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心得體會範文集合五篇

來源:文萃谷 2.88W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裏有了一些心得後,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家庭教育的心得體會6篇,歡迎大家分享。

家庭教育的心得體會範文集合五篇
家庭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1

一、發現錯誤,應放手嘗試,不要大加譴責、恐嚇

失敗是成功之母,失敗可以積累經驗教訓。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誤時,一味大加譴責、恐嚇。其實,犯錯誤是很好的學習機會。這種做法的出發點是阻止孩子再犯同樣的錯誤,但這樣做常常會產生相反的作用。孩子們或因害怕受責備而不敢冒險,失去學習新技巧的熱情和膽量;或產生反叛心理,反其道而行之。如果處理得當,可以將犯錯誤轉變為絕好的學習機會。所以,當孩子想要嘗試新事物時,大人就算已經預知會遭到失敗,但仍應該讓孩子去試試看。

也就是讓孩子有機會嘗試失敗的滋味。有的家庭中,當孩子準備做新的嘗試時,家長或是説當心啊……或者乾脆直接把答案告訴孩子了,這樣既剝奪了孩子嘗試新事物、獲取新經驗的機會,又扼殺了孩子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必須要放手讓孩子去大膽嘗試,進一步獲取新的感性經驗。

二、發現優點,應積極肯定,不要抓着缺點不放

父母要有敏鋭的目光,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從而肯定、鼓勵他們。事物的發展總有兩面性,父母的目光千萬不能停留在反面,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長處、優點。記得有位老師在評價孩子的作品時,説得非常精彩,對每一幅畫都是持表揚肯定態度,當老師拿出一幅畫得亂七八糟的畫,老師看了看,驚歎地説:“大家看啊,這幅畫,他用了多少種顏色啊,我們一起來數數…”我覺得所有的父母都要向這位老師學習,深入挖掘孩子的優點,充分肯定孩子。這樣更加有利於提高孩子的積極性。

有些父母的眼睛總是盯住孩子的缺點,並翻來覆去地講這些缺點,這樣不但不能形成良好的行為,反而不利於孩子的成長。例如:有些孩子有偏食的毛病,父母甚為着急,希望孩子改掉,逢人便説:“這孩子只吃魚、肉、蛋,蔬菜不沾邊……這可怎麼辦呢?”其實,當着孩子的面數落缺點,更會加劇他的缺點,就會出現越管越糟的現象。

三、培養習慣,應前後一致,不要隨心所欲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往往會制訂一些“規則”,如:看電視不能超過半小時、晚上8:30前睡覺、上牀後聽半個小時故事等等。對於這些規則要保持前後一致,不能一忙把什麼都忘了。這樣不利於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在家中所作的決定或規則,所有的家庭成員必須保持一致。否則,就會影響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總之,在家庭教育中能注意以上三點,將會使您的孩子更加深刻地感到父母的疼愛、信賴和期待,這將是良好家庭教育的開端。

家庭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2

《如何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促進家校共育心得體會》適用於老師的教學心得體會 ,老師們充分利用了這一點,表現非常好。父母更應該調整心態,信任孩子,欣賞孩子。通過孩子的努力,幫助他們建立自信,相信她會越來越好。我也知道挫折教育,但是我們的孩子剛剛開始系統學習,自信心還在建立過程中,需要的是耐心和鼓勵,儘量不去批評,有些時候甚至需要家長去創造條件來表揚孩子,激發孩子的內驅力。

學校與家庭是教育的“兩手抓”,缺了哪一個,教育就一定會落伍。Schholminski還多次指出:教育的效果依賴於學校和家庭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家庭和學校之間的良好合作可以更好地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優化學校教育環境。

在《管子·權修》中有這樣一段話:“一年之計,莫若樹谷;十年之計,莫若樹人;終身之計,莫若樹人。“一樹一獲者谷也,一樹十獲者樹也,一樹百穫者人”這句話的意思是:把一年作好,種上一棵莊稼最好;把十年作好,種上一棵樹最好;把一生作好,培養出人才最好。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進家校共育的深度融合,從而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在這個問題上,我有兩個體會。

積極有效的溝通是建立成長的橋樑。

一、家長與教師的有效溝通。

父母與教師進行積極有效的交流,目的在於瞭解孩子在學校的生活、學習狀況及情緒狀態,以便更好地幫助孩子。廣陵國小家校互動的舉措很多,比如家長會、各種節日活動、官方微信等等,此外,教師還在微信上建立了班級聯絡羣,每天都會公佈孩子的學習內容和要求,讓我們可以實時掌握孩子的學習任務;老師們也經常通過微信發佈孩子的學習生活狀況,讓我們看到孩子在學校的另一邊,全面瞭解孩子;更難得的是,教師還經常與我們分享教育理念和教育心得,從中我看到了教師的高素質、高責任心,最重要的是對教育的熱愛。

從這裏,我學會了“傳遞正能量”,幫助孩子正確看待問題,朝着陽光方向成長;懂得了讀書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明確了“父親在孩子的教育中不可缺位”,努力創造條件抓緊時間讓孩子多與父親在一起;得到了對我所提出問題的解答。在閲讀了組織思維所寫下的美麗的詩歌后,我也看到了用詩意的語言來表現數學的理性,學會了如何幫助孩子們一絲不苟地、仔細地理解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除了我們這些家長,我知道在學校裏,有一顆熱情、真誠的心在關注着孩子的一舉一動,一舉一動中,她告訴我們要有耐心地等待,用一朵花兒的時間,等孩子每天長大一點。

如此誠摯、高效的家校溝通方式,不僅直接幫助我,還幫助孩子快速順利地進入國小學習環境,快樂成長。

二、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能力。

父母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從孩子的角度去認識她在學校的生活,鼓勵、安慰、引導都無形中影響着孩子的心理狀態。

我試了好長一段時間,想要孩子們回家後高興地與我分享學校的事情。自幼稚園開始,我每天都會問她,為什麼要把小小的愛帶回家,老師獎勵她,慢慢養成了「欣欣説,我們聽」的習慣,不僅是聽,我們還會評論,發表自己的意見和想法,讓溝通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繼續保持着在上國小以後説什麼話都要説的好習慣,不僅老師稱讚這些好事,有時還跟同學們玩鬧,她所做的小壞事都開始與我們分享。不管怎樣,我都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和好奇,肯定了她的情感反應,也對她説了我們自己小時候的趣事,回憶起自己或她父親如何處理童年時遇到的類似困難。這種分享使欣欣心平氣和,也給了我們一個機會來幫助她找到處理困難和挫折的方法。

三、兒童與教師的良好溝通。

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我看到老師們都能及時關注孩子的動態,但我更希望欣欣本人能積極主動地與老師接觸,與老師溝通。曾有一段時間,我特別羨慕有些孩子能主動關心老師,與老師交談。幼兒與教師的直接交流有助於幼兒在情感上信賴教師,在將來的學校生活中有安全感,能夠自信、積極。但直到現在,儘管她很喜歡並崇拜自己的老師,卻不敢與老師進行落落大方的交流與互動,總是顯示出一種害羞的一面。這個方面,我們在培養上做的還不夠。這是因為孩子在某些方面的缺陷都是父母自己造成的。因為小的時候怕生病、怕麻煩,我對她太照顧了,集體活動少,外出旅遊少,與人交往也少,導致她在人際關係上不夠主動。下一步,我們將與她一起參與拓展、旅遊等活動,拓展她的視野,增加與人交往的機會,相信問題會得到改善。

其實不僅僅是這個問題,教育孩子是一個系統工程,很多問題都會出現,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培養孩子的良好心態最重要的還是要有好的心態去面對孩子的成長。

良好的心理狀態有助於孩子健康快樂自信。

第一,尊重兒童的自然成長過程。

某個班級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有不同的發展,而各個能力的發展也不一定是均衡的。對於孩子身高體重等方面的差異我們一般都會比較寬容,但對於孩子能力方面的差異則不會那麼淡定。父母太瞭解孩子了,所以能很清楚的看到孩子的不足。

以欣欣為例,她的動作能力發展得較慢:旋轉呼拉圈,一轉就掉;跳繩,能一蹦老高,但不能跳幾個。欣欣開始寫起字來像蚯蚓一樣,她曾經左右不分,bd會寫反,整個認讀音節都不記得…有時候想自己小時候,再看看別的孩子,再看看她,不由自主地着急、糾結,為什麼我的孩子沒有那麼好呢?

事實上,這些缺陷對孩子的成長都是一個必然的自然過程,沒有誰生來就是好的,誰也不會做任何事。違反事物發展規律,拔苗助長反而是有害的。書寫不好,是因為孩子手上的小肌肉沒有發育好,如果多練習會適得其反,影響發育,延遲能力的發展;左右不分,有些字會寫反,這是幼年時爬行不足的後果之一,適當多做運動,多做運動,就會進步…

認識到這一點,我明白了我們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靜待花開。還有一次,我在欣欣的筆跡上畫上了“愛”的記號,她剛進國小的那幾個月,筆畫變得越來越幹練,甚至還知道什麼是懸針豎,什麼事垂露豎;欣欣跳繩最近才有所進步,從原來的一個位數提高到兩位數;她還能獨立讀注音書,看起來越來越好。正如老師所説,生活是一個慢慢成長的過程,每天一小步,與自己比較,天天進步。

二、相信孩子對他們的欣賞。

這過程中,除了不足之外,我們經常應該看到的是孩子的優點,欣賞孩子的優點。小孩都有自己的喜好,一些經常得到表揚和鼓勵的事她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做。老師們充分利用了這一點,表現非常好。父母更應該調整心態,信任孩子,欣賞孩子。通過孩子的努力,幫助他們建立自信,相信她會越來越好。我也知道挫折教育,但是我們的孩子剛剛開始系統學習,自信心還在建立過程中,需要的是耐心和鼓勵,儘量不去批評,有些時候甚至需要家長去創造條件來表揚孩子,激發孩子的內驅力。

從最開始的懵懵懂懂到現在的文明禮貌,像每個人的孩子一樣,我們都會越來越好。如今我每天都能看到欣欣覺得她是個奇蹟,讚歎生命給我們的恩賜!

家庭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3

兒子讀三年級了,讀的書越來越多了,卻也發現了一些問題:看書的時候有點囫圇吞棗,只求數量,不求質量;對文字所傳達出來的情感、意境理解比較膚淺,當然也可能是因為作品本身表達的內容比較深刻,年紀尚小的他確實無法理解。其實,説來也慚愧,作為語文老師的我,這些年來不斷地要求所教的孩子要養成閲讀的習慣,要多讀書,讀好書,但自己卻很少看書,那麼多好的兒童文學作品我只是瞭解書名、作者,其他一無所知。

從兒子、從自身角度考慮,半個月前,加入了兒子的閲讀行列。我們會各自選擇一本書,挑選一個時間段,坐在一起靜靜地看,看到有趣處,也可以停下來先討論一下。等各自看完以後進行交換。當兩本書都閲讀結束後,利用一起騎車上下學的路途或者空餘時間一起聊聊書中的故事、人物,談談自己的體會、收穫。孩子的理解或許有些膚淺、孩子的語言或許有點稚嫩,但是在交流的過程中,我會用自己相對豐富的經歷、感悟去幫助他理解, 豐富他的語言。同時,這也是一種很好的檢查反饋的過程,能讓我清楚地瞭解孩子閲讀是否投入。更為重要的是,夜晚,温馨的燈光下,母子倆頭湊在一起,各自翻看着一本好書,彼此間的情感更近了,心貼得更緊了。

希望每天都能讓我抽出一點時間和孩子一起讀書。

家庭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4

每一位有責任心的父母都希望給自己的孩子最好的禮物,什麼禮物最好?如果從孩子成長的角度上來説,那麼良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好禮物。

家庭教育簡單通俗的來説,就是父母以及家人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對孩子進行教育和影響。家庭教育是每一個人來到這這世界上,所接受的第一份教育,它是人類接受所有各種種類的教育之首,更是基礎。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就贊同這樣的觀點。可見家庭教育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如果一個人從小的時候,就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那麼首先它就會為這個孩子一生良好的發展打下一個堅實的好基礎。這個好基礎為他以後的入學、踏上工作崗位一直到自己獨擋一面,成家立業的時候,都會帶來無限的好處,可以説是終生受益!而反過來,如果這個孩子沒有接受過良好的家庭教育,那麼他的人生當中就會總一種陰影,一種缺憾!

説的這些言論,講的這些道理並非無稽之談,而是現實的社會有着太多的這樣的事情。因而如果面對剛出生的'孩子,您想在他的成長之路上給他一份最好的禮物,那麼就從此刻他呱呱墜地開始,給他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這就是最好的成長禮物了。當孩子長大成人之後,他會明白這份禮物的好,這份禮物的珍貴,從而也像血脈的延續一樣,把它傳承下去。

家庭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5

一個人的成長,父母的影響是很大的。特別是現在競爭日趨激烈,一個人要想在社會上立足是很不容易的。 做為家長,我們應從小對孩子進行有目的地系統性家庭教育,使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正確的心態、堅強的毅力、應對困難的能力,使他們將來能更好地適應社會。我的做法是:

一、培養孩子的愛心。一個人只有學會了愛,才會愛自己、愛父母、愛別人。也只有有了愛,他才會處處注意別人的感受。而我們現在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一個個都是家裏的“小皇帝”、“小太陽”,家長的過度呵護使孩子以我為尊,從不會考慮別人的感受,不管吃呀玩呀,都只想到自己,這樣下去,將來不堪設想。為了培養孩子的愛心,我將街上一隻沒人要的小狗抱回家。我對孩子説:“人要學會同情,看到那些貧窮的、飢餓的、挨凍的、受欺侮的,要有同情之心。如果我們有能力,就要給予幫助。這隻沒人要的狗很可憐,你要好好愛護它。”兒子給小狗起了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小黃”。兒子每次從幼兒園回來,第一件事就是問:“小黃吃了沒有?”他常常把自己捨不得吃的火腿讓小狗吃,給他訂的奶也讓小狗喝,還經常自己收拾狗窩。下午放學後,引着小狗出去玩,在他的餵養下,小狗一天比一天健壯。兒子在養狗過程中,變得細心了、勤懇了,學會體恤別人了。過去從不幹家務,現在回家吃完飯後主動抹桌子、掃地、倒垃圾,能夠體貼爸爸媽媽的辛苦,給他買好吃的東西,他也非要爸媽嚐了以後才肯吃。在學校,同學的筆、橡皮丟了或有了什麼困難,他都會主動幫助別人,老師誇他是個樂於助人的好學生,同學們都樂於和他在一起玩。看着這一切,我們喜上眉梢,看來對孩子一番愛的教育還頗有效果。一次在街上,他還主動把自己的零花錢掏給了一位正在向行人乞討的殘疾乞丐。我深深體會到多給孩子一些“愛”的教育,使他們具有愛心,這樣他們才會愛周圍的一切,一個有了愛心的人對自己的父母一定也會有孝心。多給孩子一些“愛”的教育,少給孩子一些溺愛。

二、要敢於對孩子説“不”。當今孩子,我們家長捧在手裏怕摔了,含在嘴裏怕化了,心肝寶貝,事事依從,使孩子養成了“我行我素”、“唯我獨尊”的壞習慣,這樣在今後的學習、生活、工作中一遭碰壁,便會不堪忍受,後果不堪設想。但我們對孩子説“不”的時候,要有藝術。我們很多家長,經常對孩子使用的口頭禪就是“不”、“不要亂扔東西”、“不許罵人”、“不許、、、、、、、”,其實這樣直截了當地説“不”,對孩子是一種消極的限制,效果並不好,不僅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還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和好奇心,有時候你越是説“不”,他就越唱反調。因此,我們對孩子説“不”,應有藝術,注意方式方法。如我們限制孩子的某些行為,提醒孩子不要做什麼的時候,可採取比較委婉温和的説法。如把“不要撕壞了書”改成“你小心一點翻書”,把“不準大聲喊叫”改成“小聲點説話才有禮貌”,這樣委婉地説,語言親切,孩子易於接受,還能使孩子知道自己怎麼做,以免孩子做起來無所適從。有時,我們想要孩子停止某種行為時,別讓“不要”和“不許”脱口而出,可引導他們去做別的事,以代替現在的行為。如孩子對你的手機發生了興趣,拿在手裏當玩具,你擔心摔壞了手機,那就拿幾塊積木來,跟孩子説,看你能不能拼一個大大的手機,把他的注意力吸引到遊戲上;孩子哭鬧着跟你要某種玩具時,你可以讓他看動畫片,或者建議他給哪位小朋友打個電話,問問小朋友有什麼可交換的玩具,還可以帶他到外面走走。有時給孩子提要求時,要給孩子一個緩衝的過程,不要操之過急,這樣孩子才容易接受。如不想讓孩子再看電視,可説“你再看10分鐘,然後睡覺。”提前告訴他關電視的過程,他心裏有個接受的過程,即使不情願,也不會反應太強烈。總的來説,我們對孩子説“不”,要注意藝術,但最好別讓你的話裏經常充滿“不”字,要適度。

三,要培養孩子動手能力。現在大多數家庭都是一個孩子,家長疼愛得不得了,啥事都想替孩子包辦,這樣“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只能害了孩子。我們應從小培養孩子動手能力,如孩子1歲多,剛會吃飯時,別怕他弄髒了,弄灑了,讓他自己拿小勺子自己吃,他可能弄的滿嘴滿臉,甚至弄倒了,沒關係,時間長了,他自然就會吃飯了。隨着年齡的增長,可讓他自己洗臉,自己穿鞋、穿衣服,整理自己的玩具,這樣他就會自覺養成動手能力,以後也能適應了社會。

四、培養孩子的團結精神。現在孩子雖生活很好,但沒人和他玩,長時間一個人在家裏看電視或跟着大人轉,只能使孩子不合羣、孤獨,影響孩子今後的交際,我們應有意識多引導孩子和同齡孩子在一起玩,可以給他們創造條件,如讓他把小朋友引到家裏玩,不要怕弄髒了、弄亂了家裏的東西,這樣的活動會使孩子學會團結,學會和別人交際,學會處理問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