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嚴母的家庭教育

來源:文萃谷 2.57W

經過了幾番溝通,這名“嚴母”成女士接受了記者的採訪,這名有着上師大教育背景的母親目前全職在家照顧4歲的明明(化名)。

一個嚴母的家庭教育

“嚴母”從小定規矩着眼於未來

“what’syourname?(你叫什麼名字)”對於初次見面的記者,4歲的明明絲毫沒有陌生感,還落落大方地主動秀起了他的外語。明明的母親告訴記者,平時帶明明出去,要是碰到外國人,他常常會主動上前説上幾句。

獨立起牀後將鬧鐘馬上按掉;8分鐘內穿好衣服;自己洗澡穿衣服……在這名“嚴母”手下,孩子的一些生活習慣都被具體地予以了規定。同時,針對不同表現,孩子每天給自己打分,有獎有懲。

“明明的良好行為習慣不是一天養成的,因此在培養過程中確實花費了很多心思。”明明的母親説,以睡覺起夜為例,一開始在孩子牀頭放個起夜燈,同時在房間裏放個小馬桶。等明明適應起夜後,明明的母親才問明明房間裏臭不臭?從而一步步讓馬桶淡出明明的房間。

為了培養明明的時間觀念,每次玩耍前,明明的母親都會讓明明看時鐘的長針在幾,問他想玩到幾,到時間就要明明兑現自己的諾言。在收納玩具上,明明的母親會與明明玩“回家”的遊戲:告訴他玩好一樣玩具就要送“玩具寶寶”回家,否則“玩具寶寶”就會迷路。時間一長,明明很容易做到自我控制玩耍時間並完成整理玩具的工作。

除了定規矩,明明的母親覺得,讓孩子體驗到來自父母的愛也非常重要。同時,為了讓孩子體驗平等,每當大人聚會、有飯局時通常她都會帶上兒子,並且會把他介紹給自己的朋友,從而讓明明感受被大人認可。採訪末,明明的母親再三強調,兒子並非是什麼教育成功的典型,只是一個有着各種優缺點的普通孩子,她也一直在摸索家庭教育方法,與大家分享這些育兒經只是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啟發,重要的是讓孩子在快樂中成長。

“嚴母”遭到“炮轟”

“嚴母”培養孩子好習慣的規定貼在網上後隨即引來不少家長的“炮轟”。有家長表示,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想法沒錯,但做法過於苛刻,對一個4歲孩子來説,太缺乏人情味。更有家長直言,這個母親過於嚴格和自私,把孩子關進一個既定的抽屜裏,沒有反抗能力的孩子只能選擇接受。

當然,除了反對聲,也有部分家長對孩子擁有如此強的自理能力表示羨慕,有人坦言自己也曾做過這方面的嘗試,只是因為心太軟最後不了了之。

5歲男孩的母親高女士對記者坦言,與明明相比,她的孩子自理能力實在太差。但只要不是什麼原則性的問題,她總體還是比較寵愛兒子的。“畢竟寶寶粘人的.時間有限,等他大了,你要寵他,他都不睬你了。”

一名3歲女孩的媽媽吳女士則表示,她小時候就是一個被大人狠定規矩的孩子,但是長大後卻成為一個依賴性非常強的人,結婚之後尤其明顯,處處依賴老公。因此她認為孩子小的時候適當寵愛一些對孩子是有益無害的。

“嚴母”育兒經有可借鑑之處

家庭教育專家、上海師範大學教授曹子方表示,暫且不論這名母親的育兒經是否科學合理,但她有這樣的“不寵愛”意識就難能可貴。現在,六個家長圍着一個孩子轉的模式,讓家長面對孩子時常常選擇寵愛甚至溺愛的表現方式,也直接導致一些孩子出現不良習慣。

曹教授表示,在中國文化背景下,像成女士這樣的母親顯得比較另類,但是至少説明家長中間並不是只有一種模式。從育兒角度來説,6歲之前的良好習慣養成對孩子的一生都有好處,但是她也提醒,培養孩子良好習慣不是一兩天的事情,家長要有耐心,要結合孩子的身心特點予以考慮,否則可能適得其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