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電子商務工作彙報

來源:文萃谷 7.66K

農村電子商務工作彙報 [篇1]

農村電子商務工作彙報

今年以來,我縣農村電子商務工作通過政府搭建公共服務平台,電商企業市場運作,引導電商創業羣體着力解決“最後一公里問題”,推動“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15月農村電商購銷額實現7.6億元,促進了農村勞動者在電子商務領域就業創業,取得了一定成效。現將有關工作情況彙報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1、加強領導,營造氛圍。成立了縣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組長由縣政府分管副縣長擔任,相關部門、鄉(鎮)為成員單位。同時,藉助門户網站、宣傳資料等媒體,加大對農村電子商務知識的宣傳和普及,初步形成了全縣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良好輿論引導氛圍。

2、搭建平台,組織實施。一是以美麗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為依託,吸引我縣部分農業龍頭企業、農產品加工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城縣建立1號店特產中國橋口地方館。二是在全縣農業產業規模較大、農業產業發展較好的木江、紅土、麻坊、江心4個鄉鎮抓好鄉村兩級示範點建設,創建電子商務進農村下鄉村示範縣。三是以淘金電商人才孵化基地為平台,建立農村電商培訓基地九大實訓基地,集金融、研發等配套服務功能。今年舉辦全縣性培訓班3期,培訓學員600多人次,指導有關鄉鎮舉辦培訓班8期,帶動900多人在農村電商領域就業創業。四是圍繞精準扶貧工作,引導鄉、村做好農村電商扶貧,幫助30多户農村貧困户、殘疾人從事農村電子商務。五是供銷、郵政部門各建立了1個農村電商服務中心;同時加強網點設施和物流配送

平台建設,在一些村委會辦公場所或自然村中心屋場建設了物流中心服務站,方便農民網上代銷代購。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氛圍不濃。主要是宣傳發動力度還不夠,引導氛圍有待進一步加強。

2、設施不夠。尋找辦公營業場所比較困難,電腦等硬件設施配置還十分有限。

3、人才缺乏。農村電子商務專業技術人才比較緊缺,指導培訓的力度還不夠。

4、配送困難。受農村交通條件的限制,物流配送方面存在一些困難,配送條件和要求還有不足。

5、農產品上線難。農產品質量論證要求較高,農產品上線存在諸多困難。

三、今後工作打算

1、制定政策。根據我縣實際,制定加快農村電商發展促進就業相關配套政策,將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工作列入對各鄉(鎮)農業農村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進行考評。同時加快物流配送平台建設。

2、營造氛圍。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普及農村電子商務知識,加大宣傳帶動力度。

3、培訓人才。定期定點舉辦農村電子商務培訓,持續培養農村電商營銷人才、管理人才和網絡技術知識等多類人才。

4、精準扶貧。按照全縣精準扶貧工作要求,通過電商扶貧培育農村貧困羣體、殘疾人就業創業。

農村電子商務工作彙報 [篇2]

寧都縣採取政府推動、部門指導、協會(企業)運作的模式,着力推進電商發展的軟硬件平台建設,促電子商務產業發展。2015年,起運不久的寧都電商孵化園已吸引包括全球十大網商之一的飛天麥光集團等78家企業和業主入園,500家傳統商貿企業轉型升級,42家電商企業註冊,電商從業人員突破6000人。以孔明燈、臍橙、黃雞、肉丸,服飾鞋帽等為主導的寧都特色產品,通過電商渠道遠銷全球,當年,網銷額近6億元。2015年,寧都電商園列入全省電子商務示範基地,電子商務進農村工作列為國家級綜合示範縣。

近年來,寧都縣以電子商務為抓手、推動產業升級,助推縣域經濟發展。重點落實五個保障:一是優化機制,落實組織保障。成立由縣政府縣長為組長,縣委、縣政府分管領導為副組長,縣政府有關部門、縣直、駐縣有關單位的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寧都縣電子商務發展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於縣商務局,由縣商務局主要負責人兼任辦公室主任。領導小組定期組織、協調和調度全縣電商發展工作。2015年上半年,寧都縣電子商務協會正式成立,首屆會員127人。二是出台文件,落實政策保障。2015年初,《關於加快寧都縣電子商務產業發展的意見》(寧辦發〔2015〕10號)文件率先出台,隨後,相繼出台《關於加快寧都縣電子商務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寧府辦字〔2015〕60號)、《關於推進寧都縣電子商務進農村的工作意見》(寧府文〔2015〕85號)、《關於促進寧都縣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扶持辦法》(寧府發〔2015〕14號)等政策文件,為全縣電子商務的縱深推進奠定了有力的政策保障。三是抓電商孵化園建設,為電商發展落實硬件保障。佔地150畝、總使用面積3萬餘平米的寧都電商孵化園於2015年開園,併成為全省較早開園的縣份之一。該縣新型電商產業園已規劃用地200畝,計劃投資5億,也業將啟動投建,並將於2016年開園運行。四是加大培訓力度,落實電商人才保障。以縣勞動就業部門、電商協會、電商孵化園、技工學校等為平台,規模化培訓電商人才。2015年,該縣舉辦電商人才培訓8期,科級以上領導幹部參加專家講座1期,參訓學員2000餘人。該縣竹笮鄉,調選各村村民,分批參訓,培訓優者為電商進農村“領軍人才”,享受村幹部待遇補貼。五是齊頭並進,夯實電商進農村平台保障。該縣在原有的基礎上,以阿里巴巴(飛天麥光)農村分支、郵政“e郵”網絡為龍頭,“萬村千鄉”農家店,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分頭齊進的`電商進農村正以“抓點帶片”的方式緊密落實中。以特色產業、特色產品、特色運行機制的寧都電商進農村工作正在有條不紊的運行中。

寧都縣電子商務工作起步早、發展快、態勢好,但電商進農村工作剛起步運行,存在城鄉進展不一、農村電子商務基礎設施需進一步加大力度等問題。我縣將以城區電商平台為載體,不斷制訂和充分利用各項優惠政策,加速推進。

主 辦:寧都縣人民政府 版權所有 江西省寧都縣人民政府 技術支持 寧都縣信息中心

農村電子商務工作彙報 [篇3]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縣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較快。據初步統計,本土網購人數達20萬餘人,日均網購量達2萬餘單;電商從業人員約7萬人,其中較為活躍的5萬人,主要集中在郴州、長三角和縣城,銷售皮具、家居、服飾、電器等工業品,年交易額5億元以上。阿里巴巴桂陽農村淘寶自去年9月運營以來,日均代購代銷量600餘單,總交易額達1000餘萬元。今年3月,京東、智慧農村兩家電商平台與我縣簽約,就農村電商扶貧、“互聯網+文化旅遊”展開合作,探索通過“互聯網+”來促進傳統產業升級,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一)搶抓機遇,迅速佈局農村電商。去年7月,《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的發佈,為農村電商的發展帶來了春風。對此,我縣高度重視,立足縣域經濟發展,迅速成立以縣委書記為組長的電商發展領導小組,積極對接國內電商龍頭企業,着力發展農村電商產業。7月16日,我縣與阿里巴巴集團正式簽訂農村淘寶項目合作協議;9月16日,縣級服務中心和首批43個村級服務站正式運營,桂陽成為湖南首個正式運營的農村電商示範縣。目前,全縣已有66個村淘服務站正式運營,分佈在全縣21個鄉鎮(街道),已為村民代購各類產品1000餘萬元,讓農村居民實實在在享受到了電子商務的便利。

(二)外引內育,着力打造電商強縣。一方面,乘勢出擊,擴大戰果。積極對接國內知名電商平台,成功引入京東、智慧農村兩家電商平台,於3月1日正式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目前,兩家電商平台正在開展籌備建設工作。京東選址金都匯,致力打造桂陽電子商務(扶貧)產業園,現已完成立項備案,園區創業街裝修圖紙已完成,5月底即可進場裝修;京東桂陽服務中心已裝修完畢,本月即可正式營運。智慧農村準備落户流峯鎮,將致力打造電子商務智慧小鎮。另一方面,孕育孵化,壯大根基。引導支持縣內返鄉創業青年聯合成立桂陽縣農淘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把本地廠家、經銷商和農業合作社成為公司的供貨商和售後服務商,藉助農村淘寶平台拓展銷售渠道,成倍提高產品銷量;通過網上貿易公司和商家共同運營,把產品銷往省內外。同時,為規範和扶持發展農村電商,我縣即將出台《加快發展電子商務的實施意見》和《桂陽縣電子商務扶持辦法》,以構建電商發展生態體系。

(三)鋭意創新,積極探索電商扶貧。脱貧攻堅重點在產業發展,關鍵在貧困户是否有可持續增長的穩定收入來源。為此,我縣充分利用這一契機,引進專業團隊啟動農村電商精準扶貧項目試點,率先在四里鎮設立農村電商扶貧孵化站。在運作模式上,由當地政府提供100平方米場地,購置30台電腦,並以購買服務模式提供網絡寬帶、師資培訓、營運指導、網貨選供等一對一服務。目前,該鎮有30名農村網商開設網店99家,電商扶貧項目正在孵化中;引進湖南景湘園食品有限公司開發富曬大豆基地(一期)3000畝,一舉幫助上百名貧困户實現了精準脱貧。

二、下步打算

新常態下,原有市場業態和商業模式已經發生變革,電子商務將成為農產品銷售的重要新渠道。前不久,市委書記易鵬飛親自撰文《把農產品銷售作為重大民生抓實抓好》,對抓好全市農產品銷售、促進農民增收乃至“三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為此,我縣將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圍繞推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需求導向,創新驅動,統籌規劃,示範帶動,大力推進農產品電商和智慧農業發展,形成政府主導、企業運作、農民參與的“互聯網+農產品”的銷售通路。

(一)加快電商扶貧產業園建設。扶持湖南華耀科技電商產業有限公司,加快建設投資5000萬元的桂陽縣科技電商(扶貧)創業園,打造眾商基地和農產品體驗街,厚植以“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等科技類新興業態,構建人才集聚、產業集聚和資源集聚的縣域“雙創”生態,為全縣科技特派員、返鄉青年、大學生創業項目提供創業創新平台,以及金融服務和項目孵化服務。

(二)做好做強農博生鮮項目。按照“育主體,強實體”的“產業主導、全面發展”要求,加快培育生鮮農產品的銷售主體。重點指導農博園農業開發公司、華訊農業信息服務合作社等企業,合作發展“農博生鮮”項目,建設電商平台、冷鏈倉庫和分揀包裝中心、配送中心,整合社區店、種養基地,立足桂陽直供珠三角和長株潭,為桂陽生鮮農產品建立穩定的、長期的銷售渠道。

(三)培育“一鄉一品”產業鏈。在產業培育和開發上,通過電商平台的大數據來分析來開發和培育“一鄉一品”產業鏈。對有市場前景、競爭力強的農特產品,實行原產地成品進行網上銷售;對市場前景不大或競爭力不強的農特產品,作為原料進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對沒有市場和沒有競爭力的農產品,引入有競爭力的產業培育實現訂單式種養。同時,按照互聯網思維根據細分市場需求來進行個性化、定製化的網貨開發、生產和供應,形成有特色、有規模、有文化、有品牌、有標準、有訂單、有溯源的產業鏈或供應鏈,從而帶動網貨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壯大,促推農產品上行,發展智慧農業、精準農業、高效農業。

(四)搭建多種電商平台。在引導培育農產品生產銷售主體,利用淘寶、天貓、京東、蘇寧等大型電商平台開通縣級館的同時,推廣農產品微商平台的普及與應用,形成多元化的網絡銷售平台銷售農產品。鑑於各生產企業自建電商平台投入大,運營成本高,擬整合平台資源,實行服務專業分工、網貨合作分銷,統一供貨、總倉統發,提升農產品上行數量。目前,正在重點打造以智能售貨機為終端的新型線上線下融合平台,以利用遍佈在小區、寫字樓、酒店、地鐵、機場、餐廳、車站等公共場所的農產品智能售貨機來銷售農土特產品,創新電商o2o平台和運營模式,打造獨具特色的“互聯網+社區電商”。

三.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農村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不足。近年來,我縣信息化建設取得了飛躍性的發展,但仍有40%的村莊沒有通寬帶,“信息高寬公路”不暢,網絡接通農户的“最後一公里”障礙,使得農民不能通過直接有效的途徑參與到電子商務中來。

(二)農產品需求具有不可預知性。受自然條件的影響,農產品的生產和農用品的需求具有很大的不可預知性,農產品生產區域和生產者相對分散,農產品附加值較低,農產品不耐久存,沒有冷鏈配送系統,農產品種類繁多而品質評價的主觀因素較強,這些因素極大地阻礙了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此外,我縣區域地理環境差異校大,農業具有鮮明的區域性特徵,這進一步促使農村電子商務問題複雜化。

(三)物流“最後一公里”不暢。我縣農村人口地域分佈廣泛,而交通相對落後,考慮配送成本,大多數物流公司配送網絡只能覆蓋到縣城,下面的鄉鎮無法送達,有些村莊即便在縣城邊上,也會被排除在物流公司的業務範圍之外。目前,我縣只有阿里巴巴的菜鳥物流和郵政可以到達鄉鎮。

(四)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匱乏。如今,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者所具有的受教育程度比較低,對於新事物的接受程度與理解能力相當有限,因而並不具有開展電子商務業務的實際操作能力。實際上,在農村地區,具備了一定創新精神以及計算機操作能力的青年人一般都會外出務工而並不願意留在農村進行農業生產。

農村電子商務工作彙報 [篇4]

尊敬的**縣(**縣)各位領導:

我縣考察組在貴縣考察學習期間,得到了貴縣的熱情接待和不吝賜教,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下面我就**縣電子商務發展工作情況作簡要交流彙報。

一、基本縣情

**縣地處雲南省東南部,南與越南河江省苗旺、同文兩縣接壤,東與****、**等五縣(區)毗鄰,國道323線、廣昆高速公路和正在建設的雲桂鐵路貫穿縣境,是雲**往**、廣東等沿海開放地區的重要門户,是雲南的“東大門”和“出**”。全縣國土面積5352平方公里,轄13個鄉(鎮)145個村(居)委會,總人口42萬人,是一個風情濃郁的民族地區、資源富集的地區和區位良好的開放前沿地區。**有着光輝而悠久的革命鬥爭史,早在20世紀30年代初,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領導的紅七軍北上後,留下的獨立師就在**開闢了以“七村九弄”為中心的革命根據地,是雲南省最早的一塊紅色革命根據地。隨着互聯網+時代的來臨,**縣作為邊疆革命老區,緊緊抓發展機遇,充分發揮區位和交通優勢,利用豐富的自然資源、深厚的文化底藴、良好的產業基礎,紮實開展電子商務工作,實現經濟跨越發展。

二、**縣電子商務工作情況

(一)高度重視,電子商務發展初顯雛形。縣委政府高度重視電子商務進農村工作,成立以縣委書記為組長、縣長為常務副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縣主要領導親自帶隊,積極組織相關人員到**、浙江、四川、貴州、上海等考察學習電子商務發展工作,學習借鑑寶貴經驗,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電子商務發展工作。目前,全縣建成電子商務創業孵化園1個,**一網通等3個縣級電子商務平台建成並投入使用,京東、蘇寧服務店入駐我縣,成立鄉村淘寶服務中心,血塞通藥業等30户實體企業開展網絡銷售,全縣共有電子商務企業8户、網商200户、電子信息服務公司6户,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全縣電子交易額達1億元。

(二)政策扶持,科學規劃電子商務藍圖。我縣相繼出台了《**縣促進電子商務發展獎勵辦法》、《**縣加快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實施意見》《**縣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建設實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從財政、金融、土地等方面給予配套扶持政策,縣級財政每年出資3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電子商務發展。2015年委託了雲南省商務研究院、雲南省國際貿易學會編制《**縣“十三五”電子商務進農村規劃》,為**縣電子商務進農村繪製發展藍圖。

(三)搭建平台,強化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一是創建電子商務創業孵化園。2015年9月我縣投資50萬元創建面積為1000平方米的電子商務創業孵化園,為電子商務創業者搭建集創業培訓、創業孵化、產品展示、商務洽談為一體的公益性創業孵化平台。目前,已入駐24户。二是積極培育建設本地電子商務平台。目前**一網通、**點點通、**深瀾網三個縣級電子商務平台建成並投入使用。**一網通是目前全縣最大的電子商務平台,實體平台有縣級電商運營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實體超市+縣城配送點+鄉鎮電商服務中心+村級電商服務站。平台自1月27日正式運行以來已入駐企業200户,訂單2000單。

(四)突出主體,推動線上線下互動融合。一是引導企業開展網絡銷售。引導工業企業通過第三方電子商務平台開設網絡銷售終端,縣內企業生產的生物製藥、蔗糖、油茶、七醋、牛肉乾等產品已上網銷售。50家住宿餐飲業通過“去哪網”、“攜程網”、“美團”等第三方電子商務平台開展網絡預定業務; 200家零售商户、休閒娛樂業等通過本地平台開展網絡銷售和網絡訂單業務。二是助推本地農特產品搭上網絡快車。**縣屬於立體型氣候,動植物資源豐富,境內盛產油茶、八角、甘蔗、中藥材等,尤以八角著稱,享有“中國八角之鄉”之譽,八角產品遠銷海內外。盛產剝隘七醋、坡芽山茶油、白砂糖、羅非魚等農特產品;還有無公害的雷公菜、雞樅、野生菌、野生小米辣等時令特色野生產品;彩花糯飯、香粽、竹筒飯等傳統美食是賓客必帶禮物;《坡芽歌書》、手戴銀鐲、刺繡等民族特色產品獨具特色。為做好產品網上營銷,組織人員對全縣農土特產品種類、規模和存量進行摸底調查和統計分析,對特色農產品進行統一設計、統一包裝、統一品牌、統一營銷。正在申請註冊開通**農特產品旗艦店,推動“彩雲優品”平台,有15家商户合作,上架農特產品40多個。

(五)夯實基礎,電子商務發展得到保障。一是網絡信息化發展迅速。2015年底,全縣建立了覆蓋13個鄉鎮、近百個部門的網絡智能辦公系統,文件擬稿、核稿與簽發、流轉、審籤等公文處理全部在網上完成,率先在全州實現了無紙化辦公。2015年9月底,**縣在網絡智能辦公系統的基礎上拓展開發建成涵蓋了民政、計生、勞保等25個涉農部門117項業務的農事e網通系統,該系統運行以來,共為羣眾辦事8萬餘件,為羣眾節約辦事費用約4000萬元,實現了農民辦事不出村,目前該系統辦公模式已經在全州得到推廣。該系統已推廣應用八年之久,全縣所有幹部職工和村委會幹部、鄉村能人都能夠熟練應用現代網絡技術,為發展電子商務進農村打下了堅實的人才信息技術基礎。目前,全縣13個鄉鎮、145個村委會全部開通光纖寬帶網絡,光纖寬帶通達率100%。二是物流通道已形成。**與越南接壤,邊境線長75公里,縣城距田蓬口岸70公里,是雲南省唯一既沿邊又緊鄰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泛珠三角合作區域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交叉點的縣份,也是連接泛珠三角和越南,出邊出海的開放**道,形成集高路、鐵路、水運於一體的交通網絡格局,成為全省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截至目前,全縣境內有廣昆高速、**至**等2條高速公路,國道323線貫穿全境,高邦至**、**至田蓬口岸2條省道,通往全縣13個鄉鎮道路已全部實施路面硬化,145個村(居)委會中已實施路面硬化的建制村有80個,通建制村路面硬化率為75.17%,通路村小組2567個,通路率達100%。三是農村流通網絡骨架搭建成形。全縣整合郵政、“萬村千鄉”、供銷、快遞和農村客運,形成了以骨幹企業為龍頭、大型市場和配送中心為支撐、基層經營網點為終端,覆蓋縣、鄉、村三級服務於農民生產、生活的農村商品流通體系。截止2015年底,全縣商品配送和物流車輛達800餘輛,年運輸能力達1000萬噸。四是設立鄉村電子商務服務中心。**縣組建第一家鄉村級淘寶服務中心—“者桑鄉村淘寶服務中心”,開展“互聯網+本地特產”營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