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校本課程方案(6篇)

來源:文萃谷 2.42W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順利進行,常常需要預先準備方案,方案屬於計劃類文書的一種。那麼方案應該怎麼制定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中校本課程方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國中校本課程方案(6篇)

國中校本課程方案1

一、評價的背景

沭陽如東中學校本課程的一個特點是對現有學科知識的整合,重視對科學知識的應用。學科知識的整合一方面強調同一學科內不同知識在學習階段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上的不同;另一方面也強調不同學科知識學習的相互配合,以達到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最終實現不同學習階段、不同學科課程的相互配合,達到學科交融的、教學優化、提高效率的目的。

學校校本課程體系的基本機制是:學生依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條件和基礎選擇不同的校本課程,在這種拓展性、發展性的學習中,學生要更多關注某些問題,並就該問題主動學習和思考,不斷產生進一步研究和探討的衝動。

二、評價的原則

發展性原則。沭陽如東中學校本課程開設的根本目的是發現和發展學生的潛能,更好促進學生潛能的發展是校本課程評價的根本性原則,所有的校本課程必須明確促進學生髮展的課程目標。

拓展性原則。學校校本課程是對國家課程的拓展和延伸,要與基礎型學科的.教學密切相關但又超越通常的學科課程教學,決不能成為學科課堂基礎知識教學的變相增加。學生能否實現學科知識的拓展是評價校本課程實施成效的重要內容。

科學性原則。學校校本課程的提出和教學內容設計必須符合科學性的原則,要體現某一學科或領域的特點與規律。理科類的校本課程要儘量體現科技發展的時代特徵與趨勢,文科類的校本課程要體現文化性、社會性。校本課程的設計要儘量幫助學生認識一個科學規律、自然或社會現象。

適用性原則。校本課程的開發必須與學生身心特點相適應,與學生的興趣愛好相一致,在難度上不能超越學生髮展的基礎,要儘量選擇一些學生關心的當代科技與社會發展中的熱點問題。學生的選擇是校本課程是否開設的重要基準。

廣泛性原則。教師可以選擇認為合適的任何內容用來設計校本課程,只要通過學校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的評審就可以列入校本課程目錄。

動態性原則。學校的校本課程是動態滾動發展的,根據各方面的反映,每年都進行校本課程目錄的重新修訂,新的、成熟的校本課程不斷加入,一些不受學生歡迎或準備不足、教學效果不好的校本課程將談出,校本課程的總數量將維持在30門左右。

三、沭陽如東中學校本課程評價內容

沭陽如東中學校本課程評價體系由四部分組成:課程目標與計劃的評價;課程開設準備與投入評價;課程實施過程評價;課程實施效果評價。四個評價部分分別在課程質量的四個控制點進行,通過控制對課程實施全程質量管理和質量保障。

1、課程目標與課程計劃的評價。課程目標與課程計劃的評價主要包括:課程設計的意義,開設課程的必要性、現實性和可能性,通過該課程希望達到什麼樣的目標,這些課程目標與沭陽如東中學培養目標的一致程度,課程目標實現的基礎,課程大綱的科學性、適用性、時代性等。

2、課程準備與投入評價。課程準備與投入評價主要判斷教師開設課程的準備程度,包括教師個人的知識準備、教學資料的準備、教學組織與教學安排、實驗參觀調查等。以課程計劃、教學設計、講義等為主要標誌性信息。

3、課程實施過程評價。課程實施過程評價主要是對課堂教學過程的評價,包括對教師的評價和對學生的評價,教師評價側重瞭解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方法、教學水平,對學生的評價側重瞭解學生的興趣、學生的感受等。主要收集信息的手段是學校組織同行專家聽課,對學生進行隨堂問卷調查等。

4、課程實施效果的評價。課程實施效果的評價主要是瞭解課程實施以後是否達到了原來設計的教育目標,還存在哪些偏差,為此下一輪應當如何改革等。收集信息的重要途徑是考試完以後對學生進行的問卷調查,徵詢專家、同行教師、教學管理部門的意見等。

四、沭陽如東中學校本課程評價指標體系

1、課程目標與課程計劃的評價。

課程目標與課程計劃的評價主要用於校本課程的立項,只有通過該項評價的校本課程才能獲得正式的立項,只有通過立項評審的校本課程才能列入學校校本課程計劃。

2、課程準備與投入評價

課程準備與課程投入評價是為校本課程開設服務的,這是開課的必備條件,立項的校本課程只有通過此項評價才能被正式排入學生選課表中供學生選擇。

3、課程實施過程評價

課程實施過程評價主要是對校本課程教學的評價,這樣的實施過程包括了各種教學形式和教學環節(比如參觀、實驗等均包括在內),評價集中在教師“教”和學生的“學”兩個方面。在校本課程投入和準備一定的情況下,影響教師“教”的主要是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方法、教學管理等方面,影響學生校本課程“學”的主要是學習情趣、課程教學與學生經驗、體驗的聯繫、教師的教學管理激勵等。課程實施過程的評價結果可以用於對教師校本課程教學工作的考核。

4、課程實施效果的評價

課程實施效果的評價主要是瞭解校本課程目標的達成度,沭陽如東中學校本課程的實施效果評價需要與校本課程設計的目標聯繫在一起,根據學校課程的總體設計,學校校本課程的開設主要是發展學生的潛能,要對國家課程進行拓展,促進學生個性特長的發揮,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校本課程的課程實施效果評價主要是評價本門校本課程的目標達成度、學生的發展情況、學生的滿意度、其他方面對校本課程實施效果的評價等。

國中校本課程方案2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初級中學坐落於美麗的青島西海岸,佔地面積67畝,建築面積2.3萬平方米,投資1.5億元,是一所可容納36個教學班、能滿足1800名學生就學需求的初級中學。

學校秉承環保、生態、先進的設計理念,按照“全國千所示範性國中標準”要求建設,現有全塑運動場,籃球場、體育館以及游泳池;建有理化生實驗室、微機教室、綜合實踐室、生物園、機器人教室和天文台、生命科學教室等功能室,設有校園電視台和智能錄播系統,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實踐能力搭建了平台。

學校秉承教育即服務、質量即生命、特色即品牌的辦學理念,堅持“培育陽光生命,奠基智慧人生”,狠抓學生習慣養成,把責任教育作為學校的發展特色,努力打造師生共同成長的幸福家園,辦人民滿意的學校。學校非常重視校本培訓工作,現將我校校本培訓工作自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指導思想

學校確立了教師隊伍建設的思路,即以師德師風建設為核心,以提高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為重點,把教師的全員培訓與骨幹教師的重點培訓有機結合,着力構建學習型組織框架,努力造就一支政治素質優良、業務基礎堅實、實踐經驗豐富、整體結構合理的研究型教師隊伍。

二、培訓內容

我校的校本培訓堅持“以人為本”,突出針對性和靈活性的特點,滿足教師專業化和個性化發展。擬在下面幾個方面進行教師的校本培訓:

1、抓好師德教育培訓。深入貫徹落實在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開展“師愛助你成長”、“我做學生良師益友”、 “教師風采演講”活動。加強老師的的師德教育培訓。

2、青年教師的培訓。青年教師培訓關係着學校的現在和未來。為此,在校本培訓中,確定:學校——教研組——個人三級培訓的思路,制訂出“青年教師校本培訓方案”和年度青年教師校本培訓計劃、考核細則及獎勵方案。利用講座、結對子、聽評課、上彙報課等多種形式對青年教師進行不間斷的培訓,

3、骨幹培訓。制定骨幹教師培訓目標、措施、考核細則、獎勵方案,形成骨幹教師培訓體系,初步形成優秀人才脱穎而出的環境和機制。在全員培訓的過程中,對中層以上幹部、班主任、教研組長進行專門培訓,提高骨幹教師的政治業務素質和新課程改革所必須的教育教學能力,充分發揮他們在校本培訓中的骨幹和示範作用。

4、班主任培訓。重在培養年輕、優秀、骨幹、特色班主任。培訓工作中,要逐步建立健全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制度,對班主任的“德、能、勤、績”進行考核,完善一年一度的聘任和評選制度,確實形成班主任聘任、使用、培養、考核、獎懲的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

三、培訓方式

1、定期請專家到校指導、講座。

2、學校創造條件送教師外出學習或參加省、市、區級培訓。並定期組織教研組長外出參觀學習,與外校交流。按主管部門要求組織全員培訓。定期參加各學科學術會、學會年會。

3、定期開展專題培訓,積極開展研究性學習。

4、教研組的每週一次教研公開課,每兩週一次教研會,定期組織經驗交流、集體備課、案例分析、教學設計研究、教學觀摩、教學論壇等教研培訓活動,定期組織青年教師上彙報課、研究課、出師課,並要形成制度。

5、學校領導非常重視對老師們的培訓工作,在做好校內培訓的基礎上,每個學期學校都要派出骨幹教師外出學習,開闊老師們的眼界。每年一次拜師會,師徒結對,骨幹教師每期要上一次公開示範課,充分發揮優秀骨幹教師輻射帶動作用。

6、學校綜合運用集體培訓、分散培訓、專項培訓、等多種形式,以滿足教師的不同需求。學校建成的校園網,通過微機培訓,老師們都掌握了使用方法,經常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自我培訓。各學科的骨幹教師都在充分發揮着校本培訓中的重要作用。

總之我校的校本培訓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看錄像、學理論,談反思感想、寫體會,集體培訓與個別自動學習相結合等方式,來提高老師們的教育教學水平,進一步學會運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

四、領導重視,保障到位

1、組織保障。建立健全的`組織機構,是保證校本培訓各項工作的有效落實。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教導主任為校本培訓副組長,其他中層以上領導為成員的領導小組。領導小組分工負責,落實責任,制定計劃,定期召開校本教研會議,研究校本培訓工作,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教師的培訓活動,並做好檢查、考核工作,把校本培訓的任務落到實處。使我校的校本培訓走向制度化、科學化、可持續化。

2、時間保障。我校每週一第四節為校本培訓固定時間,一方面組織教師聽課、評課,不斷加強教師執業發展;另一方面,以活動為載體,對教師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提高了教師的思想素質。

3、專項經費予以保障。保證經費投入是校本培訓得以順利實施的關鍵,學校計劃每年投入經費20萬元。為確保教師培訓工作的順利實施,我們有針對性地為教師購買相關的教育教學書籍10000多本、報紙、雜誌100多種、音像資料580多小時。

五、培訓成果:

經過假期一個月疾風暴雨式的培訓,老師們的頭腦進行了一次革命洗禮,對韓立福博士的課堂有效教學有了初步認識,徐聖三教授的講座使老師們特別是剛畢業的青年教師在師德教育方面有進行了一次新的澆灌,王xx教授的説課標説教材培訓室所有老師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衝擊,衝擊越大收穫就越多,我們立即行動起來,經過緊鑼密鼓的準備,實驗國中舉行了説課標説教材大賽,受到了教研室領導的高度讚揚,並想在全區推廣經驗。李素香校長的問題導學教學模式的講座使大家對新模式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經過培訓新的教學模式在老師心中逐漸清晰,有待在教學中檢驗和逐漸改善。我們要把校本培訓繼續高質量的進行下去,爭取獲得更大的成績。

國中校本課程方案3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教師素質的提高提出了更高、更深層次的要求,及時有效的開展校本培訓有利於學校發展規劃與辦學理念的落實,有利於教師的成長和專業化發展,有利於新課改理論與課堂教學實踐的完美結合。本年度我校將繼續以校本教研為主要內容,加大教師校本培訓力度,並作為學校工作的立校之本、強校之路、興校之策。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規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精神,按照教育局的統一要求,積極探索以學校為主要培訓基地、校長為培訓第一責任人的校本培訓模式,充分發揮本校的培訓功能和優勢,實現培訓內容、培訓模式的校本化,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和生命活力,努力營造教師終身教育和可持續發展的良好格局。

二、總體目標:

1、提高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水準,依法辦學,依法治教,推出一批敬業愛生的師德標兵。

2、以新課程標準的實施為切入,促進全體教師進一步轉變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育方法和教學手段,加強知識更新與拓展。

3、加強教研活動的開展,提高教育教學能力,提高教育教學研究能力,提高創新意識和自我發展能力。

三、校本培訓的基本原則:

1、全面性原則。從我校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實際需要出發,確定培訓內容。從專業理想、專業知識、專業能力三個方面,全面開展校本培訓工作,促進教師業務素質的全面提高。

2、針對性原則。堅持以學校和教師的實際需求為出發點,通過多種途徑,運用多種形式、多種模式開展培訓,有針對性地解決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出現的問題。

3、實效性原則。避免形式主義與空洞説教,緊密結合教師的教育、教學實際,以"問題"為中心,着眼於課程、教材、教法、學法、管理的探討。

4、差異性原則。根據教師發展的不同水平的不同特點,因人制宜,分層培訓。對45週歲以下的教師的培訓,做到高標準、高起點、嚴要求,以促進這些教師快速成長。對45週歲以上教師培訓,做到從基礎入手,採用集中學習與自主學習相結合,個別輔導與集中培訓相結合的辦法。

5、協同性原則。對內要充分發揮校內優秀教師、高職稱教師、骨幹教師的引領作用,實行校內教學、教研、培訓的有機整合;對外與兄弟學校開展教研活動,建立密切的合作關係。

6、開放性原則。依託現代信息技術,實行開放的校本培訓方式。充分利用校園網,使教師之間實現資源共享,教學相長。

四、培訓內容:

1、師德培訓:

以鄧小平"三個面向"教育思想為指導,以"三愛"教育為主線,對教師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使教師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教師職業觀,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及心理素質。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強化教師自身修養,塑造良好的教師形象。

(1)專題講座:以新時期教師職業道德的要求為主題,分階段進行深化培訓,建構教師的自我道德意識;

(2)行動研究:抓"敍事教育故事"的研究,在研究中激發教師真心愛教育、真情愛學生的情感,尋求教師職業的幸福感;

(3)自我修正:把"學規範,強師德,樹形象"師德師風主題活動引向深入,在反思中提升認識,在行為中見證成果。

2、教師專業素質培訓

(1)落實校本培訓目標:完成教師專業素質培訓任務,重視過程與評估記錄,保證參加培訓的每一位教師都能學有所獲。

(2)專題研討、專家視頻講座:針對實施教學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分別制定校一級、教研組一級培訓專題。結合農遠資源定期開設專家講座,重點促進全體教師教育理念提升,掌握教育教學規律,實施科學、高效的教學。

(3)教研訓一體化:以"案例分析"和問題研討為主,研究真問題。以此帶動教師學科專業教學技能提高,促進課堂教學優化與高效。

(4)課題研討:以制度為保障,定期舉行課題研討活動,以深層的科研推動力拉動課堂教學改革。

(5)遠程教育校本培訓:藉助遠程教育平台和骨幹教師的力量完成校本培訓目標。

3、現代信息技術知識的培訓:

(1)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中的`應用:資源庫利用、課件的設計與製作、教學資源整合等。

(2)網絡應用培訓:利用校園網搭建教師學習交流的平台,實現資源共享、經驗共享、文化共享。比如,設立網上論壇進行在線交流,學會充分利用網絡信息學習與互動,讓網絡文化融入教師的學習與研究生活,年輕教師通過個體培訓,完成網絡培訓任務。

4、班主任培訓:

設定專題,針對我校學生的成長需要(特別是與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有關的心理、道德品質、人文精神等),確立研修專題,大家共同探討,交流。一個學期一個專題。倡導班級管理有效而富有特色的方式,讓更多的班主任形成自己的教育風格特色;定期舉辦特色管理經驗介紹,讓更多的班主任脱穎而出。選取班主任工作中的典型案例,進行深入思考與探索的教育敍事研究。

五、保障措施:

1、建立組織、加強領導、明確職責、有序管理

成立由校長為組長的校本培訓領導小組,宏觀指導、提供資源、制定措施、建立評價機制等。校長是校本培訓的第一責任人,負責把握校本培訓的方向,做到校本培訓內容、人員、時間、場地和經費"五落實"。校中層幹部、各學科教研組長和校骨幹教師主要職責是在校長的領導下,組織和開展校本培訓活動。具體做好四項工作:①制定校本培訓制度;②師資隊伍建設;③組織校本培訓;④負責校本培訓效果測評。確保校本培訓責任到位、管理到位、輔導到位、培訓到位,使培訓工作有序、有效、紮實的開展。

校本培訓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職責:

1)全面負責學校教師繼續教育的規劃、實施、管理和總結工作。

2)負責校本培訓方案的制定、實施和考核工作。

3)整理、留存有關繼續教育的資料、考核成績,建立培訓檔案等。

2、制度健全、檔案完全

校本培訓能更新教師教育教學理念,提升不同層次教師的專業素養,促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程。

(1)嚴格執行校本培訓制度,規範培訓

參加校本培訓是每個教師的權利和義務,全體教師必須按規定完成相應的培訓內容、學時、學分。學校將進一步完善校本培訓的運行機制、激勵機制,建立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校本培訓學習制度、管理制度、考核制度、證書登記制度和學時登記制度,保障學校校本培訓工作正常有序、順利地開展。

(2)建立檔案登記制度

規範檔案管理,實行檔案工作專人負責制,做到材料完整,管理規範。對教師個人建立教師成長記錄袋,對教師的年度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形式、學習體會、考核成績、教育教學成果、專業發展水平都要有詳細的記載。

總之,我校以"校本培訓"為重點,以"提高教師隊伍專業化水平"為目標,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中心,以"構建學習型學校"、"培養學習型教師"為核心,進一步加大校本培訓的力度,開拓創新,與時俱進,努力開創我校教師培訓工作新格局,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國中校本課程方案4

20xx年《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賦予學校合理而充分的課程自主權,這為學校創造性地實施國家課程、因地制宜地開發校本課程,為學生有效選擇課程提供了保障。江蘇省張家港市沙洲中學在國家課程計劃的框架內進行以校為本的課程整體規劃與設計,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興趣和發展需要,立足於本校現有條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內的人力、物力、財力等課程資源,努力把藴藏於師生中的生活經驗、特長愛好轉化為課程資源,努力發揮家長、社區、網絡、校外機構的作用,豐富課程內容,優化課程結構,客觀科學、實事求是地開發校本課程並認真實施,在水增加學生學業負擔的基礎上滿足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同時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提升教師的課程意識和能力,促進教師自身的不斷髮展;構建有鮮明特色的課程結構與體系,提升學校的辦學特色。

一、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

1、校本課程開發是我國基礎教育三級課程管理的重要內容,它是在多年實施活動課、選修課和興趣小組活動的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而來的課程開發策略,意思是學校根據自己的辦學理念和實際情況自主開發一部分課程,校本課程開發是為了使課程更加符合學校教師和學生的發展特點與實際需要同,從而提高課程的實效。

2、校本課程的開發是學校一項具有持續性的專業活動,它需要有一種理性、民主、科學決策的過程。這一過程一般有4個主要步驟:

①情景分析:包括明晰學校教育哲學、調查學生需求、分析學校資源、把握社區發展需要等等。

②確定方案(目標與計劃):包括確定校本課程總體目標、課程結構、科目、課程綱要。

③組織和實施:包括選擇安排知識或活動序列、班級規模、時間安排、資源分配,及需要注意的問題等事項。

④評價與改善:涉及教師、學生與課程方案三方面:評價內容與方式、結果處理、改進建議。

二、校本課程教師隊伍建設

1、委員會名單及工作職責

①委員會名單

主任:XXX

副主任:XXX

委員:XXXXXX

執行委員:XXX

②工作職責

(1)策劃校本課程開發方案。委員會成員負責講座研究學校校本課程的課程設置計劃、實施方案、規章制度、開發方向等。

(2)管理校本課程實施過程。委員會成員負責監督管理校本課程的教學過程,評估校本課程的教學質量,落實校本課程委員會的決策、措施。

(3)對本部門(教研組)校本課程的教學負全責。以身作則,直接參與校本課程的教學,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帶動本部門(教研組)校本課程開發的不斷深入和優化。

(4)協調、組織校本課程教學中的各種活動,瞭解和反饋校本課程教學中的各種信息,確保校本課程開發的合理性、有效性、科學性。

(5)執行委員負責操作校本課程管理的具體事宜。

2、導師團名單及其工作職責

①導師團名單

曹衞東、範桂湘、李洪波、陳永興、汪輝、朱校鬆、陳志偉、陳利民、王洪軍、吳衞軍、仲崇文、盧振、樊君明、張麗豔

②工作職責

(1)積極思考:深入研究,大膽實踐對校本課程的開發有自己的思想、觀點、做法、成效。

(2)積極參與校本課程教學,並在教學活動中發揮骨幹作用,能將自己的教學經驗、體會在校內外推廣交流,通過實驗探索和理論總結,寫現一定數量和質量的校本課程教學論文。

(3)參與校本課程遴選,課題審批,研究性學習指導,專題講座,學習成果評定等學術性活動。

(4)參加研究性學習的全程指導和管理,對學生研究必申報、開題報告、研究方案、中期報告、結題報告進行審批指導。對學生研究性學習的方法、活動、實驗、調查、採訪等環節進行具體指導。對學生研究性學習的論文撰寫、成果體現進行指導和學術評定。

三、校本課程的編寫與教學實施

學校在近幾年已成功開設了《大語文》、《大南之魂》、《愛您以心》、《池塘養魚》、《英美文化介紹》、《英語閲讀》、《英語書面表達》、《感受生活中的化學》、《走進社會中的化學》、《趣味數學》、《蘇州歷史名人》、《蘇州歷史名鎮》、《自然災害及防禦》、《環境保護》、《園林綠化》、《電子元器件的認識與測量》、《食用菌栽培》等一系列校本課程。學校將根據新課程的理念和要求對已開設的校本課程進一步充實、提高和完善,同時根據學生的舉愛好、發展狀況和學校實際情況開設部分校本課程。

校本課程在實施過程中除遵循一般教學原則外,還要考慮到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在校本課程的實施過程中還應注意以下幾條原則:

1、自主性原則: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主,儘量讓學生多練、多動,給學生裝以儘可能多的時間及想象、創造空間。

2、自願性原則:學生在“自選“校本課程的科目時,教師應新生學生的意願,按各自選擇重新組班開展活動,並且在一定的時間段內允許學生重新選擇課程項目,充分尊重學生的意願,發揮學生裝的個性特長。

3、靈活性原則:教學內容、方法以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教師應人學生的能力、基礎等差異出發,因材施教,靈活地作內容及形式上的高速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4、開放性原則:體現在目標的多元化、內容的宿寬泛性、即時性,時間空間的廣域性、可變性,評價的主體性、差異性。

校本課程每週2課時,以年級為單位按原班級組班,將選修的校本課程排入課表,每週安排兩次。上課地點包括原教室、各活動教室、實驗室、圖書館、體育館、學生活動中心、操場等,由教務處世哲學統一編排並相對固定。

選修課程原則上由本年級的老師擔任,每門選修課程根據參與課程開發的情況和教育教學能力由學校確定一位負責人。

四、課程評價與改進

1、課程方案的評價

建立較為規範的'自覺自律的內部評價與改進機制。校本課程開發主要是由學校自主進行的,校本課程的評價更多地依靠學校進行進行自覺自律的自我評價,通過對學生、學生家長和教師的問卷調查及必要的專家指導,不斷反思課程開發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如校本課程規劃方案在課程定位、學生學業負擔、教師工作量等方面是否符合國家課程計劃以及相關的政策?是否有利於推進素質教育?校本課程目標是否科學、合理、有效?課程結構和門類是否合理?是否有利學習方式的改變或實現學習方式的多樣化?課程評價的方法是否多元?是否體現實用性、可行性、適切性、準確性等等,及時進行自我批評、自我激勵、自我改進,保證校本課程開發的健康順利運行。

2、學生評價

學生評價強調過程性評價,綜合考慮以下各項,分為“優秀”、“良好”、“一般”、“較差”四類,以此人微言輕學生獲得該課程學分的依據及評選優秀學生裝的依據之一,具體由任課教師負責執行和落實,在該課程結束時由教務處統一登記並存檔管理。學生如有不同意見可向學校提出,學校負責核實並及時反饋。

(1)學生學習該課程的學時總量;

(2)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態度、積極性、參與狀況等;

(3)學生的小組評議意見和任課教師的評價;

(4)學生家長的反映;

(5)學習成果(通過實踐操作、作品鑑定、競賽、評比、彙報演出等形式展示,記錄於學生的成長記錄袋內)。

3、教師評價:

(1)教師對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執行情況,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

(2)教師平時選修課的教學中教學常規的執行情況;

(3)教學的實際效果,學生的反映;

(4)學生家長的反映;

(5)學生的學習成果。

五、配套措施

1、成立校本課程開發研究工作小組。校本課程開發研究工攻小組負責教師進行校本課程開發的師資培訓、師資整合,對教師或教師工作組上報的校本課程規劃方案進行集體審議及指導,將校本課程規劃方案報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備案、審議。

2、學校聘請教育局、教研室及有關專家等來校操作校本課程的指導工作。

3、教務處、年級部、備課組積極協調、安排和組織教學計劃的執行。

4、校本課程與必修課程一樣,計入教師工作量,並通過聽課、查閲資料、調查訪問等形式,對教師的工作實績進行考核,並載入老師的業務檔案。

5、學校保證課程開展必需的場地、器材、經費等物質條件,嚴格做到從時間、師資、內容、評價、保障各各個方面落實到位。

一方面評價校本課程要充分考慮學生、教師、學校和課程諸方面的綜合因素,多方面採集和收集信息,進行分析和綜合,總結經驗,找出差距,提出豐富、補充校本課程的方案。另方面將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用綜合分析的方法對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進行評估。特別要重視發展過程的形成性評價,為終結性評價奠定基礎、提供依據,使終結性評價具有客觀性和説服力。進而提出改進工作的思路和計劃,作為下一階段教學活動的起點。這樣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既是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不斷完善的過程,也是評價改革不斷深化和發展的過程。

國中校本課程方案5

20xx年秋季國中校本課程規劃方案(一)

一、指導思想

為充分展示我校學生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挖掘學生特長,豐富學生校園生活,陶冶學生情操,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依託市教育局德育“一校一品”建設,我校結合學生實際於20xx-20xx學年度第一學期利用週三七、八節課,向全校學生開設校本課程,特制訂活動計劃。

二、現實意義

校本課程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也是各科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不僅可以使學生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增長智慧,激發學習興趣,而且有助於學生鞏固課內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讓學校成為學生個性發展的主陣地,為此,結合我校實際,現擬定本實施方案。

三、領導小組

組長:陸金華

副組長:邵衞中、陸志高、吳洪海

成員:體藝專業教師、其他指導教師,社會各類講師團

四、遵循原則

1、實踐性和創造性相結合的原則

校本課程活動重在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要讓學生在活動中動腦筋,多思考,多想象,多動口,勤動手,注重教師對學生的引導,鼓勵學生勇於實踐,大膽創新,獨立思考,培養觀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自立性和導向性相結合的原則

學生參加自已喜歡的強項,教師要認真安排活動內容,有目的、有計劃指導好學生,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獲。

3、趣味性和科學性相結合的原則

校本課程活動就是要讓學生感興趣,重視開發學生的智力,提高學生的能力、素質。培養學生愛科學的好習慣。

4、參與和競爭意識相結合的原則

活動課上,力求學生要有積極參與競爭的意識,這就要求教師把活動內容安排的合理化,新穎化、創新化,讓學生學起來感到善思、有趣、樂學、有益。

5、安全穩定原則

各項目的老師必須保證活動的安全性,落實點名制度,活動中不得隨意增減學生,保證隊伍的穩定性。

五、課程設置

(略)

六、管理辦法

為了增強輔導效果,切實提高第二課堂活動的質量,使學生的個性特長得到充分、協調、健康地發展,進一步強化我校的素質教育,加強學校體藝2+1項目的實施,為學生的成長奠定基礎。為此,學校對第二課堂活動實行“六定”的管理辦法。

定內容:各組要按照學校的統一安排,結合本組實際,依據教師特長與學生特點在規定範圍內確定活動小組的名稱及內容。

定學生:各組在班主任的指導下學生可自己選擇參加一項活動,組織報名,確定人員,落實人數。

定時間:全校各個活動小組建立以後,每兩週組織學生按時參加活動,輔導教師要保證充分的輔導時間,做到不遲到、不早退、不隨便曠課。

定地點:協調好各活動小組的活動場所,要盡力排除外界干擾,保持清靜的學習與輔導環境。

定輔導教師:每個教師要結合自己的特長,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必須輔導好一個小組的課外活動,保證輔導質量。

定目標:輔導教師要認真分析學生實情,根據輔導項目及特點,確定本組輔導目標,學期結束,輔導教師要彙報輔導成果,向家長彙報,在學期終按此目標進行評估。

七、驗收評估

教務處,德育處在校本課程活動時組織有關人員進行督促檢查,並進行評比。

20xx年秋季國中校本課程規劃方案(二)

一、指導思想

以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落實提高教學質量,為新農村建設培養勞動者和向上級學校輸送學生的辦學宗旨,振興家鄉經濟,繁榮社會,有效實施素質教育。本着有效利用現有教育資源,依據農村學校的特點,依靠本校教師和當地資源共同開發的原則,採用自編、選編和整合的方式開發校本教材。

二、目標

1、培養學生廣泛興趣,瞭解一門自己喜歡的課程。

2、培養學生在參與教學活動中學會觀察與思考,學會探究與質疑,形成創新意識。

3、培養學生學會交往與合作,誠實、自信、積極的人生態度面對生活。

三、課程實施

1、課程分類:理論課和實踐參觀課。

2、學期內容:七年級家政服務、八年級温室大棚建造及蔬菜栽培技術、九年級調味品釀造技術。

3、課程實施辦法:每週開設一節,按照課程表授課。

四、師生情況分析

農村學生熱情高,好奇心強,缺少創新。副校級領導任課,生活經驗豐富,責任意識強,工作認真負責。

五、校本課程評價

1、評價內容:校本課教學計劃、教案。

2、對教師校本課程教學的評價:體現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原則;重視創新能力的培養;注重情感薰陶,強化立德樹人;目標明確具體得當,符合學生實際;按照四學模式備課,面向全體,反饋及時,矯正效果好;啟迪思維。

3、對學生的評價:課上認真聽課、積極思考、勇躍回答問題;學會傾聽、學會分享、學會交流。

4、對學生的評價結果作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依據之一。

20xx年秋季國中校本課程規劃方案(三)

一、數學校本課程開發的概念

“校本課程”,顧名思義就是以學校為本開發的自己學校的課程,是土生土長的,適合自己學校的任課教師和學生,也適合自己學校的實際教學環境和軟硬件教學建設。既可以是自己獨立研究的課程,也可以是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進行校本加工、補充和完善,從而因地制宜、創造性地實施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由以上解釋不難得出,國中數學校本課程就是國中數學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或者是自己在數學教材之外另闢小徑,或者是把數學教材進行補充和改編(如有的章節不適合自己的學校可以略講,有的章節可以加大補充內容等等)。

二、進行數學校本課程開發的重要性

為創建學校特色和培養多層次多樣化的人才,校本課程的開發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由以上數學校本課程開發的解釋我們也可以看出,開發數學校本課程,是數學教師自己多年教學數學經驗的體現,所以要開發;另外,是對數學教材不適合自己學校、自己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的章節進行改編,或增加新內容,或刪減課本上的某些內容。但是不論怎麼開發,其最終目的都一樣,那就是:更快更好地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1、現有的數學教材只是提供了所有學校都統一使用的教材,可以説,“千人一面”,不可能照顧到每所學校的實際情況。所以總會有一些內容可能不適合某一些學校的學生。這種情況下,對數學教材中的部分內容進行刪減和增加就顯得尤為重要和亟須了。

2、很多國中數學教師教學經驗豐富,完全有能力在數學教材之外另闢新徑,編寫同步輔助教材(不會對國家課程教材的使用帶來負面影響)。這種情況下,開發數學校本教材就是對數學教學經驗的推廣和其他數學教師捷徑的專業培訓。

3、開發國中數學校本課程,也是落實新課程標準的舉措。新的課程標準倡導要積極利用並開發各種課程資源。

三、目前國中數學校本課程開發存在的問題

1、由於校本課程甚至課程的概念本身發展的範圍和歷史的原因,相當一部分學校在開發數學校本課程工作中感到難度大,可借鑑的成功經驗不多,甚至走了很多彎路。例如,很多學校認為,開發國中數學校本課程就是單純地編寫校本教材,導致人為地機械模仿,耗費了很多人力物力,收效甚微,得不償失。

2、一些學校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只是迫於上級主管部門的壓力。他們不是出於滿足學生需求的考慮,而是被動、無奈地執行上級佈置的任務,帶有明顯的“為校本課程而校本課程”的色彩。

3、有的學校熱衷於校本課程的開發,但其目的是為了藉此揚名,引起教育行政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關注,校本課程淪為這些學校擴大自身知名度的工具。

4、我們很少看到有學校認真地進行前期的學生需求調查,校本課程的出台往往是學校單方面閉門造車的結果,通常是教師能上什麼課就開設什麼課,校本課程蜕變為師本課程,學生的需求被棄之不管。

5、教師通常只是根據自己的興趣與能力開發課程,沒有從學校的總體發展去思考校本課程的設置。換言之,校本課程開發者沒有將辦學理念的梳理作為校本課程開發的必要前提。因此,許多學校的校本課程開發實際上被降格為教師的個人行為,而未能體現出學校的整體追求。學校管理者所做的只是將課程開發的任務下達給教師了事,至於各門課程開設的必要性、在課程體系中的地位、對辦學理念的支撐等很少做詳盡的論證。

四、國中數學校本課程開發的幾種嘗試

1、請專家指導、舉辦講座,培訓學習,提高認識。這是進行數學校本課程開發的必要條件。閉門造車是錯誤的。例如,請市、區教研室、教科所專家來校指導培訓,講解進行國中數學校本課程開發的注意事項和方法。

2、和臨近或者是知名兄弟學校裏的.數學教師聯手,共同開發國中數學校本課程。這樣可以羣策羣力,少走彎路,提高開發的質量。

3、對各年級各班學生數學學習情況進行調查,決定實行數學校本課程開發的內容和年級、班級。調查內容為學生的數學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及學習能力。

4、對課本內容和課程標準進行梳理,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具體做法:

1、課程選擇

課程選擇就是從課本和教輔資料中選擇教學內容。不是千篇一律,而是有重點、有主次。新課程標準規定的重點是開發的重點。

2、課程補充

課程補充就是在教學過程中,遇到學生覺得較難的內容、易錯的內容、易混的內容,教師適當補充一些例題、問題、習題,甚至補充課本例題中的解題步驟。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不能違背新課程標準的規定,充是重難內容的補充。

3、課程拓展

課程拓展是將教學內容延伸拓展,提高教學內容的深度、難度,將知識綜合運用,目的是培養優秀學生。 如:課改後數學考試的幾個熱點問題:動點問題、分類討論題、開放題、探究題等,這些問題,課本上的例題和習題非常少,幾乎沒有。如果教師不根據課程標準和課本內容做相應的拓展,做專題講解和訓練,學生就無法應付考試。

4、課程改編

課程改編就是將課本或資料上的教學內容進行改造後,再用於教學。最常用的,一是將“拿來”的試題進行改造,再印發給學生考試或練習。如:將超出課標的題刪去,將太難的題換成較容易的題,調整某些題的序號和分值等。二是將課本上的某些問題或例題的情境,改成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問題情境。如:我們在上新課時,一般會創設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情境導入新課。老師設計的這種問題情境,從理論上説就是課程改編。

總之,國中數學校本課程開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想少走彎路,必須先學習相關理念充實自己,然後以學生的發展需求為價值取向,調查取證,決定開發內容和年級班級,再聯手共同開發,紮紮實實地做好每一個開發環節,充分利用校內外各種資源,使學生、教師和學校共同發展。

國中校本課程方案6

一、指導思想:

體現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學生的發展規律,把“以學生髮展為本,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作為課程基本理念,充分利用本地的教育資源,大膽實踐,精心組織,紮實有效的開展課程改革,開設好校本課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開發研究背景:

大力推進教育課程改革,調整和改革基礎教育的課程體系,結構內容,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教育課程體系。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決定校本課程,開設閲讀技巧、校園文化、文明禮儀教育、長跑等校本課程。

學校具有閲讀技巧、校園文化、文明禮儀教育、長跑等校本課程的專業特長師資,學生普遍都很感興趣,家長也一致認為這些課程有利於學生思維、體格、美感的培養,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

三、校本課程目標: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把尊敬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作為校本課程開發的基礎目標。

1、學生通過校本課程,親身參與、積極體驗,具有初步的訓練和美感薰陶。

2、促進學生主動關注社會,關注文化體育事業。瞭解我國古今文化、文明禮儀、體育事業的發展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3、利於學校課程實施的多樣化、特色化,不斷豐富學校辦學內涵,提升科研改革的能力。

四、校本課程內容:

我校現開設閲讀技巧、校園文化、文明禮儀教育、長跑等校本課程。

五、校本課程的實施:

1、把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作為校本課程實施的基本策略。

①讓學生自主選擇探究,促進學生個性化的發展。將學生的興趣和需要置於核心地位,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教師幫助學生去體驗、實踐,從中體驗愉悦。

②堅持讓學生體驗感悟,豐富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逐步發現自我和社會和文化、體育的內在聯繫,促進全面發展。

③成立組織機構,採用“實踐—開發—反思—改進”的循環開發模式,保證校本課程的順利實施。

④成立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負責課程實施開發、規劃、指導、評估等。

組長:田小冬

副組長:王中秋、伍建清

組員:語文、體育教研組教師及政教處教導員

六、校本課程評價:

1、評價內容全面化。

校本課程中對學生的評價採用學分制,學分的給與考慮各方面的因素,綜合考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態度、積極性、參與狀況等。由任課教師綜合考核給予一定的分值。二是學習的客觀效果,教師可採取適當的方式進行考核。

2、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包括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家長評價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