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的別稱有哪些大綱

來源:文萃谷 1.48W

清明的意思是清淡明智,“清明”是夏曆二十四節氣之一。那清明節還有些什麼別稱呢?清明節在古代的時候又叫什麼呢?下面就隨本站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清明節的別稱有哪些大綱

  清明節的別稱有什麼呢

1、寒食節

又稱熱食節,禁煙節,冷節,它的日期又距冬至105日,也就是距清明節不過一天或兩天,這個節日的主要節俗是禁火,不許生火煮食,只能食備好的熱食,冷食,故而得名。

2、踏青節

相傳大禹治水後,人們就用“清明”之語慶賀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清明節的來歷時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天清地明,正是春遊踏青的好時節。踏青早在唐代就已開始,歷代承襲成為習慣。踏青除了欣賞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還開展各種文娛活動,增添生活情趣。

3、鬼節

清明節流行掃墓,其實掃墓乃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寒食相傳起於晉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與清明相接,後來就逐漸傳成清明掃墓了。清明時期,清明掃墓更為盛行。古時掃墓,孩子們還常要放風箏。有的風箏上安有竹笛,經風一吹能發出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説風箏的名字也就是這麼來的。

  清明節在古代叫什麼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5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受漢族文化的影響,中國的`滿族、赫哲族、壯族、鄂倫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瑤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個少數民族,也都有過清明節的習俗。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清明祭掃墳塋是和喪葬禮俗有關的節俗。據載,古代“墓而不墳”,就是説只打墓坑,不築墳丘,所以祭掃就不見於載籍。後來墓而且墳,祭掃之俗便有了依託。秦漢時代,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

《漢書。嚴延年傳》載,嚴氏即使離京千里也要在清明“還歸東海掃墓地”。就中國人祖先崇拜和親族意識的發達、強固來看,嚴延年的舉動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後世把上古沒有納入規範的墓祭也歸入五禮之中:“士庶之家,宜許上墓,編入五禮,永為常式。”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風必然大盛。

清明節也叫食寒節。談到清明節,有點歷史知識的人,都會聯想到歷史人物介子推。據歷史記載,在兩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艱苦,跟隨他的介子推不惜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飢。後來,重耳回到晉國,做了國君(即晉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賞所有跟隨他流亡在外的隨從,惟獨介子推拒絕接受封賞,他帶了母親隱居綿山,不肯出來,

晉文公無計可施,只好放火燒山,他想,介子推孝順母親,一定會帶着老母出來。誰知這場大火卻把介子推母子燒死了。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每年的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這就是寒食節的來源。寒食節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久而久之,人們便將寒食與清明合而為一。現在,清明節取代了寒食節,拜介子推的習俗,也變成清明掃墓的習俗了。

  清明詞義

【讀音】qīngmíng   【英語】Tomb-sweeping Day或者Pure Brightness 【釋義】

1.清明節,原為二十四節氣中“春雨驚春清谷天”中的第五個節氣,後來兼併了寒食的習俗:~時節雨紛紛

2.清淡明智: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蘇東坡《東欄梨花》

3.詞意探源

(1)猶治平。政治有法度、有條理。《詩·大雅·大明》:“肆伐大商,會朝清明。”,毛傳:“不崇朝而天下清明。”;《後漢書·班固傳》:“固幸得生於清明之世。”。

(2)指神志思慮清潔明朗。《荀子·解蔽》:“虛壹而淨,謂之大清明。”;《淮南子·齊俗訓》:“原人之性,蕪穢而不得清明者,物或淉之也。”

(3)指清澈明朗。如:天氣清明。

(4)二十四節氣之一。《孝經緯》:“萬物至此,皆潔齊清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