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隨筆(14篇)

來源:文萃谷 2.71W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大家都寫過隨筆嗎?隨筆是散文的一種,可以不受體裁的限制,靈活多樣,不拘一格。常見的隨筆有哪些形式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隨筆,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隨筆(14篇)

端午節隨筆 篇1

《快樂的端午節》我喜歡的節日有很多,但我最喜歡的是端午節。這個節日不但離我的生日近,也是愛國詩人屈原的祭日。端午節時,我們可以看龍舟、吃粽子。

媽媽帶着我去看龍舟,當時的情形可熱鬧了!四面響起了咚咚的鼓聲,比賽開始了,河面上有紅的、黃的、藍的、綠的龍船,四條龍船伴着鼓聲越劃越快。再看觀看的人們,人們有的急得像油鍋上的螞蟻,有的正在瘋了似的喊加油,還有的激動地跳起了舞。這時,所有人幾乎什麼煩惱都忘掉了,伴着鼓聲越飄越遠,消失得無影無蹤。

回到家,我們開始了包粽子行動。我先用兩張葉片疊在一起,加入糯米、花生……包成三角體,用細繩纏緊。口味有很多種,有蛋黃的、肉鬆的、火腿的……真想每個味都嚐嚐。粽子不但味道多而且形狀也多,有橢圓形、斧頭形……真讓人眼花繚亂。

端午節能吃上美味的粽子,又能看精彩的龍舟比賽,真是樂趣無窮!

每年的端午節,我們全家總動員,“瘋”玩,“狂”吃,“傻”飲是必不可少的。今天是端午節,可是很怪。

吃過早飯,我們全家都去上街,奇怪的.是,爸媽竟然把我一人扔在書店,讓我在書店看書,不要亂跑,他們到別處玩玩,這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我百思不得其解。算了,不想了,看書吧!

中午回到家裏,我雖沒想明白那件事,但面對香噴噴的飯菜,還是有滋有味的吃起來。過了一會兒,我才想起問他們上街幹什麼去了,他們的回答支支吾吾,我聽的出,他們在撒謊,我卻沒有追問下去。

吃過晚飯,我問他們到底去幹什麼了,在我的百般追問下,他們被我纏不過,才告訴了我實情。原來,他們去幹活了,只是想讓我高興,才撒了謊。今天是端午節,可他們為了讓我高興,所以撒了謊,因為要加班工作,所以“騙”了我。我鼻子酸了……

在這個特別的端午節裏,空中瀰漫着淡淡的清香的氣味,在這沁人心脾的清香裏,我聞到了一股甜蜜、幸福的味道。

端午節隨筆 篇2

歲月裏那不温不火的過往,最終成了難以忘懷的幸福。

——題記

一場場夏雨過後,農家的稻田裏積滿了水,就坐着看那青綠的稻苗一天天拔節了。

通常,這是,端午的前奏。有一種叫端午李的果子就成熟了。我們村上就有兩棵端午李,還未等到樹葉上的雨水乾透,小孩子們就忍不住要爬上樹摘李子。樹下圍着一圈小饞鬼,盯着那黃澄澄的端午李,花貓似的臉上又多淌了兩道口水。

端午節,是要吃粽子的。起先,媽媽不會包粽子,院子裏的'二孃會包。雖然她都會送給我們煮好了的粽子,但我吃不夠。恨不得把粽葉也吞了。又一年,媽媽決心要向二孃學包粽子了。

端午的前幾天,也是剛雨過天晴,媽媽和村子裏的人就提着籃子到山上採粽葉去了,粽葉採回來後媽媽把它們一一洗的發亮。

又一個晚上,二孃就來教媽媽包粽子了,事先淘好的糯米,裏面摻了花生,黃豆。我自己最喜歡吃臘肉的,但家裏沒有肉,媽媽總是很精心地想把生活過得很好。那時我家裏沒有電燈,媽媽和二孃就着一盞煤油燈邊聊天邊包粽子。我和二孃的女兒小芳趁着月光到處亂跑。媽媽就是那天學會的包粽子,以後的幾年,因為媽媽在,我都能吃上香噴噴的粽子。媽媽的粽子只有兩種:白味的和摻黃豆花生的。煮熟了的粽子吊在門框上,我總是一會兒有去扯一個,我喜歡白味的,冷的,就着白糖吃,好香。

第二天媽媽會到田地裏割些艾草放在窗上,於是艾香和粽子香飄滿了小屋。

以後我念中學了,第一次離家住校。每到趕集,媽媽就要給我捎一些東西來,什麼李子啊麻花啊。第二年,媽媽出去打工了。端午節,那時學校不放假。下課的時候,我聽見有同學叫我,然後我看見爸爸來了,他訕笑着,遞給我一個袋子就走了。是五個粽子。回家時弟弟告訴我粽子是二孃送的,一共還不到十個呢。爸爸知道我愛吃,就送來了。

又一年端午節,我以為我吃不到粽子了。因為爸爸媽媽都已不在家了。中午的時候,那個少年送我一個大粽子。可惜沒煮熟,我仍吞完了。很高興。

這是我印象最深的端午了,以後都只是一個人在外過,由於工作忙,也沒來得及買粽子。只是會打電話給爸爸媽媽,聽聽他們的聲音。

夜晚,我希望能夢到他們。媽媽在燈下埋頭轉動粽葉,放糯米,裹粽葉,捆紮,然後一個一頭尖一頭圓的粽子乖乖地做好了。你不知道這個畫面有多美。

你不知道,那個時候啊,我有多喜歡過端午,多喜歡和媽媽在一起!那樣的時光,能否再多一些呢?

端午節隨筆 篇3

今年,我在昂立度過了一個不一樣的端午節。

下午一點半,我們每個人換上黃色校服,在教室裏興奮地等待着。

出發了,我們的“黃色大軍”浩浩蕩蕩地來到了富蘭城堡。推開大門,迎面而來的是一陣陣清香。原來,工作人員細心地在樓梯旁插上了艾草、菖蒲,讓我們感到了濃濃的端午氣氛。

走上二樓,老師示意我們各自找一個位置坐好。通過屏幕,我們看到了“濃濃端午情,悠悠艾草香”的優美文字,配上婉轉悠揚的民族樂曲,整個大廳都沉浸在節日的氣氛中。隨後,老師給我們講述了屈原的.故事和端午系列文化,讓我們受益匪淺。

“佩香囊是端午節的重要習俗。”老師講到這裏時,楊老師拿着一大堆香包來了,並且給每人都發了一個。我拿了一個綠色的,因為綠色是自然之母,它幫助你在學習、生活中更加的謹慎細緻,朝着你心裏的目標不斷地前進。做香囊的比賽活動開始了,只見孩子們、家長們全都以“獵豹”的速度衝到了一個大理石桌子旁,桌子上放着三盒藥材,分別是艾葉、菖蒲、薄荷。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從三個籃子裏都抓了一大把,塞進了我的香包裏,然後以“光”的速度擠出了人海,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我聞了一下,哇!太香了,真的是一個精緻玲瓏,清香四溢的香囊呢!

接下來,我們一起誦讀經典,是屈原的著名作品《離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豪情萬丈的詩句,已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不可抹去。

最後,還有我們最喜歡的環節——《快樂尋寶》。老師拿着一張牛扒優惠券説:“三、四、五號包廂裏藏了許多這樣的寶藏,特別是還有免單券,大家開始尋寶吧!”話音剛落,人羣瞬間變成幾條激流,衝進了三個包廂。而我,走到老師跟前,説:“老師,把寶給我看看!”沒等老師開口,我便把她手裏的券搶了過來,老師笑了笑説:“剛才在問答環節你好聰明!獎勵你!”

啊!今年的端午節真是太好玩了!

端午節隨筆 篇4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中國有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四個。我今天就要和大家説説其中的第三個——端午節。

端午節又可以叫端陽節。據説是來紀念屈原的,其實在屈原去世之前就有端午節了,只不過屈原正好在這一天去世了而已。

粽子就是端午節必需吃的一個食物之一。因為古人認為粽葉能驅除毒蟲,所以用它包上糯米,蒸好後進行食用,但我也不知這是不是真的。

在這一天早晨,人們會去河邊採摘墨綠色的粽葉。再用它包上漢白玉般的糯米。包好後,像金字塔一樣的菱形,漂亮極了。再把它放進鍋裏,蓋上鍋蓋,蒸一個小時後,再打開鍋蓋,裏面就會散發出一股清香的味道。那股味道融合着粽葉的.清香和糯米的甜香。再細細的咬上一口,糯米粘粘的,有的糯米會粘在牙齒上。如果牙齒不好的人,還是不要吃比較好,以防牙齒被粘掉了喲。

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粽子的口味也越來越多了。有豆沙味、蟹黃味等等。不過我比較能接受的還是簡單樸素的甜粽子。

除了吃粽子以外,還有一件必須要做的事情——插艾葉。一大清早,大人們就會採摘回新鮮的艾葉,簡單地打理一下,然後放在太陽下曬乾,捆成一束,放在門口、窗户上。據説可以驅除五毒,而所謂的五毒就是蟾蜍、毒蛇、蜈蚣、蠍子和蜘蛛,想想都可怕,但我猜這一定不是真的。如果幾片葉子就可以驅除這麼多的東西,那又發明那些先進的東西做什麼。

在端午節人們除了吃粽子、插艾葉以外,還有一個很奇怪的習俗,那就是雄黃酒。大人會買一小包的雄黃,然後抓一點放在一個裝着酒的杯子裏,大人們經常會邊喝雄黃酒邊吃板栗燒雞,但雄黃不能多吃,這是一種有毒的藥材。而小孩子們,就會被大人們用筷子在兩眉之間點一點雄黃,表示以後會平安無病。其實,端午節還有很多有趣的習俗,我就不一一列舉出來了。

這些有趣的習俗是我們的祖先傳給我們的寶貴遺產,也是中華文化的象徵,我很喜歡它!

端午節隨筆 篇5

梅子熟透以後,端午的腳步款步而來。“她從花明柳暗細雨如絲的江南走來,從綠陰如蓋柳樹含煙的夢中走來,從我深深地凝眸中走來了。”這是當代詞作家豐樺對端午節的讚美,農曆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佳節,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感覺,南方的`端午節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

端午節是個非常熱鬧的佳節,家家包粽子、吃粽子,這是端午節必定的習俗,各式各樣的粽子都有形狀多多,在農村,我們還會包個書包形狀的送給弟弟妹妹們挎在腰邊帶回學校邊走邊吃,味道多多,有甜的、鹹的、香的、辣的,甚至連苦的都有。不過好像因為地方不一樣,包出來的粽子各味不相同,每個地方的人基本上只習慣於自家包的,對於其他地方包出來的味道些許人都不太習慣的。比如説我就不習慣,因為餡料不一樣,我還是喜歡吃自家包的粽子。

在端午節還有一個不可缺的活動——划龍舟,在寬廣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條龍舟,十幾個人奮力划動船槳,一人坐龍首敲鑼,一人坐舟中打鼓,眾人齊喊“一、二”“一、二。”其陣勢可與驚濤駭浪相媲美。岸邊圍觀的羣眾頂着熱辣的陽光,還依然不忘為自己喜愛的龍舟吶喊助威。再觀向江中,幾條龍舟猶如猛斧破江早已賽得你死我活。外國來的友人紛紛拿起相機快速地拍下這一幅幅壯觀的場面,生怕以後再也見不到如此的偉觀。

家鄉也要泡端午酒。再下過春天的第一場雨後,家家户户就已經將端午酒放入地下深埋發酵。裏面放6樣東西,那就是:北棗,荔枝,枸杞,橄欖,桂圓和杏仁。端午酒入嘴清香,可謂“泉香而酒洌。”端午酒還可以讓人長生不老呢!

看,這就是我故鄉的端午節!

端午節隨筆 篇6

你看!街邊那一排排攤位,無不掛滿了五彩繽紛的端午繩;無不擺滿了淺綠清香的葦葉;無不放滿了雄赳赳、氣昂昂的“大公雞”……街頭的歡聲笑語一浪高過一浪!你聞!遠遠便飄過一陣幽香,令人饞涎三尺。拿出一個粽子,輕輕剝開嫩綠的葦葉,展現在眼前的絕對是一個巧奪天工,精美絕倫的藝術品!瑪瑙似的紅棗嵌在雪白的糯米中間,輕輕咬上一口,甜而不膩,令人精神不禁一振!一個粽子下肚,只覺齒留餘香,令人神清氣爽,回味無窮。你望!波光粼粼的湖中,一隻只龍舟你來我往、互不相讓。

圍觀者們歡呼雀躍,興奮如同剛出籠的小鳥。龍舟上的.人們團結一心,共同進取,令大家讚不絕口。有人還將粽子投入湖中,飛濺的浪花洗走了人們一臉的疲憊,換上了一副副最最會心的笑容。對了,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據説,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形成的。當年,屈原看到祖國的大好河山被外來侵略者掠奪,心內悲憤交加,於五月初五那天,投進了波濤滾滾的汨羅江……

老百姓為了紀念他,便將這一天定位端午節。人們為了悼念屈原,划着龍舟往江裏頭粽子,漸漸形成了今天吃粽子、賽龍舟的風俗。端午節你帶給我多少喜悦、多少歡樂。聞着粽子的清香,看着巧妙的彩繩,想着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心中不免湧動起陣陣激動!曾幾何時,那個滿嘴沾滿粽粒、脖掛香囊的“淘氣包”,已成為了今天吃相文雅、即將步入中學大門的少先隊員;昔日那低矮的平房,也成了如今美觀的高樓。而唯一不變的,是端午的那份情結,是人們對端午的留戀,對端午的那份最真摯的渴盼、最真誠的心願……端午節,我深深地、深深地期盼着你的再一次到來!

端午節隨筆 篇7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星期六,也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而明天是星期天,又是父親節,當端午節遇上了父親節,可以説是難得的巧合。粽子飄香,雄黃酒濃。又到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家家户户在掛菖蒲、懸艾葉,薰蒼朮、焚白芷,佩香囊、戴香袋,賽龍舟、跳鍾馗的時候,總是免不了要聯想到愛國詩人-----屈原。儘管隨着生活節奏的加快和傳統影響的式微,端午節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只是簡單的吃粽子;但日曆上“休”的字符還是提醒人們,這閤家團聚的一天,是為了紀念一位愛國詩人而傳承千年的習俗,昭示着這個國家和民族的力量源泉。

近日,筆者查閲資料得知——端午節的傳説之一,就是為了紀念東漢(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後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孝女曹娥之日。

當我讀罷孝女曹娥的傳奇故事,不僅讓人迴腸蕩氣肅然起敬!一名只有14歲的女孩子,也就是剛上國中的年齡,該是憑着一種對父親多麼強烈的愛,讓她在父親溺於江中17天之後的五月五日(農曆),自己竟然也投江救父!也許是曹娥對父親真摯而熾熱的愛感動了上蒼,5天之後,曹娥竟然真的找到了父親,平安上岸!

人們常説:女兒和父親是前世的情人。民間也流傳着“女兒是爸爸的小棉襖”的説法,無不體現出父女情深!在端午節的濃濃節日氣氛裏,收穫一份血濃於水的親情和感動,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父親節約始於二十世紀初,起源於美國,現已廣泛流傳於世界各地,最廣泛的日期在每年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世界上的第一個父親節,1910年誕生在美國,是由住在美國華盛頓州斯波坎的布魯斯多德夫人倡導的。母愛是偉大的,父愛也同樣偉大。“父愛如山”,當端午節遇上父親節,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屈原也是一位偉大的父親,今天我們過端午節,更大程度上就是為了紀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有人説:“端午節是南方人的節日,北方人都不過端午節。”筆者對這樣的説法不敢苟同。據悉,在中國北方的很多地方,現實條件所限,不可能舉辦像南方長江邊上很多地方每年端午節“賽龍舟”的大型慶祝活動,但是,即便如此,在絕大多數北方地區,端午節都有吃粽子、掛香囊、插艾葉等傳統習俗,民間還有戴五彩繩的説法,老人將五個顏色的繩子拴在孩子手腕腳脖上,為孩子祈福,像這些淳樸的`端午節日習俗依然保留完好,這無疑是值得欣慰的。今天我們過端午節,就是要牢記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不能丟。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全國各地也有着不盡相同的端午習俗,通過端午節的系列紀念活動,傳承民族精神,凝神聚氣,共築中國夢,在多種文化思潮激盪的今天,顯得尤為必要。

端午節人們吃粽子、喝雄黃酒最正統的説法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投汨羅江的楚國大臣屈原。如今,端午節成為國家法定節假日,還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實,不管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還是紀念孝女曹娥,端午節和父親節都承載了滿滿的愛——對國家的愛,對親人的愛,對照“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我們對具有千年歷史的端午節陡生一份親切。

眾所周知,貴族出身的屈原,揹負着家族的榮耀、父輩的期許,因“明於治亂、嫻於辭令”深受楚懷王的寵信。為實現心中的“美政”,他懷抱着報國忠君的赤誠,輔佐懷王舉賢授能、變法圖強、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恢復了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盛景;卻因為觸動了腐朽貴族的利益遭到誣陷和誹謗,最終被昏聵的懷王疏遠並放逐。

然而,屈原並沒有沉溺於個人的不幸不可自拔,而是以“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傲骨從容適變,以“寧溘死以流亡兮,餘不忍為此態也!”的正氣慷慨以赴;以“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情懷悲憫苦難的人民,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探尋追求濟世安邦的路徑。最終,在郢都陷落、復國無望的境地中,懷抱着國破家亡的絕望心情,自沉於汨羅江,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汩餘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今天的我們,就是要以這種“家國天下”的情懷,擔當起偉大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以肩扛千斤、揹負萬石的擔當、以鍥而不捨、堅韌不拔的追尋,堅定信念,迎難而上,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干擾所惑,以個人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追求社會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最終實現國家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兩千多年前,這段記述在《大學》裏的文字,闡明瞭只有提升個人修養,才能管理好家庭,從而治理好國家,最終實現天下太平,從而將國家、社會、家庭和個人串連成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這種被稱“家國情懷”的情感,奠定了士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德理想和行為準則。

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社會和諧的“中國夢”,正是愛國精神的不變傳承和“家國情懷”的最好表達;而要想讓夢想變成現實,就必須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凝聚起全社會全民族的力量。因此,我們在吃粽子、划龍舟的時候,更要緬懷先賢的高風亮節,傳承這種憂國愛家的偉大情懷。

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值得欣慰的是,我國已經把清明、中秋、端午確定為國家法定假日,無疑是標明瞭我國從國家層面上弘揚傳統文化、傳承民族精神的堅定決心,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如何把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轉化為實際行動,值得我們每個人去深思。當端午節遇上父親節,我們不妨把它當做一次東西方文明的有益碰撞,因為,愛自己的祖國、愛自己的家人,是沒有國界的人類最美好的。

端午節隨筆 篇8

等車間,閒於無事。徘徊在車站不遠處,呆望來來往往人羣。

真得像朱自清説的那樣匆匆。

見到粽子飄香的小攤,才記起已近端午了,屈原的忠貞、憂傷、憤恨又在心中起了動盪。

在那江水的深處,詩人一身布衣,懷抱詩篇,長髮和水草纏絡,一束憂傷的火焰在明亮的眼睛裏憤怒地燃燒。屈原啊!秦軍的鐵騎,早已踏碎你心中的祖國,你滿腔的愁緒,將如何流去?你,只有縱身一躍,讓滾滾的波濤載着你的`魂魄,你的熱血和冰冷的江水永不停止地翻騰。

可小小的汨羅江又怎能容得下你的憤怒?

江水平靜了,也許你累了,我卻仍然聽見你的喘息。你低聲的喃語,是水草勒着你的脖子,還是魚兒調皮了?你為何又不願回來?大規模的打撈卻也不能撈起你的 骨顏,只能讓你葬於汨羅江內。

是你不想,不敢知道這變成了一個怎樣的世界嗎?

端午節隨筆 篇9

每年的端午節,老伴兒都要親手為家人包制一鍋粽子。

老伴兒始終認為,吃粽子,還得是親手包制的才好吃,才最有端午節的味道。

農曆四月底,五月初。老伴兒就把包粽子所需的各種材料都給買了來。有米粒飽滿糯米,紅紅的新疆大棗和顏色不一,酸甜不等的葡萄乾兒,再買來上好的五花肉。 當然,濃綠新鮮的.棕葉,又寬又長的馬蓮,更是不可缺少。

老伴兒包制的粽子個兒大,三角形狀周正,捆得結實,且味道存正。若是涼透了再吃,糯米的,大棗葡萄乾兒的酸酸甜甜,紅燒肉的滿口留香,稱得上是我家的第一美食。

我家包粽子時,老伴兒絕不會讓我伸手。她會一個人蹲在廚房裏包上 個把小時。然後再用炆火把剛剛包好的粽子煮上。一會兒的功夫,滿屋瀰漫着濃郁的棕香,讓人急不可耐。

當然,我也不閒着。老伴兒包粽子時,我就找出早就備好的五色亮光紙,自己疊紙葫蘆。這手藝還是小時候跟奶奶學的。儘管手工疊制的葫蘆,趕不上機制的精緻,卻充滿了返璞歸真的端午節味道。

另外,端午節這天,我必須起個大早,騎上自行車,去離家有一公里遠處的機場上,把頂着露水的艾蒿薅回來,傳説只有此時的艾蒿才能起到除災去病的作用。

艾蒿採回來了,便摘一些艾葉兒泡在洗臉盆裏用來洗臉,掐一枝艾尖夾在耳朵縫裏,或者信手將其插在發間,剩餘的艾蒿就用一根細繩兒綁好後懸掛在門框上。在配上疊好的紙葫蘆,端午節的氣氛便營造好了。

吃早飯時,一家人圍坐在飯桌前吃粽子,吃茶葉蛋。 在濃濃的艾香中送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

作者 孫成功 58歲

單位 吉林航空維修有限責任公司飛機總裝廠

端午節隨筆 篇10

中國有很多獨特的節日:傣族的潑水節、春節、清明節、重陽節等等。但我印象最深的,就要數農曆5月5日的端午節。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據説是為了紀念中國偉大的詩人屈原而有的。不願看見國家滅亡的屈原投江而死,人們將食物投入江中祭奠屈原。為了不讓魚蝦吃掉食物,人們便將食物用粽葉包裹,在5月5日划着龍舟將粽子投入江中。慢慢的便演變成了賽龍舟,吃粽子。

賽龍舟是我喜歡端午節一個重要原因。看龍舟的河邊裏三層外三層的圍了許多人。我不慌不忙的從口袋裏拿出看比賽的祕密武器——高倍望遠鏡。看!幾十只龍舟如掙脱了鏈鎖的獵犬,向他們的獵物——終點飛奔而去。一隻紅色的龍舟脱穎而出,把其他龍舟落在後面。突然!一隻藍色的龍舟奮力直追,一下子超過了紅色的龍舟,紅色的龍舟不肯善罷甘休,兩條龍舟龍爭虎鬥,把其他龍舟遠遠的甩在了後面,其他龍舟望塵莫及。

我調節瞭望遠鏡的倍數,只見兩條龍舟上的隊員個個汗流浹背,但他們還是隨着鼓點的節奏奮力的'向前滑,河水和汗水混合起來滾了下去。每個船上唯一的打鼓人為了激勵隊員,也用盡九牛二虎之力打鼓,而且每打一下就大聲的喊一下,喊聲振奮人心,隊員劃得更起勁了。看着如此振奮人心的畫面,觀眾沸騰了,歡呼聲,叫喊聲震耳欲聾。我也心裏想:這比過山車更加刺激。最終,紅色龍舟以大約1米的優勢贏得了這場比賽,我不經心想:藍色的龍舟輸得太可惜了!

端午節,還要吃粽子,吃鴨蛋雞蛋鴿子蛋。早上吃,中午吃,晚上也得吃。端午節這一天,全家除了很小的孩子,都要吃粽子。蛋可以不吃,但粽子必須吃。還可以叫外婆或奶奶,給你掛一個蛋囊,裏面裝個雞蛋,餓了就拿出來吃一下。

這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隨筆 篇11

中國歷史上有許多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元旦節……,可讓我最喜歡的是——端午節。

香甜的粽子,帶我們走進端午的歷史。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傳説屈原抱着楚國的石頭投汩羅江死後,百姓們十分傷心,人們為了不讓江中魚蝦來啃咬屈原的屍體,便把米、雞蛋等物投入江中,從而演變為如今的粽子。有個藥師把雄黃酒倒入江中,説是迷暈了龍,不讓它吃屈原,果真有一條死去的蛟龍浮在了水面,鬍鬚上還有一片屈原的衣服,人們把這條龍筋須拔了,纏在孩子的手上,可以避邪,後來就演變成小孩手上的五色線,門口插的艾葉。在端午節,小孩子們最喜歡吃的是什麼?哈哈,那就是粽子,我,也不例外。

粽子外形多變,有三角形、桶形、圓椎形、寶塔形、圓棒形……,真是千奇百怪,更怪的是粽子的味道,有棗粽、豆沙粽、蛋黃粽、還有肉粽,可真是無奇不有啊。

今天是我第一次包粽子,只見奶媽把粽葉、紅棗、米等都拿了出來,我好奇的指着米,問奶奶:“這米怎麼和平常的'不一樣呀?”“這是糯米不是平常的大米”,奶奶笑着説。開始包了,奶奶拿上粽葉,嫻熟的一彎,粽葉就乖乖的成了漏斗狀,放入了一顆大紅棗,又放上了一層米,又放了一個棗,然後一折一個粽子就成形了,奶奶又飛快的纏了兩圈,一個大而香的粽子成了!我一看,呀!這麼簡單,我一會就能做好幾個哪,我心想,可是把粽葉成漏斗狀就費了我九牛二虎之力,我剛把棗和米放進去,粽葉又開了,棗和米全掉了,我心一泄,不包了,奶奶告訴我,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要細心,我又試了一次,這一次我把有縫的地方包緊,米不多也不少,包成了一個不像粽子卻又是粽子的玩意兒。

經過了三四個鐘頭的蒸煮,終於熟了,我也顧不上燙,抓起粽子拔開就美滋滋的吃了起來。因為它不僅美味,而且還有我的付出,所以粽子格外香甜。

端午節隨筆 篇12

據幼兒園的老師説,端午節期間,杭州的傳統是要吃“五黃”的。女兒很認真地告訴我,“五黃”就是指黃鱔、黃瓜、黃魚、蛋黃、黃酒。都是魚米之鄉的時鮮菜品。

為滿足女兒的願望,我去買了“五黃”,並親自下廚,亮出看家本領。平時,這樣的機會不多,大多是妻子掌勺。不過,我們時常到農家樂或杭城的大酒店吃飯,弄個把特色菜,我還是有素描、有功底的啊。呵呵,沒吃過豬肉還能沒見過豬跑?

葱爆黃鱔、涼拌黃瓜、雪菜蒸黃魚、蛋黃南瓜,再加三隻梭子蟹、三隻栗子火腿粽,半斤黃酒。這就是我們一家三口的端午節家庭菜餚。

家庭小酌,其樂融融,人生一趣也。

説到端午,不得不與女兒説兩個有趣的人。一個是中國歷史上憂國憂民、著名的持不同政見者屈原,在封建社會的結局是一跳了之,投入汨羅江。另一個是祖籍在我們浙江東陽(我剛知道,與我的祖籍同屬金華地區、牽強附會、攀附哦)、立志革新、有着如仙鶴般純淨(即便600萬美圓的`賄賂款被其家人收受,對於朝聞道、夕死可以的盧武鉉來説,也是瑕不掩瑜)的韓國盧武鉉前總統,在現代所謂民主社會的結局也是一跳了之。

歷史上的韓國,與我們同文同種。今天,他們也還是刻意紀念端午節的。從今往後的每一個端午節,韓國還將要紀念盧武鉉前總統。

看來,政治人物的歸途,真的有點象盧武鉉所説的“都是命”,還不知道韓國今後還會不會再有著名人物去學習這兩位,也來個著名一跳。尤其要注意明年的端午節,會不會有偉人或明星去模仿?

現代社會,模仿成風,如轟轟烈烈的“超女”運動。不過,一跳了之最好就不要轟轟烈烈地去模仿了。

明天就要開市,不希望股市在6月份也學兩位,來個著名的跳水或跳崖。我們中的大部分散户,還企盼在端午節吃過“五黃”後,6月份能在股市搏點黃金。衷心希望大家能如願。

端午節隨筆 篇13

端午節前兩天,我們學校組織一個大型親子活動。我們每個人都興高采烈,非常興奮。

在活動開始前,我卻睡過了頭,差點錯過了整個活動。當我剛到達活動地點時,幸好活動才剛剛開始。我一進去就找到位置,趕快坐下來。正聽老師講到: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是為了紀念楚國大夫屈原。賽龍舟,飲雄黃酒,包粽子,懸艾葉菖蒲,懸鐘馗像,掛荷包,佩香囊等,都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

我聽完老師講完後,已經想躍躍欲試了。老師又講到:孩子們,座位後面是製作香囊的地方。請你們和家長一起製作香囊吧!老師話音剛落,爸爸小聲的對我説:“兒子,快過來。”我跑過去一看,哇!原來爸爸已經將香囊做好了。爸爸拿着他所製作的`香囊,表現的很得意。我趕忙把頭伸過去,讓爸爸給我戴上。爸爸卻説:“現在不行,待會兒,活動開始了,再戴吧!”我問到:“什麼活動?”爸爸剛要説,老師卻打斷了。“請孩子們走到你們最愛的人面前,讓他們為你佩戴香囊。”我又把頭伸了過去,爸爸這次給我戴上了香囊。戴完後,我的心裏充滿了幸福感。

下一個活動是為自己的媽媽繫上藍絲帶。我心想:我媽媽的學生正在考試,所以她才沒有到現場來。想着,我的臉上不禁流露出失望的表情。

下個活動是誦讀屈原的經典詩詞。當我們讀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老師説這兩句是《離騷》中的千古名句,被後人廣為傳頌。

最後一個活動是“快樂尋寶”。老師説:“現在會有人給你發一張代金券,你們的任務就是找到更多的卡片,從而獲得獎品。快樂尋寶,現在開始!”我等老師説完後,就瘋狂地尋找卡片,可是我一張也沒有找到。最後,我懷着失望的心情回到了座位上。

這次大型親子活動,雖然我沒有獲得獎品,但卻令我印象深刻。這個端午節活動告訴了我要愛國愛民,忠貞不二。

端午節隨筆 篇14

我期盼已久的端午節終於要到了。

媽媽告訴我端午節是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過,這讓我銘記於心。好不容易,時間到了端午前一天。外婆要開始包粽子了!我的小弟和表弟興奮不已,迫不及待地跑進廚房,七嘴八舌的對外婆説:“我要吃白粽!我要吃白粽!”。我在門外聽到他們兩個在裏邊“吵鬧”也就懶得進去啦。外婆説:“別鬧,別鬧,我給你們講講關於端午節的故事吧!”

外婆接着説:“屈原投江後,有許多人都開船去尋找屈原的屍體。但是汨羅河底下有一條水龍,它是食肉動物,因為它怕紅色,人們就把船漆成紅色。因為屈原的.屍體可能已經漂到了下游。所以大家競相划船沿江而尋,端午節划龍舟就是這樣來的。”

“再給你們講講端午節的習俗吧。”外婆繼續説道。“端午節要吃很多東西,比如雄黃酒,它可以辟邪;還要吃鹹蛋、魚、粽子和莧菜等等。為什麼要吃莧菜呢,因為在夏天人們流的汗很多,吃了它,汗會少一點。還有,以前沒有蚊香也沒有驅蚊貼,所以古人只能用艾草代替。艾草還有一個非常好的用處,可以把它泡水用來洗澡、洗腳。它可以治皮膚病。”

外婆的故事説完了,粽子也煮熟了。

兩個弟弟衝上去就搶了幾個粽子抱在手裏。我也忍不住了,打開門衝進去拿了幾個熱騰騰的粽子。表弟快速剝開了一個晶瑩剔透的白粽,瞬間一股粽葉與糯米混合的清香瀰漫開來,引得我口水直流。小弟看着表弟吃得津津有味的樣子,嘴巴張得老大,像老虎的血盆大口一樣把粽子塞進嘴巴里。我也趕緊剝開一個吃了起來。

外婆看着我們吃,開心的笑了。這時一聲“咚咚”的敲門聲,是爸爸媽媽回來了,他們也吃加入了吃粽子的行列。

我邊吃還邊説:“終於不用吃爸爸煮的鹹粽子了!”爸爸聽了假裝生氣的説:“鹹粽子多好吃呀!”我趕忙説:“開玩笑的啦,我既喜歡外婆包的白粽也喜歡爸爸包的鹹粽。”大家聽了,一起開心的笑起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