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有什麼風俗 傳統

來源:文萃谷 2.63W

除夕有什麼風俗 傳統1

一、東北年夜飯——豬肉燉粉條、小雞燉蘑菇

除夕有什麼風俗 傳統

曾經雪村的一首紅遍大江南北的歌,讓不少人認識了東北的豬肉燉粉條。事實上,在東北人的年飯中,豬肉燉粉條也是分量十足的大菜之一。所用的粉條是用東北特產土豆澱粉軋製而成的,騰騰香氣四溢,暖意頻生。另外,“酸菜燉白肉血腸”也是必不可少的。酸菜對於東北人的重要性有如臘味對於湖南人的重要。冬天,白菜的保存方式便是將其醃酸,與五花肉一起,大火燉東北人最常吃的血腸,既可用來下飯,也可少放鹽,當飯吃。

當然,除了幾味主食,小雞燉蘑菇則是東北人偏愛的主菜之一。趙本山的小品已經將這道菜的做法展現在國人的面前。選用鄉下吃五穀雜糧和蟲子長大的笨雞,味醇香濃;而蘑菇則是長白山上的榛蘑,越燉越香。春節裏,吃着熱氣騰騰的'燉菜,聽着二人轉,東北人過年的節目頗豐,但最不離樸實。

二、淮南——元寶茶

春節裏喝“元寶茶”,是漢族春節飲茶風俗之一。從字面上並不難理解,它帶有“富貴”、“財富”之意。至今,上海人還留有喝“元寶茶”的習俗,在正月七年級的茶杯中放一兩枚橄欖,名曰“元寶茶”。過去茶館中跑堂還會討個吉利口彩,説道:“吃了元寶茶,一年四季賺元寶。”茶客聽後大悦,加倍付茶錢。

為何要在茶中放橄欖?據説以前人們為了在豐盛的年夜飯後消膩,巧用橄欖,因其有清熱生津、清肺利咽、消食化痰、恢復體力的功效。於是,便將其泡茶,而後廣為流傳。而今在江南一帶,尤其是上海,他們用“元寶茶”來款待登門拜年的親友,放入橄欖,有時再加入一兩顆金桔,寓指“恭喜發財”之意。

三、四川——煙燻臘肉

顧名思義,臘肉即是臘月間醃製的燻肉。在沒有冷藏方法的時代,醃薰風幹,已是最佳的儲肉方法。久而久之,它成了四川人筵席上不可缺少的開盤菜。四川人家家户户做臘肉,一次就做很多,可以吃到來年。

四、湖南——年糕、魚、肘子

南方各地過年都有吃年糕的習慣,然而最具個性的恐怕是湖南的辣炒年糕了。與甜味十足的紅糖、椰汁年糕不同,湖南人過年的年糕一般選用鹹味的,而與廣東人常吃的蘿蔔糕也有差別,年糕本身並沒有蝦米、臘肉丁、芋頭丁等各種材料,原味的鹹年糕作為基本的主料,與辣椒豆豉一起,入鍋翻炒,才是湖南人中意的口味。

一條1公斤的大鯉魚,一個3公斤左右的大肘子──這是湖南地區過年的必備年菜,俗稱“團年魚”和“團年肘子”,而“團年”,顧名思義,也就是“團團圓圓又一年,辭舊歲迎新年”之意。湘人嗜辣,在民間,基本上家家户户門口都掛着幾串風乾紅辣椒,方便主人每餐烹飪時,好灑上幾個辣椒,滿足味蕾對“辣”的需求。而這也同樣延續到了農曆新年的飯桌上。他們説,這是吃香喝辣過好年。

五、北京——豆兒醬

北京人的年飯裏,有一道不得不提的傳統菜品——“豆兒醬”,這道菜對於老北京人來説還是家喻户曉的。“豆兒醬”是一種由肉皮、豆腐乾、黃豆、青豆、水芥做成的涼菜,清爽可口,用來佐酒開胃,再合適不過了。

除夕有什麼風俗 傳統2

熬年守歲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羣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裏吃“年夜飯”。

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閒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習俗興起於南北朝,樑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