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雄教授談家庭教育

來源:文萃谷 3.12W

幼兒教育當中什麼是最重要的?我認為是三方面:第一身體要好;第二性格要好,用規範的語言説就是人格要健康、心理要健康;第三,能聰明就聰明一點,朱家雄教授談家庭教育。早期的 0——6歲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這段時間多花點時間、多花點精力、多花點投資是絕對沒錯的。美國有人做過研究,0—8歲期間,如果投資1個美元的話,當於在高中階段投資7個美元。

朱家雄教授談家庭教育

想教孩子聰明一點,是否從小就給他灌輸東西,教這個,教那個?不見得。但有一條,教總比不教好。但問題是你教得多了,小孩反而被動了,反而覺得討厭了,那就完蛋了,以後再改過來就麻煩了!

從現在國家的導向來看,希望教育搞成以德育為基礎,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根本的素質教育。假如不是這樣培養出來的人,以後在社會上生存是很困難的,因為以後他要不斷地在這個變化的社會中尋找自己的位置,沒有創造性和發散思維的人是很難適應的。

孩子如果沒有團隊精神、沒有與人合作、與人交往的技能,即使在學校成績最好,但也不見得出來以後會是個很有用的人。現在大家都在説第10名現象,這些人不是非常注重老師灌輸給他的東西,而是有他自己的想法,這樣的人往往是最有出息的。 “把唯一的童年留給孩子,才有孩子光輝燦爛的明天”,就是説,在0~6歲時,把他本來應該有的快樂的童年給予孩子,那麼,他才會有以後的很健康成長的潛在能力。

一個人有一個快樂的童年,他才可能有—個他未來認可的人生。有些人活得很苦惱、很壓抑,追溯他的早期往往就是因為他沒有快樂的童年。

人格健康的話,這個人才活得有意思。假如別人不認同他,他自己也不認同自己的話,那麼,這個人那怕有再大的成就也是活得不成功的。我經常説:“寧可做一個快樂的清道夫,不要做一個病態的學者。”

陸園長用兩個字歸納了這個幼兒園所做的東西:一個是“動”,一個是“樂”。我覺得她把幼兒教育那麼複雜的事情歸納得那麼簡單,但又把最本質的東西提煉出來了。要讓小孩能非常主動積極地參與活動,讓小孩在童年當中感到快樂,這才是最重要的。

最近的新的理:念其中有一條最重要的是讓兒童放在關係中學習。母親與父親關係非常好、非常和諧.這對小孩就太有意義了;他們兩個人吵架,最受害的當然是孩子。一個孩子與一個家長與一個老師,三者之間就有6種關係,家長與老師的關係很好的話,對孩子也非常有影響,在無形中就教育了孩子。小孩子當他與不同年齡的孩子在一塊,與不同背景的家長在一塊,與老師在一塊,這當中有多少個關係?那就有幾百種、幾千種下在這樣的一種環境中,對小孩的發展作用是很大的。

我們不要把自己的孩子禁錮在一個很小很小的圈子裏,要讓他儘可能多地跟別人打交道,只有當一個孩子不斷地接觸社會,哪怕有時跟人家吵了、鬧了、打了,那都無所謂,“不會打架的孩子,不會吵罵的孩子,不會成為一個真正的人”,因為他可能在打罵當中覺得這個辦法不好,以後就不再用了。在這個過程當中就慢慢學會怎樣跟人家打交道,一個人不是生活在真空裏,往往是在失敗的經驗中成長起來的。

當一個孩子在非常被動地做他不願意做的事情時是最痛苦的,對他的人性,對他的性格是一個很大的損害。每個人都有他的長處,有他的弱點,要發揮孩子的長處,幫他建立自信,帶動他的短處,這是現在世界提倡的教育方法。

一個再好的幼兒園也替代不了父母親的作用。作一個比例的話,大概70%~80%在父母親;20%~30%在教師。當家長和幼兒園建立了一個非常良好的關係時,那麼教育的成功機會就好得多!

小孩子識點字也不錯,但是當他不想識字而硬要去教他的話,那就麻煩了,那到國小時他識字的動機就沒有了。教育一定要適時適度,他該做什麼的'時候你稍為幫他一把,他就學會了,這就最好,過早不成,過晚就沒用。我們的老師正根據每個孩子發展的情況來幫他一把,使孩子跳一跳就能採到果子,那才是最好的。識字同樣也是這個道理。

聰明不是抓訓練的東西,也不是識字越多越聰明。聰明最根本的是一種思維方式,特別是一種邏輯思維的方式。一個不會玩的小孩是不會聰明的,聰明是玩出來的,會玩的孩子他以後學數理化,特別是高中、大學的數理化時,他不會太累、不會太苦.在某種程度上,邏輯的東西是玩出來的。

重要的是開發孩子潛在的能力,使他今後在跟別人賽跑過程中,始終有強大的力量衝在前面.而不是我現在先跑一步,那是沒用的。先跑一步而沒有潛在的能力,以後就會大大的吃虧。那怕你先跑一步,但我有足夠的能量比你跑得快,這才是根本。你先跑一步而沒有後勁,往往就會被人遠遠地甩在後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