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基金項目策劃方案

來源:文萃谷 2.81W

慈善公益事業是一項崇高而偉大的事業,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象徵。公益事業是人類的責任,也是道德上的善舉。在西部的土地上,有千千萬萬的孩子需要我們伸出援助之手,他們就有平等的機會成才!

公益基金項目策劃方案

慈善公益事業要實現社會價值的最大化,就必須在資助項目設計、資助活動實施過程中充分體現人文關懷,注重施、受雙方在精神、情感上的溝通、互動,深入開發志願者在資助活動中的橋樑作用,讓慈善成為呵護心靈的社會工程,成為靈魂救贖工程。

為了促進中國慈善事業的發展和人道主義事業的進步,華夏英傑及眾多海外華人企業家聯合出資辦一個優秀的非公募基金會——華夏英傑公益基金會。本基金會的使命是支持民間公益活動,關注轉型期的中國社會問題,以發展公共利益為己任,推動公益事業向前發展。華夏英傑公益基金會通過項目招標和接受申請的方式,資助優秀的公益項目,推動民間組織的社會創新,同時,實施免費教育培訓和資助民間公益組織項目。

一、華夏英傑公益基金會設立的客觀條件:

1、農村剩餘勞動力現狀: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70%左右,但並非農業強國。從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開始,隨着農村農業邊際收益遞減及農村耕地面積的不斷減少,農業生產所需的勞動力大大減少,湧現出數以億計的過剩勞動大軍,這股剩餘勞動大軍的技能和知識水平的低下,並在國內大範圍的無序流動,引發出許多經濟和社會問題。

農村剩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是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趨勢。農業資源的過度開發和人力資源的極大浪費,從根本上無法解決農民增收問題,因此加速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不僅是促進我國城市化進程的需要,也是當前提高農民收入不可或缺的手段。但我國農村勞動力不僅文化水平低,而且所受專業技能培訓也十分有限,在受教育程度和掌握專業技術方面,總體上表現為低素質。素質的低下既制約了農村勞動力轉移的規模和速度,也制約了農村勞動力轉業層次的提高。

為了提高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的水平,在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教育的制度安排方面,國家在宏觀政策層面已經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各級政府和教育機構對農村轉移勞動力的教育和培訓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遠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勞動者素質的要求,不能滿足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增長的需要,豐富的人力資源和經教育培訓可能轉化而來的潛在人力資源收益未被充分發掘。

2、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教育培訓的必要性:

一個國家的經濟由貧窮到富裕的發展過程,一般都經歷着由落後的農業經濟部門向先進的工業生產部門轉移剩餘勞動力的過程。這是因為先進的工業部門生產效率高,提供的收入高,必然吸引農業剩餘勞動力向工業部門轉移,同時這種轉移過程也會增加工業部門的積累和發展,從而有能力吸引更多的農業剩餘勞動力,形成一種良性互動的關係。由於先進的工業部門所要求的技術水平相當高,從農村轉移的剩餘勞動力必須掌握相應的技術才能順利地實現這種轉移,這就必須讓農業剩餘勞動力通過教育培訓掌握相應的技術。美國經濟學家米凱吉瑟的研究證明,在鄉村地區,教育水平提高10%,將多誘導6%—7%的農民遷出農業。加大對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教育培訓的力度已經成為專家學者的共識。

3、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教育的成本與收益之間的關係:

人力資本理論認為,人力資本是存在於人的身體內的,是後天獲得的具有經濟價值的知

識、技術、能力及健康的質量因素之和。人力資本表現為潛在的勞動生產力和現實的勞動生產力。為獲得後天的生產能力必須支付一定的成本,即一定時期投資主體直接或間接用於整個教育的全部費用,包括直接的教育培訓支出、因接受教育和訓練而放棄的收入和為尋找、轉移到較好的環境中所花費的各種費用等等。這些成本與提高人的生產能力有關。人力投入越多,人力資本存量就越大。發展中國家人力投入收益率很高,不僅高於發達國家,而且比物質資本投入收益率高。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教育成本帶來的收益是多於物質資本的,收益是超過成本的。教育落後的地區,初等教育的投入收益率比中等教育投入收益率要高得多,中等教育投入收益率又比高等教育投入收益率高;而在發達國家,教育投入收益率的高低順序是大學、中學和國小。在不發達農村地區,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教育培訓重點應當是普及初級教育和職業技能教育。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教育培訓可以從整體上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使大量剩餘勞動力“脱農而出”,為農業勞動力的進一步轉移提供可能,從而實現最終的轉移。

4、我國人才及職業教育培養現狀:

《公益基金項目策劃方案》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