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美術活動方案

來源:文萃谷 2.45W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開展,通常會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書面計劃,是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等。寫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班美術活動方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美術活動方案

中班美術活動方案1

活動目標:

1、通過玩顏色,對色彩的變化感興趣。

2、學習簡單的拓印方法,發展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準備:

準備紅、黃、藍三種顏料,每人準備毛筆一支、調色盤一個,鉛畫紙、白紙、夾子等。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引起興趣。

師:“今天王老師要請小朋友一起來當小小魔術師好不好?”

教師出示調色盤,引導幼兒認識一下顏色:“你們看,老師盤子裏準備了一些顏料,這些顏料是什麼顏色的呢?”(紅、黃、藍)

2、引導幼兒大膽的嘗試變色遊戲。

(1) 師示範並講解:“今天我們就要用紅黃藍三種顏色來變魔術看看王老師是怎麼來變的好嗎?先拿一支毛筆蘸點水蘸上紅色,把它放在盤子裏,然後呢再蘸點黃色,把紅色和黃色攪和在一起變變變,你們看變出了什麼顏色?(橘黃色)把變出來的顏色塗在這個鉛畫紙上。”師再選擇別的顏色用同樣的方法進行變色1-2次。

(2) 幼兒進行調色操作,教師觀察,並進行適當指導。鼓勵幼兒大膽地進行變色。師:“現在王老師要請小朋友來變魔術了,看看哪個小朋友變的顏色最多,變出來的顏色我們把它塗在鉛畫紙上,呆會有大用處。”(提出衞生要求——魔術師要小心啊,千萬別把魔術變到外面,

(3) 學習拓印的方法:(師出示一張白紙)“看王老師手裏有一張白紙,我們把它按在剛才畫好的畫上,用夾子夾住,然後輕輕的在上面壓壓,再輕輕的提起來,你們看印出了什麼?”

3、添畫。

(1) 師示範給印出來的.畫添畫。“王老師覺得有點象一隻螃蟹的殼,王老師把它變一變,變成一隻螃蟹行不行。”

(2) 幼兒操作。鼓勵幼兒大膽想象,添出與其他小朋友不一樣的畫。

4、分享活動的樂趣,積累經驗。

教師展現幼兒作品,讓幼兒互相欣賞作品,教師及時鼓勵、表

揚一些作品富有創造力的幼兒。

點畫:梅花(中班美術)

教學目的:1.學習用手指點畫梅花,體驗點畫的快樂。2.培養觀察能力和審美能力。教學準備:梅花,範畫,顏料,白紙。教學過程:1.小朋友最喜歡花了,因為每一朵花都是那麼漂亮,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美麗的梅花。(出示梅花圖)小朋友,看看梅花什麼樣子的?(紅色的,五個花瓣,樹枝是彎彎曲曲的,枝上還有沒有完全開放的花骨朵。)2.老師想把這美麗的梅花保存下來,可我不想畫,那可怎麼辦呢?老師啊,用手指點畫了一幅梅花圖。小朋友想不想看?(看點畫圖,幼兒説一説老師是怎麼做的?)小朋友們是不是也想做啊?(幼兒:“是。”)那我們今天一起做一幅美麗的梅花圖!3.看好老師是怎麼做的(教師示範做一朵梅花)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做吧!4.幼兒動手製作,教師巡迴指導。5.成果展示。

中班美術活動方案2

活動目標:

1、用圖形組合的方法來表現螞蟻的外部特徵。

2、初步學習用水粉筆作畫的技能及進一步加深對冷暖色的認識。

3、通過用各種方式方式刷水粉顏料,體會繪畫活動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事先對幼兒進行螞蟻相關知識的豐富;紅、黃、藍、綠的水粉顏料每張桌子一份;水粉筆人手一支;鉛畫紙每人一張;

活動過程:

一、猜畫謎導入:

今天我來給大家猜一個謎語(邊在紙上畫一個圓形,然後在圓形的後面接上一個小圓形,在小圓形的後面接上一個橢圓形,邊介紹)在草地上有一個皮球在玩耍,後來有來了一隻乒乓球,它在後面拉住皮球的衣服,開起了小火車。一個大蛋蛋看見了也很想和他們一起玩,於是它拉在乒乓球的後面,也和他們玩起了遊戲。瞧!你們看,三樣東西拼在一起變成了什麼小動物啊?

二、討論演示

1、螞蟻的頭上還缺少什麼?

2、螞蟻有幾條腿?

三、講解示範

(1)螞蟻變出來了,但是我要告訴你一個祕密,(出示未塗背景的螞蟻範畫)在張老師的這張紙頭上也住着一羣螞蟻,你們看見了嗎?(沒有或有)

(2)到底有沒有呢?我得請水粉寶寶來幫忙,(一一出示水粉顏料,要幼兒進行辨認),紅色和黃色一般用來畫什麼東西?(太陽、火等),他們給我們暖洋洋感覺,所以我們叫他暖色!藍色和綠色一般用來畫什麼?他們給我們一種冷冰冰的感覺,所以我們叫它冷色。

(3)除了要請水粉寶寶幫忙,我們還要請出一樣東西,(出示水粉筆)這個是什麼?我們可以像拿蠟筆一樣來拿水粉筆,但是要拿的稍微高一點,然後把他放到顏料碗裏喝點水,然後放在小碗的邊上添一添,這樣可以防止顏料太多會滴下來。在畫的時候可以從左往右塗,或可以從上到下塗或斜塗,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方便來來選擇圖法,張老師喜歡用斜圖的方法,(教師單色示範)顏色和顏色之間要緊挨着,要把所有的白點點趕走,把整張紙都畫滿。

(4)哇!螞蟻變出來了,除了可以用一種顏色,還可以用兩種顏色一起塗。塗的`時候可以有規律的(如範畫二),也可以沒有規律的(如:範畫三)。你們可以根據你的喜歡來選擇方法。但是在畫的時候,一支水粉筆用一種顏料,用另外的顏料要用那個小碗裏的水粉筆,要保持桌子和衣服的整潔。

四、幼兒操作,教師進行指導。

1、提醒幼兒蠟筆要畫的重一點,水粉筆要拿得高。

2、保持桌面、衣服的清潔。

3、水粉顏料要塗的均勻,要把整張紙塗滿。

評價:

1、下面張老師要請你們討論一下:你們桌子中誰的背景塗的最漂亮?為什麼?(教師一張張桌子進行詢問指導評價)

2、這麼漂亮的畫,張老師全部打包買走了,謝謝小畫家們!我們回教室去休息一下吧!

中班美術活動方案3

一、活動目標:

1、能合理的對畫面進行佈局。

以興趣為主,感受新方法的樂趣。

活動準備:油畫棒、白紙人手一份 範畫一張 課件《禮花圖片》

活動過程:

一、欣賞導入(禮花圖片)

師:過年時,晚上放的禮花漂亮極了,小朋友,你們看見的.禮花是什麼樣的呢?(幼兒回答:五顏六色,非常漂亮……)

教師總結:那些禮花是隨着一絲絲線、一點點光爆出來的,五顏六色,千姿百態,真是好看極了。就好像春天的花園一樣,給節日增添了光彩。

二、示範講解

師:這麼漂亮的禮花,我真想來畫一畫,把它搬到畫紙上來,會是什麼樣呢!(教師出示範畫)

有些禮花很要好,是好朋友靠得就近一些,有些他們不認識就離得遠一些。(教師邊講解邊示範作畫)

三、創作要求

1、注意畫面得疏密關係。

2、畫各種不同的禮花。

四、幼兒創作、教師指導

指導孩子進行顏色的搭配,提醒孩子們好朋友靠近些。

五、活動評價

這麼多漂亮的禮花把天空照得和白天一樣亮堂堂的,真漂亮啊!

中班美術活動方案4

設計意圖:

點彩派是19世紀80年代法國興起的新印象畫派。一些畫家嘗試用原色色點組成畫面藝術形象,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我將點彩畫引入幼兒園的美術活動,讓幼兒通過點點畫畫進行表現表達,培養幼兒對美的欣賞力、創造力。

在“美麗的斑點魚”活動中,我注重讓幼兒獲得審美感受和審美體驗,幫助幼兒積累有關點的多種排列和組合的經驗,使幼兒從中吸納一些元素,從而完成從模仿到重組到再創造的過程。

第一個活動環節是通過引導幼兒觀察斑點魚的局部,發現點從簡單到複雜、從黑白到彩色的變化組合,以引起幼兒對點變線和麪的興趣。

第二個活動環節是繼續引導幼兒欣賞魚身上各種用點組成的圖案,幫助他們進一步掌握點的排列和組合方式,豐富他們的經驗,擴大他們的視野,為後面的創作作好鋪墊。

第三個活動環節是鼓勵幼兒運用豐富、有趣的材料自主創作。通過引導幼兒操作和交流,調動幼兒的已有經驗,激活幼兒的思維,使他們體驗再創造的樂趣。

目標:

1.感受點的變化美、圖案美,嘗試運用多種材料點畫小魚的不同花紋。

2.體驗點彩活動的樂趣。

準備:

1.裏面裝有點彩大魚的彩色袋(用粉色卡紙製作,根據裏面藏着的點彩大魚身上的圖案,剪出三個大小適宜的口子,並把它們做成可以自由打開的小門)。

2.點彩魚幻燈片,用淺色卡紙剪成的魚若干,由各色各樣的點組成的簡單圖案若干。

3.幼兒分組,每組的操作材料為:記號筆、油畫棒、棉籤、胡蘿蔔、黃瓜橫切面、打孔機打出的彩色圓紙片、顏料、糨糊。

4.《水族館》的音樂,CD機。

過程:

一、初步感受點彩畫由點成面的造型和用色特點

1.出示彩色袋,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隻神奇的魔術袋,你們想不想知道里面藏着什麼?

2.逐一打開魔術袋上的小門,引導幼兒觀察點彩大魚的局部,發現圖案是由許多點組成的,感受其造型和用色特點。

(1)教師打開第一扇小門,請幼兒説説看到了什麼。

師:你看到什麼?這些點點組成了什麼圖案?

幼:許多點點在一起,變成了一個圓。

(2)教師打開第二扇小門,引導幼兒進一步觀察、感受點的造型變化。

師:這次你看見了什麼?還發現了什麼?

幼:像塊三角形的餅乾。

幼:我覺得像寶塔。

師:仔細觀察一下有幾個三角形?都一樣大嗎?是由什麼變出來的呢?

幼:下面有一個大三角形,中間有一個小一點的三角形,上面還有一個更小的三角形。它們都是用點變出來的。

師:小點點們一個挨着一個排着三角形的隊伍,三個三角形疊起來就像一個寶塔。

(3)教師請幼兒打開第三扇小門,引導幼兒觀察、感受點的造型和色彩變化。

師:請一個小朋友來打開最後一扇小門,看看這次的點點、圖案和剛才的`有什麼不一樣,有幾種顏色的點點。你最喜歡裏面的什麼顏色。

幼:是美麗的小花。有紅色、綠色、黃色,很多顏色。

師:小點點們穿上了五彩花衣裳,變出了一朵朵美麗的小花。

3.欣賞由各色各樣的點組成的圖案,進一步感受點彩畫的色彩美和圖案美。

師:小點點們真能幹,你猜它們還會變成什麼呢?

(教師出示由各色點點組成的圖案,如由黃瓜橫切面蘸顏料點成的大圓點,由各種大小的點組成的長方形、橢圓形以及香蕉、草莓、小兔頭、鑰匙、勺子等圖案,以引導幼兒欣賞,拓展視野。)

(析:該環節按照由易到難、由黑白到彩色的順序,引導幼兒在觀察和欣賞中逐步發現點的大小、色彩、造型的變化,為後面的創作作好準備。)

二、尋找大魚身上由點組成的圖案

1.出示完整的“魚媽媽”,引導幼兒進一步感受由點組成的圖案。

師:神奇的魔術袋裏到底藏着什麼呢?現在我們就把它請出來吧!你們聽到“芝麻芝麻關門吧”就閉上眼睛,聽到“芝麻芝麻開門吧”就睜開眼睛。)

師:原來是美麗的魚媽媽。魚媽媽身上有許多什麼?

師:魚媽媽身上有許多小點點,她是一條美麗的斑點魚。現在要請你們找一找,斑點魚媽媽身上有沒有我們剛才看到的那些由點點組成的圖案?

幼:我看到了三角形。

幼:我看到了大圓和小花。

幼:我還看到了一根香蕉。

師:原來我們剛才看到的圓、三角形、小花,都是魚媽媽身上的圖案。

2.播放幻燈片,引導幼兒欣賞各種各樣的點彩魚,進一步感知點的色彩美和圖案美。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小點點在美麗的魚身上還變出了什麼?(邊播放幻燈片邊和幼兒一起欣賞。)

幼:變成了一串氣球。

幼:變成了彎彎的線。

師(小結):小點點們可真神奇啊,能變成魚身上的各色各樣的美麗花紋。

3.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用點組成各種圖案。

師:如果請你用點點來變一變,會變出什麼呢?

幼:我想用小點點變出小海星。

幼:我想用小點點變一顆大大的愛心。

幼:我會變出草莓。

幼:我想變出一朵花。

(請幼兒徒手跟隨教師變一變。)

師(小結):你們有的用點點變出了小海星,有的用點點變出了愛心,有的用點點變出了草莓,還有的用點點變出了美麗的花,點點們可喜歡和小朋友玩這個“變變變”的遊戲了。

(析:這是該活動的難點。教師在引導幼兒邊欣賞邊交流的同時,要強化幼兒對圖案造型的感受,否則幼兒有可能因過於關注色彩變化,而忘記用不同大小的點去表現各種造型,從而影響幼兒對點彩風格的體驗和表達。)

三、嘗試創作點彩畫

1.引出魚寶寶,交代任務。

師:今天魚媽媽還帶着它的寶寶一起來到我們班。她想請你們也用大大小小的五顏六色的點給魚寶寶變出各種美麗的花紋。你想幫魚寶寶用點點變出什麼好看的花紋呢?

幼:我想變出太陽/我想變出三角形/我想變出蝴蝶。

2.介紹操作材料。

師:老師為你們準備了棉籤、顏料、記號筆、油畫棒、黃瓜、胡蘿蔔、彩色圓點、糨糊等材料。你們可以嘗試一下,看看怎麼用它們變出點點和美麗的花紋來。

3.在《水族館》的音樂聲中,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創造。

四、展示和欣賞作品

1.引導幼兒評價作品。

師:你最喜歡哪條魚寶寶?為什麼?×××用點點組成了什麼圖案?用了什麼顏色?

2.請幼兒互相介紹自己的魚寶寶哪裏最漂亮,和別人的魚寶寶相比在圖案和色彩方面有什麼不一樣。

中班美術活動方案5

目標:1、認識虛線和實線,學習畫圖。

2、掌握正確的握筆姿勢,練習均勻的塗色

3、積極快樂的參加美術活動,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

活動過程:

1、 以故事的形式導入

師:今天天氣真好,小熊貓拿着他最喜歡的氣球去草地上玩耍。突然颳起了一陣大風,等風吹過去後他的氣球就變成了這個樣子。(出示掛圖)

2、 探討氣球的畫法,教師示範。

師;小熊貓真可愛,我們來看看小熊貓有幾個氣球啊(引導幼兒數小熊貓手裏的線)

1)第一個氣球——塗色

師;我們來看看小熊貓的第一個氣球變成什麼樣了?

幼:沒有顏色

師:那我們來給他塗上漂亮的顏色吧,小朋友可以塗自己喜歡的顏色。老師喜歡紅色,所以我請紅色的蠟筆寶寶來幫我一起給小熊貓的氣球畫上漂亮的顏色。塗色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從上往下塗,而且要均勻用力塗,不能留白色。不過要小心點,顏色不能塗到氣球外面去了要不然氣球就破了哦。

2)第二個氣球——沿虛線畫實線。

師:小熊貓的第二個氣球被大風給吹破了,我們來想想辦法幫他把氣球修好吧。第二個氣球跟第一個氣球有什麼區別/

幼:第一個氣球的線沒有斷,第二個氣球的線斷了。

師:小朋友們觀察的真仔細,我們叫這個斷斷續續線條叫虛線,沒有斷的我們叫實線。我們把虛線之間的線段連接起來變成實線小熊貓的氣球就補好了。補好後我們再塗上漂亮的顏色,小熊貓的第二個氣球就找回來了。

3)第三個氣球——學習自己畫圓

師:哇!這個大風太可惡了,把小熊貓的氣球都吹不見了,現在請我們的小朋友給小熊貓畫一個漂亮的氣球吧。

3、 幼兒自由繪畫,教師在旁邊指導。

三:展示幼兒作品

師:小朋友們都把小熊貓的氣球找回來沒啊,沒找回來也沒關係我們下午接着找。現在請小朋友把你們的畫給旁邊的老師們看看吧,看老師們喜歡誰的畫,為什麼?

【範例】

一、設計思想

喜歡畫畫,是孩子的天性,在紙上留下的每一根線條,每一個色塊,都是他們表達情感的結果。因此,繪畫便成了幼兒表達思想感情的一種方式。“新綱要”中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秋天是豐收的季節,遍地飄香的瓜果、金燦沉甸的稻穀、玉米……把秋天裝扮得多麼豐盈和美麗,更讓辛勤耕耘了一年的農民叔叔、阿姨們樂開懷、喜歡欣。在這碩果累累的美麗秋天裏,引領孩子們去感知秋天的美麗和富饒,去如同身受地感受、體會農村小朋友家豐收的無比喜悦心情,激勵他們用自己喜歡的繪畫方式去表現這美好的景象非常的有意義。不僅讓孩子們的表現慾望得到了滿足,而且能很好激發孩子們心中對美好生活和事物的嚮往和熱愛情感。為此,我們中班組教師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發展水品,選擇秋天豐收果實裏的典型性碩果——南瓜為表現內容,以激發幼兒對美好事物的表現慾望和情感,在愉悦、積極的感知、體驗後能拿起畫筆大膽、自信的表現出豐收的各種南瓜形態及其表達出豐收的快樂情景為目的設計了這一繪畫活動。將以孩子們喜愛的遊戲形式和生動活潑的學習方式貫穿始終,引領孩子們快樂、主動地體驗和學習。

二、教材分析

南瓜是秋天豐收果實裏的典型性碩果,其圓鼓鼓的形狀、黃、綠、棕交錯的顏色、清晰相間的脈絡構成的外形十分有特點,不僅會讓孩子們喜歡,而且適合中班孩子的繪畫表現水平,易讓孩子們獲得成功而體會到快樂。通過引領孩子們充分與南瓜親密接觸,觀察、感知、認識南瓜的外形特徵,在觀察、分析南瓜的外形結構的基礎上學習用橢圓形、線條、漸變色來創造性地表現出擬人化的“快樂南瓜娃娃”的外形特徵,感同身受地體會農村小朋友家豐

收的喜悦,不僅能有利促進孩子們觀察、分析能力、表現能力的培養和自信心的獲得,而且能促進孩子們社會性美好情感的形成。

三、學情分析

南瓜對於在城市裏生活的大多數孩子來説顯得很陌生。孩子們雖然吃過南瓜湯、南瓜餅等南瓜食品,但對於南瓜長什麼樣並不知曉。只有一些祖輩家還住在農村的孩子可能有所見聞。對於南瓜豐收的景象更是沒有感知過。要讓孩子們深切感受到秋天豐收的喜悦,並能大膽、自信、生動、形象地表現出可愛的“快樂南瓜娃娃”的形象,沒有濃厚的豐收景象氛圍的感染,不與真實的南瓜親密接觸是難以實現的。

平時發現,孩子們喜歡塗塗畫畫,但到正式的繪畫活動中讓畫具體的事物時,往往有的孩子就不敢下筆畫了。有的敢下筆畫的孩子顯得也很拘謹,畫得很小,放不開。反思其中原因,可能有兩方面:一是孩子們對組成物體結構、形態的線條、圖形等這些基本知識、技能認識、掌握不足,不知如何下筆,怎樣組合;二是缺乏大膽表現的自信心。南瓜的外形特徵看似不復雜:有的是圓圓的,有的是橢圓形的,有的是葫蘆形的,身上都有許多清晰的經脈。但對於那些不敢下筆畫畫的孩子來説,從何下筆,怎樣畫仍是難題。如果不在方法和技能上給予清晰的引領和指導,讓他們知道從何畫起,怎樣來畫,這些孩子仍然不敢下筆而沒辦法體會到成功的快樂,樹立不起繪畫的自信心。因此在課前,我們先作一些相關的鋪墊:認識並學畫橢圓形、各種線條,特別是表現南瓜外形特徵時將要用得最多的弧線(不同方向的:上弧線、下弧線、左弧線、右弧線)以及瞭解認識漸變色及其塗色方法。這樣會避免在一次活動中新的內容太多,孩子們接受、消化不了而影響學習興趣。

四、教學目標

根據《綱要》對中班幼兒在情感、態度、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目標要求,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接受水平以及對南瓜外形結構形態的分析,我們認為,此次活動將從實現兩方面的目標來開展活動:一、秋天是豐收的季節,它滿載着農民們豐收的喜悦和快樂,引導孩子們去感同身受地感受和體會其中的喜悦,激發孩子們積極、愉悦地用繪畫的形式來表現——南瓜這一秋天豐收果實對孩子們美好情感的形成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二、用橢圓形和線條能將南瓜的外形特徵較形象地表現出來,並能將之擬人化成生動、活潑的“可愛南瓜娃娃;,進一步激發了孩子們對美好事物的表現慾望。引領孩子們學習用橢圓形和線條來表現出“快樂的南瓜娃娃”十分恰當,而且很符合中班孩子的認知發展水平。於是將活動的目標合理地擬定為:

1、學習用橢圓形和弧線表現出南瓜的主要特徵。

2、嘗試用線條添加出南瓜的五官和四肢,將南瓜擬人化成“快樂的南瓜娃娃”。

3、感受秋天豐收的喜悦。

五、重點和難點

只有當孩子們體會到豐收南瓜的喜悦,對豐收的南瓜產生喜愛之情,孩子們才有表現南瓜的慾望;只有讓孩子們瞭解、掌握表現南瓜基本特徵的方法,他們才能大膽、自信、自如地富有創造性地去表現出栩栩如生的“快樂南瓜娃娃”的特徵和姿態。因此,將活動的重點擬定為:

“感受到豐收的喜悦,能用橢圓形和弧線條表現出南瓜的主要特徵。”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創作過程和作品,是他們表達自己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應支持幼兒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表達,克服過分強調技能技巧和標準化要求的偏向”。要讓孩子們富有個性和創造性地表現出表情、姿態不一的“快樂南瓜娃娃”對於孩子們現有的經驗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在活動過程中採取恰當的方法加以引導和指引。因此,將活動的難點確定為:

“嘗試用線條表現出不同姿態的“快樂南瓜娃娃”。

六、教學策略與手段

只有讓幼兒全身心投入活動的教學才是成功的教學,也是取得好的教學效果的重要前提。《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應以遊戲為主要教學手段。”建構主義理論認為:“課程改革使幼兒成為課程的主體,學習不只是記憶,更是理解和創造的過程,師生關係不只是‘授與受’的關係,而是交互主體關係……。”“在課程活動方法上,應該注意探索的、親身體驗的、問題性的、合作性的學習。”在這些課程理念的指引下,為了能讓孩子們積極、主動、快樂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很好地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們根據中班幼兒的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的特點,採用遊戲式的手段來組織教學,並在活動中採用形象化的兒歌來幫助孩子們掌握基本的作畫方法,採取讓孩子們當“小老師”教畫南瓜的師幼合作方式參與主題範畫的講解,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教師始終注意以飽滿的熱情、富於啟發性、激勵性的語言和語態來感染和激發孩子們的參與熱情以

及大膽、自信地作畫的信心吸引孩子們充分參與活動,改變“教師主講、幼兒臨摹”的傳統框架結構。讓幼兒在愉悦的遊戲情境中繪畫,提高幼兒的繪畫興趣和技能。具體做法如下:

首先,藉助電腦大屏幕展示農民叔叔、阿姨豐收南瓜的喜悦景象,並用許多南瓜實物和自制的滕、葉佈置一個“瓜園”。活動開始,播放豐收的樂曲,以“農村小朋友—丫丫”邀請小朋友們到她家幫她豐收南瓜引起孩子的好奇和興趣,引出活動,帶孩子們來到活動現場,然後以丫丫的口吻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孩子們充分觀察、感知“瓜園”裏南瓜的外形特徵和屏幕上農民叔叔、阿姨豐收瓜果的無比開心的快樂表情,引導孩子們幫丫丫豐收南瓜,同丫丫一起圍着南瓜隨着歡快的音樂跳豐收舞來慶祝豐收,體會豐收的喜悦,從而使孩子們不僅對南瓜的外形特徵有充分的感知和認識,而且引發了孩子們表現南瓜的慾望,為後面學習畫南瓜的活動作了很好的鋪墊。

第二環節,學習用繪畫形式來表現南瓜的基本外形特徵。這一部分是活動的重點。孩子們只有掌握了表現南瓜基本特徵的方法後,才能在此基礎上大膽、自如地富有個性和創造性地來畫出生動、形象的南瓜。怎樣才能讓孩子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畫南瓜的活動中來呢?我們首先用“丫丫”的口吻來引發孩子們用繪畫形式來表現南瓜的慾望:“我家豐收的這些南瓜好可愛啊!我好喜歡,想幫它們都畫一張漂亮的畫像,小朋友,你們喜歡它們嗎?可是你們離開我家就看不到它們了,有什麼辦法讓你們時常都能看到這些可愛的南瓜呢?”。然後始終以“丫丫”的角色組織活動,採取生動、有趣、直觀的方法引領孩子們在積極、主動的狀態中去學習畫南瓜的基本特徵:一、出示用橢圓形和弧線組合畫成的圓形南瓜圖,引導孩子們觀察、發現圓形南瓜圖的外形組成結構:“這是我剛才給圓圓形狀的南瓜畫的一張像,你們看像嗎?仔細看看,是用幾個什麼圖形和幾條什麼線條組成的?這個圖形象什麼?這些線條是什麼線?是南瓜的什麼?猜猜我是先畫什麼?再畫什麼?才會把南瓜畫得這麼形象?”讓幼兒憑藉自己的理解和認識來分析、猜測。二、“丫丫”用邊念兒歌邊根據兒歌內容作畫的方法來介紹自己的畫南瓜的方法:“小丫丫畫南瓜,先畫一個雞蛋蛋,再加兩半雞蛋蛋,左弧線畫一半,右弧線畫一半。哎呀呀!南瓜不夠大,再來加兩半,左弧線畫一半,右弧線畫一半。哈哈!大南瓜畫好了,添個瓜柄拎回家”。讓孩子們通過觀察和藉助生動、有趣的兒歌來了解、學習南瓜基本特徵的畫法。三、出示順序打亂的畫圓形南瓜步驟圖,以“丫丫”考小朋友的方式來引領孩子們進一步掌握畫南瓜的基本方法:現在我來考考誰最聰明,學會了畫南瓜的方法和步驟,這些是畫南瓜的方法步驟圖,可順序不對,誰能根據我念的兒歌來找出正確的'步驟圖?”“丫丫”每念出一句兒歌,便請小朋友們將相應的步驟圖找出來按順序排列。並不斷用誇獎的語言和手勢激勵孩子們,以不斷增強孩子們的自信心和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當步驟圖正確排列出來後,引領孩子們看着步驟圖邊念兒歌邊用右手食指跟着空畫來加深對圓形南瓜畫法的掌握。四、引導孩子們在探討的過程中學習畫橢圓形的南瓜。採取讓小朋友們當“小老師”教“丫丫”畫的方式調動孩子們參與的積極性:“小朋友們,我好想也給橢圓形的南瓜也畫張漂亮的像,可是我不知道應該怎樣畫,哪個聰明的小朋友願意來當我的小老師教教我呀?”鼓勵幼兒大膽上台展示、介紹自己畫橢圓形南瓜的方法,然後,老師以“丫丫”的角色引領大家討論:“畫的象嗎?”若畫得形象,方法得當,便引領大家學習他的方法,若方法不恰當,畫不形象,便加以引導:“畫得怎樣?哪裏不象,應該怎樣畫?”

第三環節:引領孩子們用自己學到的方法來大膽、自信地表現出自己喜愛的南瓜的外形特徵。首先引導孩子們學習合理佈局畫面,鼓勵大膽、自信地下筆畫南瓜,然後巡迴觀察,有針對性地對每個孩子加以引導和指導,重點激發那些怕下筆的孩子的自信心,並給予適宜的幫助,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快樂而樹立“我能行”的自信心。

第四環節:引導孩子們嘗試用線條添畫五官和四肢,將南瓜畫像變成“可愛的南瓜娃娃”。 這一環節目的是讓孩子們按自己的意願用自己喜歡的線條來表現出“南瓜娃娃”的快樂表情和靈動的姿態。給予孩子們富有個性和創造性地表現提供了機會和條件。為了讓孩子們能用不同的線條富有個性地表現出表情、姿態不同的“可愛南瓜娃娃”,我們請孩子們上台做出不同的快樂表情和擺出各種姿勢讓大家觀察、討論用什麼樣的線條表現恰當?怎樣表現?“xxx小朋友的表情可愛嗎?眼睛變成什麼樣?可以用什麼樣的線條來表現?誰來畫畫看?嘴巴呢?用什麼樣的線條來表現?手和腳什麼姿勢?用線條怎樣表現出來?”,讓孩子們充分感知後再讓孩子們在自己的南瓜圖上添畫自己喜歡的五官和姿態,併為那些繪畫表現能力不足的孩子提供不同表情和姿態的南瓜娃娃畫像給予他們啟發和指引。重點鼓勵孩子們自己創造性地表現,不要與別人的相同。

第五環節:“給南瓜娃娃”穿漂亮衣服。首先引導孩子們表述出南瓜有那些顏色?用什麼塗色的方法能將南瓜的顏色較為恰當、美觀地表現出來?從而引導孩子們用漸變色的塗

色方法來裝扮南瓜:“可用那些顏色漸變來給南瓜塗色?怎樣塗才美觀?”然後讓孩子們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搭配給自己的南瓜娃娃塗上漸變色。

最後環節:用“丫丫”邀請小朋友和南瓜娃娃一起同她舉行“豐收舞會”的形式來讓孩子們在歡快的氣氛中愉悦地展示自己的作品,進一步體驗成功和豐收的快樂。讓孩子們美好的情感得到進一步的抒發和引發。

七、課前準備

(一)幼兒的學習準備:

1、認識並學畫各種線條,特別是不同方向的弧線,知道它們的名稱和特徵。

2、認識漸變色,掌握漸變色的選配和塗色方法。

3、知道秋天是瓜果、糧食豐收的季節。

(二)教師的教學準備

1、認真觀察、分析南瓜外形特徵,確定畫南瓜的方法和步驟。

2、精心思考、設計活動組織的形式、方法和引導語。

2、結合畫南瓜布驟圖創編生動、形象、有趣的繪畫步驟兒歌。

(三)教學環境的設計與佈置

1、在電腦大屏幕呈現農民叔叔、阿姨豐收南瓜的喜悦景象。

2、用許多南瓜實物和自制的滕、葉佈置一個“瓜園”。

(四)教學用具的設計與準備

1、用橢圓形和弧線組合畫出的圓形南瓜形圖一張(不圖色)

2、圓形南瓜繪畫步驟圖一套。

3、不同可愛表情和姿態的南瓜娃娃圖。

4、形象可愛、表情愉悦的女孩人物卡片(“丫丫”)、《豐收舞曲》、畫紙、記號筆、油畫棒。

第二部分: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教師出示並操縱可愛的女孩人物卡引起孩子們的興趣和活動的慾望:“小朋友們好!我是農村的小朋友,名字叫丫丫。在秋天這個豐收的季節裏,我們農村小朋友家裏每天都要豐收許多的瓜果和糧食,今天我家又要大豐收了,我真開心啊,誰想知道我家今天豐收的是什麼嗎?是什麼樣的嗎?”“想知道就幫我一起去豐收吧”,帶幼兒來到佈置好的“瓜園”。

(二) 師生互動部分

1、以“丫丫”口吻引導幼兒感受豐收的氛圍。(體驗豐收的喜悦和快樂,誘發美好的情感)

(1)“我家今天豐收的是什麼啊?哇,豐收這麼多的南瓜,可以用來做好多好吃的南瓜食品我們大家一起吃了,我好開心啊!你們呢?”

(2)指大屏幕上:“瞧,農民叔叔阿姨們在幹什麼?他們為什麼笑的那麼開心?我們同他們一起來跳豐收舞表達表達豐收的快樂心情吧”。(帶領幼兒圍着南瓜隨《豐收舞曲》的旋律開心地舞動身體)

2、引導幼兒感知獲取南瓜的有關信息。(瞭解、認識南瓜的外形特徵,為繪畫南瓜作鋪墊)。

(1)以“丫丫”的角色引導幼兒:“摸一摸、看一看、抱一抱、聞一聞,你發現了南瓜的什麼祕密?”(讓幼兒自由感知南瓜的特徵)

(2)引導性提問:“南瓜是什麼形狀?什麼顏色的?身體上有些什麼?摸上去有什麼感覺?頭上有什麼?(幫助幼兒梳理清對南瓜外形特徵的認識)

3、學習畫南瓜的方法(引領幼兒在積極主動的過程中掌握畫南瓜的基本方法,為幼兒能富有個性地表現南瓜的外型特徵和姿態奠定基礎)

(1)出示用橢圓形和弧線組合畫成的圓形南瓜圖,以“丫丫”的角色引導幼兒觀察:

“這是我給什麼形狀的南瓜畫的像?是由幾個什麼圖形和幾條什麼線條組成的?這個圖形象什麼?這些線條是什麼線?表現的是南瓜的什麼?”(引導幼兒通過觀察發現組成圓形南瓜圖的基本元素,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

“猜猜我是先畫什麼?再畫什麼?才會把南瓜畫得這麼形象?”(訓練幼兒的分析能力)

(2)用有趣、形象的兒歌引領幼兒學習畫南瓜的方法。(通過熟練的演示和利用有趣、形象的兒歌幫助幼兒清楚瞭解、記憶畫南瓜的方法和步驟)

“丫丫是這樣畫圓形狀的南瓜的”,邊念兒歌邊演示畫南瓜的基本步驟:“小丫丫畫南瓜,先畫一個雞蛋蛋,再加兩半雞蛋蛋,左弧線畫一半,右弧線畫一半。哎呀呀!南瓜不夠大,再來加兩半,左弧線畫一半,右弧線畫一半。哈哈!大南瓜畫好了,添個瓜柄拎回家”。

(3)給圓形南瓜繪畫步驟圖正確排序。(引領幼兒在積極主動的狀態中加深對圓形南瓜繪畫步驟的掌握)

出示順序打亂的畫圓形南瓜步驟圖,讓幼兒根據“丫丫”念出的兒歌找出相應的步驟圖依次排列,然後並邊念兒歌邊用右手食指進行空畫練習。

(4)引導幼兒在探討的過程中學習橢圓形南瓜的畫法。(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學習將

已學到的知識遷移和變通)

以“丫丫”的角色引領:“小朋友們,我好想也給橢圓形的南瓜也畫張漂亮的像,可是我不知道應該怎樣畫,哪個聰明的小朋友願意來當我的小老師教教我呀?”

鼓勵幼兒大膽上台展示、介紹自己畫橢圓形南瓜的方法,然後,老師以“丫丫”的角色引領大家討論:“畫的象嗎?”若畫得形象,方法得當,便引領大家學習他的方法,若方法不恰當,畫不形象,便加以引導:“畫得怎樣?哪裏不象,應該怎樣畫?”

4、幼兒在畫紙上畫南瓜。

教師巡迴觀察,引導孩子們學習合理佈局畫面,鼓勵大膽、自信地下筆,重點激發那些怕下筆的孩子的自信心,並給予適宜的幫助,讓他們完成作品體會到成功的快樂而樹立“我能行”的自信心。

5、嘗試用線條添畫五官和四肢,將南瓜畫像變成“可愛的南瓜娃娃”。(給予幼兒富有個性和創造性地表現提供了機會和條件)

分別請幼兒做出不同的快樂表情和擺出各種姿勢,引導大家觀察、討論:“用什麼樣的線條表現恰當?怎樣畫?”

幼兒在自己的南瓜圖上添畫自己喜歡的五官和姿態,併為那些繪畫表現能力不足的孩子提供不同表情和姿態的南瓜娃娃畫像給予他們啟發和指引。重點鼓勵孩子們自己創造性地表現,不要與別人的相同。

6、“給南瓜娃娃”穿漂亮衣服。(練習漸變色的搭配和塗色方法)

提問:南瓜有那些顏色?用什麼塗色的方法能會把南瓜娃娃打扮得更美?可用那些顏色漸變來給南瓜塗色?”

讓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漸變顏色搭配裝扮自己畫的南瓜娃娃。

7、同“南瓜娃娃”一起開“豐收舞會”。(展示作品,體驗成功的快樂)

隨着歡快的《豐收舞曲》旋律快樂地向大家展示並有節奏舞動自己的作品。

第三部分:教學後記

這是一個根據我們中班組教師對有效性繪畫教學活動的設計與組織感到困難而從所當前所開展的主題活動《我愛秋天》中選擇、確定出來進行“一課多研”活動的設計、觀摩與研討後,羣體智慧優化出來的有效性繪畫教學活動方案範式。整個研討過程歷經了四次觀摩與研討活動。第一次活動中,教學策略採用:“觀察南瓜、給南瓜粘貼上不同的形狀的五官讓它變成南瓜娃娃、學畫南瓜、展示作品。”在學畫南瓜的過程中,老師逐一講解、示範不同形狀南瓜的畫法。

教師親切的教態,生動的語氣吸引着孩子們積極地去參與活動,活動氣氛看似熱熱鬧鬧,但到幼兒自己作畫時,許多卻不敢動手畫。導致老師一一去把着孩子們的手才能畫出來。活動後,我們及時進行研討、分析其原因,認為老師教學畫的方法仍是注入式的傳統方法,沒能給予孩子們充分的觀察、發現和探索、練習的主動學習的機會,孩子們被動接受,故印象不深,掌握不到位。並認為,採用“先畫一個大圓或橢圓,再在其中畫出幾條縱向的弧線表現南瓜的經脈”的表現方式不能將南瓜的外形特徵形象地表現出來,通過認真觀察、分析南瓜的外形特徵後認為:用中間一個橢圓,兩邊4條以上的弧線組成的圖形來表現南瓜的特徵較形象。

並且發現,活動中缺少豐收的氛圍,可創設豐收情景來增強氣氛。於是第二次活動,教師根據前次研討中的討論,結合自己的一些有益經驗優化了活動方法:佈置了豐收場景,繪製了由中間一個橢圓,兩邊4條弧線組成的南瓜圖。在學習南瓜畫法的過程中,先出示畫好的南瓜外形結構圖引導幼兒觀察:“南瓜圖是由什麼圖形和什麼線條組成的?”,讓幼兒發現其組成元素後,再採取提問式的方法引導幼兒學習畫南瓜,並進行空畫練習,接着鼓勵幼兒在紙上給南瓜畫像當老師教老師學畫採取形來表現南瓜的特徵較形象。當孩子們畫好後又才引導孩子們學習用橙色和黃色進行漸變地給南瓜圖色。由於教師準備的範畫得當,活動程序和引導清晰、有序,讓孩子們易於接受,讓孩子們很好地掌握了方法,因此作畫時孩子們均能大膽、自如地表現南瓜的外形特徵,且也較形象。但覺得仍然缺乏豐收的濃郁氛圍以及沒有活躍的課堂氣氛,導致孩子們的參與活動不那麼積極,分析原因認為是老師的沒有飽滿、熱情的情緒和富有感召力的語言來感染、帶動孩子們。

同時發現省去表現南瓜娃娃的表情和姿態的環節讓孩子們失去了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表現的機會。於是又在此基礎上優化了活動方案後開展了第三次研討活動。在這次活動中,執教教師不僅創遍了直觀、有趣的兒歌來幫助孩子們記憶作畫步驟,而且還繪製了步驟圖引導孩子們通過聽兒歌排列步驟圖的方式來進一步鞏固、記憶畫南瓜的方法。注重引導孩子們在探索、發現、練習的過程中去主動學習。孩子們學習積極性高。但在開始作畫時,相當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筆,在老師的鼓勵和引領後才紛紛動筆畫。分析原因,平時鍛鍊機會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認為,活動時間太長,可減少念兒歌反覆畫和空手練習畫的次數。教師的教態、語言、語氣應再富有感召力些,課堂氣憤會更好。

決定在此基礎上全面優化目標、方法、策略與過程後再開展一次較為優質、有效的活動。就這樣,全體教師吸納了前三次活動中的優點完善了方案後又開展了第四次活動。在這次活動中,教師的活動程序清晰有序,過程生動、有趣,方法得當;富於啟發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師的教態、語言、語氣始終充滿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們情緒愉快地積極、主動參與到活動中來。

中班美術活動方案6

設計意圖:

一天,楊爍小朋友畫畫時想喝水,對她的好朋友茜茜説:“你幫我接着畫吧”。茜茜迅速地投入到楊爍的畫中……楊爍回來後説:“真好玩,你把我畫的時鐘變成了皮球,鉛筆變成了小樹……”我為孩子的聯想力和創造力感到驚奇,正如《綱要》中指出:“為幼兒創設展示自己作品的條件,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相互欣賞,共同提高,大膽表達自己的想象,分享創造的快樂”。因此我精心設計了美術活動《快樂的大轉盤》,讓孩子在愉快的活動中大膽想象,為同伴的作品添畫,感受同伴不同思維方式和表現方式,體驗交換作畫的趣味性,展示幼兒藝術活動的魅力。

活動目標:

1、啟發幼兒在同伴原有繪畫形象的基礎上大膽想像,為同伴的作品添畫。

2、感受同伴的不同思維方式和表現方式,體驗交換作畫的.趣味性。

活動準備:

1、幼兒有根據任意圖形想像作畫和合作繪畫的經驗。

2、勾線筆、背景音樂、油畫棒、畫紙。

3、坐位安排成環形。

 活動過程:

一、引導

1、出示基本圖形,啟發幼兒説説:“你想把它變成什麼”。

2、從簡單的基本形開始,分步驟示範,讓幼兒猜想老師畫的是什麼。

3、師生共同想象添畫,讓幼兒感知其中的創造性和變異性。

4、講解“大轉盤式作畫”的方式和遊戲規則。

二、創作

1、幼兒按“大轉盤式作畫”的方式和規則作畫。(播放優美的音樂)

2、啟發幼兒在同伴原有繪畫形象的基礎上大膽想象,為同伴的作品添畫。

3、教師參與活動,並積極引導。

三、交流、體驗

1、引導幼兒回憶、尋找自己原先的創作圖案,與同伴分享創作的快樂。

2、展示幼兒作品,談談“大轉盤式作畫”的感受。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根據作品創編故事,並相互交流。。。。。。

中班美術活動方案7

活動目標:

1知道月夜的特點,能用油畫棒和顏料來表現夜晚月亮星星掛在天空中的美麗意境。

2能用語言描述學着用語言描述夜晚的安靜和甜美。

重點:學畫學畫月亮星星,用水粉畫背景。

難點:用語言講述月夜的安靜和甜美。

活動準備:教師範畫,油畫棒,水粉顏料,水粉筆,擦布,瞭解月夜的各種樣子,歌曲。

活動過程:

(一)引題,欣賞《搖籃曲》

師:小朋友聽這是什麼音樂啊?

幼:搖籃曲

師:是搖籃曲小朋友應該怎麼樣啊?

幼:睡覺

教師出示圖片

師:哦,天黑了,要睡覺了。媽媽坐在寶寶得旁邊哼着搖籃曲,搖着搖籃。寶寶閉着眼睛,安安靜靜的睡着了,外面的月亮和星星都笑眯眯的看着她們。小朋友猜外面應該是什麼時候啊?

幼:晚上

師:外面是怎麼樣的啊?

幼:黑黑,很安靜……

師:是不是很美啊?

幼:是的。

(二)教師示範

師:那今天我們就用畫筆把月夜畫出來。老師先來示範一下,今天我們要用新的方法,我們先畫星星和月亮用蠟筆塗上顏色,給他們塗上什麼顏色啊?

幼:黃色

師:現在我們要來畫背景了,我們用水粉顏料來畫,應該塗什麼顏色啊/

幼:黑色。藍色……

師:那老師每個顏色都試試看,塗水粉顏料的時候可以從蠟筆上塗過去,蠟筆是油性的`,水粉顏料不會覆蓋上去。

師:哪個顏色最漂亮啊?

幼:深藍色……

(三)幼兒作畫

師:小朋友都説深藍色好看,那我們今天就用這種顏色作畫。

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師:小朋友都把月夜畫好了,那你們跟身邊的小朋友説一説,安靜的月夜你在幹什麼呢?

幼兒討論

(四)

師:小朋友回家以後都觀察一下,看看安靜的晚上人們都在幹什麼?

教材分析:“夜晚”是幼兒比較熟悉的,而且夜晚可以讓人產生很多想象,針對這個內容開展本次活動,結合生活中的觀察用水粉顏料來描繪,知道油畫棒是油性的,水粉顏料不會覆蓋上去。發展幼兒的想象力,讓幼兒用自己的思維,不同的色彩來創作。同時在活動前引導幼兒回憶月夜,讓他們對活動產生興趣。活動反思:這是一堂美術活動主要是在幼兒學會蠟筆畫的基礎上,學會用水粉顏料畫背景。開始時我用搖籃曲和圖片引出晚上,讓小朋友説出夜晚的顏色,然後用顏料畫出來。這堂課的不足之處:一開始我用蠟筆示範畫星星的時候用黃色,應該用深色可以讓小朋友看得更加清楚一點。第二我限定了幼兒用黃色畫星星和月亮,忽略了小朋友的想法,應該讓他們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用他們喜歡的顏色來畫。總體來説小朋友對這堂課還是比較感興趣的,畫的也挺漂亮的,不足之處有待加強。

中班美術活動方案8

教材分析:

美術課程被公認為是對創造力培養最具成效的課程之一。"想象力既是藝術創造的源泉,也是科學發明的源泉。"而在幼兒園繪畫領域的人物畫繪畫活動中,常常出現幼兒不理解人物內心情感變化,無法產生共鳴,從而導致很難靈活地運用畫筆來創作,唯有機械地臨摹出人物面部表情。針對這一點,我展開了圍繞以人物有趣的表情變化為主線,符合中班年齡特點,貼近幼兒實際發展水平的富有心理撫慰功效的主題式繪畫活動。本節課為系列課程的第一課時,設計生動有趣、富有挑戰與創意的遊戲情節和操作環節等,旨在啟發幼兒通過初步觀察喜怒哀樂的'表情下,人的眉眼鼻嘴不同的變化;給予幼兒發揮個性的自由,表現獨特個性的空間,在初步感知、瞭解人臉部的基本特徵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創作,從而發展其想象力與創造力。

教學目標:

1.通過多感官參與,幫助幼兒理解喜怒哀樂時,眉、眼、鼻嘴的特徵變化,初步掌握人物面部表情變化規律。(教學重點)

2.學習運用線條、色彩和形狀,初步繪畫出人物生動而豐富的表情。(教學難點)

3.鼓勵幼兒細緻觀察,激發其對人物畫的繪畫興趣。

教學準備:

1.幼兒用具準備:繪畫紙、彩筆、五官操作教具、小鏡子。

2.教師教具準備:音樂、展台。

教學過程:

1. 師生共同演唱歌曲《表情歌》,在遊戲情景中體驗高興、害怕、生氣等情緒。

2. 出示表情拼圖,請幼兒根據需求,自由選擇不同大小、顏色、形狀的臉型和五官造型來進行拼擺。

3. 交流小結:你拼擺出的"臉兒"是什麼樣的表情,照着小鏡子學一下。

4. 提問:這樣的表情説明他心裏怎麼樣,到底發生什麼事情了?幼兒回答:皺眉的表情説明他不開心,他一定是找不到自己的玩具了;哈哈大笑的表情説明他非常開心……

5. 教師小結:我們的心裏藏着一間小房子,當你不開心時,小房子裏就會黑黑的,塞滿了東西,感覺悶悶的堵堵的。如果這樣下去時間一長,人就會生病。所以,我們一定要想辦法,像出去走一走、聽聽音樂、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和好朋友在一起等,讓小房子打開窗,投進陽光,真正讓自己快樂起來。

6. 提供繪畫材料,請幼兒自由繪畫有趣的臉。(教師提出繪畫要求:幼兒邊照鏡子邊做出各種表情,啟發其認真觀察眉、眼、鼻、嘴的特徵變化,並主動嘗試繪畫創作。)

7. 幼兒間講述自己的美術作品,遊戲:學一學(模仿好朋友畫紙上的面部表情)。

8. 自然下課。

活動延伸:

1.親子繪畫活動:微笑的媽媽,打呼嚕的老爸

2. 幼兒園季節課程:小樹葉的表情3. 結合日常生活,啟發幼兒善於觀察,會簡單的自我排解煩惱和幫助好朋友疏通不良情緒。

3. 在區角遊戲區投放操作材料,提供繼續深入、持久地探究人物面部表情變化的規律。

4. 名畫欣賞:達芬奇《蒙娜麗莎》,畢加索《夢》,蒙克《吶喊》等。

中班美術活動方案9

活動準備

幼兒觀察過樓房,對樓房有一定的認識。

水彩筆筆蠟筆。

重難點

用不同的圖案、線條裝飾樓房。

畫出外形、結構各不相同的樓房。

活動目標

樂於用不同的圖案、線條裝飾樓房。

知道在會樓房是要畫窗户的房頂。

能根據想象畫出外形、結構各不相同的樓房。

活動過程

1、用遊戲的口吻導入課題。

師:這幾天樓房爸爸、樓房媽媽和樓房寶寶特別高興,因為五一勞動節期間人們把它們打扮的非常漂亮。今天,我們就來畫一畫這樓房的一家。

2、教師邊提問編示範,畫出幼兒心中樓房的一家的形象。

(1)師:樓房爸爸是高個還是矮個?是胖是瘦?樓房媽媽呢?樓房寶寶呢?(樓房爸爸最胖最高,樓房寶寶最矮最瘦,樓房媽媽中等。)

(2)師:他們頭上光禿禿的是不是不好看呀,我們來給它們戴上帽子怎麼樣,那可以戴什麼形狀的帽子呢?

幼兒舉手回答。

(3)師:這些樓房沒有窗户,房間裏一定很暗,你們想想看畫什麼樣的窗户好看?還有其他樣子的窗户嗎?

師:那是一棟房子裝一種窗户好看,還是一個窗户一個樣子好看?

(4)師:它們戴的`帽子可以用什麼線條或圖案來裝飾會更漂亮呢?

師:想一想你們平時看到的樓房外面還有什麼呢?

幼兒舉手回答。

3、幼兒動手畫畫,教師引導。

(1)畫樓房的一家要包括爸爸、媽媽、寶寶或其他親人,鼓勵幼兒設計不同的樓房外形。

(2)鼓勵幼兒大膽地用不同的線條、圖案進行裝飾。

(3)提醒幼兒在裝飾樓房時,既要有線條又要有面。

4、展示幼兒作品,互相欣賞,引導幼兒進行評價

師:你們最喜歡哪幅畫?什麼地方畫得好?為什麼?

幼兒自由討論,請個別幼兒回答。

中班美術活動方案10

教學目的:

培養幼兒對刮畫的興趣。 鼓勵幼兒大膽作畫, 培養其創造能力。

教學準備:

1、每位幼兒一張刮畫用的蠟紙。(用較硬的紙上塗上一層各種顏色的蠟筆, 再用深色如棕色、黑色、或深蘭色等塗上覆覆蓋住底色。

2、 各種刮畫工具, 如竹籤、刀片、小勺、螺絲刀、叉子及各種形狀的齒狀積木、舊梳子等。

3、老師刮畫範畫一張, 已塗好的蠟紙一張, 刮畫工具一套。

 教學過程:

1、老師出示刮畫工具, 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這些叉子、竹筷和小刀 他們有什麼用處呢?除了你們説的用處之外, 他們可以用來幹什麼?

2、嘗試活動。

請幼兒用各種工具在已塗好的畫紙上試刮一下。 看看能畫出一些什麼圖案。

3、老師總結各種工具可以刮出不同的美麗的線條和圖案。

4、老師示範刮畫長頸鹿。

用竹籤刮出一個圓, 圓下有兩條線, 又是一個橢圓, 下面是四條柱子, 刮出眼睛和嘴巴、耳朵, 身上有色塊,

用小刀塊,脖子上的皮毛用梳子刮,長頸鹿見到小朋友十分高興, 就唱起了歌, 用叉子刮出波浪狀的五線譜。

5、出示範畫 請幼兒看一看、講一講, 老師用什麼工具, 刮出了什麼?

6、幼兒刮畫:請小朋友用各種工具來刮一張畫吧。

7、總結:重點表揚大膽作畫的幼兒。

這麼多美麗的刮畫作品, 我們來把它佈置成一個刮畫作品展, 請別的班級的小朋友也來參觀吧。

中班美術活動方案11

活動目標:

1、利用圖案畫裝飾花瓶,鞏固對稱、均等、中心花、邊花、角花等概念。

2、發展樂於設計樂於創作,熱愛繪畫的學習品質。

3、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5、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活動準備:

廢舊掛曆紙剪成的花瓶紙型。根據幼兒要求提供繪畫工具。

活動過程:

1、工人叔叔燒出—批白色花瓶,但現在外貿出口需要把它們變成花卉的,請小朋友來裝飾一下,要求設計要精美,圖案要細緻,有中心花、邊花和角花。

2、幼兒可以説説自己準備用什麼工具,畫什麼圖案,達到小組內互相啟發的目的。

3、自己動手,繪製花瓶。

活動建議:

活動前教師找一隻用圖案畫形式裝飾的工藝花瓶,請幼兒欣賞。

中班美術活動方案12

活動目標:

1、感受色彩,鞏固對常見顏色的認識,增進對色彩的興趣。

2、會任意選擇綿籤、印章、滾、粘貼的方法表現彩色手帕,體驗美術活動的興趣。

3、幼兒的動手能力、創造力和簡單的口語表達能力得到發展。

活動準備:

1、彩色手帕四幅、百隻手扒(幼兒人手若干)。

2、各種形狀的塑料盒、顏料盒、小勺、彈珠、棉籤、印章、彩紙、膠水。

活動過程:

1、感知色彩,鞏固認識顏色。

(1)出示平常常用的顏色。(師:今天,漂亮的顏色來和小朋友做遊戲,看看有哪些顏色?

(2)師:有了這些顏色,你想幹什麼?

2、鞏固掌握使用各種材料的方法。

出示四幅範例讓幼兒欣賞,感受色彩美。師:看!漂亮的顏色變出了美麗的.手帕,這些手帕是用什麼方法變出來的?

教師即興根據幼兒講述的方法讓幼兒回憶各種材料的使用方法。(棉籤畫、滾珠畫、印章畫、粘貼畫)

3、鼓勵幼兒大膽創作。

(1)師:今天工人叔叔帶來了一些白手帕,請小朋友幫忙把這些手帕變成彩色手帕,你想用什麼方法?

(2)師提出要求:用你喜歡的方法、喜歡的顏色製作一塊漂亮的手帕,畫好後看看手帕上有什麼?(提出衞生要求)

(3)幼兒創作。(教師指導)

4、引導幼兒用簡單的語言表達。(1)幼兒介紹。師:那些手帕是你畫的?你用了什麼方法,覺得畫得怎樣?

(2)激發幼兒再學習的興趣。師:今天,老師還學會了一種新的方法:吹。教師示範吹畫的方法,讓幼兒看看像什麼?

5、活動延伸:談論、探索:還可以用什麼方法是自己的手帕更漂亮?

中班美術活動方案13

幼兒園中班美術活動教案:紙編活動

幼兒園中班美術教案:紙編活動

一、生成活動

在我園的民族教育活動中,我班的民族工藝展示台上,展示着許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藝品,其中有各類編織的物品。一天,班上的李元溶小朋友拿着一個竹編的小動物好奇地問:“咦?這是什麼做的呀?真好玩。”他的一句話馬上吸引來幾名幼兒。他們又拿起其它的幾件編織的物品,看着、摸着、説着。幾天後,班上的小朋友先後拿來了竹編、草編、布編、繩編等各種編織物。見孩子們的興趣越來越濃,我準備就編織開展幾次活動。

二、活動目標

通過觀察編織物品,激發幼兒參與學習的慾望。培養幼兒多種能力。

三、活動過程

(一)欣賞活動

目標:

⑴ 觀察編織物的特點,激發幼兒參與的慾望;

⑵ 瞭解幼兒對圖示的理解水平。

材料:各種編織物品若干,紙編作品若干,彩條若干,説明書一份。

過程:

⑴ 出示展示台,讓幼兒欣賞,並介紹自己所帶的物品,找異同點,引導幼兒小結用的材料不同,都是編織而成的;

⑵ 教師出示紙編作品組成的畫面,讓幼兒欣賞,引起幼兒的興趣;

⑶ 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出示作品所用的材料,並出示相關的紙編説明書,提出探索問題上面符號代表什麼,和以前看過的摺紙圖示有什麼不同;

⑷ 幼兒熟悉材料,嘗試看圖學習直編。

分析:幼兒對參與活動,尤其是説明書的投放很感興趣,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的熱情,但是説明書的第五步對幼兒較難,需成人指導,所以在説明書的旁邊應投放相應的供幼兒拆編的紙編作品,提高對圖示的理解。

(二)操作活動(一)

小組活動㈠

目標:引導幼兒能自己看説明書,進行直線編。

材料:説明書,彩條及相關成品,教師邊觀察邊幫助小組。

過程:

⑴ 幼兒分組自選編織成品,學習看説明書直線編,發現説明書中圖示的規律;

⑵ 幼兒自由編織,教師輔導個別幼兒;

⑶ 引導幼兒在仿編後進行變化;

⑷ 請幼兒介紹自己作品。

分析:幼兒基本學會了看説明書,在第五步時,不少幼兒藉助旁邊可拆收的作品。但投放的`彩條的寬度要有變化,以利於幼兒選擇組畫。幼兒的作品種類少,主要是因為幼兒間的相互模仿和幼兒的感性經驗少所造成的。針對這種情況,應從豐富幼兒的經驗入手。

操作活動(二)

目標:引導幼兒自己看曲線編的説明書。

材料:説明書,彩條等。

過程:

⑴ 幼兒小組自學曲線編的方法;

⑵ 和幼兒共同總結曲線編織的特點,教師輔導個別幼兒;

⑶ 組織幼兒賞析幼兒作品。

分析:幼兒能根據説明書自學曲線編,個別幼兒不再需要教師的輔導,但有十名幼兒需旁邊的輔助説明才可以編。

操作活動(三)

目標:

⑴ 鼓勵幼兒利用兩種編織方法編織出自己需要的形 象,

⑵ 鼓勵幼兒大膽地創新,並能與同伴協商合作。

材料:彩條,膠棒,各色彩紙,水彩筆,大白紙等。

過程:

⑴ 請幼兒自由組合,協商所要組合的畫;

⑵ 引導幼兒按自己的主題分工;

⑶ 引導幼兒自己解決組畫過程中的分歧意見;

⑷ 作品展示,引導幼兒自評、互評。

分析:幼兒經過相互協商,把各自喜愛並想表現出來的作品歸納為三類,並自覺分組,組合出的三幅畫是:海底世界、森林小動物、公園一角。幼兒情緒高,興趣濃厚,當不知道的形象出現時,幼兒會去相關的區域尋找答案。幼兒學會了協商解決問題,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能力。另外,幼兒衝出了紙條的侷限,能使用多種材料進行組畫。(來源:屈老師教案網)

屈老師

中班美術活動方案14

 活動準備

摺紙成品:飛機、兔子,蒐集有關圖片,操作彩紙。

活動過程

 活動一:找相同

1、導入活動引起興趣

老師: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特殊的小兔子,你們猜它是用什麼材料做的,看它是坐着什麼來的,(出示小兔子飛機)你們知道小兔和飛機是什麼方法折出來的嗎?

2、找相同、探索方法

(1)引導幼兒觀察飛機的外形結構;

a.機頭是什麼形狀的?是怎麼折的?

b.機翼在什麼地方?

c.哪一部分是機尾?

(2)引導幼兒觀察兔子的外形結構;

a.小兔子什麼地方是尖尖的、長長的,和飛機的哪一部位相同。

b.小兔子的耳朵是怎麼折出來的?

(3)請幼兒將飛機和兔子作品打開,討論探索出折的方法,並找出相同點。

(4)幼兒操作,教師巡迴觀察。

3.老師總結

(1)老師:原來飛機和兔子開始兩步的折法是一樣的,都是集中在一角向中心線折的。這種方法叫集中一角折。

(2)為什麼飛機和兔子都用集中一角折的方法呢?

4.看圖示操作

(1)教師出示示意圖。

(2)引導幼兒邊看圖邊操作。

(3)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5.展示作品

讓幼兒講一講自己折的小兔子準備坐飛機去幹什麼?

6.活動延伸

還有什麼東西它們身上的哪一部分是尖尖的、長長的,能夠集中一角折的方法來表現,請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收集有關的'圖片和模型帶到幼兒園。

 活動二:找朋友

活動準備:圖片:鴨子、鵝、大雁、天鵝、母雞、魚、鳥等,操作紙。

1.創設環景,進行談話

(1)把幼兒帶來的圖片懸掛在活動室內,請幼兒觀察。

(2)幼兒自由交談討論自己和同伴帶來的圖片,找出圖片中和集中一角相同或相似地方讓它們做朋友。

a.你收集的是什麼圖片,為什麼收集這張圖片?

b.啟發幼兒找出能用集中一角表現的主要性。

(3)教師巡迴觀察、傾聽,引導幼兒抓住並説出主要特徵。

2、操作嘗試

(1)引導幼兒邊觀察圖片邊用集中一角折的方法探索操作,概括物體的主要特徵。

(2)鼓勵幼兒大膽探索抓住相同點進行表現。

(3)教師巡迴觀察,及時引導幼兒介紹或討論有創意的方法。

(4)啟發幼兒按自己的興趣摺疊1-2個動物造型。

3、展示作品

(1)讓幼兒介紹自己創造出來的動物作品。

(2)向大家講解方法及步驟,並示範給大家看,教師進行小結補充。

(3)幼兒將作品自由組合在一起,創編一個故事。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探索集中一角折的方法,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和探索慾望。

2、啟發幼兒抓住物體的主要特徵,用集中一角折的方法表現出來,培養幼兒獨立的表現能力和創新意識。

3、通過收集有關圖片資料激發幼兒的創作慾望,鼓勵幼兒積極思考探索,創作出新的物體。

中班美術活動方案15

活動背景

中班幼兒能感知和發現常見幾何圖形的基本特徵,並能進行分類。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開展了“有趣的圖形”主題活動。中班幼兒能運用繪畫、手工製作等方式表現自己觀察到或想象的事物,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和能力水平,我們組織了此次活動。

活動目標

1.能發現不規則線條畫裏的幾何形狀,尋找出不同的小魚圖形,並能根據已有經驗進行添畫。

2.能大膽表達自己的發現,體驗圖形變化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黑板,示範用線條畫1張(內含三角形、圓形、半圓形、長方形),裝飾好的不同形狀和不同裝飾方法的小魚範例4條。

2.線條畫5大張(內含三角形、圓形、半圓形、長方形、橢圓形、梯形),黑色勾線筆人手1支,水彩筆若干。

活動過程

1.出示線條畫範例,請幼兒説説自己的發現。

師:這是一張神奇的線條畫,在畫裏藏着許多祕密呢,仔細看看,你發現了什麼?

師:再仔細看看,線條畫裏還有和它一樣的形狀嗎?線條畫裏有其他的形狀嗎?

教學建議:在幼兒發現一種圖形後,引導幼兒繼續尋找相同的圖形,進行歸類;鼓勵幼兒在線條畫中尋找和發現不同的幾何圖形。

2.遊戲導入,示範尋找和添畫出魚的圖形。

(1)師:再告訴你們一個祕密,許多調皮的小魚就躲在這些形狀裏,跟我們玩捉迷藏遊戲呢,你找到它們了嗎?

(2)教師示範在其中一張線條畫中添畫出小魚外形。

①師:老師已經找到一條小魚了,想不想看看它躲在哪兒?(教師示範找一條長方形的小魚,添畫出小魚的眼睛、嘴巴、鰭、尾巴)

②師:xx形的小魚找到了,剛才老師添畫了什麼,就變成了小魚了?

(3)幼兒嘗試尋找不同的形狀,添畫小魚外形。

①師:其他形狀裏也藏着很多小魚呢,誰找到了?試試把它們畫出來吧。(請兩名幼兒在線條畫中指出小魚,添畫眼睛、嘴巴、鰭、尾巴)

②小結:線條畫裏藏着圓形的小魚、三角形的小魚、長方形的小魚、半圓形的小魚。

教學建議:在教師示範添畫小魚外形時,如果有幼兒提出他已找到小魚,則請幼兒來示範添畫,教師可在一旁提示要添畫完整,可用“哪裏是小魚的頭”、“小魚的眼睛在哪裏”、“看看小魚還少了什麼”等進行提示。請幼兒來嘗試尋找和添畫時,提醒幼兒尋找與範例不一樣的圖形小魚,兩名幼兒可同時添畫不同形狀的小魚,這樣節約其他幼兒等待的'時間,又給幼兒多種形狀的小魚外形的感受。

(4)出示裝飾好的小魚,貼在相應的圖形上。

師:我也找到了幾條小魚,你們瞧,這是圓形的點點魚、三角形的波浪魚、長方形的斜線魚、半圓形的小花魚,它們都穿上漂亮的衣服啦。

教學建議:裝飾好的小魚儘量選擇小圖形,因為大多數幼兒在示範時喜歡找大的圖形,這樣裝飾好的小魚貼在相應圖形上,就不會遮住幼兒之前的範例,能較好地尊重和展示幼兒的創意。

3.幼兒操作,尋找和添畫魚的外形。

(1)師:你們想不想找小魚?在桌上的線條畫裏還藏着許多各種形狀的小魚,裏面還有跟黑板上不一樣的圖形呢,找到小魚後就幫小魚畫出頭、眼睛、鰭、尾巴,還可以給它穿上漂亮的衣服,我們趕緊去找一條吧。

(2)幼兒操作,教師提醒幼兒要添畫完整的魚,畫得快的幼兒可用水彩筆添畫魚身花紋。留意找到不同圖形的小朋友的作品。

教學建議:幼兒操作的線條畫比範例多了梯形和橢圓形的圖形,給幼兒更多挑戰和遷移經驗的機會。重點引導幼兒尋找小魚圖形,並添畫完整,鼓勵幼兒尋找多條不同形狀的小魚。

4.拼圖欣賞,分享圖形變化的小魚。

(1)拼圖遊戲。

與幼兒一起將操作桌子拼起來,使畫面變成大拼圖。引導語:中間的小朋友站兩邊,小魚小魚找朋友,變成一張大拼圖。

(2)分享交流。

師:線條畫裏藏着的各種形狀的小魚被我們找出來了,誰找到了跟黑板上不一樣形狀的小魚?有趣的圖形能變出有趣的小魚,你最喜歡哪條小魚?

師:喜歡找小魚嗎?線條畫裏還藏着很多小魚呢,我們把畫帶到班級裏去,繼續找小魚吧。

教學建議:拼圖遊戲時,可請幼兒幫忙一起拼桌子,讓他們親歷自己的作品變成大拼圖的神奇和驚喜;分享交流可用自己介紹、相互推薦、教師提示的方式講評,結合現場情況,幫助幼兒提升創作經驗。

活動延伸

1.將作品展示在班級美工區牆面上,鼓勵幼兒在區域活動時,繼續尋找“藏在圖形裏的小魚”,繼續創作,讓大拼圖更加完滿。

2.可在美工區提供其他形狀的圖形紙,開展“圖形變小魚”活動,並展示孩子的作品,鞏固認識多種圖形,進一步分享添畫和裝飾的方法。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始終處於一種發現——創作——再發現——再創作的動態過程中,不斷給孩子帶來驚喜和挑戰。孩子興致盎然,畫面充滿稚趣。我發現“變化”是本次活動成功的祕訣,變化出新意,變化出神奇。

營造變化的遊戲情境。活動開始,“一張線條畫,藏着祕密”,一下就激發了孩子們發現的熱情;“圖形裏藏着小魚”,讓線條畫的範例藴藏玄機,“和小魚捉迷藏”讓孩子們的發現之旅充滿趣味,操作時,孩子們不斷喊出“我找到××形的小魚啦”,可見,“捉迷藏”的遊戲情節已深入孩子心中;單幅畫變成大拼圖,讓孩子們的遊戲熱情再次升級,不禁紛紛感歎:“哇,好大的畫啊,好多的魚啊!”活動的每個環節都是一個遊戲,不斷變化的遊戲,吸引着孩子們持續發現和創作。

採取變化的引導方式。示範添畫時,孩子提出了他已找到小魚,我就請他來示範添畫,改變了原先設定的教師首先示範的策略;3名示範幼兒的作品不盡相同,比如頭部位置、眼睛的畫法、鰭和尾巴的形狀,我一一給予肯定,避免了範例給孩子造成的思維定勢;變成大拼圖時,幾個男孩子主動幫忙移桌子,我就順勢説:“大家一起來幫忙,變出大拼圖嘍。”大部分的孩子都參與移桌子和拼畫的過程,雖然只有短短几十秒時間,但避免了孩子的等待,而且合作親歷變化,讓這一環節更有意義。

鼓勵變化的表現手法。幼兒操作時,我發現一些幼兒畫的眼睛、魚鰭和尾巴形狀各異,我還發現部分幼兒裝飾小魚採用混合的方法,如點點和線條結合,平塗加上花紋等,我鼓勵孩子繼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添畫和裝飾,並在結尾點評時,與全班孩子一起分享他們的經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