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我的端午節作文

來源:文萃谷 1.12W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的端午節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我的端午節作文

我的端午節作文1

中國有很多傳統節日,其中我最喜歡的節日是端午節。

我的老家温州每年端午都會舉行賽龍舟大賽,每個村都會早早地開始製作龍舟並繪製好精美的圖紋。然後經過比拼選出十個高手開始魔鬼似的的訓練,就為端午這天的比賽。

每年端午只要爸爸媽媽有空就會帶我回温州。這時家家粽葉飄香,人心歡暢。當然最讓人怦然心動的莫過於龍舟大賽。我的爺爺可是村裏龍舟隊的種子選手,所以我作為小粉絲早早地來到河邊搶佔有利位置。

隨着比賽臨近,觀眾們熱血沸騰,河岸上彩旗飄揚,隊員們統一服裝。河面上十幾條龍舟蓄勢待發。砰槍聲響起龍舟如離弦之箭破浪疾行。每條龍舟上都整齊地坐着兩排劃手。船頭站着一個人擊鼓。我爺爺就是站在船頭的那個人,所以比賽一開始我便能立刻鎖定我爺爺的龍舟隊。只見爺爺扎着馬步,身子一顛一顛有節奏地擊鼓,嘴裏喊着口號指揮着隊員們整齊地划着槳。船槳一起一落激起一片片雪白的浪花,一條條龍舟就像出海的蛟龍昂起龍頭在浪花中有節奏的起伏,飛快前進,真像龍騰大海,壯觀極了!

岸上觀眾高呼吶喊為各自村的龍舟隊加油鼓勁。笛聲鳴響,一條條龍舟競相沖過終點。頓時鞭炮聲、鑼鼓聲響徹雲霄,爺爺隊取得了第二,我高興極了!

精彩的龍舟比賽結束了那鑼鼓聲和選手們齊心協力、奮力拼搏的樣子一直在我腦中迴盪,我喜歡端午節喜歡着催人奮進的龍舟比賽。

我的端午節作文2

我喜歡闔家團圓的春節,喜歡猜燈謎的元宵節,喜歡吃月餅、賞月的中秋節,但我更喜歡吃粽子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習俗:吃粽子、賽龍舟、掛艾草、飲雄黃酒、撒雄黃粉……端午節又叫“衞生節”,其中,掛艾草可以驅蚊子和小飛蟲,淨化空氣,撒雄黃粉可以驅蛇等,防止病疫氾濫。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相傳,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後,便抱起石頭投入汨羅江。住在江邊的百姓們知道屈原投入汨羅江後,害怕江裏的小魚、小蝦啃食詩人屈原的身體,便紛紛拿來粽子投入江中,希望魚蝦吃飽後就不會傷害到詩人屈原的屍體了,所以端午節吃粽子這個習俗便流傳至今。

早上,我見奶奶在包粽子。便跑進廚房對奶奶説:“我也想包粽子。”奶奶笑着説:“好啊。”於是我認真觀察起奶奶包粽子的過程,只見奶奶先拿起葦葉,捲成一個三角體,我學着奶奶的樣子,也捲成一個三角體,再往裏面放入糯米、紅棗,只見鮮紅的棗子鑲嵌在雪白的糯米中,彷彿是幾顆深紅油亮的瑪瑙。然後,小心翼翼把葦葉底下封起來,再拿繩子把粽子纏起來,最後把粽子上鍋蒸。半小時後,香噴噴的粽子就做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粽子咬了一口,粽子的清香瞬間充滿口腔,粽子甜而不膩,味道美極了!

啊!我喜愛端午節,小朋友們,你們喜愛端午節嗎?

我的端午節作文3

“哇,好香啊·”香噴噴的粽子終於出爐了。一個個三角形的粽子進入了我的眼簾。“啊嗚!還真不錯。”我吃着自己親手包的粽子,我的心像打翻了的蜜罐甜絲絲的。

那已經是去年端午節的事了。“吃粽子,賽龍舟,歡歡喜喜過端午。”我哼着小曲,一邊走在回家的路上,手裏提着幾把綠油油的竹葉。我們先把葉子放在水裏浸泡。接下來就是準備包粽子的配料了。奶奶準備了糯米,紅豆,五花肉,還有我最喜歡吃的蛋黃了。真是應有盡有,色香味俱全。let's go 我來告訴你怎麼做吧!

首先,要選出2片大小几乎相同的竹葉,把它們交叉捲成圓錐形;放進糯米,接着加入餡料,最後再蓋上一層糯米。再用凸出來的竹葉向下折蓋住糯米,用手捏住中間。然後用麻繩紮起來。我看了會奶奶包粽子,就照着她的做法試着包了一個,可是最後不是餡溜了出來就是“犯人”逃脱了麻繩的管束。三十六計走為上策。我有點灰心喪氣,就想溜了。奶奶説:“做什麼事不都是容易的,只要你認真學習,你一定行的。”於是我就在奶奶的指導下認真地學起來了。奶奶笑眯眯地説:“餡放進去的時候,你可以用湯匙壓平,再把竹葉緊緊蓋住,扎麻繩還是要講究技巧。就像這樣。”奶奶隨手拿起竹葉包了起來。她動作是那樣的輕巧靈活。扎粽子的手蝴蝶一樣一上一下地舞動着。過了一會兒,一個“綠裏透白”的小胖子,立刻出現在我的眼前。我學着奶奶的樣子包了起來 。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於成功了。“一個,兩個,三個......”我越包越起勁,越包越熟練......

每想到端午節,我心裏總會有一種包不住的喜悦。

我的端午節作文4

農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也稱為端陽節。在這一天家家的門前都掛滿了艾草,我家也不例外,奶奶一大早就到街上買了一大把艾草回來,説實話我不是很喜歡艾草,因為它會發出一陣奇特的香味,非常難聞,刺鼻。我一直埋怨奶奶是不是着迷了。奶奶不但不生氣,而且還告訴我為什麼要掛艾草︰是因為五月蚊很多,掛艾草可以蚊蠅,不僅如此還可以驅魔的,保佑我們一家人平平安安的,我慢慢地聞了聞周圍已經沒有一陣難聞刺鼻的艾草香了,而有着一陣美好的祝願。

端午節不但要掛艾草,而且還要吃粽子。説到粽子,我便想起了去年奶奶做的粽子,奶奶還像以前一樣做着,我在好遠就看到了粽葉了,糯米那清清的香味了,包好粽子,我們就把粽子放進鍋裏,我真想立刻就吃到粽子,3分鐘過去了,5分鐘過去了,粽子怎麼還沒好呀,我等不及了,過了一會,粽子出鍋了,我立刻就拿出一個,看見那晶瑩剔透的粽子,我嚐了一口。我顧不上熱,也顧不上斯文了,真是香甜可口,那裏面的紅豆像天上的小星星閃閃發亮。

我為了知道更多關於粽子的知識,我便讓媽媽講給我聽,媽媽看我這麼想知道,便説給我聽,粽子分兩大類,有甜粽和鹹粽,粽裏有可以放肉和豆子,形狀有牛角形,三角形等。吃完粽子以後我便和媽媽一起去散步,街上散發着香氣撲鼻的香味,真是個難忘的端午節。

我的端午節作文5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提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由於當時社會的腐爛他的策略不但沒有被國王採納,反而被攻擊排擠最後逐出都城,流落漢北。屈原生性耿直,不願委曲求全,看破紅塵,跳進了汨羅河以死捍衞正義。當地的漁夫知道此事後非常痛心,划着小船把竹筒裏的米撒向汨羅河餵魚以保全屈原的屍首。後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為包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舟,逐漸形成一種儀式。以後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人們吃粽子,划龍舟以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我們全家人都非常敬佩屈原的人品和才智。因此,我們家每年都很重視端午節,一定要包粽子以此紀念屈原。

端午節的習俗是吃粽子,賽龍舟。粽子分兩種形狀:一種是牛頭粽,一種是尖尾粽。媽媽是我們家包粽子的能手。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媽媽常説:“用蘆葦的葉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葉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葉子放在温水裏泡一泡,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花生分別洗完後伴在一起。等蘆葦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錐體,然後先放一粒棗,接着在裏面放上糯米,花生,中間再夾幾片棗肉,包好後再將草繩捆綁好大功告成了。媽媽包的粽子又大又結實,像一個個包袱,又像一個個秤砣。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裏蒸三十分鐘後,再泡在湯水裏一個小時左右使其入味,然後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粽子香味撲鼻,讓我直流口水,有時一口氣竟能吃上好幾個然後腆着大肚子那憨態惹人笑。

過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要賽龍舟喲!

我的端午節作文6

我生在離成都只有八十多公里的一個小村裏,我那裏屬於丘陵地帶,從小到大,在我的印象裏我們那裏的端午節一定要喝雄黃酒(在頭一年將中藥雄黃浸泡在酒瓶裏,到了第二年端午節就可以用喝),小孩還要在額頭擦一點雄黃酒。同時在當天中午自家要煮吃鴨蛋,記得小時候每年我們都要吃2個,因為我家條件不好,平時是很少有機會吃到蛋的,那時的我挺喜歡過這節,因為不光可以吃鴨蛋,還要吃粽子,儘管從小到大我都沒有看到過我媽包粽子,但是是我們姐弟倆卻從來沒有少吃一次,每年都是吃外婆送來的。

記得我家剛建完房子的那一年,由於家裏的儲蓄全用完了,還欠了不少債,父母只好從節約上出發,那一年,我婆也到小姨家去過節了,我想肯定吃不了,結果鄰居家的大媽專給我們姐弟倆送來幾個,從那以後我對粽子和鴨蛋總是百吃不大厭,甚至到了現在,我都愛吃這兩樣食品,條件好了,我也工作了,有能力購買自己喜歡吃的'東西了。也就是在去年,我蘇州一個朋友結婚,去她家才真正第一次看到包粽。因為她們那裏有種習慣,結婚時要吃粽子。

還有一次,那是在我過生日的時候,我一個人在外地讀書,那天我特想吃粽子,就去超市裏買了幾個粽子和鴨蛋,同時請我同學吃,她們還笑我説,那有這樣過生日的人呀,太對不起自己了,同時也説我小氣,不請她們吃大餐。而今天也是我的生日,我卻不能吃到粽子,儘管有太多好吃的東西,以及禮物,但是是,從內心來説我還是想吃個粽子。但是是沒有會請我吃,所以我昨晚專門去買了粽子,做為自己送給自己的生日早餐。

我的端午節作文7

每年的端午節,我都會想起小時候學過的兒歌:“五月五,是端午;家家户户吃粽子。豆沙餡,蜜棗餡;小朋友們笑開懷。五月五,是端午;家家門前掛艾草。能驅蚊,能辟邪,快來看,快來看,河裏龍舟爭向前。大家一起慶佳節!”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而設的,因為是五月初五,許多習俗也和“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很多地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雄黃酒和黃豆瓣包的粽子。此外,端午節還要舉行精彩的龍舟比賽。

到了端午節這天,我們一大早就把碧綠碧綠的帶有清清香氣的艾葉掛在大門上,媽媽告訴我:“艾葉既能辟邪,又能驅蚊。”端午節又怎麼能少了粽子呢?我很期待過端午節,誘人的粽子讓人垂涎三尺,雪白雪白的糯米里裹着細細的豆沙或金黃金黃的蛋黃。每個粽子的形狀都是有稜有角的,顯得非常有個性。把粽子煮熟後,輕輕地解開絲帶,剝開粽葉,一股濃濃的香氣朝我撲來!一口咬下去,滿嘴充滿了米香,再咬一口,便會看見黃燦燦的蛋黃,糯米的香氣夾雜着蛋黃的味道,真是別有一番風味。

故鄉的端午節,你給了我多少喜悦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噹噹。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的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的欽佩和讚頌。吃着家鄉的粽子,看着精彩的龍舟賽,心裏別有一番滋味。

我的端午節作文8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五節,在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我最喜歡唱端午節的兒歌了: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節有很多習俗。每年端午節,人們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節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和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每逢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裏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防止毒蟲孳生。

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度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我最喜歡過的節日,莫過於是端午節了。這一天,爸爸媽媽都會早早起來給我包香噴噴的粽子。他們會採來荷葉,把糯米洗乾淨,把各種材料如糖、棗、肉等準備好,做成餡;然後用荷葉把粽子包起來,用繩緊緊地捆住;最後放到鍋裏蒸。美味的粽子就是這樣做出來的。粽子分為素粽子和肉粽子,最常見的就是糯米粽子。對於這兩種粽子,我都比較喜歡,但更偏愛肉粽子。它多汁、美味可口、入口則化、油而不膩,還有一股荷葉的清香,實在是太好吃了。每到這時,媽媽總是指指我:“你這個小饞蟲!”

端午節展示了我國豐富的文化,也給我家帶來了許多歡樂,我愛端午節。

我的端午節作文9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當我聽到這首兒歌,就想起了小時候過端午節時熱鬧的場面。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賽龍舟不為了撈救屈原。把粽子投進江裏,是為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經過很長時間的演變,往江裏投粽子漸漸變成了農曆五月初五這天吃粽子。

端午又稱重五,所以許多習俗和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紅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我們南方這邊過端午節時,要吃五黃:黃魚、黃瓜、蛋黃、黃鱔、黃酒。

端午節那天,我們全家人去了外婆家,在外婆家裏還有一個八十六歲高齡的太太,她現在躺在牀上,腿腳不方便,生活不能自理,我們去看望她,在她的牀邊,我們慰問她,問她身體怎麼樣,太太説很好,我們來看望她,她有説不出的高興。而且我們送給她了好多禮物,有:餅乾、糖果、牛奶;當然還不會忘記送粽子。在端午節就要吃粽子,可惜我們吃晚餐的時候沒吃到粽子,我告訴媽媽:明天早上一定要吃到粽子。媽媽答應了。

端午節的時候,怎麼不能忘記 插艾葉呢?在外婆家裏我們好多地方插了艾葉。門上、花瓶裏、籃子裏……家裏傳來了陣陣艾葉的味道。

端午節,我過得很開心。

我的端午節作文10

中國傳統文化豐富多彩,有茶道、剪紙、書法、古代繪畫等。但我最喜歡的是傳統節日中的端午節了。説到端午節,給我留下最深感受的要數包粽子這件事了!

每到端午節前夕,家家户户都準備包粽子。傳説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我們家也不例外,端午節那天,媽媽先拿來兩片洗乾淨的粽葉,再把粽葉包成一個大漏斗形,接着抓了一些糯米均勻地鋪在底下。然後,夾一塊肉和一些香菇放入粽葉中,又鋪上一層糯米後,疊上粽葉的尾巴,把粽葉的頭折成尖角,最後把繩子紮好。這樣,一個小巧玲瓏的粽子就包好了。

我學着媽媽的樣子,也拿起兩片粽葉把它弄成漏斗形,接着把肉、香菇、糯米放到漏斗形的粽葉中。別看媽媽包得那麼麻利,而我包的粽子估計是“喂”得太多了,只見糯米從粽葉縫裏“逃”了出來,沒過一會兒就被我折騰得亂七八糟的,看着粽子被我包得奇形怪狀,我感到灰心喪氣,準備不包了。媽媽見狀,便意味深長地對我説:“孩子,什麼事都是從不會到會,只要堅持,講究方法,便可熟能生巧。媽媽相信你一定可以包好的。加油!”最後,在媽媽的鼓舞下,我重拾信心,把粽葉放入適量的糯米和餡,終於包成功了一個漂亮的粽子,我開心極了!

媽媽把包好了的粽子放入蒸籠。過了一兩個小時後,香噴噴的粽子出爐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粽子,解開繩子,小心翼翼地把粽葉撕開,哇,真香啊!我咬了一口,糯米軟軟的,肉餡更是香氣逼人!要不是媽媽提醒我:粽子吃多了會對腸胃消化不好,我很可能會抵擋不住這美味的誘惑,一口氣吃下三個粽子呢!

過端午節真有意思呀,我不僅從中學會了包粽子,還知道了愛國詩人——屈原,我們要學習屈原愛國的精神。我喜歡端午節!

我的端午節作文11

端午節在民間的節日裏也算是挺隆重的,那天要吃雞蛋,吃粽子,還要插艾蒿,這都是端午節的特色。

我最喜歡過端午節,因為早上可以和爸爸、媽媽去大河洗臉,説是去百病的,還要掛香包,説是辟邪的,反正有很多説法。

回家後我和姥姥、媽媽包粽子。説起包粽子可不是簡單的事,光是做準備工作就要花很長時間。頭一天媽媽就要買回粽子葉和大棗,還有捆綁粽子的繩子,然後要把糯米泡好,為第二天包粽子做準備。然後端午節的那天姥姥和媽媽都要忙着包粽子了,就看姥姥在綠綠的粽子葉里加上糯米和大棗,包成三稜形的粽子。我在旁邊看,感覺很簡單,就試着包起來,忙了半天一個也沒包上,氣得我就喊:“我怎麼就這麼笨呢?”媽媽對我説:“做事要慢慢來不能着急,要有耐心。”我聽了媽媽的話,就坐下來慢慢地認真地包,經過我的不斷努力我終於成功了,於是我就高興地繼續包了起來。粽子包好後要放在鍋裏煮上兩、三個鐘頭,這是我好着急啊!好想吃到我自己包的粽子,時間一晃,粽子出鍋了,媽媽放了一盆涼水,把粽子放到涼水裏,涼了以後細細地扒開葉子,紫紅的大棗就露出頭來,吃起來香甜可口,耐人尋味。

端午節的夜晚也是美麗的,還有許多有趣的活動呢!

過端午節多有趣啊!我喜歡過端午節!

我的端午節作文12

“青葉清雅姿,繡結綴食豐。炊香語人饞,糯果粘年纏。”,提起端午節,人們最先想到的一定是誘人的粽子了。

終於盼到了端午節,我興高采烈地回到老家,只見奶奶正在廚房忙碌着,她把糯米和豆沙、綠豆等餡包在箬葉裏,熟練地紮緊,一串串像綠色瑪瑙似的粽子便包好了。我好奇地詢問吃粽子的緣由,奶奶回答得很含糊,後來問過爸爸,才知道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都是為了紀念大詩人屈原。一會兒,奶奶端上清香的粽子和酸酸的楊梅,我們細細品嚐着,沉浸在粽子和楊梅的美味中。

吃完粽子,當然要去看看激動人心的龍舟大賽嘍,那可是家鄉端午節的壓軸大戲啊!

我們迫不及待跑到閩江邊,只見大江兩岸,已是彩旗飄飄,人聲鼎沸,熱鬧非凡。江上泊着兩條威武無比的龍舟——黃龍和紅龍,龍舟上的健兒精神抖擻,蓄勢待發。隨着一聲清脆的鑼響,兩條龍舟像脱韁的野馬飛了出去。船上鼓聲震天,健兒們奮勇划槳,汗流浹背;岸上觀戰的人羣高聲吶喊:“黃龍加油!”“紅龍必勝!”。划船的勇士揮舞着船槳,奮力划行,身後激起一朵朵浪花,護送着兩條“巨龍”昂首劈江斬浪向前方疾馳。一場比賽下來,雙龍幾乎同時撞線,勇士們不服氣地你一言我一語爭論着,只留下沙啞的號子在江面輕輕迴盪。那種緊張激烈的競渡場面,令人歎為觀止。比賽結束了,大家還依依不捨站在岸邊,意猶未盡地回味着賽龍舟的樂趣,久久不願離開……

家鄉的端午節,怎能不讓我夢縈神牽?

我的端午節作文13

中國歷史悠久有許多傳統節日,如:元旦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其他節日,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端午節,因為我端午節過得最快樂。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聽爸爸説:“戰國時期有個愛國人士,他叫屈原。”屈原是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曾多次勸國君楚懷王聯齊抗秦,但昏庸無能楚懷王聽信小人,以致國破家亡。屈原聽到自己國家將要滅亡,便抱着石頭自投舊羅自盡。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直行洞庭湖,終不見屈原屍體,老百姓為了不讓魚兒吃掉屈原的屍體,家家户户包粽子,然後將粽子投入舊羅,讓魚兒吃飽,這樣就不能吃到屈原的屍體。端午節就這樣慢慢的傳下來。端午節還要賽龍舟、帶綵帶線和掛香包等形式來紀念屈原。”爸爸説完,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快過來吖,包粽子咯!”媽媽喊道。我們連忙跑出去,我拿了兩片粽葉,學着媽媽那樣包,可包來包去一點都不像媽媽包的那樣,反而將糯米灑了一地。我氣地將粽葉丟在地上。媽媽説道:“做事不能做一半就跑了,要慢慢來,首先要將粽葉繞成一個三角形的樣子,然後將糯米放進去。”我按照媽媽説是那樣做,包成第一個粽子我很高興的説我會包粽子了啊,後來連續包了好幾個。這時,媽媽邊説邊包地説:“在我們老家過端午節要插艾葉草、葉菖蒲、賽龍舟、飲雄黃酒等習俗。”包好了粽子,我們就煮起來了。過了半個多鍾粽子也煮熟了,媽媽就拿給我吃,哇!真香,好好吃哦,這是我們包的粽子,不油也不膩。”幾分鐘過去了,一吊粽子被我們吃完了。

哇!今天過得真快,讓我明白了很多知識,也知道了許多民間風俗,讓我感到很開心很快樂地過完這個端午節。

我的端午節作文14

有一個節日,可以流傳千古,這個節日好似一個夢,魂迴夢裏,把你帶回這古老的夢裏。這節日好似一本蠟黃的書,儘管那樣破舊,人們卻愛不釋手。在人們的歡聲笑語中,迎來了五月初五——端午節。

端午節是為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而產生的。人們為了不讓投入江中的屈原被魚兒啃咬,便用竹葉包了米粒投進河裏。這樣的來歷,怎麼不令人好奇呢?

五月初五當天,一羣可愛的孩子一陣風似的在大街上飛奔,在歡慶端午節的到來,大人們拋卻工作的繁忙和生活中的煩惱,回到家和老人談笑風生。我和姐姐帶上五彩繽紛的五股繩,歡跳着慶祝。所有人都被這愉悦的氣氛所感染着,臉上洋溢着過節的愉悦和幸福!

回到姥姥家裏,我們一下子就被粽香四溢的鍋所吸引,迫不及待地掀開鍋蓋,深吸一口氣。香,真香啊!是那種深入骨髓的香。我和姐姐吃着美味的粽子,來到龍泉湖岸邊。岸上早已人山人海,被圍得水泄不通,鮮豔的龍舟在湖面上一字排開,整齊劃一,“咚咚咚”龍舟賽開始了,在岸上的人們也似乎在在這一瞬間沸騰開來,或是吶喊助威,或是討論賽績。湖上的龍舟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人們儘自己全力擺動雙漿,那敲鼓手用盡平生最大的力氣,也不怕鼓被敲破。時間爭分奪秒地過去了,有兩支龍舟不分下下,直衝終點。在衝向終點的一霎那,有歡呼聲,也有歎息聲,但人們毫不受這影響,認識的或不認識的人都談笑風生。端午節就在這快樂的氣氛中離去了。

既然端午節是一個美麗的夢,那就把它記錄下來,永久保存着這個夢,既然端午節是一本古老的書,那就把它珍藏起來成為最美好的回憶。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要把這傳統的節日發揚光大,成為中國人的驕傲!

我的端午節作文15

一年中有許多節日,除春節外,我最喜歡的節日莫過於端午節。因為端午節藴含着我國一些民族風俗特色;而且這一天人們為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便有了香甜可口的粽子。 端午節這天不但有粽子,還有有趣的賽龍舟,搶鴨子等熱鬧非凡的節目。 在我的記憶中有過那麼一次難忘的回憶: 吃過午飯,叔叔帶我去看龍舟比賽。那是我有生以來的第一次。哇,橋上,桃江河邊都擠滿了人,真可稱得上人山人海,選手們早已準備好了,岸邊的龍舟五彩繽紛,活像一條條花鱗龍。選手們的衣着與《安塞腰鼓》中那羣茂騰騰的後生的衣着相仿,也都是元氣淋漓的後生;那舟上的大鼓聲音如雷,可與安塞腰鼓比美。

比賽開始了,哨聲一響,龍舟如離弦之箭向前划行,各隊船員竭盡全力,都想為自己家鄉添一份光彩。忽兒這條龍舟在前,忽兒那條龍舟在後,這樣一進一退,真是令人眼花繚亂,此時我的心中也產生出一種感歎:“太棒了,實在太精彩了,不知今年的冠軍花落誰家?”哈哈,一陣笑聲把我的注意力引向了南方,原來,綠隊的龍舟在旋渦中打轉,看得令我也不禁笑了起來。這時,鼓聲響了起來,震耳欲聾,好像是在給綠隊加油,鼓勁,綠隊也不甘示弱,終於劃出了旋渦,雖然是最後一名,但綠隊的精神值得人們讚賞。 賽龍舟已完,搶鴨子節目即將開始。只見幾籠鴨子被投入水中,便有幾十個青年跳入水中去搶鴨子,也許是太興奮了吧,有的到手的鴨子也飛了,有的則因搶鴨子用力過猛而摔倒在水裏......總之,這個節目是在歡笑中結束的。 在回家的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羣中,我還沉浸在剛才看龍舟的興奮之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