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在起跑線上輸不得

來源:文萃谷 2.18W

最近,年輕媽媽周女士有點煩:上幼兒園小班的女兒經常有小玩意兒帶回家,今天是盒巧克力,明天是個奧特曼。原來,這些都是女兒同學生日送給全班小朋友的禮物。“我女兒生日,拿什麼送給小朋友?”“不能比別人的少,也不能比別人的檔次低。”周女士煩惱的,不是送不起全班小朋友禮物;而是不能“輸”給了其他小朋友。

家庭教育在起跑線上輸不得

不知何時起,“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成了許多家長的至理名言。如今,這條“起跑線”已越移越前,從國中、國小一路前移到幼兒園,有的甚至將“起跑線”提前到了“懷胎十月”;不僅如此,“不能輸”的領域也越來越寬:琴、棋、書、畫,不能拉;奧數、英語、舞蹈,不能差;甚至連吃、穿、用,也“不能輸”。

近年來日益紅火的各類高價培訓班,就是最好“寫照”。引進美國早教理念,全部外教授課,48節課收費9800元的“運動寶貝爬爬班”,一節課學費堪比MBA,卻依然擋不住熱情的爸爸媽媽。僅十來天的鋼琴“大師班”收費6000元,報名費之外,上台演奏接受名師指導還得再加“上課費”,仍無法阻擋低齡琴童“趨之若鶩”。更有甚者,在一次國際幼兒教育展上,培訓機構推出“未來領袖培訓”課程,半天時間就有十多位家長諮詢,最小報名學員竟然只有7個月……

高價班尚且如此火爆,更不用説種種考級班、輔導班了。市場上,英語、奧數、音樂的輔導班、考級班、強化班等等五花八門,如雨後春筍般四處湧現。家長疲於奔命,孩子苦不堪言。

然而,讀過《傅雷家書》的家長一定知道,儘管傅聰三四歲時就已能感受音樂的強大吸引力,但他是直到17歲才立志終身投身音樂的。傅聰坦言“從未做過一夜成名的明星夢”。直到他19歲以後在國際比賽上拿了獎,父親傅雷還一直勸他“不要一直埋頭練琴,寧可多去森林裏散步思考、去博物館和美術館吸收營養……”而令他遺憾的是,現在很多孩子早早就定了“專業”,除了練琴什麼也不關心。他們的家長也彷彿除了鋼琴,不知還有文學、美術、歷史、數學、體育等,孩子成了“關在琴房裏的畸形的`‘彈琴機器’”。

傅聰的成才經歷,也許只是“反證”之一。有一項調查還顯示:中日兩國的孩子,在小時候往往比美國的孩子強得多,特別表現在認字多,會算題;可長大後的表現普遍不及美國孩子,做出大事、做出創造的人比美國的少得多。

更有報道説,某地一個12歲的“神童”,因為被老師批評了幾句,竟跳進池塘自殺了。這孩子2歲就上國小,可以説是“贏”在了“起跑線”上,但結果卻是過早“偏離”了人生“跑道”,着實令人扼腕歎息!

“十歲神童,十五歲才子,過了二十歲成庸人。”國外有句諺語是這麼説的。難怪,我們的“童話大王”鄭淵潔面對當下早期教育的誤區,會發出呼籲:請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輸在起跑線上,也許能贏得人生;贏在起跑線上,也許會輸掉人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