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的中元節習俗有哪些

來源:文萃谷 1.64W

中元節一定不做小氣鬼,堅決不做冒失鬼,爭取不做搗蛋鬼,永遠不做討厭鬼,盡力做個開心鬼。願大家都要開開心心!下面由本站小編為你整理的閩南中元節風俗介紹,希望大家希望!

閩南的中元節習俗有哪些

  閩南中元節風俗介紹

俗稱農曆七月為祭鬼節,故閩南民俗祭事繁多。據説,閻羅王下令每年農曆七月七年級開放鬼門關,陰魂在地藏王菩薩的監管之下,於陽間遊蕩享用祭品,七月的最後一天收關,出遊的陰魂,必須如期歸位。為迎合開放鬼門關之事宜,閩南民俗創設了諸多祭事。

普度。“普”是“廣泛、大範圍、大規模”之意;“度”是“超度”。各鄉鎮都在七月裏,俗訂某一天為普度日。輪到普度這天,有錢人家都固定在自家門口演戲祭敬普度公,故其親朋好友、親戚都可託普度公的福,臨場觀賞熱鬧,看普度戲,吃普度宴。

七月普度在石獅有獨創。石獅鎮區集中一天,統一在八月九年級通街普度。而石獅農村創設大普度輪流做。按十二生肖紀年法於每年農曆七月十三輪流集中一鄉大普度:鼠年塘頭,牛年錦亭,虎年塘邊,兔年蘇厝,龍年後宅,蛇年埔仔,馬年洪窟,羊年塘後,猴年後安,雞年山雅,狗年吳頭,豬年後頭。因吳頭、後頭兩村是這種輪流大普度制的創設者,後因人丁日衰,以致廢鄉,所以每輪到這兩村大普度時,都由後安村和山雅村來承擔大普度。

這種大普度特別隆重,往往集中大半個晉江、石獅的人眾參與,所有民間戲班都集中到此演出,商機無限,熱鬧非同尋常。據説連這裏的飲水井的水面都降了八尺至一丈深,甚至乾涸。

起路燈、祭都公爺,祭祖、普度在閩南泉州、晉江、石獅、廈門、漳州廣泛流傳,歷史悠久,都有其民俗文化淵源。

據説佛祖釋迦牟尼的大弟子目建連在師父的指點下,於農歷七月十五舉辦“孟蘭盆會”,祭拜地府惡鬼,超度正在陰間受倒懸罪之苦的母親(俗名叫目連母)脱離地獄。於是傳演為閩南七月半祭祖節。前年泉州開元寺也承辦一屆“孟蘭盆會”。

起路燈和謝路燈。農曆六月最後一天或七月七年級,家家户户備辦五味飯菜和一盞紙燈籠,燈籠上書“恭敬地藏王,祈求平安”或“喜敬陰公,祈求平安”。午後於門口祭點路燈。意讓遊入人間的陰魂夜夜提着燈籠到處觀賞普度戲,享吃普度祭品,叫做“起路燈”。直至閻羅王收關後的八月七年級至初五午後,再用五味飯菜在原位祭謝路燈,把路燈火化,叫“謝路燈”。結束七月的祭拜活動。

祭拜都宮、都祠。封建時代,各縣以“都”劃分行政轄區,晉江縣劃分為十九個都,各都建都宮或都祠,祀奉都公爺專管該都的散陰、無家可歸的陰魂。各宮祠都有俗訂的都公爺生日,都定在七月的某一天。這天,該都的人們,都在午後於門口用五味飯菜犒賞都公爺的兵馬,消災納福。都宮(祠)門口開鑼起鼓演七天七夜戲給都公爺兵馬看,請道師進宮祠做法事,讓有關羣眾參與祭拜各類陰魂,祈求消災納福,人畜興旺。

七月半祭祖。農曆七月十五日又叫七月半,是個隆重節日。一大早,人們就忙着備辦廿四味大魚大肉和飯菜,中午於自家廳堂上的祖公靈位前祭拜。

天公雞,普渡鴨。七月半鴨毋知死?過些日子就是傳説中的鬼節,也叫中元節,閩南稱“七月半”。這一天有盛大的拜拜儀式,所有人會大擺祭品,敬祭亡魂。老話説“傍神祝福”,首先是口福。

早在三年苦難時期,每到七月“做普渡”廈門市政府都會努力讓每家都有一頭鴨子殺。這就叫“再窮不能窮七月,再苦不能苦普渡”。探尋過去閩南的歷史,早年沒什麼好吃的年月裏,“做普渡”人比鬼還熱情。以過節的名義正當搞吃的不會讓人批評你奢侈。如今社會物資豐富了,普渡作為一個傳統的習俗被保留下來。

普渡快到了,又是一個好多好吃的,很多要拜拜的節日。“普渡”是福建閩南沿海地區(包括金門)的一種民俗文化現象,它是揉合農曆七月十五日道教中元節和佛教盂蘭盆會而形成的民俗節日。

宋代泉州於中元節舉行齋醮活動時,已把佛教的詞語“普渡”轉化為地方民俗的名詞,普渡是在七月十五日這天舉行的,其祈求的內容甚多:或祈死者無厄幽沉滯之悲;或求生者獲五福康寧之祉;或蘄雨澤以抗旱;或冀赦過以除愆,等等。

中元是相當重要的民俗節日,不少人會在舊曆的七月七年級到七月卅日之間,擇日以酒肉、糖餅、水果等祭品舉辦祭祀活動,以慰在人世間遊玩的.眾家鬼魂,並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順利。較為隆重者,甚至請來僧、道誦經作法超度亡魂。也有人會在這段時間,請出地藏菩薩、目連尊者等佛像放置高台、或請藝師扮演驅魔大神鍾馗(有的是請藝師操控鍾馗之傀儡),以消弭死者亡魂的戾氣。

據説這些習俗也受《西遊記》影響而成。《西遊記》第九回《袁守誠妙算無私曲,老龍王拙計犯天條》;第十回《二將軍宮前鎮鬼,唐太宗地府還魂》;第十一回《還壽生唐王遵善果,度孤魂蕭?正空門》。這三回講的故事是魏徵夢斬龍王,之後,涇河鬼龍在閻羅王面前告李世民夢中許救反誅之罪。閻王召李世民面證口供虛實。導致李世民遊地府,還魂路過陰山(亡魂山),過奈何橋,見橋下冤魂惡鬼討債,橋樑使者怒索過橋費,否則不放行。李世民空身一人,過不了橋,後在判官崔珏的指點下,借貸陽間開封府相良存寄於陰司的十三庫金銀的一庫施捨與奈何橋使者,答應回陽間奉還,並回陽間後擇日做“水陸大會”以超度陰山地府冤枉鬼、孤魂野鬼超生歸陽間。這故事從宮廷傳入中原民間,後隨晉人南遷傳入閩南而演化為起路燈、祭都宮公爺、祭祖、普度的民間習俗。

在閩南地區,鬼節僅次於春節,從七月初到三十,都有人過節,各個鄉村,各條街道輪流安排好日子。在那一天,要請朋友們來大吃一頓!

  中元節前後出生的女孩禁忌

老一輩的人都説鬼節這天不能帶寶寶出門,尤其是晚上,擔心寶寶看到不乾淨的東西,受驚或引起身體的疾病。先從科學上來説,由於七月半以後一般進入立秋狀態,天氣慢慢轉涼,晝夜温差大,寶寶由於不適應天氣狀況的變化,出門時可能會因着涼而生病。

再從心理上分析,寶寶年紀小,但也能察覺到大人的情緒反應,如果白天不讓寶寶出門,寶寶可能會覺得奇怪,如果大人為了防止寶寶亂跑出門都會對寶寶進行恐嚇,寶寶偷偷跑出門後擔心被大人罵都會有恐懼心理,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這樣一來,就不難理解為何寶寶白天出門而夜裏就會做噩夢了,實這些都是老一輩人的心理作用,一有什麼不好的事就與鬼節聯想在一起,事實上並非如此。

  中元鬼節的簡介

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

正月十五日漢族稱上元佳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漢族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漢族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

中元節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節,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七月十五上墳掃墓,祭拜祖先。

東漢時道教定下三會五臘日,其中七月七日為道德臘,又是中會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七月的這一祭祖日期後來隨着道教將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應祭祀日期定於七月十五日,而固定於這一天。

傳説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例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個兒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系中國民間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