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複合型人才

來源:文萃谷 3.83K

知識特徵

如何培養複合型人才

1、基礎寬厚,知識面廣。要基本通曉兩個(或兩個以上)專業或學科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因此具有較寬的知識面和寬厚的基礎,從而為多學科知識的融會貫通提供了條件,也為不同專業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2、知識的交融。具有多學科的知識,但這些知識絕非鬆散而沒有聯繫,而是相互交叉、融合,形成新的知識,併成為新的思維方法和綜合能力的萌發點,不僅有助於解決本學科、本專業的問題,而且更容易有所創造。學科知識能否融合並綜合地發揮作用,是的重要標誌。

能力特徵

1、能力的綜合性。寬厚的基礎和多學科知識的交融有利於能力的形成,但又不是各學科能力的簡單相加,而是彼此之間互相取長補短,並在多種能力的基礎上形成綜合能力,在實踐中發揮其綜合功能。

2、能力的創新性。可以通過不同學科知識和能力的融合而達到對原來的知識、能力的超越,即能用一種全新的思維方法來思考所遇到的問題,提出新的解決辦法。這也是人的創造力的迸發,是人的智能的飛躍。

培養模式

1、雙學(歷)位制。即在本科學習期間(或適當延長)完成兩個跨學科專業的學習,獲得兩個專業的本科學歷或學士學位。

2、第二學位制。即獲得本科學位後,學習另一學科專業,獲另一個本科學位。一般是為一些特殊工作需要開設的,如果思想政治教育第二學位專業。

3、聯通培養制。一是專、本聯通。即本科在校生在修完三年本專業課程後,進入另一學科專業學習1—2年,畢業後獲原專業專科文憑和後專業本科文憑和學位,如廣西大學的“國際貿易3+2班”、“技術經濟3+1班”等。二是本、碩聯通。即通過三年或三年半本科學習,在本科第四年或本科最後一個學期跨學科修讀碩士研究生基礎課程,獲學士學位後再用二年時間完成碩士研究生學業,取得研究生學歷和碩士學位。如一些學校的工商碩士的培養即是如此。

4、主輔修制。即學生在學習主修專業(本、專科)的同時,輔修另一學科專業,修滿規定學分,獲輔修證書。這是一種可以普遍實施的培養模式,在目前來説也是高校培養的主要途徑。

5、選修課制。通過跨學院選修課和全校性選修課,建立學科或專業選課模塊,讓學生自由選讀。學生修滿某一模塊的規定學分,給予類似輔修證書的學習證明,否則作選修課學分記載。模塊式選課有利於學生比較系統地學習某一學科或專業的知識,加深對該學科或專業的瞭解和認識,成為。選修課制是一種最靈活、最廣泛的培養模式,有較強的普及性。

如何培養複合型人才 [篇2]

一、將培養高素質複合型人才納入基礎教育中長期發展目標。堅持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方針,將高素質複合型人才的培養作為基礎教育,特別是高中階段教育的重要內容,形成黨委政府主導,教育部門主抓,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局面,建立健全培養高素質複合型人才的常態機制,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各級各類學校將其納入工作規劃、年度計劃、工作制度之中。

二、更新教育觀念,深化課程改革,建立培養高素質複合型人才的工作機制。適應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價值多元化的發展趨勢,按照建立人才強國和培養現代適用人才的需求,建立科學的質量觀和人才觀,將培養具有良好人文科學素養和社會責任感,學科基礎紮實,具有自我學習能力、創新精神的創新能力的高素質複合型人才作為教育的目標追求。新一輪課程改革就是對基礎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系統變革,它包括轉變課程功能,優化課程結構,更新課程內容,轉變學習方式,改變考試評價,深化課程管理體系等內容,它是變革應試教育,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但由於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和各種因素的制約,課程改革還沒有達到應有的目的,在高中階段,仍然存在着“難、多、雜”的現象,課程開設的偏重偏輕、課程內容的`偏高偏難等現象,不利於學生拓展視野,不利於學生展示能力,不利於學生汲取優秀文化的精髓,因而難以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實事求是的人生態度、和諧的人生信念以及既獨立又包容的價格品質。為此,必須堅定課程改革的決心,努力改變單純以升學率為目的的單向評價模式,不斷改進和完善科學的評價體系,使教育的改革真正朝着有利於培養高素質複合型人才的方向推進。

三、加大教育投入,改善辦學條件,深化隊伍的培養,建立現代教育體系。培養高素質人才,離不開相應的條件保障,現代化的教育教學設施,功能齊全的活動場所,適應現代需求的職業實訓基地,都需要各級政府不斷加大對教育的投入,改善辦學條件。由於歷史的原因,現階段教師隊伍正進入新老更替的階段,年輕教師的比例不斷增大,因此,需要不斷加大對教師隊伍的培養與培訓,讓他們牢固樹立為國倫才的雄心抱負,提高專業能力與專業水平,為造就一大批高素質複合型人才做貢獻。培養造就高素質複合型人才,還要建立基礎教育與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相互銜接、互相協調、互相補充的完整教育體系,立足基礎,志存高遠,形成梯次人才培養模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