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過春節隨筆

來源:文萃谷 2.06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寫過隨筆嗎?隨筆,顧名思義就是隨筆一記,篇幅一般比較短小。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隨筆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上海人過春節隨筆,歡迎大家分享。

上海人過春節隨筆

上海人過春節隨筆1

新春七年級日走出家門去討飯給自己的父母吃。還有一種乞丐俗稱“叫化子”,他們乞討的方式令人好笑。有的乞丐用紅紙裹着菜頭掛在竹杆上,每到一家門前就説菜頭到,生意好,懇求施捨,這叫“送菜頭”。有的用紙和竹絲做成牛狀,到家家門前説盡好話,吉利話,以求施捨,這叫“送春牛”;有的手持一根冬青或柏樹的樹枝,在樹枝上掛些小鈴後古錢,表示在新的一年裏家人會象搖錢樹一樣,財源滾滾而來,這叫“搖錢樹”;有的企丐身穿佛衫,頭戴神像面具,化裝成財神菩薩的模樣到各家的宅院內狂奔亂跳,以示財神菩薩來了,這叫“跳財神”。崇明人在舊社會裏雖生活貧困,但遇到這些企丐還是樂善施好,給一些乾糧和其他食品。解放後這些行企方式早已絕跡了。

年八年級清晨,各商店及手藝人都焚香敬神,稱“燒利節”,中午十分,店主還設酒款待店員,一起祈求新年生意興隆。年初五,相傳為財神生日,大街小巷的商店開門營業,這一天中午每家都吃餛飩,以示兜財。此外在鄉間田頭還有木人頭戲(今稱木偶戲)。七年級至初五期間各家走親訪友,互祝新春快樂,並互贈禮品。期間,各寺廟香火遠比平時旺盛,特別年七年級早晨,上寺廟燒香拜佛的人特別多,而且特別早,要趕燒頭香,城外的壽安寺和中興鎮的廣福寺是最熱鬧的地方。

上海人過春節隨筆2

每個地方過春節的習俗各不相同。有的要貼春聯,有的要祭祖,還有的會去賞花燈。可是上海卻不貼春聯,不祭祖。只是在家裏做上一頓豐盛的大餐,跟親戚們聚在一起大吃大喝。

我的爺爺是個土生土長的上海人,據他所説,在春節的上海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美食就是血蚶、黃泥螺等海產貝殼類食物。爺爺還告訴我老上海人會有自制的南乳血蚶冷盤擺上餐桌。今年春節,我們全家到上海大伯家過春節,爺爺就擺上了南乳血蚶,泥螺等豐盛的菜餚。看着餐桌上一盆盆美味佳餚:清蒸螃蟹、紅燒牛肉、羊雜湯、還有一條紅燒的石斑魚,我不禁嚥了下口水,雙眼閃着亮光,迫不及待地坐到位置上等着開席,等菜上齊了,我們相互祝賀新年,接着就把早已握在手中的筷子伸向了自自喜歡的菜,大人們大都選血蚶和黃泥螺,而我和哥哥則直奔牛肉和羊肉,一塊、兩塊……在這個屋子裏就聽到筷子敲擊碗的聲音。“啪,啪,啪……”大人們可能覺得吃菜不過癮,便喝起酒來,我和哥哥則打開了果汁,頓時,席間觥籌交錯,好不一番喜氣洋洋的景象!

吃完了大餐,我們便開始便到屋外放起鞭炮來,小區門口早已被擠得水泄不通,炮聲震耳欲聾,但是這反而使人們更加地興奮,“噼啪,噼啪”,鞭炮聲,歡笑聲交織成一首歡快美妙的交響曲。放完了鞭炮,時針已經指向8點,我們趕緊坐到沙發上看春晚,春晚中的小品使我們捧腹大笑,魔術表演又使我們驚歎不已。

這個春節,留給我很深印象,使我難以忘懷。不是曾經有人説過:把別人對你的不好寫沙上,對你的好刻在石頭上。是的,我覺得一些傷心事要早點忘記,像今年這樣開心的春節永遠銘記在我心!

上海人過春節隨筆3

今年春節,我們全家去了上海,一到這裏我就高興起來。一棟棟高樓大廈展現在我面前,有的像寶石、有的像鑽子,有的像寶劍,直插雲霄,我想如果能見到東方明珠就好了。我想着走着,在路邊還看到一棟大高樓,他頂端的造型跟唐曾的帽子一模一樣,那是一個大酒店,還是五星級的呢。

當我們快走到外灘的時候,我突然發現了東方明珠。他有三個大小不一的圓球連接起來,最上面的那個最小,他的周圍還有許多造型奇特的高樓大廈。我很想上去看一看,可是人實在太多了,需要等待幾個小時才能排隊上去,我們只好放棄了,準備到晚上來看夜景。

吃完晚飯後,我們再一次來到外灘,外灘上人山人海,黃埔江上游船裝飾的造型各異,漂亮非凡。周圍的高樓大廈全部隱祕在各色的霓虹燈下,顯得異常隱祕卻又美麗無比。上海的夜晚果然是比白天更有韻味,更為美麗,我深深的陶醉在這美麗的夜色之中,遲遲不肯離去,我一直在想如果我的家在上海可有多好呀。

上海人過春節隨筆4

春節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之一,這一天是最熱鬧的一天,有放鞭炮、吃水餃、吃年糕、貼春聯等等,這些都是一些傳統的習俗。

現在距離春節越來越近了,我們高興的心情也隨之而來,因為又有一個春節來了。

大年三十那天,我們就開始了過年的旅程了。早晨一起牀,爸爸媽媽去爺爺奶奶家幫助爺爺奶奶包水餃,而我呢,就要到爺爺奶奶家找弟弟一起去放鞭炮玩,我們只能放一些威力稍微小一點的鞭炮,因為放那種威力大的鞭炮,要不然我們就會發生危險。我們不能玩多了,只能玩一點。

玩完鞭炮了,我打算這天就不寫作業了,痛痛快快地玩。我和弟弟不光要玩鞭炮,還要幫着姑父貼春聯,回到爺爺奶奶家後,我和弟弟就準備好了雙面膠,準備把春聯粘上,這樣可以驅趕“年”這個怪物。

中午很快就到了,我們一家人該吃水餃了,我們非常高興,因為水餃有各種各樣的種類,想起來我就覺得很饞。中午飯過後,我和弟弟打算坐在沙發上看電視,休息一會兒,因為我們太累了。到了下午,我會和院子裏的小夥伴們一起玩一陣,一直玩到晚上。

晚上,我和姑父爸爸可能會到樓底下去放煙花,因為我們喜歡放煙花,要放一些漂亮的、好看的煙花。我還會向爺爺奶奶要一些壓歲錢。晚上回到家後,我們會看一下春節聯歡晚會,就睡覺了。

大年七年級那天我會去給別人拜年,或者是等着別人來給我們拜年。我還會穿上新的衣裳,好好地過年。

春節我們家唯一的遺憾大伯、大娘和樂樂弟弟不能和我們過年,因為他們在國外,我們的春節在寒假裏,而他們的春節就是聖誕節,我想我們過春節的時候樂樂弟弟就開學了,我希望我們這一家人能夠早點團聚,早點過一個真正的全家人的聚會,不能缺少一個人。

春節啊!我們每個人都盼望着你的到來,因為我們每個人都知道那天是很熱鬧的,時間啊,希望你趕快流逝,快點到春節那天,我們現在只有期盼、盼望。

上海人過春節隨筆5

農曆正月十五為元宵節,也稱上元節,俗稱正月半,人們以正月事五至二十為元宵燈期。舊時,在元宵節前,家家户户用糯米粉做成各種形狀的糕團,有的形似古代絹團,銀子,還有的形似小雞,小鴨,鯉魚,棉鈴,玉米,桃子,稻堆等。正月半中午,每家都吃餛飩;下午人們還將這些食品作為祭品,去墳上拜祖宗,祭田頭,晚上,人們三五成羣地或提形狀各異的燈籠,後甩火球,後過三橋,盡心遊玩。在正月半點燈籠的.習慣十分盛行。燈籠的形狀有兔子燈,鯉魚燈,五角大樓型燈等,燈掛的地方也很有地方風味,如把眾多紅燈排成字形或者各種圖形,燈內點上蠟燭,用竹杆高高掛起,這叫“拔紅燈”,在鄉間沒條泯溝東西之間插一根竹杆,然後掛上紅燈籠,一到晚間,點上蠟燭,頓時似同白晝,登高望去,熬是好看,這叫掛銚燈,在橋口紮成綵樓,上面掛滿各式奇異的燈籠,晚間這裏又有一番風情。此外在元宵之夜還有跑馬燈,調獅子,甩田財,請坑三娘娘,元節姑娘等名目繁多的活動。

俗話説:“吃了兩頭大,各人尋頭路”。正月十六後,歡慶的人們各自重歸各行業。至此,春節的活動也就結束了。解放後,鬧元宵,趨於簡化,但吃餛飩,做絹團,圓子和小孩玩燈的習俗尚存,並賦予新的含義,特別在縣城的大街上,元宵之夜掛彩燈,放煙火更是吸引了眾多男女老少,有的傾家而出,上街觀燈。奇特的煙火,絢麗多彩,把元宵的夜空照映得五光十色,它象徵着祖國日益繁榮昌盛。

一千多年來,我們的先輩已在這塊美麗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在他們長期的生產活動和日常生活中,逐漸形成了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各種風俗習慣。這些風俗習慣凝聚了先輩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放映了他們的樸實、勤儉的優良品質。當然在傳統習俗中的另一面也夾雜着一些落後、愚昧的內容。人們的傳統習俗隨生產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也從野蠻走向文明,從愚昧走向科學。本文所載的一些舊時習俗隨着文明的發展、科學的進步,有的已被摒棄,有些習俗被注入新的內容,得到了繼承和發揚。在世紀之交的今天,我們要致力於建設社會主義新風俗,加大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力度,保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在歡度傳統佳節時,不能忘記樹新風、破陋俗應是我們每個人的自覺行為,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作出自己應有的努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