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註冊結構師施工工藝及流程複習資料

來源:文萃谷 2.02W

要想在結構師的考試中取得好成績,複習好施工工藝及流程的複習資料必不可少。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註冊結構師施工工藝及流程複習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2017註冊結構師施工工藝及流程複習資料

  註冊結構師施工工藝及流程複習資料

1、堅固耐用:

經過多年來的工程實踐,已經證明完全能保證加固工程的質量,結構的強度和剛度都能滿足設計的要求。施工工藝精巧,質量優秀,工程合格率為100%.膠粘劑30年老化試驗耐久性能滿足要求。粘鋼加固後的結構試驗,也證明強度和剛度的設計方法是正確的和可靠的。

2、施工快速:

在保證粘鋼加固結構質量的前提下,快速完成施工任務,並能根據業務要求,在不停產不影響使用的情況下完成施工,受到用户的普遍讚揚。

3、簡潔輕巧:

與其它加固方法比較,粘鋼加固的施工,乾淨利落,比較簡便,現場無濕作業。完成加固後的結構外觀不改變,比較輕巧,鋼板薄,結構自重增加極微,不會導致建築物內其他構件的連鎖加固。

4、靈活多樣:

粘鋼加固法的適應性很強,能夠解決生產上和生活上各種有關問題。粘貼鋼板的方案多種多樣,靈活巧妙。還可粘貼型鋼、加固鋼結構及磚砌體結構等。

5、經濟合理:

由於施工快,避免或減少工廠停產時間,節約加固材料,與其它加固方法比較,粘鋼加固的費用大為節省,經濟效益很高。

  結構師考試複習資料

混凝土的變形

混凝土的變形可分為在荷載下的受力變形和與受力無關的體積變形。

混凝土在單調、短期加荷作用下的變形性能

圖14-1-3所示混凝土受壓時應力應變曲線的特徵,是研究鋼筋混凝土構件的強度、變形、延性和受力全過程分析的依據。一般取稜柱體試件來測試混凝土的`應力應變曲線,整個曲線呈上升段與下降段兩個部分。曲線中最大應力值f ck、與f ck 相應的應變值ε0、以及破壞時的極限應變值εu 是曲線的三個特徵值。應變ε0的平均值一般取為 2 .0×10-3 。 對於非均勻受壓的情況,εu值約為 0.002 一 0.006 .甚至達到 0.008 或更高。

( 2 )混凝土受壓時橫向應變與縱向應變的關係,即混凝土的泊松比vc(=εh /εl),可採用 0.2 .

( 3 )混凝土處於三向受壓時的變形特點

因混凝土橫向處於約束狀態,其強度和延性均有較大程度的增長。在工程實際中,可用間距較小的螺旋式鋼筋或箍筋來約束混凝土,形成螺旋鋼筋柱,或用於構件的節點區來提高承載力、延性和抗震性能。

混凝土抗拉性能弱,其峯值的應力應變要比受壓時小很多。通常遂把試件承受200萬次(或更多次數)重複荷載時發生破壞的壓應力值,稱為混凝土的疲勞強度。

  結構師考試複習講義

1.考慮剛性樓板假定

考慮剛性樓板假定的原因,是基於同一種條件下對結構指標的判斷,是基於層模型的分析判斷。

主要為整體控制指標的計算時採用,如層間位移角、扭轉位移比、週期比、結構底部抗傾覆力矩計算、結構剪重比計算、結構的剛重比計算等。

不考慮剛性樓板假定的工況:結構構件的分析計算,即樑、板、柱、牆。

2.週期比的判斷

週期比的判斷,應採用剛性樓板假定,對不符合剛性樓板假定的結構,扭轉週期比的判別將無實質意義。

3.位移比(扭轉位移比)的判斷

位移比(扭轉位移比)的判斷,採用剛性樓板假定,應取單向地震作用的、按規定水平力計算的;並且考慮偶然偏心。

4.位移角

結構樓層位移和層間位移控制值驗算,採用CQC效應組合,且可不考慮偶然偏心的影響。

5.地震作用計算

單向地震時,應考慮偶然偏心,緣於結構實際剛度和質量分佈相對於計算假定值得偏差,實際地震時存在地面扭轉分量,結構彈塑性反應時抗側力剛度退化程度的不同。採用考慮偶然偏心的方法是簡便實用的方法。

6.雙向地震

《抗規》5.1.1條:質量與剛度分佈明顯不對稱的結構,應計入雙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轉影響。扭轉位移比大於1.2,可認為質量和剛度處於明顯不對稱狀態。

規範對雙向地震的計算是對x方向地震和y方向地震(均不考慮偶然偏心)的再組合。但是和單向地震作用結果不同,單向地震作用考慮偶然偏心(EXM、EYM或EXP、EYP)。

7.重力荷載代表值屋面活荷載是否計入

對於不上人屋面可不計入;

對於上人屋面,應計入,因為實際工程中屋面具有較強的使用功能。

8.最小剪重比

對於長週期結構,同烈度時場地條件好的結構不容易滿足,存在一定問題。

目前存在兩種爭議:最小剪重比和剛度都需要滿足規範的要求;以及在滿足剛度要求的情況下可以不需要滿足最小剪重比的要求。

大多數結構處於速度控制段,按規範的方法過於計算複雜,可直接按照加速度控制段的調整方法計算,偏於安全。

9.樓梯間的問題

按照平法圖集底端滑動的做法有以下方面的問題存在:

a,時間長以後滑動支座是否還能滑動;

b,梯板下端滑動後對結構產生如何新的影響;

c,框架柱被樓梯平台分割成短柱的問題仍然存在。

建議採用樓梯間梯柱為框架柱,沿着樓梯建周邊設置暗樑,並且梯柱按抗震要求進行抗震等級構造措施。在模型中建立樓梯進行計算是下策。

10.強柱弱樑

實際地震中難以實現強柱弱樑破壞。

主要原因

1)彈性模型加大了樑端負彎矩;

2)裂縫計算時,內力取值位置與實際位置不統一,導致裂縫過大,從而加大了配筋;

3)樑底部配筋加大過多;

4)現澆樓板對樑端實際承載能力的影響。

設計中宜

考慮塑性內力重分佈,設置樑淨跨單元;正確區分樑跨中配筋和樑端底筋配筋要求的不同性。當樑底多排鋼筋時,第二排可在柱截面外截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