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教學活動方案

來源:文萃谷 1.64W

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圓滿進行,就常常需要事先準備方案,方案是闡明行動的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方法等的書面計劃。優秀的方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趣味教學活動方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趣味教學活動方案

趣味教學活動方案1

活動目標:

1、瞭解生活中各種繩子及其用途。

2、樂意開展創造活動,喜歡和同伴交流、分享。

活動準備:

1、漢字卡片:掛、系、扎、串(已認識過這四個漢字)。

2、將衣服、毛巾、圖畫;沒穿鞋帶的鞋子;各種有孔的珠子;包裝盒分四組擺放。

3、收集一些關於繩的照片。

4、寶物筐:各種材質不同、粗細不同、長短不同的繩子、衣架、夾子、剪刀等。

活動過程:

一、瞭解材料,引出繩子的主題

(出示各種材料包括各種繩子)師:你們瞧,桌子上都有些什麼?

(出示四個漢字)師:這幾個字能用繩子和桌子上什麼東西做好朋友?

二、分組試一試,繩子的用途

1、師:老師把它們分成了四組,每組的中間有一個字,看了這個字後,你們四人為一組就要動腦筋把桌子上的東西變一變!

2、每組幼兒展示自己的成果

師:你們桌子上的是什麼字?怎麼變了?

三、説一説用過的繩子

師:剛才你們幹什麼了?

你們都用到了哪些繩子?教師與幼兒一起總結繩子的`用途,讓幼兒瞭解各種繩子的特性。

如:棉繩很軟,打在臉上也不痛:尼龍繩比較堅固,可以用來掛重的東西;塑料繩用來做跳繩…

四、合作玩繩子

師:繩子還可以用來玩呢,我這裏就有一些繩子,帶得太少了,不能每個人一根,你們可以幾個好朋友一起玩一條繩子,看看哪幾個小朋友繩子能玩出新花樣。

玩的過程中及時發現新的玩法,引導幼兒合作完成。

五、生活中的繩子

師:小朋友真棒!剛才我們用不同的繩子進行了扎、串、系、掛的活動,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還在哪裏發現了繩子?

1、幼兒自由討論

2、播放各種繩子的照片

師:生活中還有很多繩子可調皮了,躲起來很難發現,金老師就把這些繩子找出來,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繩子藏在哪裏了?有什麼用呢?

六、結束

原來生活中還有那麼多有用的繩子,那樓下的小朋友肯定等不及了,我們把今天看到學到玩到的趕快去告訴他們吧!

趣味教學活動方案2

活動名稱:interesting finger

授課教師:李姿君

活動目的:

1、複習單詞:大拇指“thumb”、食指“pointer finger”指 “middle finger”。

2、學習新單詞:無名指“ring finger”、小拇指“pinkie”。

3、在遊戲活動中培養幼兒積極參與和主動學習的習慣。

活動準備:盒子、幕布、手電筒、“大手掌”圖片一對以及對應的手指、手偶等。

活動過程:

一、教師與幼兒打招呼:Good morning everyone? How are you!

二、律動:“one two one two” song。

三、複習並學習新單詞

1、 表演手影:兔子、小鳥、孔雀、小鹿。

2、出示“魔術手指盒”,複習舊單詞“thumb”、“pointer finger”、 “middle finger”,並學習新單詞“ring finger”、 “pinkie”,以one by one 的.形式進行練習,並注意糾正幼兒的發音。

四、通過遊戲,對單詞進行復習鞏固

1、“Hungry tiger”:教師扮做飢餓的老虎,請幼兒出示正確的手指,如果錯誤將被“老虎”捉住。

2、出示“大手掌”圖片進行手指拼圖:將幼兒分組,請幼兒選擇“手指”拼放在正確的位置上。

3、影子游戲: 幼兒在幕布後表演手指律動,培養幼兒的手指靈活性。

趣味教學活動方案3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離不開家,產生對家的親近感和歸屬感。

【能力目標】

通過參與教學活動,學會為父母分憂,體諒父母。

【知識目標】

知道人人都有自己的家。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通過參與教學活動,學會為父母分憂,體諒父母。

【難點】

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離不開家,產生對家的親近感和歸屬感。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新課導入

運用歌曲進行新課導入。播放歌曲《相親相愛的一家人》,並且在大屏幕上滾動播放家庭親情的照片。通過這樣的導入,讓學生在優美温馨的歌聲和圖片中初步感受家的温暖,也知道了今天要講什麼。

實錄:同學們,老師先來給大家播放一首歌曲《相親相愛的一家人》,大家靜靜地欣賞一下這首歌。

聽完了,怎麼樣?好聽吧!那大家知道我們今天要講什麼新課了嗎?

對的,我們今天要講的是《我愛我的家》

環節二:新課講授

1、人人都有自己的家

活動一:問一問

教師提問學生:同學們,你們的爸爸媽媽下班後要回哪裏去?你放學後要回哪裏去?

學生回答:回家

教師再提問:那老師呢?老師下班後回哪裏?

學生回答:回老師家裏。

教師總結: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

通過一系列的提問,使學生明白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

活動二:畫一畫

教師安排一個畫一畫的活動,讓學生畫一下自己的家並且展示一下,通過這個活動讓學生初步感受家的温馨。

活動三:説一説

教師給學生分享自己想家的親身經歷:老師也有一個温馨可愛的家!每當外出的時候,我就會特別地想家。記得有一次,我去外地參加培訓。夜深人靜了,我卻還是翻來覆去睡不着,不知為什麼,眼前總是浮現出家人的身影。一向堅強的我,淚水卻不由自主地流了出來……真的,那時候,我好想家!

通過這樣一個親身經歷,引導學生思考自己的父母以及他們自己想家的表現。

讓學生説一説父母及他們自己想家的表現。

A同學説他的媽媽因為工作原因出差到了外地,晚上拿着他的照片想他想得睡不着。

B同學説有一次他爸爸出差很久都沒有回來,每天都給家裏打電話。

C同學説暑假他參加夏令營活動,好久都沒有見到爸爸媽媽,每天晚上躲在被窩裏偷偷哭,想爸爸媽媽。

教師趁機提問:同學們,思考一下,我們為什麼會想家?家到底有什麼魔力,讓我們對她如此着迷。

學生回答:想爸爸媽媽;想吃媽媽做的飯;想家裏的小寵物;想我的'小房間。

教師總結:看來大家想的是家裏的成員和家裏的環境,還有家裏的氛圍。

2、我的一家人

活動一:説一説

讓學生前後桌組成小組説一説自己的家人,説一説一家人在一起都幹什麼。

小組討論完後,找同學分享一下。

有的同學説他們一家人一起打掃房間,有的同學説他們一家人一起吃飯,有的同學説他們一家人一起玩遊戲,有的同學説他們一家人一起看文藝節目。

教師總結:同學們説的畫面想想都覺得很温馨!看來家真是一個温暖的港灣!

活動二:演一演

教師提問:同學們,我們每天與家人生活在一起,一起做事,一起遊戲,很温馨,還有沒有家人之間相互關心的事情呢?

同學們回答:有,比如説某位家庭成員生病了。

教師組織:學生分成A、B兩組。A組表演孩子生病了,爸爸媽媽是如何照顧的。B組表演媽媽或者爸爸生病了,孩子是如何照顧的。這個活動意在讓學生體會家人之間相互關心照顧的親情,這種關心照顧不僅是父母對孩子,孩子也應該對父母關心和照顧。,學會為父母分憂,體諒父母。

活動三:討論

教師:同桌為小組,一起討論一下怎樣做個爸爸媽媽的好孩子。

學生討論完後讓學生説一説。

有的同學説要幫爸爸媽媽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有的同學説要自己收拾自己的書包,不給爸爸媽媽增添負擔;

有的同學説爸爸媽媽下班後要幫他們捶捶背,捏捏肩膀;

有的同學説要好好學習,不讓爸爸媽媽擔心他的學習。

教師總結:同學們的想法都非常好,以後我們也要這樣做,爸爸媽媽工作已經非常辛苦,我們要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助他們減輕負擔。大家回去可以和父母説一下,讓他們監督你們。

環節三:鞏固提高

學生小組交流,講一講自己小時候的故事,或者自己父母小時候的故事。

環節四:小結作業

學生對現在的生活很熟悉,可是幾十年前,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像他們一樣大的時候,家庭生活是什麼樣子的?讓學生根據以下提綱做一個小調查,並把調查結果寫在紙上。

四、板書設計

五、教學反思

趣味教學活動方案4

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撰寫活動設計是備課的重要環節。教案寫得好,目標明確、條理清晰、層次分明,那麼在教案的實施過程即上課時就能得心應手、有條不紊、中心明確。反之,則條理不清、輕重不分,教者思緒不明,學者一頭霧水,就不能達到好的教學效果。可見,寫好活動設計是上好課的重要前提,那麼,怎麼樣才能準備好一個好的教案呢,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慮。

一、教材的選擇

我們選擇教材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一節課的內容深了、淺了、多了、少了,都是不恰當的,只有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點,能引發幼兒興趣的教學內容,才能先發制人,從根本上達到教育的目的。

二、目標的確定

目標的制定原則上要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確定一個活動目標主要從三個方面來確定:

1、認知

2、能力

3、情感

如兒歌《過橋》的目標是:

1、學習口齒清楚、聲音自然地朗讀詩歌。

2、嘗試簡單地仿編。

3、體驗活動的樂趣。

目標1 學習朗讀、學習兒歌是知識層面的,是知識的積累和鞏固;

目標2 嘗試簡單地仿編是能力層面的,是能力的提高和鍛鍊;

目標3 體驗活動的樂趣是情感層面的,是情緒的體驗和表達。

當然,在確定目標時雖然基本是從以上三個方面來考慮,但也不是説每個活動設計都是這樣三條目標,有時候也可以結合起來,而且可以根據每個活動的側重點來安排目標的前後。如兒歌《太陽和月亮》的目標就是這樣的:

1、能積極地參與活動,體驗詩歌帶來的樂趣。

2、嘗試創編詩歌,激發幼兒的創造精神。

目標1中參與和體驗就包含了知識和情感兩方面的內容,參與活動就是在活動中學習兒歌,完成知識上的學習和積累;體驗樂趣就是情感方面的'感受。目標2中的創編和激發就是能力方面的培養,使幼兒的創造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創造精神也有了開拓。而且在兩個目標中顯然體驗是更為重要的,因此放在第一目標中。也就是説,在不同的活動中,有時候是知識目標最為重要的,有時候是情感目標最為重要的,而有時候是能力目標最為重要的,可以在目標的排序中體現出來。如果是三者並重的,那就可以按照知識、能力、情感來排列。

三、流程的設計

流程的安排正如做菜的順序,是先放主料還是先放佐料,放佐料時是先放姜蒜還是先放酒醋都是有講究的,放得好放得適時則色美味鮮,入口回味無窮;若放料放得不好則食慾全無,再好的營養再好的材料也是付之東流,失去應有的價值。

一堂課能不能在第一時間引發幼兒的興趣,開場的第一環節很重要。引題能不能先聲奪人,對一堂課的發展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這第一炮一定要打響打好而且要打得準確,把孩子的注意力力度的吸引過來。

一般在引題後就是重點內容的學習了,這裏有一個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的過程。也就是説要教之有法,要讓幼兒學得開心,學有所得。而怎麼教、怎麼學就看你活動過程怎麼去設計。所以在設計的過程中還有老師的許多隱性因素滲透在設計中,自己的心中一定要明白這個環節要安排在哪裏,要如何安排,為什麼要這樣安排,只有做到設計時的心中有數,才能做到上課時的運用自如。

在活動的最後,我們很容易犯一個低級錯誤,即認為反正課已經完了,趕緊收場了事,殊不知這樣做很容易造成頭重腳輕、牛頭蛇尾的感覺,所以在最後的環節也一定要從容不迫、有始有終,能與開場相呼應,使整個活動有圓滿的感覺。而且在整個活動設計中要有一條主線貫穿始終,使整節課條理清晰,不要中餐西餐滿堂彩,一會兒用筷子一會兒用刀叉,造成不必要的混亂。

在每一個活動中都有一個學習、鞏固、提升、遷移的過程。一個好的活動設計在結束時也是留有懸念的,一節好課上完了也不應該是嘎然而止,而應該是餘味無窮,意猶未盡。

四、教具的準備

教具是為教學服務,所以宜精不宜多,宜巧不宜花,每一件教具都要用在刀刃上。教具的設計和準備即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更要考慮課的需要。

教具的份量要足,但不要多了,多了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教具的製作要精巧,但不要花俏。可以利用現成的實物,也可以利用廢舊物品製作,但絕不可粗製濫造,以免給人造成不負責任的感覺。但也不必太多花俏,既浪費時間,又容易分散幼兒的注意力,甚至有時候會中看不中用。

在寫教案時只要把本課有關的教具寫清楚就好了,當然,教案裏寫到的準備並不單單只是教具的準備,還包括幼兒的知識準備,如有一些特殊的活動還要有天氣準備等等。

五、教案的要素

一個完整的活動設計包含四個要素,即上面説到的四個大點:

1、設計意圖,也可以是教材分析

2、活動目標

3、活動準備

4、活動過程

如有必要,還可以加上第五點:活動延伸。

總之,要寫好教案,首先要選擇適合各年齡層次的幼兒學習的教材,然後對教材進行深入的分析,慎重地確定活動的目標,圍繞目標展開流程設計,每一個環節都要切實為目標服務,以達到教得輕鬆、學得開心的目的,每一次活動都能真正讓幼兒得到應有的提高和發展。

當前,上級評審組評估要求教師寫教案,我們按觀摩課的要求和格式書寫:

如:教學名稱(科目):大班語言:秋天的雨

幼兒園名稱及教師姓名

設計意圖:用簡練語言闡述自己的設計意圖。(根據需要確定)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

2、能力目標

3、情感目標

活動準備:如與散文相符的Flash課件,音樂等。

活動過程:主要分三個部分:

一是導入;二是教學過程的主要步驟;在這個環節中為幼兒提供多種感知、體驗、理解的途徑,體現“以兒童發展為本”的理念,圍繞一條主線,(以遊戲為基本活動貫穿始終)把兩個原則、即幼兒是學習的主體和由淺入深、由易到期難:實現三方面的提升、即增加學習興趣,提高知識技能,豐富社會情感。三是結束部分(或延伸)。

趣味教學活動方案5

【活動目標】

1、鍛鍊幼兒身體的協調本事,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合作意識以及競爭意識。

2、幼兒能在遊戲中體驗遊戲帶來的歡樂。

【活動準備】

螃蟹頭飾若干,皮球若干。

活動玩法:

男女兩隊排在前面的兩個小朋友為一組,兩人學小螃蟹的姿勢,背靠背,夾住球。胳膊像鉗夾一樣互相勾住,向前走,走到標誌處再走回來,把球放入筐內,然後排在隊尾等待下次繼續玩。下一組小朋友只要前一組的把球放入筐內就能夠出發。兩隻"小螃蟹"必須要注意團結協作好,球不要掉下來,如果掉了,從頭再來,走時必須要注意安全。

【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動作的靈敏性和反應本事,學會躲閃。

2、培養幼兒合作本事

【活動預備】

1、小魚頭飾若干,魚網頭飾兩個。

2、用一個呼啦圈放到地上做小桶。

3、音樂CD《很多小魚游來了》。

【活動玩法】

一、將全班幼兒分成兩部份,兩個幼兒做魚網,其餘的幼兒做成羣結隊的'小魚。做網的兩名幼兒雙手相握,舉過頭頂,然後分開成魚網狀,做小魚的幼兒排成一字隊形,等待穿越。

二、遊戲開始,全體幼兒念童謠:“很多小魚游來了,游來了,很多小魚游來了,游來了,快快捉住!”,扮做魚兒的幼兒低頭彎腰快速從魚網下部經過,扮魚網的兩名幼兒聽到“捉住”二字後,趕緊把魚網放下,捉住沒來得及經過的幼兒,把魚兒網住,放到桶裏,沒有捉到的魚兒繼續參加遊戲。當捉到3—5條小魚時,讓捉到的小魚團體表演一個節目。

三、第二次遊戲讓幼兒換主角進行。

【活動反思】

很多幼兒都能順利完成任務,教師要隨時提示扮魚網的兩名幼兒不要提早放下魚網,當聽到“捉住”兩字時,迅速將魚網放下。扮小魚的幼兒要首尾相接,魚貫而進。

趣味教學活動方案6

活動目的:

初步認識那些門類的圖書是好書,懂得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激發讀好書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參觀學校的圖書館,瞭解書籍的發展歷史等有關知識。

2、扮演角色的排演。

活動過程:

1、主持人講話:大家都參觀了圖書館,看到了五花八門的.圖書,書籍是人類智慧的成果,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所以我們從小就要自覺愛護圖書,勤於讀書。

2、表演小品《買書》

主要人物:小紅、小明、老師、警察、書店老闆

由張佳歡等五位學生表演。

談談看了小品後,你明白了什麼?

3、主持人:剛才大家看了童話劇。知道了買書要買健康向上的書,如何識別好書。我們怎樣與好書叫朋友?由金原肖同學先為大家講一講古人《鑿壁借光》的成語故事。

4、主持人:我們再聽聽《小蘿蔔頭獄中讀書》的故事。

由劉玉華同學為大家演講。

5、主持人:最後請聽《少年大學生施展》的故事。

由楮夢婷同學給大家講。

6、學生談談自己聽後的感受。

7、班主任老師講話。

趣味教學活動方案7

為檢測各年級數學興趣小組的教學效果,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發展,根據教導處期初計劃,特組織本次競賽。

一、比賽時間:

12月30日下午3:00-3:50(收、髮捲以廣播為準)

二、參賽對象:

一至四年級全體學生,五、六年級興趣小組學生。

三、評獎方法:

一至四年級:

以年級組為單位,設團體與個人兩類獎項

1、團體獎項:以班級前20名學生成績為依據,取團體優勝一名;

2、個人獎項:年級組設一等獎2名、二等獎4名、三等獎8名。

五、六年級:

只設個人獎項:名額同上。

趣味教學活動方案8

活動目標:

1、 理解白天和黑夜形成的原因及轉換關係。

2、對探索自然現象有興趣。

活動準備:

1、 地球儀、手電筒各一個。

2、 32K大小的黑卡紙每人一張、筆。

3、白色和黑色卡紙製成的“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人手一個

活動環節:

一、 唸詩歌《我喜歡長長的夜》。

(1)教師引導語:前幾天諸老師和我們一起學習了一首好聽的詩歌,叫什麼呢?你們覺得這首詩歌聽起來怎麼樣?

(2)幼兒用温馨好聽的聲音來把詩歌念一遍。

二、黑夜的祕密。

(2)長長的夜晚那麼美好,你們知道夜晚是怎麼來的'嗎?

(3)教師將打亮的電筒固定在離地球儀有一定距離的一側,在地球儀的中國地域上貼一紅五星,我們來看一個實驗,地球儀代表我們生活的地球,手電筒的光代表太陽光。

當中國地域對着光源時,輕幼兒説説中國是白天還是黑夜?

(1)教師操縱地球儀自傳,當中國地域背離光源時,再請幼兒判斷中國是白天還是黑夜。

(2)教師繼續轉動地球儀,讓幼兒觀察並判斷白天、黑夜的轉換情況。

三、白天和黑夜的對話。

(1)白天和黑夜就是這樣,白天來了黑夜就走了,黑夜來了,白天就走了,所以它們永遠都碰不到一起。這天,“白天先生”想打個電話給“黑夜小姐”聽聽他們是怎麼説的。

(2)教師以“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的口吻互相説。

(白天先生:我從來都沒有見過黑夜,你能告訴我你們那裏是怎麼樣的嗎?黑夜小姐:是啊是啊,我也從來沒有到過你們那裏,也請你告訴我你們那裏是怎樣的好嗎?)

(3)請小朋友幫助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回答他們那裏是什麼樣子的。

(4)請小朋友互相扮演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然後互相提問和回答關於白天和黑夜的事。可交換角色扮演玩。

四、畫黑夜

(1)“白天先生”已經知道了許多關於黑夜的事情,他想畫一本關於黑夜的畫冊送給“黑夜小姐”,(出示幾幅黑夜的圖片)他已經畫好了幾幅畫,可是這樣幾幅能做成畫冊嗎?我們一起來幫助“白天先生”,把黑夜中美麗的景色和有趣的事情畫下來好嗎?

(2)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3)請幾名幼兒講講畫的內容,然後將畫頁裝訂成冊,放入活動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