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書屋調研報告

來源:文萃谷 2.32W

地點:新華書店、學校、德克士、肯德基等休閒娛樂場所。

農村書屋調研報告

1.農家書屋概況:

據回收的問卷來看:男讀者與女讀者差不多;年齡分佈為少數16歲以下,主要人羣為16-30歲的讀者,少數30-55歲讀者,極少數55歲以上讀者;讀者文化程度以國中、高中或中專、大專及以上為主,少數國小讀者及國小以下讀者;政治面貌以團員與羣眾居多,少

數黨員,問卷調查過程中未曾遇到民主黨派;讀者的主要業餘生活方式為看電視聽廣播,閲讀書籍報刊者次之,以上網為主要業餘生活方式的被調查者佔少數,與玩牌類麻將等遊戲的讀者大抵想持平;這些讀者的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為電視廣播與書籍報刊、與人交流,部分通過網絡手機與培訓講座;被調查者感興趣的書籍主要是娛樂休閒類、文學作品類、養生保健類、時事新聞類,對政策法律類感興趣的被調查者佔少數;被調查者家中書籍報刊的主要獲得方式為購買或訂閲,其次為從他人處借閲和通過網絡,再次之為利用圖書室與其他途徑;被調查者中以放鬆娛樂、獲取知識、關注社會與生活為閲讀的主要目的的佔絕大多數,一部分把閲讀當做一種興趣看待;被調查者每天閲讀時間少於30分鐘的佔了半壁江山,閲讀時間30-90分鐘的讀者佔少數,每天平均閲讀時間90分鐘以上的佔極少數;然後,被調查者沒有或較少閲讀的主要原因普遍為沒時間或精力,個別被調查者不喜歡閲讀,剩下的認為是沒有條件和不瞭解農家書屋等圖書室;調查結果表明:人們喜歡開展的活動主要是看電影看戲劇等娛樂活動和科技培訓及知識講座,還有一部分人喜歡開展圖書交流會與其他活動;據調查,絕大多數人未曾去過農家書屋,只有部分被調查者曾經進過農家書屋,在到過農家書屋的那部分人中,絕大多數認為所在書屋有電子閲覽室,少部分沒有配置;問卷結果表明,絕大多數被調查者所在村的人口數量為1000人以上,個別人所在村的人口數量為500人以內和500-1000人;2/3的被調查者表示,所在村或(社區)有書屋或圖書借閲室,1/3沒有;問卷表明,人們所在村(社區)的書屋(圖 2

書借閲室)的藏書量主要為2000-5000或5000-10000冊,少數人所在村(社區)的書屋(圖書借閲室)的藏書量少於2000冊,或多於20000冊;大部分人所在村(社區)的書屋(圖書借閲室)的報紙訂閲種類1-3種與3-5種,個別沒有,部分人所在村(社區)的書屋(圖書借閲室)的報紙訂閲種類大於5種;問卷還表明,大部分人所在村(社區)的書屋(圖書借閲室)的雜誌訂閲種類為1-3或3-5中,5種以上的較少,甚至於,部分人的問卷表明,所在的書屋或圖書借閲室沒有雜誌;大部分人所在村(社區)的書屋(圖書借閲室)的面積為10-15平米,15-20平米的書屋(圖書借閲室)次之,少數人表示所在村(社區)的書屋(圖書借閲室)的面積有20平米以上。

2.圖書種類、數量:

圖書種類較齊全,人們一般可以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書籍,但數量還是較少,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

3.借閲情況:

節假日或非工作日,到訪農家書屋或社區的圖書借閲室的人較多,平時一般都是一些書屋常客與零散的借閲者。

4.村民文化結構、閲讀需求:

文化結構以國中,高中為主,部分國小,少部分大專及以上。這些人的閲讀需求以娛樂休閒、養生保健、時事新聞、實用技術為主,文學作品次之,政策法律與歷史地理墊底。

5.管理人員情況:

人們普遍表示,所在村(社區)的書屋(圖書借閲室)的工作人員主要為專職的1人或2人,還有部分地方有兼職的工作人員;人們所在村(社區)的書屋(圖書借閲室)的工作人員文化程度以國中和高中為主,少部分人的問卷表示所在的村(社區)的書屋(圖書借閲室)的工作人員文化程度有大專及以上學歷。

6.與村民的閲讀互動情況、建議:多一些可供閲讀者看書的座位,希望有更好的閲讀環境;人們希望多些法律、法規、醫藥衞生、科技類

書籍;希望調整圖書結構;培訓管理人員,管理人員缺乏圖書管理專業知識,年齡斷層,管理鬆散,缺乏必要的運營資金和技術培訓。

農村書屋調研報告 [篇2]

農家書屋是為滿足農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農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農民實用的書報刊和音像電子產品閲讀視聽條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務設施。每一個農家書屋原則上可供借閲的實用圖書不少於1000冊,報刊不少於30種,電子音像製品不少於100種(張),具備條件的地區,可增加一定比例的網絡圖書、網絡報紙、網絡期刊等出版物。

《農村書屋調研報告》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