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看後感

來源:文萃谷 2.89W

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北宋張擇端所作。這幅風俗名畫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是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

清明上河圖看後感

在五米多長的畫卷裏,既有遠處郊外的駝隊馬幫、農院田莊,也有近處街市的士農商賈、街坊攤販。既有貫穿全畫的交通樞紐汴河,也有樓宇街邊的算命説書藝人。全畫共繪了814個各色人物,牛、騾、驢等牲畜73匹,車、轎二十多輛,大小船隻二十九艘。房屋、橋樑、城樓等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徵。如此豐富多彩的內容,為歷代古畫中所罕見。各色人物從事的各種活動,不僅衣着不同,神情氣質也各異而且穿插安排着各種活動,其間充滿着戲劇性的情節衝突,令觀者看罷,饒有無窮回味。

説起《清明上河圖》,就不得不提及明代著名畫家,“吳門四家”之一的仇英,他根據“清明上河”這一題材,參照“宋本”的構圖結構,以明代蘇州城為背景,採用青綠重設色方式,重新創作了一幅全新畫卷,風格與宋本迥異,描繪的是明朝中期蘇州熱鬧的市井生活和民俗風情。仇英版《清明上河圖》要比宋本長一倍,達到987釐米,高度是30釐米,畫中人物超過兩千。與呈現汴梁風土人情的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相比,仇英版《清明上河圖卷》中房屋建築更為規整宏大,崇樓台閣、深宅大院,連商鋪的門面也頗為寬敞,畫中裱畫店、銀樓、香樓、古玩瓷器店等,正是明代新興的行業,加之女伎歌舞彈唱、校場騎射練武等場面,明代的繁榮景象可見一斑。

張擇端版《清明上河圖》不僅僅是一件偉大的現實主義繪畫藝術珍品,同時也是一幅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風俗長卷,成功地描繪出汴京城內及近郊在清明時節社會上各階層的生活景象。對人物、建築物、交通工具、樹木、水流之間的相互關係的處理,非常巧妙,整體感很強,具有極大的考史價值。此後歷代繪製的都市風俗畫,無不受其影響。

仇英版《清明上河圖》雖説以宋本為參照,但茶肆酒樓、裝裱店、洗染坊細微處體現的則是江南水鄉特有的生活情致,天平山、運河、古城牆,當時蘇州地區標誌性建築皆清晰可辨,整個畫卷充滿山清水綠之明媚。此畫雖曰摹本,但房屋結構,人物服飾,均已明顯地呈現明朝的特點,它真實的向我們展示了明代江南一帶經濟、政治、文化、軍事、民俗等社會狀況。為研究明代歷史提供了可靠的資料。此畫本身也是一份極難得的風俗畫傑作,包含着藝術家的自身風格。 兩幅《清明上河圖》,各自描繪了清明時節北宋和明代社會各階層的生活情景和繁華,展現了各自朝代的盛況規模宏大,場面壯觀,結構嚴整謹密,筆法細緻古雅,均可稱之為國寶中的精品。

清明上河圖看後感 [篇2]

提起歌舞劇《清明上河圖》中的舞蹈動作元素,説來話長......。 《清明上河圖》發生地在北宋王朝的京都——東京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作為當時世界最大、最繁華的都市之一,昔日開封一定是個風景如畫、人傑地靈的好地方。但是在今天,若想用舞蹈的形式體現當年宋都的人文景象卻十分困難,比在任何一個地域做任何一個朝代的作品難度都要大。因為,在現今被普遍認可的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教科書中,找不到宋代傳統舞蹈的樣式,也沒有中原地區民間舞的代表性作品。什麼原因呢?

其實舞蹈作為文化,是各民族和各地區人文進步歷史的活化石。尤其是帶有強烈地域色彩的民族民間舞蹈,它的動作在幾千年漫長的歲月中,無論怎樣顛沛,幾乎都能保持着原有的根基流傳於民間。這一是要歸功於長期遊走鄉間、世代相傳的民間舞蹈藝人和傳承人。而要歸功於上個世紀50年代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

中華民族的舞蹈史很特別,中國舞蹈經歷過漢唐鼎盛時期之後,在歷史的記憶中出現了長時間的空白。從隋唐五代起,特別是宋代以來,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舞蹈史出現了一個斷層期,長達好幾百年,間隔好幾個朝代,這是我們民族舞蹈藝術的歷史性悲哀。

造成這樣局面的原因來自於皇室、宮廷,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説的“官方”。在古代,宮廷藝術即代表着國家藝術。那時的宮廷有嚴格

的“宮廷樂舞”機構和制度,(也就是我們當今社會的“國家歌舞團”),由國家奉養的隊伍,專門從事歌舞表演。不同的是她們不表演給老百姓看,而只為皇室服務,包括“外事活動”等,也可以説是一個為國家服務的機關。

到了公元907年唐代滅亡的動盪歷史時期,出現了五代十國的格局,這個時期大約有50多年。開始時,五代十國還勉強延續着宮廷樂舞的制度和機構(也就是國家歌舞團制度和機構),但雖然承襲唐制,卻又遠不如唐代興盛。逐步,隨着宋代的建立,宋家皇帝宋徽宗酷愛書畫,加上那時經濟狀況遠不如發達的唐代,那麼隨着皇帝的喜好,先後就解散了宮廷樂舞機構(即解散國家歌舞團),將歌舞藝人們發放生活費遣散到民間去了。這些藝人即不懂務農也不會務工,在民間只能靠賣藝為生,並不斷在民間繁殖。也就是從宋代開始,“中國舞蹈”由宮廷流落到民間,民間舞蹈開始大規模流傳和盛行。在史書上被稱作“宋代的隊舞”(即民間藝術社團,今天俗稱“民間舞”或“社火”)。

《清明上河圖看後感》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