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讀記》教學反思範文

來源:文萃谷 1.8W

《竊讀記》描寫了作者放學後急匆匆趕往書店,藏身於眾多顧客,借雨天竊讀,到晚上才依依不捨離開的讀書過程,真真切切地表現了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和對文學知識的渴望。下面是本站小編帶來的《竊讀記》教學反思範文,希望能對大家有幫助,更多內容歡迎關注應屆畢業生網!

《竊讀記》教學反思範文

 《竊讀記》教學反思範文1

學了第一單元的課文,我被第一課《竊讀記》中的一句話深深打動,那句話是: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作者在閲讀中感受着書籍所帶來的智慧與快樂,卻顯示時刻怕被店員老闆發現而受到訓斥和哄趕,這種書內世界的吸引與沉迷,書外世界的擔憂緊張,使快樂與懼怕緊密地交織在一起,形成一種複雜的難以言説的感受,正是竊讀的滋味。

一本好書,藴含着豐富的知識和美好的情感,閲讀一本好書,就是跨越時間和空間同睿智而高尚的對話,這是多麼美妙的事情啊!高爾基説:“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劉向説:“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我認為真正熱愛學習的人,往往學得越多,越發現自己所知甚少,於是就想學得更深入,而讀書就是一個積累學習的最好方法。

學習《竊讀記》時,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魯迅筆下孔乙己那“竊書不算偷”的話來。孔乙己“竊“的是書,而本文“竊”的則是讀,情趣上大相徑庭。品讀課文時,我們會隨着這個怯怯地藏身於大人中間、匆忙而貪婪地閲讀着的小女孩,體會到讀書時腿痠腰痛,飢腸轆轆的勞苦,經歷擔憂、恐慌和懼怕的痛苦,體驗驚喜、快樂與滿足的幸福。

在課堂上,我首先在學生自讀自悟,讀通課文的基礎上,請學生説一説,讀了課文《〈竊讀〉》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學生交流時,引導他們結合有關語句可概括出竊讀那種苦樂交織的複雜感受,其中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予以重點體會,然後,我着重引導學生圍繞從課文哪些地方看出我的快樂與懼怕?這一問題展開討論。

其次,引導學生在讀懂課文後,結合生活實際,仔細揣摩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這句話的深刻含義,並受到啟發。本文語言樸實而又生動感人,所以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的讀出作者與書相逢的驚喜、匆忙竊讀的快樂與懼怕,雨天讀書的開心,與書相別的留戀與滿足。課後,我還組織學生開展了“我與書”交朋友的讀書活動。學生做了一些讀書名言的書籤、寫了一些讀書的體會等活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讀書的興趣也濃。

《竊讀記》教學反思範文2

《竊讀記》這篇課文,作者林海音通過自語式的獨白;通過細緻入微的動作描寫,把自己怯怯的隱藏於大人中間,匆忙而貪婪的閲讀情景;讀書時腿腳痠麻、飢腸轆轆的辛苦;經歷的擔憂、恐慌和懼怕的痛苦;體驗到的驚喜、快樂與滿足的幸福,竊讀的百般滋味都表達得淋漓盡致。

教學這一課,我沒有過多的分析,主要採用了一下教學思路:

一讀,感悟作者愛書之情。在讀中抓住點點滴滴,抓住重點詞句,充分感受作者小時候對讀書的熱望——為了讀書,可以放棄同齡人的快樂遊戲;為了讀書,可以忍受書店老闆的白眼甚至蔑視的驅逐;為了讀書,想盡千方百計,藏於別人身邊,冒充別人的孩子,“巧借下雨天留客天”的機會;為了讀書,經常忍飢挨餓,飽受站立之苦……

二賞,品析作者表達方法。整篇文章,作者筆法細膩,情感真實。尤其是獨白的心境描繪,細膩的動作刻畫,還有具體場景的.列舉,都值得學生學習借鑑。但這些表達技能,不應該老師灌輸,而是在學生的評賞中悉得。

三説,述説自己相仿經歷。在閲讀感悟作者愛書之切的情感,品析作者細緻入微的表達方法的基礎上,學生也會情不自禁聯想起自己“竊讀”的經歷——君不見,課堂上,你在台上滔滔不絕地講,台下低頭竊讀自己喜歡的“閒書”者絕不罕見,或將書夾藏於課本中,或放於桌鬥裏,甚或置於腿上者也不少見。可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竊讀的小故事,當讓竊讀的原因會各不相同,竊讀的情景也不盡然,各有奇招。

四寫,抒發自己竊讀感受。在欣賞課文,交流體驗的基礎上,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學以致用,我讓學生也寫一寫自己的竊讀故事。學生在讀、賞、説的基礎上,進行抒發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可謂水到渠成。

《竊讀記》教學反思範文3

開學第一課,上了《竊讀記》,很有些感悟:

《竊讀記》通過“我”放學後急忙跑到書店藏身於眾多顧客之中偷偷看書時的心理和動作的細緻描寫,表達我對讀書的熱愛與渴望。

在教學時,我抓文章的中心問“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引導學生理解,體會。學生都能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説出自己的理解,但僅侷限於快樂與懼怕。為此,我引導學生除了書本上談到的感受,在聯繫生活實際來理解竊讀的滋味。比如,長時間的站着會覺得怎樣?一點撥學生都能聯繫自身的實際談體會説竊讀的滋味。如一本書要換幾個書店才能看完,看書時還要察顏觀色,心累。餓着肚子看書的滋味。學生談得都很到位,在教學過程中應側重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談,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摘錄些教學片斷:

1.仿寫片段:

師:作者愛讀書,要竊讀,怎麼辦?想了這樣一個妙招:換另一家書店接着找書看。但每次放下書,心情一定糟糕透了,走進另一家是的心情又會怎樣?那一家一定會找到那本書嗎?我們來想象下:

我跨進另一家書店,急切地尋找那一本書。哦,它在這,還沒有賣光,真是( )。走過幾家書店都沒看見那本書,我(),( )。

師:找到書時欣喜若狂,沒找到自然情緒低落,同學們的想象非常符合一個愛讀之人的心情。

2.補白寫話:

最令人開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傾盆大盆大雨越高興......(課文原文)

師:為了躲避書店老闆的驅逐,小英子要竊讀成功,還會找這樣的藉口。小英子高興地喊着:大些,再大些,大得讓我( )。我知趣地放下書走出去,走進另一家。可是走過幾家書店都沒看見那本書。我慘淡無神地提着書包,抱着絕望的心情走進最後一家書店。昨天在這裏看書時,已經剩下最後一冊,()。

上面只是課堂中的兩個片段,這篇文本作者在心理描寫、動作描寫方面非常細膩、真實,但竊讀的內容又有點遠離了班中同學的生活,文中的表達內心活動的細膩描寫,是教學難點和重點。

這單元的文章首先要學會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我在網上專門去搜索了有關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並在教學設計中歸納文意中實踐。

但還是問題多多,自己有很多的困惑:

1.課堂的語文味漸漸被知識難度沖淡了,讓學生概括了文本主要內容,教了兩種概括的方法,學生的感情投入就似乎變淡了,如何處理好培養閲讀能力及學生興趣的關係呢?

2.另外,這篇文本的距離和學生有點遠,因為現在的學生都可以大大方方地在書店讀書,也沒人説什麼。而文章在教材選編的時候把閲讀的快樂凸顯,把懼怕的這一塊內容刪掉了點,(詳見教參的竊讀記節選,拓展閲讀),讓我感覺很難讓學生真正進入文本,品讀不到位。有時候,文本重難點很多,知識點也很多,想講得面面俱到,反而有困難,是該想想怎麼取捨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