模偏少,產業關聯度偏低等問題。

5、資金支撐脆弱是制約工業園區建設與發展的重要原因。

大部分縣市一般處於吃飯財政狀況,僅僅能維持工資的發放,再搞工業園區建設,搞基礎設施普遍感到力不從心,使得部分園區建設水平偏低,建設進度緩慢,園區吸引力不強,集聚效應難以形成。

6、電價貴、用地緊、成本高是制約工業園區建設與發展的主要難題。

電價貴主要表現在:一是電價高,上高旺旺集團在全國11個省區有1XX年家企業,電價最低的只有0.22元/度,而上高電價達到0.72元/度,在集團內位居第二。其二,電價調整幅度過大過密。據上高工業園反映,XX年5月至7月接連電價“三級跳”。其三,有的工業園區電網設計滯後,時常出現電網超負荷大面積斷電,影響了企業正常的生產。

用地緊主要表現在:

一是用地手段繁雜,不僅報批時間過長,而且增加了測量、評估等費用。

二是土地開發運營成本過高。

成本高主要表現為:

一是產業不配套,部分工業園區企業間關聯度低,產業鏈條短,滿足不了客商的配套要求。

二是物流體系不完善,造成運價偏高,加上許多路段限速限載,對超速超載實行重罰,人為地增加了運輸成本。

7、融資難、招工難、服務弱是制約工業園區建設與發展的重要因素。

融資難,主要體現為企業融資渠道過於單一,沒有形成多元化的投資格局。招商引資新入園的企業,流動資金十分困難,這些企業到宜春後銀行要重新授信,導致難以從銀行貸款。招工難,主要是缺乏熟練的技術工人,勞動密集型企業用工需求範文大全量大,企業用工結構性矛盾突出。一些年輕人掌握了一定技能後,流向沿海地區。服務弱,主要是在服務環境上,客商反映,塊塊管的部門比條條管的部門要好,非權力部門比權力部門要好,有些部門對企業有“兩多一少”現象,即罰款多、檢查多、服務少。

二、破解工業園區建設與發展瓶頸的對策

1、堅持解放思想,充分認識抓好工業園區建設是實現經濟騰飛的良策。

近年來,我市雖然出台了一些加快工業園區建設的意見和措施,但在領導機構設置,職、責、權、利的.劃分方面還沒有形成可操作性很強的措施和辦法。因此,我們認為,首先應儘快出台關於工業園區建設與發展管理辦法,對今後工業園區的發展規劃作出具體安排,明確指導思想、工作目標和前進方向。其次,各縣市區要儘快成立高效務實的工業園區建設指導協調機構,明確職責和目標任務,及時調解存在的問題。第三,建議在黨委、政府把握好大方向的基礎上,向園區進一步放權,給園區更大的發展空間,包括資源配置、基礎設施建設、招商引資政策、園區軟硬環境等方面,建立相應的園區管理服務機構,努力創造條件建立園區財政。暫時不具備建立園區財政的,可由縣市區財政設立園區建設專項基金,專門用於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等投入,實行項目管理,使他們真正有權辦事、有錢辦事、有能力辦事、能辦好事。

2、堅持科學規劃,合理佈局工業園區。

工業園區建設前期必須認真搞好規劃,而且要經過科學論證。工業園區建設與發展要與推進城鎮化進程相結合,與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使園區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平台,城市化進程的助推器,項目投資的集聚地,新型工業化的主戰場。”要按照“統一規劃、統一徵地、分期實施、滾動發展”的原則,根據財力、物力條件和項目開發的實際情況逐步實施,防止低水平重複建設。園區規劃必須從形態開發轉向功能開發,從單一注重經濟指標轉向全面提高競爭力,提高環境綜合優勢。要針對工業園區存在的多、散、小及定位不清、功能雷同、特色不明和規模較小等問題,按照地域相近、產業關聯等原則,逐步加以整合,最終形成若干有規模、有特色、有效益的工業園區。各園區要本着土地節約、環境優美及科學性、前瞻性原則,做好園區產業佈局、生活佈局、消防、道路、供排水、排污等規劃。

3、堅持多元化投入機制,加大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我市是經濟欠發達地區,要發展工業園區,必須解決建設資金矛盾,只有在投入機制上採取多元化的方式,通過多種渠道解決建設資金問題,園區才可以順利發展。要學習借鑑外地好的經驗做法,多渠道籌集園區建設資金。搞好工業園規劃,降低工業園的建設成本。政府要加大對工業園區的支持,投入適當的啟動資金,為園區的貸款提供擔保機構。採取一系列優惠政策,確保園區的初期開發和滾動發展,將園區內企業所創的地方財政收入增量部分和園區土地出讓收入留給園區用於滾動開發建設,從國有資產出讓變現或營運獲得的淨收入以及各級財政安排的企業改革與發展資金中專門安排一部分用於園區開發。要調動社會力量投資建設園區基礎設施,園區主幹道及水、電、氣、通信設施,應由相關部門或小組發動民間資本投資建設。金融部門要積極探索新的融資和擔保(質押)方式,簡化審貸手續,為園區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信貸支持。要實行“政府組織推動、財政扶持啟動、土地批租滾動、內資外資聯動”的辦法,積極吸納民間資本,實行風險資本、銀行資本和社會資本聯動,逐步建立政府、銀行、社會等多元融資渠道,逐步實現由依靠政府投入轉向自我滾動發展的良性循環。

4、堅持品牌發展戰略,延伸產業鏈羣。

根據市委、市政府提出工業區建設的總體思路,以市場為導向,以優勢企業為龍頭,以名牌產品為核心,通過資產重組資源整合和品牌延伸等辦法,培育發展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大集團、大公司。發揮產業集羣吸附效應,以配套產業集羣吸納龍頭項目的落户,以密集的、龐大的生產需求市場吸引原材料生產供應商和國際物流企業、採購商的入駐,由零及整,不斷延伸充實產業鏈。加強主導產品的內部分工協作,加速上游和中下游產品的拓展,填補產業鏈條上的空白點,逐步完善產業的整合工作。大力實施品牌帶動戰略,鼓勵企業根據自身優勢和特點,加強品牌建設,推進品牌經營,積極扶持有條件的企業打造自己的品牌,不斷拓展品牌效應,建設品牌企業艦隊,使品牌的無形資產在運動中增值,提高產品競爭力。加快主導產業的聚集和成長,努力形成以大企業為龍頭、以價值鏈為紐帶、以專業化協作網絡為基礎的產業集羣,使工業園區成為品牌企業、規模企業更密集、產業競爭力更強的經濟板塊。

5、堅持園區市場化運作,實現管理機制的創新。

園區要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在建立靈活的運行機制上下功夫。

一是建立精簡、統一、高效、便捷的管理體制。

二是建立一套多元化投入、市場化運作的融資機制,吸引各種社會資金參與園區及其項目的建設。

三要成立工業園區發展公司,架構銀企合作平台,各級政府成立相應的信用擔保機構,保證企業能夠貸到必要的生產流動資金。要建立一套鼓勵企業創新、激發內在活力的激勵機制,通過創造公開、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和制訂各種激勵政策,培養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為園區建設提供人才保證。

6、堅持服務至上理念,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發展工業園區要有新思路,要從主要依靠優惠政策逐步轉到主要依靠環境優勢,特別是軟環境。

一是各級行政部門簡化手續,減少審批環節。

二是嚴格禁止對企業亂收費行為,公開收費項目、收費標準、收費依據、收費部門、收費範圍,實行集中統一收費。合法收費應通過園區規定的渠道統一實施,任何部門和單位不得直接向園區內的企業收費。

三是破解招工的難題,

一要實行市場化運作,設立專門從事工業園區企業勞動力的資源儲備,對重點企業實行重點勞動用工招聘服務;

二要設立縣外、市外勞務招聘窗口,拓展縣外、市外勞務招聘窗口;

三要健全用工服務網絡,完善市縣級勞動力力市場,健全鄉鎮勞動事務所,設立村級勞動力轉移聯繫點,發展社會職業介紹機構,形成縣鄉村三級聯動用工服務網絡。

四要供電部門要加大園區的網絡建設,增加用電負荷量,保證企業的用電需求,實行電價聽證制度,防止隨意漲價,保護企業利益。

工業園區調研報告11

深入實施工業強省戰略和城鎮化帶動戰略,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加快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舉措。市委市政府在制定十二五規劃中,緊緊抓住我市資源富集和基礎工業較好的優勢,把省委省政府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主基調的要求,貫穿於十二五規劃的全過程。為全面落實規劃,市委還結合發展實際明確了全黨抓經濟、重點抓工業、首要建園區、核心抓招商、突破在項目的指導思想,各縣(特區、區)黨委政府進一步堅定了增比、進位、突破的信心和決心,抓機遇,抓關鍵,以加快產業園區發展為突破口,大力轉變發展方式和調整優化結構,推動傳統工業升級換代,適時調整工作機構和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全市上下形成了謀發展、思發展、抓發展的良好氛圍,全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新的跨越。對此,我們對全市產業園區建設情況進行了認真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市產業園區建設基本情況

縣級特色產業園區5個:一是六枝特區巖腳產業園區。包括巖腳鎮老卜底村、民樂村及高橋村,規劃面積約20平方公里。二是盤縣保田產業園區。含響水園、石橋園、新民現代農業產業園等,面積約5平方公里。三是水城縣發耳產業園區。含發耳煤電化循環經濟產業園、楊梅現代農業產業園、都格園等,面積約20平方公里。四是水城縣中箐產業園區。包括雙戛鄉內部分地方,面積約10平方公里。五是鐘山區大灣產業園區。大灣鎮政府所在地及鐘山區汪家寨,面積約10平方公里。

二、產業園區建設的主要做法

(二)抓配套,園區功能逐步完善。在抓好規劃的同時,四個縣(特區、區)高度重視園區的.配套設施建設,突出兩手抓,即一手抓基礎建設,一手抓項目建設,爭時間、搶速度,有效地加快了產業園區建設。在積極穩妥地做好土地徵用補償工作的同時,千方百計加快推進園區水、電、路、氣、通訊、網絡、有線電視和土地平整等配套功能設施建設。基礎設施建設以實現五通一平、七通一平、九通一平的建設標準,建立起與縣域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產業園區基礎設施體系。同時,鼓勵有實力的大企業投資產業園區基礎設施,或自主建設區中園、園中園,形成園區建設的良性循環。如紅橋新區、董地產業園區、盤縣兩河新區等園區的基礎設施正在不斷完善。

(四)抓機制,園區管理日益完善。在推進園區開發建設過程中,四個縣(特區、區)積極探索,大膽實踐,不斷創新園區開發管理機制。目前已有紅橋新區、盤縣兩河新區、水月產業園區、木崗產業園區、巖腳產業園區都成立了園區管委會;董地產業園區、郎岱現代農業產業園區、中箐產業園區等成立了園區建設指揮部。管理機構名稱雖不同,但專抓園區建設、發展、管理、服務工作的職能是一致的,有效地提升了園區運營質量和效率。

(五)抓制度,制定出台優惠政策。一是各園區編制了《招商引資優惠政策》、《招商引資獎勵辦法》、《項目准入辦法》和《招商引資首問責任制》等政策措施,建立了對招商引資各項手續等工作機制,同時制定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卡片和宣傳冊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優質、高效的服務吸引企業入駐園區發展;二是積極探索無縫隙服務模式。專門成立了園區建設用地報批工作組,加快園區建設用地報批速度;三是實行一個窗口辦事、建立健全客商審批一條龍制度,積極創造條件實現網上申請、網上審批,以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四是開展了行政許可審批、非行政審批、縮短辦事時限等工作;五是按照小政府大社會,大市場大服務的模式,建立起高效優質的行政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把一站式辦公、政務公開、辦公自動化等各項工作統籌起來,提高為入園企業服務的效率和質量。

(六)抓整合,多種投資模式運行。一是通過銀行貸款,建立健全還貸機制,加強銀政合作、銀企合作、通過負債加大投入;二是積極探索發行股票、債券向社會集資的辦法和渠道;三是放寬政策限制進行融資,引進具有資本和建設實力的大型企業和投資集團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四是樹立經營城市的理念,加強城市經營;五是充分利用各類開發投資公司對城市有形、無形資產進行資本運營,增強資本的流動性和放大效應。

工業園區調研報告12

依託開發區和工業園區辦工業,加快城市化進程,加快宣城經濟融入蘇浙滬經濟圈,是XX市委、市政府的一項重要決策。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可以把服務、土地、勞力等優勢聚集在一起,形成規模效益,產生集聚效應和輻射效應,成為加速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有效途徑,並將成為經濟發展的帶動區、體制和科技創新的試驗區,城市發展的新區。總體上看,我市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發展勢頭較快,各級政府投入了大量人才和物力,成為當地政府的熱切期盼的亮點,但全市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發展中的不平衡,多數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經濟發展的總量不大,質量也不是很高,對母城和周邊地區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力度還不大,市場體制建設也不夠完善,經濟運行機制和行政管理體制需要進一步創新,對外開放功能需進一步深化。如何統籌規劃,科學定位,合理佈局,推動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健康發展,值得關注和思考,一些突出問題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和亟待解決。

一、我市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建設情況。

近三年來,在市委、市政府提出宣城經濟融入蘇浙滬經濟圈戰略決策以來,招商引資成為各級政府工作的最強音,加快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建設被擺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要位置,各地都加大了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的建設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現在:

(一)體制創新快,規範高效的經濟運行和管理體制開始凸現。我市開發區和工業園區雖然普遍起步較晚,但通過參照周邊發達地區開發區管理體制,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積極進行行政管理、投融資、土地使用制度等方面的率先改革。從行政管理體制上,各管委會均實行“小政府,大服務”,“一幢樓辦公,一條龍服務”的新型運行機制,改變了計劃體制下的政府機構垂直對口、機構人員臃腫的局面;在投資管理方面,以優質服務,創造了較好的投資環境;在土地使用上,實行土地使用權有償出讓、轉讓制度。因為發揮了體制創新功能,成為名副其實的“試驗區”。

(二)滾動發展好,穩步推進了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的規模擴大和功能完善。我市開發區、工業園區自設立伊始,就從市政建設、項目引進、資金運籌等方面提出構想和目標。立足實際可能的條件,紮紮實實,小塊起步,以項目帶開發,基本做了開發一片,建設一片,收效一片,滾動發展,有效地保證了建區初期的有限財力的集中使用,為後期的滾動發展打下較好的'基礎。

(三)開發熱度高,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經濟拉動作用漸成現實。各地在發展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的進程中,絞盡腦汁,多管齊下,積極承接產業梯度轉移,實現與蘇浙滬等發達地區的資金、技術等優勢的對接和互補,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對全市的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較為明顯。

(四)區域分佈廣,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建設各具特色。目前,開發區和各類工業園區由市及縣、區輻射到部分中心集鎮,種類較多,從綜合開發區到民營工業區,從專業園區到企業科技園區,各具特色,已成為全市產業結構調整、經濟快速發展的“領頭羊”。

二、我市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儘管近幾年我市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建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多數開發區和工業園區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規模小,產業結構層次低。

由於我市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建區時間短,還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招商引資規模小,項目檔次低,缺少投資規模大、技術含量高、產業鏈條長、牽動性強的“錨項目”。

(二)政策多,無序競爭加劇。

全市範圍內開發區、園區數量較多,“僧多粥少”,開發區和工業園區都拿出了各種優惠政策,但無外乎提供廉價土地、延長税收優惠期限,無序競爭不僅使國家税費流失,還造成本地企業與外來投資者的不平等競爭。

(三)資金少,園區建設速度慢。

我市各級政府的財政基本都屬“吃飯財政”,政府財力十分有限,雖然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但前期投入普遍較少,加之開發區、工業園區起步之初,融資能力軟弱,導致開發區、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舉步維艱,園區投入不夠,基本框架未能拉開,對外招商引資形象不好,很多外地投資商實地察看後信心不足,影響了開發區和園區招商引資效果。

(四)政府好,部門權力難下放。

各地開發區、工業園區創辦伊始,當地黨委政府都對管委會“高授權”,明確管委會為同級政府的派出機構,但在實際工作中,管委會各部門都不具備獨立法人資格,相應的證書、審批權被政府有關部門牢牢握在手中,大量的精力耗費在無謂的協調和遊説中,管委會的職能無法落實,造成了開發區、工業園區的管理不順。管委會不能行使同級政府的經濟管理職能,形成不了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影響了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的發展。

三、關於加快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發展的意見

(一)進一步做好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的規劃佈局。

1、要以推進工業化為重點,調整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產業結構。我市經濟發展尚處於工業化中的初始階段,繼續推進工業化是我市“十

五”期間首要任務,我市各類開發區和工業園區,一方面要按照調優、調高、調大、調強的要求,改造傳統產業。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集中力量扶持發展支柱產業、拳頭產品和優勢企業。另一方面要通過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特別是選用現代化信息技術裝備企業,用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省級宣城、寧國經濟技術開發區,必須充分發揮對母城的帶動、輻射作用。各類工業園區要因地制宜,辦出特色,打造自己的拳頭產品,發揮自己在市場經濟中的競爭優勢。

2、要以推進城鎮化為重點,加快開發區和工業園區XX區戰略的實現。各類開發區和工業園區要積極實施XX區戰略,這是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發展的現實需要,也是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更是我市城市化發展的重要組織部分。通過突出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產業建設,努力打造新興的工業城區,並探索工業旅遊的路子,積極構築區域經濟中的一個旅遊景觀。通過完善城鎮道路、供水、能源、信息等基礎設施,建立服務體系,搞好社區建設,強化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的城鎮功能。通過加強生態建設、污染治理和城鎮管理,改善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的城鎮環境。

3、要以推進我市經濟一體化為重點,做大做強我市宣城、寧國、廣德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宣州民營經濟園區。以318國道為主線,突出建設好宣城、廣德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宣州民營經濟園區。努力把寧國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成寧國優勢項目的"孵化器"、"研發中心"。其他縣要因地制宜,建設一至二個具有特色、高起點規劃、投資省、生態環境優、高效益的工業園區。

4、要以促進非國有制經濟發展為重點,大力發展民營

企業。非國有制經濟企業快速發展在我市寧國、廣德已顯現。怎樣把非國有經濟企業引入開發區和工業園區,讓他們加快發展。首先要切實搞好服務,依法保護個體、私營和三資企業的合法權益,為各類企業創造平等競爭、共同發展的環境。其次要積極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攀大靠強,加快體制和技術創新步伐,不斷做大做強,促進開發區和工業園區擴大規模。

(二)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1、樹立招商引資是開發區、工業園區工作"生命線"的理念。

全市各級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的管理委員會要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切實把招商引資工作作為開發區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要加強與蘇浙滬等地的溝通與聯繫,抓住發達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和資本輸出的機遇,主動出擊迎接輻射和轉移。同時,要立足本地資源和開發區已具備的產業基礎優勢,鼓勵區內大企業與國際大公司、大集團聯姻嫁接,以個引企,以大引大,同時鼓勵大企業引進配套企業落户開發區和工業園區。

2、按照產業化要求,創新招商引資的工作機制。

招商引資工作已成為當今發展區域經濟的"靈丹妙藥",各地招商工作奇招迭出,創造了許多經驗。就我市目前招商引資工作的現狀而言,欲在全省乃至全國的招商引資工作分得一杯羹,必須實行體制創新,通過體制創新帶動招商引資。當前要在開發區和工業園區推行招商引資工作“公司化體制、職業化隊伍、專業化招商、市場化運作",即招商體制由政府推動轉入公司化運作;招商隊伍通過職業培訓,樹立職業精神,形成職業化的隊伍;招商活動漸成體系,招商措施形成專業知識;通過市場化運作,為招商人員提供佣金和經費,在需求和市場中起到橋樑和紐帶作用。

(三)進一步探索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建設思路。

1、開發區和工業園區要拓展思路,探索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的融資思路。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必須理清思路,盤活存量,搞活“預期”,首先取得各級金融部門的支持,使其明確對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的投入政策和投入規模,取得金融信度,為貸款建設打下基礎。其次是爭取各級政府的財政收入按一定比例投入開發區和園區建設。第三是盤活土地存量,採取bot等利用外資形式,籌資建設。第四是爭取國債指標搞建設。

2、各級政府探索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建設新模式。

當前,我市工業園區的開發仍是由政府主導,政府專門設立管理委員會等機構,參與了從規劃、徵用土地、基礎設施建設到廠房設施建設等過程。政府在扮演開發商角色的同時,由於地方財力所限,也承擔了過多投資風險,給開發區和園區的建設和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可考慮逐步引入公司制開發模式,從開發到管理都運用市場手段,減少行政行為,逐步將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建設由政府行為轉化為企業行為,由開發企業將土地生產力、設施使用率以及地產的租賃和銷售作為業務,以投資土地開發和設施建設並通過其產品和服務的銷售末獲得收入,使政府降低投資風險,轉移投資成本,並由此獲得税收收入。

(四)進一步加大體制創新力度。

1、進一步明確開發區管理權限。

從職能配備角度看,不能賦予開發區應有的行政權力,在招商的過程中,仍出現多個環節,要花費很多精力去協調,造成不應有的負面影響。《安徽省省級開發區條例》明確規定開發區管委會“代表所在地人民政府對開發區實行統一領導和管理

”,但在實際工作中難以得到落實。為在開發區內建立高效、統一的管理機制,建議省政府在出台有關政策時,需要進一步明確各市縣政府在哪些方面給開發區管委會授權行使市縣級管理權限,以便開發區管委會對區內行政、經濟和社會事務實行統一領導和管理。

2、建立行政管理範圍與規劃管理範圍統一的運行機制。

為克服開發區行政管理範圍與規劃管理範圍不相統一的矛盾,做到管事與管人相統一,使開發區管委會更好地做好開發區的社區管理以及計生、創建、防洪等工作,必須要將開發區座落的辦事處、鄉鎮劃歸開發區管理,實行行政管理範圍與規劃管理範圍相統一,這樣才能使開發區真正實現開放式運行與封閉式管理。

3、建立統一、協調的監管機制。

市有關職能部門要從全局出發,增強服務意識,積極支持、幫助開發區管委會相關職能部門工作,開發區管委會要正確處理“責、權、利”的關係,加強隊伍建設,提高管理水平,開發區管委會職能部門積極主動接受市有關職能部門的為務監督和指導,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不斷提高綜合業務素質,依法行使行政管理職能。

4、建立健全監督約束機制。

開發區管委會需發放的各類證書,由市有關職能部門向開發區管委會相關職能部門及時提供足夠文本,由省直有關部門發放的各項證書,市有關職能部門應積極幫助開發區管委會申報取得。開發區紀工委、監察室負責開發區內的紀律檢查、行政監察工作(含對垂直機構的派出機構),對發現的各類違紀違規行為,按照有關規範行政行為改善投資環境的處分規定,追究部門領導、直接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的責任。

總之,在開發區管理體制上,一方面要理順開發區管理,機構與政府各部門之間的關係,另一方面要不斷優化開發區內部運行機制,強化新機制。堅持“小政府、強中介、小機構、高效率、大服務”的精簡高效的管理運作體系,走宏觀導向和微觀服務相結合,“一站式”服務與全過程服務相結合,努力實現直接管理向間接管理轉變的改革創新之路。

工業園區調研報告13

一、當前發展狀況

20xx年3月經省政府批准,江西蘆溪工業園升級為省級工業園,產業定位為建材、電子、陶瓷、化工。園區自創辦以來,按照“縣鄉共建”的工作思路和“四統一、兩分塊”的原則,全縣上下舉力而為,着力把園區建設成為全縣招商引資的平台、縣域經濟發展的帶動區。園區總規劃面積經省政府批准為1.67平方公里,現已累計開發達1.47平方公里,基礎設施總投入達2.8574億元。據統計,今年1-8月份,園區招商實際到位資金5.13億元,其中省外資金達4.82億元;園區企業共完成工業總產值8.327億元,同比增長90.1%;實現銷售產值達7.66億元,同比增長78.5%;共上繳税金7800萬元,同比增長19.87%;園區現共有企業41家,安排勞動力達4902人,現工業園區已逐步成為了我縣工業建設的主戰場和經濟發展的增長極。工業瓷城主幹道南段(約600米)已經完成了水泥路面和排水系統,架設電力線路600米。工業瓷新城現已完成地形測繪和控制性詳細規劃。向國家開發銀行江西省分行申請貸款4980萬元的工業園區道路網建設工程項目已獲得省開發銀行批准,定於20xx年發放2500萬元、20xx年發放2480萬元,該項目總投資為6668.28萬元。

二、特色園區建設情況

蘆溪縣有着悠久歷史的電、陶瓷製造工藝和豐富的瓷土資源,為其近代的電、陶瓷工業的發展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技術條件及物質基礎,電瓷產業是我縣的傳統產業和第一大支柱產業,產品以出口為主,遠銷亞歐美等30多個國家,出口量歷年佔全國電瓷出口總量的`20%,成為全國電瓷出口產品基地之一。全縣現有電瓷企業52家,年產值10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11家,企業固定資產總額36720萬元,年設計生產能力84580萬元。產品有低、中、高壓電瓷和電瓷附件、套管等40多個系列,600多種產品,形成了從瓷土開採到附件配套生產製造等完備的產業鏈。位於園區西南部的工業瓷城自去年開工以來,各項基礎設施工程進展順利,目前已有博力精細陶瓷等到多個項目落户,大部分土地已供應完畢。為了謀求我縣電瓷、陶瓷產業的新跨越,我們在園區西北部規劃了工業瓷新城,規劃區總用地面積為325.77ha,是一個現代化專業性工業園,結合規劃區的山坡林地,依託南為320國道北有浙贛鐵路東有高速掛線的特有位置,規劃佈局結構概括為“一軸三片區”的用地模式。“一軸”指由東至西南貫穿整個工業園區的主幹道,各次幹道及地塊劃分沿地形和功能需要依據“一軸”建設規劃設計,“三片區”是指東西二區以及用地四周次幹道向外延伸的備用地,東為A區,作為一期開發建設用地,西為B區,作為二期開發建設用地。第三塊為c區,作為遠期發展備用地。三個片區總用地面積為211.75公頃。該工程主幹道項目現已進入施工圖設計階段,預計11月動工,農曆年前可望實現路基成型。此舉旨在為廣東等地陶瓷產業向內地轉移提供一個新的創業平台,預計到20xx年,電瓷和陶瓷企業銷售總收入可達12億元以上,年創税收2.4億元以上,規模以上企業達到40家以上,最少有5家以上年銷售收入超5000萬元的優勢骨幹企業,有2-3家年銷售收入超億元、年納税超千萬元的龍頭企業,最少有1家以上年銷售收入3億元以上、年納税3000萬元以上的領頭企業。

三、重點項目建設情況

四、存在的問題

1、土地辦證一方面是收費標準較上年大幅提高,並且由於全縣的用地指標所限,新的項目土地辦證比較困難;二是政策重大調整,工業用地最低出讓價8萬元/畝必須交足,招商成本大大的增加,實際工作中如何適應這一政策變化,尚在探索中;三是規劃園區用地面積較小,只有1.67公頃(2500畝),已不能滿足園區發展的需要。

2、資金投入不足一是相關規費不能及時上交;二是基建資金未能及時支付,影響工程進度;三是歷年來形成的債務包括信用社的貸款無力償還。

3、缺乏能源支撐由於國家環保政策的強力干預,我縣發展工業瓷(電瓷)的戰略需要採取集中供氣,解決能源供應這一重要問題,預計日需氣量在100萬立方以上。

工業園區調研報告14

近來來,xx開發區堅持把引導企業合理集聚與促進經濟建設有機結合起來,積極引導企業集中連片發展,不但有效提高了生產要素綜合利用率,而且增強了對周邊地區的帶動能力,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的快速發展,就業人員收入明顯增加。

到20xx年底,全區建設工業園區4個,分別為建材工業園、冶金工業園、加工工業園、科技工業園。入園企業26家,20xx年完成工業總產值7.08億元,工業增加值1.64億元,財政總收入達2.004億元。20xx年上半年完成完成工業總產值4.55億元,同比增長52.81%;增加值完成0.94億元,同比增長23.91%,財政總收入完成1.16億元,

一、積極引導企業合理集聚

我區高度重視投資環境建設,努力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為企業合理集聚營造良好的軟環境。

一是將改善投資環境作為促進企業合理集聚的重要措施。結合貫徹落實上級精神,制定了《關於加強軟環境建設的實施方案》,實施軟環境建設四大綠色行動,即:加速機關職能轉變行動,治理亂檢查、亂收費、亂罰款行動,提高效能行動和強化優質服務行動,營造“親商、安商和富商”的濃厚氛圍等具體措施,為投資者創造安心、放心和稱心的優良軟環境。每年都組織企業開展了評議政府部門的活動,為規範政府執法和服務行為起到了良好作用,杜絕了行政干預和亂檢查、亂罰款、亂收費等不正之風。

二是用好用活各項政策措施,支持園區發展。認真貫徹落實黨和國家及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各項政策措施,加大對園區發展的扶持力度。結合我區實際,貫徹落實了園區發展的優惠政策,提出“除執行國家西部大開發及省、州有關優惠政策外,還提出凡進區投資企業的各種規費,均按國家規定的下限收取,除國家、省和州有關規定的收費外,開發區不再收取任何費用,另外還設立財政貢獻獎,根據實際納税(地方所得部分)總額,按比例進行獎勵,年繳納2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的獎勵10%;年繳納101萬元以上的獎勵20%。對於貢獻率較大的進區企業,採取一事一議的辦法給予更優惠的政策。對於高科技項目,除享受上述優惠政策外,財政將給予一定的補助;對投資額度大、科技含量高、牽動力強的項目,可採取一事一議的辦法給予更優惠的政策”。

三是努力提高園區管理和服務水平。近年來,我區積極改進和完善服務制度,大力推行“一站式”辦公、“一條龍”服務,建立健全各種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市場信息、行業協會等組織機構,強化服務功能,提高服務效率。開發區政務中心實行“特事特辦”,建立“一站式”服務,“一條龍”服務等具體措施,給投資者創造了放心發展、安心生活的良好軟環境,簡化了審批程序,提高了辦事效率。

二、開發區園區簡介

在開發區城市規劃中心區範圍內,根據發展現狀、地理區位以及產業結構佈局,規劃了四個工業園區,分別是以水泥和新型建材為主的建材工業園、以礦產冶煉為主的冶金工業園、以製藥、食品為主的科技工業園和以來料加工為主的加工工業園,同時,四個相對獨立的工業園以及城市中心區又組合成整體的開發區中小企業發展創業基地,佔地面積近14平方公里。

建材工業園區:

代表企業有拉法基瑞安水泥有限公司(世界500強企業、全球水泥領軍企業在華投資項目)、南下水泥廠、興渝建材有限公司、貴龍工貿有限公司、金剛建材有限公司等。佔地約3平方公里,我區充分抓住西部大開發基礎設施先行的良好機遇,繼續培育和扶持現有的支柱產業——建材工業。繼續支持拉法基瑞安水泥廠擴大生產,探索以水泥為龍頭的建材產品延伸項目,依靠科技進步,提高經濟效益。在對現有建材生產企業加強管理、挖潛增效的基礎上,考慮引進新的大型建材生產企業。同時有選擇、高起點的加快新型建材和建築裝飾材料的開發和應用,加大對建材相關產業的扶持力度,力爭到“十一五”期末,水泥生產規模達200萬噸左右,相關及新型建材形成一定規模,把我區建設成為全州及周邊地區的建材生產基地。

冶金工業園:

代表企業有中聯冶煉有限公司、永興富錳渣廠、宏發鐵合金有限公司、威龍化工有限公司、宏達金屬綜合回收公司(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等。佔地約4平方公里,依託開發區周邊縣市能源、礦產結合的組合優勢,按照循環經濟發展模式,以煤炭、黃金等資源綜合開發及深加工轉化為主攻方向,重點發展煤氣化、煤液化、煤焦化、黃金精煉、電石一乙炔、合成氨及其下游化工產品。根據國家相關產業技術政策,調整優化發展高能耗產業,引導鐵合金等高耗能產業逐步實現相對集中佈局,努力提高企業技術裝備水平、工藝水平和精深加工水平,降低能耗和各種原材料消耗,使能耗、物耗和環保指標能達到國家標準要求,力爭年均引進規模以上企業不少於一户。

科技工業園(食品、製藥):

代表企業有吉仁堂中藥飲片廠、飛龍雨實業有限公司、德良方藥業有限公司、黃盛記食品有限公司(在建)、貞豐勁牛食品有限公司(在建)、豐峯食品有限公司(在建)等。佔地約3平方公里,根據我州民族醫藥蓬勃興起以及中藥資源富集的特點,積極推進中藥現代化,支持以特色民族製藥為重點的藥品、保健品研發和技術創新,注重中藥材資源有序開發和可持續利用,發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民族藥和保健品,加快建設以民族藥為主的中藥現代化產業基地。支持骨幹企業加快建設gmp標準生產線,支持各種所有制經濟發展現代藥業,積極推進藥業生產規範化、產業化和集約化,引導培育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製藥企業。加快特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重點

發展肉製品、果品蔬菜、土特產、營養食品、飲料等六個農產品加工製造業,培育發展一批帶動農副產品深加工的骨幹項目,提高技術水平和競爭力(已簽約7家黔西南知名食品企業,正在建設中)。

加工工業園:

代表企業有貴州燃二有限公司、黔西南希望飼料有限公司(全國民營企業老大希望集團投資項目、全省前4強飼料企業、全州最大飼料企業)、黔西南奧森木業有限公司(省內知名企業銀燕集團投資項目)、維宇塑業有限公司、鴻利肉類食品有限公司、宏圖紙箱廠、金陽製衣有限公司等。佔地約3平方公里,依託貴州燃二、希望飼料、維宇塑業、奧森木業等骨幹企業,鼓勵支持企業推進技術進步,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大力支持發展林木產品加工,支持高密度纖維板企業做大做強。

三、加快企業佈局結構調整的措施

確定重點發展產業,是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主要內容。按照代表產業發展方向,技術先進,市場空間廣闊,發展潛力大,增長性強;產業關聯度高,輻射面廣,帶動作用大;產業在gdp中比重較大,市場佔有率較高,對全區經濟有較大影響;產業具有資源優勢,符合西部大開發產業支持重點,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等基本標準,我區重點發展建材、食品、醫藥、高新技術、冶金等幾個產業,支持企業結構調整的主要政策措施如下:

(一)加大財税、投融資政策支持力度

進一步優化投資結構。調整工業內部投資結構,提高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的比重,加大對重點產業的資金支持力度。加大財政支持力度。逐步增加財政貼息資金、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資金,不斷增加財政轉移支付,支持企業結構調整。鼓勵企業加速折舊。

充分利用國家西部大開發和民族自治州税收優惠政策,對我區重點發展產業、新技術改造和創新項目、新產品,給予定期減徵或免徵企業所得税。

(二)以項目為載體,抓好一批重點項目建設

根據重點產業發展的需要,建設一批對工業經濟增長和結構升級有帶動作用的重大項目。重點發展建材、食品、醫藥、高新技術、冶金等幾個產業。

(三)建立企業技術創新機制,促進產品和技術換代升級

根據市場經濟的要求和科技發展的規律,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進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積極支持建立技術諮詢、服務、推廣等中介組織:健全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加快科技成果轉換步伐。建立鼓勵高科技產品研究開發和產業化的風險投資基金,完善風險投資機制。進一步推進多種形式的產學研結合,鼓勵企業擴大科技合作交流,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加快新產品開發和先進技術推廣應用。

(四)培育和完善市場體系,建立良好的經濟秩序

進一步發展和完善商品市場、生產要素市場,特別是要加快資本、人才、勞動力、土地和房地產等生產要素市場建設,充分發揮市場對工業發展的服務促進作用。進一步完善信息市場和技術市場,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驅動,以企業投入為主體,形成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信息和科技市場體系。積極發展投融資擔保體系和社會中介服務組織。加大市場立法執法力度,健全市場法規,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經濟新秩序。

(五)全面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

全方位擴大對外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積極引進外資尤其是國外跨國公司參與我區企業的改組改造,參與重大項目建設和資源開發。支持企業通過轉讓經營權、轉讓資產權益(tot)、出讓股權等方式吸引外商投資,以國際通行的特許權經營(bot)、項目融資、股權投資、股權轉讓等形式吸引國外資金。

(六)培養、吸引和用好人才,為工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制定各種激勵措施和優惠政策,創造有利於人才發揮作用和脱穎而出的社會氛圍和政策環境。加快培養一支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適應競爭的企業家隊伍,加快培養具有較高技術素質和良好職業道德的技術工人隊伍,建立和完善機制健全、運行規範,服務周到,指導監督有力的人才市場體系,促進人才流動,要以項目為載體,多渠道、多形式,吸引人才,重點引進高層次科技創新和管理人才,為我區重點產業、優勢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七)積極轉變政府職能,創造良好投資環境

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加強政府的宏觀經濟管理職能,主要運用經濟、行政、法律手段管理經濟,運用產業政策、財政政策等引導企業適應市場要求,加快發展。按照市場經濟要求,精簡政府審批事項,規範審批方式和審批行為,提高辦事效率,嚴格依法行政。強化政府對經濟的服務職能,切實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嚴格禁止對企業亂收費、亂罰款和進行各種攤派,為投資者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

四、產業集羣及產業關聯

採取多種有效途徑,積極引導、扶持產業集羣發展

(一)積極推動生產要素的有效集聚。改善市場環境,消除不利於資源配置的各種障礙,促進生產要素有效流動和優化配置。充分利用開發區現有基礎設施,使土地資源向優勢產業、優勢企業、優勢項目集中,最大限度地實現生產要素的有效集聚。

(二)大力提高協作水平。要優化產業組織和企業組織系統,提高分工協作水平。積極引進和培育關聯性大、帶動性強的龍頭企業,發揮其輻射、示範、信息擴散和銷售網絡的產業龍頭作用。鼓勵龍頭企業採用多種方式,對其上下游配套企業進行重組、改造,不斷將一些配套及特定的生產工藝分離出來,形成一批專業化配套企業,不斷拓展產業鏈條,構建相互依存、相互支援的專業化分工協作的產業網絡。

(三)實現產業集羣和工業園區的優勢互補。要善於利用產業集羣模式,突出工業園區的專業性、特色性,加強產業的精細化分工,發展專業化、有特色的工業園區,增強工業園區的集羣功能。同時,要利用工業園區的形式,彌補產業集羣自發形成後的硬件設施建設、規劃佈局、整體形象等方面的不足,使產業集羣的功能更加完善。

(四)加快推進信用擔保機構建設。產業集羣發展需要有足夠的資金支持,融資難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產業集羣是中小企業集聚的地方,也是最需要資金扶持的地方。要充分發揮現有擔保機構作用,支持產業集羣發展,搞好融資擔保服務。

(五)積極推動行業協會建設。在產業集羣中建立行業協會,對協助政府實施行業管理,規範企業行為,加強行業自律,維護企業合法權益和公平競爭的環境,是非常必要的。配合有關部門,大力推動產業集羣行業協會建設,力爭在規模較大、具備建會條件的產業集羣中建立起行業協會。建立必要的聯繫制度,經常溝通情況,及時反饋信息,實行有效指導,開展多方服務,推動國家各項政策和政府工作部署的貫徹落實。

(六)加大財政和金融支持力度。在資金安排上,把產業集羣技術支持服務平台建設納入扶持的重點,往後還會加大支持力度。技改項目貸款貼息等,也要積極做好工作,爭取將產業集羣企業納入支持範圍。同時要

積極組織開展銀企對接活動,為企業融資創造方便條件。

(七)創新工作機制和領導機制。推動產業集羣發展,需要調動方方面面的力量,形成發展合力。一是要主動做好工作,將產業集羣發展納入我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二是加強協調工作力度,取得國土、發改、建設、科技、財政、商務、工商、環保等部門的支持,形成共識,協調聯動,及時研究解決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三是以國家產業政策為指導,結合開發區實際,適時編制產業集羣發展規劃,使之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規劃相銜接,用產業集羣規劃指導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公共服務平台建設。五是確認一批重點產業集羣,發揮示範和引導作用,帶動全區產業集羣的發展。

五、大力引導惠農企業二、三產業合理集聚

按照“做大做強第二產業,做活做旺第三產業”的發展思路。合理開發,大力推進二、三產業發展,拓展農民的非農就業渠道。強化二、三產業的指導與監督,確保二三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加大我區旅遊資源的開發,做大旅遊特色產業。同時,積極創建“農家樂示範村”,引導帶動農民發展“農家樂”生態旅遊,促進旅遊業的更快更好發展。培育發展現代物流業、商貿業,以旅遊業的發展壯大促進交通運輸、商貿流通、餐飲服務等第三產業的蓬勃發展,積極創造條件支持飛龍雨、吉仁堂、奧森木業、鴻利肉聯、綠化水果等產業特色、拉動力強的惠農企業發展,從而增加農民收入。

六、園區建設存在的問題

近幾年,我區雖然在工業園區發展上做了許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與先進地區相比,還存在有一定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園區建設前期投入不足,缺乏必要的啟動資金。目前地方財政對園區建設和發展經費的支持力度有限。銀行部門也缺乏對園區發展的專項貸款支持。二是園區規劃設計和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園區規劃與城鎮建設總體發展規劃銜接不夠好,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沒有很好地體現可持續發展戰略。三是建設用地供需矛盾突出,制約了園區發展。我區可用地資源比較緊缺,用地指標受到嚴格控制,存在着工、農業用地之間矛盾,存在着土地徵用難、使用審批時間長和徵用費用高等問題。四是在抓園區建設問題上缺乏開拓創新的精神。

工業園區調研報告15

為促進我縣工業園區企業文化建設,推動園區企業健康發展,我們於近期走訪了部分企業,對我縣工業園區企業文化建設情況進行了一次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1、工業園區基本情況

我縣工業園區始建於xxxx年x月,總規劃面積xxxx畝,園區以105國道為界分為東西兩個區,東區xxxx畝已基本成形,西區xxxx畝,主要是新規劃的兩個基地:一個是佔地8039畝的電子器件產業基地,另一個是佔地3500畝的xx臍橙產業基地。截止目前為止,工業園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入資金x億元,園區道路、供水、供電、通訊、網絡、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省級園區發展框架全面拉開。

園區目前共有投產企業134家,在建企業xx家,規模以上企業44家。已基本形成電子通訊、礦產品深加工、新型建材、食品製藥四大工業支柱產業。20xx年,園區實現主營業務收入xxxx億元,成功跨入全省百億園區行列。今年1-10月份,實現主營業務收入xx億元,工業增加值xx億元,出口創匯xx億元 ,税金總額xx億元,安置就業xxxx萬人。園區企業員工大部分是本縣人,年齡集中在20-30歲,國中文化程度為主。企業員工流動性大,平均企業月流動員工xx%,多在園區內企業間流動,常駐員工50%左右。

2、園區企業文化建設基本情況

我縣工園區企業大部分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員工流動性大。為了穩定職工隊伍留住人才,園區企業自覺或不自覺地開始重視企業的文化建設,但是真正系統全面抓企業文化建設的還是少數,大都流於形式,缺乏內涵,比較側重於開展職工文體活動,改善員工生產生活環境。近年來,縣黨團、工會組織加大了對園區企業文化建設的幫扶力度,總工會還捐贈了一批體育器材、電腦、圖書等物資,幫助企業完善文化設施建設,指導企業開展職工活動。

二、存在的問題

1、工業園區配套設施不足,企業外部環境欠佳

儘管我縣工業園區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園區企業的外部環境,很大程度上還停留在生產聚集地的水平階段,社會化管理和服務功能較為滯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基礎設施不完善,如園區路狀較差,水力供應不足,路邊綠化亮化不到位;二是配套設施嚴重滯後,如沒有大型超市、大型休閒娛樂場所、星級賓館和酒店、商住樓、綜合性醫院、物流中心等;三是管理服務較為混亂,如道路養護不到位,綠化帶雜草叢生,部分路燈不亮,園區內路標缺失、門牌不清,部分路段隨意擺攤設點,衞生管理差,公交車往返不正常,等等。以上種種,都制約了服務企業的整體水平,整個園區企業的外部環境欠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文化建設。

2、園區企業領導素質參差不齊,企業文化建設整體水平偏低

我國現有的企業制度和結構,註定了領導者與企業文化的深刻關聯,企業文化深受企業領導者的'影響,企業文化甚至可以稱其為企業家文化,這也就決定了我國的企業文化建設絕大部分是一個從上至下從企業領導到企業員工的過程。著名企業家張瑞敏在分析海爾經驗時説:“海爾過去的成功是觀念和思維方式的成功。企業發展的靈魂是企業文化,而企業文化最核心的內容應該是價值觀。”至於他個人在海爾充當的角色,他認為,“第一是設計師,在企業發展中使組織結構適應企業發展;第二是牧師,不斷地佈道,使員工接受企業文化,把員工自身的價值體現和企業目標的實現結合起來。”

我縣工業園區企業領導者的素質參差不齊,企業文化建設的整體水平偏低。園區企業領導人在思想認識上達到企業文化“設計師”,在行動措施上達到企業文化“佈道師”的少之又少。一是不合格或是欠合格的“設計師”。有的企業領導者自身文化素質不高,對企業文化認識膚淺,談不上企業文化建設,有時僅僅是作為一種時尚,滿足於提煉一句或幾句響亮的口號來激勵員工;有的企業領導者存在認識誤區,將企業文化等同於職工文體活動,或將企業文化建設等同於企業制度管理,企業文化建設片面化。如有的企業領導人只注重員工薪金福利等物質文化建設,通過待遇留人,而忽視企業精神這一文化核心的打造,發揮不出企業文化的內在凝聚人心作用,一旦企業出現波動,則出現大量員工流失。二是不合格或是欠合格的“佈道師”。企業領導者在塑造企業文化的過程中起着決定性的作用,有的企業領導人沒有以身作則,不注重自身形象,沒有起到率先垂範的作用,有時就會起到相反的作用;有的企業領導人雖然很重視企業文化建設,但是缺乏相應的機制和有效的手段,更多的是由於未能長期堅持下去,結果往往虎頭蛇尾,最後只是一種沒有生機、也沒有效果的形式而已。

3、企業生存危機較大影響到園區企業文化建設

據國家工信部統計全國每年有8%到10%的中小企業倒閉,大多數生存期不超過5年。我縣工業園區企業的情況也大致如此,每年通過招商引資入駐工業園區的新企業數和園區倒閉的企業數基本相當。自20xx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隨着危機的進一步深化,近期又引發歐洲債務危機,開始波及到全球的實體經濟。我縣工業園區企業大部分是承接沿海發達省份的產業轉移企業,大多屬於加工生產型中小企業,處於產業鏈的中低端,受到的影響大,特別是外向加工出口型企業,更是步履維艱。企業文化建設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不僅需要大量的投入,也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見到成效。經濟形勢的惡化,讓一部分企業領導人疲於應付生存上的危機,無力顧及企業文化建設。

三、有關建議

1、提高工業園建設水平,營造良好企業外部環境

一是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在綠化、亮化、美化工程上提高建設品味,如高起點綠化主幹道,鋪設人行道,規劃建設停車場。二是加快配套設施建設。現代物流中心、企業員工商住樓、休閒娛樂中心、大型超市、星級酒店、醫院、學校等重要配套設施建設,要儘早提上縣委、縣政府議事日程。要高起點高標準建設,量力而行逐步推行,每年爭取其中1-2個建設項目列入全縣重點工程。要統一規劃,合理選點佈局,充分預留各項配套建設用地。三是強化後續服務管理。各部門要在明確職責的基礎上,強化協作,加強服務管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