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春節的文化的作文3篇

來源:文萃谷 3.68K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春節的文化的作文3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精選】春節的文化的作文3篇

春節的文化的作文 篇1

中國的紹興是個古色古香的地方,歷史久遠,有許多頗具地方特色的風俗,雖然時移世易,但依然代代相傳地保留着這些風俗。

一跨入農曆臘月,各家各户就開始準備年貨了。第一批是醃製品,雞、鴨、魚、肉琳琅滿目地掛滿廊前、屋下、陽台。魚乾的種類有許多,如螺螄青、扁魚、白條魚……曬得差不多時,老人們便拎着一個塑料袋,去城市廣場的農副產品交流會搶購物美價廉的食品。到了臘月下旬,廿三晚上都要拜拜灶神,送灶神上天,可以不讓他在玉皇大帝面前説人們的錯誤。

過了臘月十二的夜晚,老人們説話都分外小心起來,最忌諱提及“死”、“窮”等字眼,過年穿的新衣服也開始物色與張羅。之後,大人們就會去到超市,去買湯圓等食品,會將在臘月上旬搡好、浸好的年糕拿出來,為年夜飯做準備。

到了除夕,一出門,到處都是酒肉的味道,家家户户都準備好了豐富的美味佳餚,主要都有年糕,象徵着年年高、八寶菜,象徵着富貴、魚,象徵着年年有餘,有一養菜不能缺,那就是鯗凍肉,關於這道菜,還有個傳説呢!相傳有一農户,家裏有一個尖酸刻薄的婆婆和一個秀外慧中的媳婦,除夕吃晚飯時,婆婆故意將鯗頭燒入鯗凍肉中專讓媳婦食用。小叔看了,批評其母,説她不該如此對待嫂嫂,媳婦聽後笑着説:“叔叔錯怪了婆婆一番好意,這是為我討個吉利,今年有鯗頭,明年更有享頭了。”這句話打破了尷尬的局面,婆婆深受感動,從此一家和睦,日子越過越好,因此流傳至今。

正月七年級,古稱“元旦”稱大年七年級,這一天為紹興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通常以“湯圓”、“如意糕”作早餐。正月八年級,人們就開始走親訪友,恭賀新禧,親友則以酒、菜盛情款待,長輩還會將事先包好的紅包給小輩。

“正月十五月兒圓!”元宵節是春節的尾聲,這一天,家家都要吃湯圓,南方稱湯圓‘北方則稱元宵,這一天晚上會有猜燈謎的活動,家人都會帶着孩子去猜燈謎,看燈會。這一天也是寒假的尾聲。

這就是古城紹興的.春節,傳統的民風民俗將這個小城市渲染的分外熱鬧。

春節的文化的作文 篇2

紅紅的燈籠高掛着,照着門前的對聯,幾許流星劃破長空,與絢爛的煙花在天間共舞,爆竹點燃了躍動的心。“過年啦”!姐姐輕敲着我的腦袋,“怎麼無精打彩的?大家都在玩呢!”肚子不合時宜的“咕—咕—”聲,我的臉漲得通紅,感覺燙燙的。被發現了,只得對姐姐笑一笑,“嘿—嘿—,有些餓了!”“就知道,你個小饞貓!”説罷,背在身後的手拿出一塊粉嘟嘟的糰子,淡淡的糯米粉為它化上了精緻的粧容,輕咬一口,薄薄的外皮裹着淡淡的草莓香味,恰到好處的清甜充斥在口中,紛紛糯糯的口感正是我所喜歡的,狼吞虎嚥地吃完這小小的一隻卻仍覺不夠。姐姐看出了我的想法,對我説“稍等一會兒飯菜就能上桌了!”果然不大一會兒飯菜開始上桌了,第一道菜便是春節的重頭戲——餃子,雪白的胖娃娃一個個整齊排列,瞧,那鼓鼓的大肚子,一看就是“一肚子油水”,配上濃香的料汁,剛咬一口肉汁便在口中噴湧而出,在舌尖上縱情嬉戲着,只這一口,便停不下來了……在我大快朵頤後,脣齒間留着醉人的味道,如那三月間的清暉,我一向是最愛吃肉的,剛剛盛出的大盤雞引得我饞涎欲滴,表面上浮着淡淡油香的肉塊堆在一起,佐以多種香料、香菜和芝麻點綴,真是色、香、味俱全,外酥裏嫩,肉質清香可口,香料在口中爆炸似的蔓延,到達每一處味蕾。接下來的幾道菜也是難分伯仲,不管是清蒸魚還是涼拌菠菜,各有各的美味,那是濃濃的、扯不斷的親情,一頓豐盛的年夜飯,更是一場舌尖上的狂歡。

春節極大的承襲着中華幾千年來的飲食文化,現在也發展得空前繁盛,它不僅承載着家人們濃濃的親情,更是一朵盛開的美食之花!

春節的文化的作文 篇3

中國春節期間各種祭祀、社交、禮儀繁多,由此衍生了多種吉祥物表達新春祝福。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副主席鄭一民説,春聯、年畫、爆竹、壓歲錢、花燈等五種吉祥物具有代表性。

春聯又稱"對聯",最初是一種避邪的東西,後來與文學、書法對接,成為春節期間家家院門、屋門必貼之物,表達喜慶吉祥。中國春聯品種繁多,凡是有門之處幾乎都要貼。中國人喜歡紅色,到處貼滿用紅紙寫的春聯,也是用吉言教育後人。

年畫內有各種故事,在中國諸多年畫中以雞畫、魚畫、娃娃畫較為普遍,因為雞表示吉祥,魚意味着錢糧有餘,娃娃則象徵人丁興旺。

爆竹又稱鞭炮,大年七年級清晨要燃放,農村祭神、祭祖時要燃放。爆竹聲後,紅紙滿地,人稱"滿堂紅",預示來年大吉。

春節期間,長輩在晚輩行拜年禮後會給壓歲錢,目的是囑咐孩子新的一年平安吉祥、茁壯成長。

花燈在中國歷史悠久,春節期間掛花燈是追求光明、紅火和美好。各種花燈爭相輝映,烘托了喜慶氣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