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端午節國旗下的演講稿(通用20篇)

來源:文萃谷 2.7W

演講稿可以提高演講人的自信心,有助發言人更好地展現自己。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演講稿在演講中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大,寫起演講稿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22端午節國旗下的演講稿(通用2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22端午節國旗下的演講稿(通用20篇)

端午節國旗下的演講稿1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喜迎端午節,農曆的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今年的端午節是6月18日。

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傳説可多了,其中,紀念屈原的説法流傳得最廣。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2000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幹,在楚國擔任了重要職務。因為他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還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極了,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精神的詩篇,最有名的是《離騷》。後來,秦國軍隊攻佔了楚國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屍橫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願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懷抱石塊,跳進了河裏。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消息後,紛紛划着船奔向江中,去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迸竹筒,扔到水裏,想用江米餵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划着船衝進洶湧的波濤,象徵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託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國南方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因此,端午節又成了紀念屈原的節日。

兩千年之後的今天,和屈原不同,我們身處的時代是盛世的中國。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在這一個富足自信的新時代,我們更應該知道自己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珍惜我們寬敞明亮的教室,珍惜我們學習的機會。

最後用一句屈原的話送給所有的同學:“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黃而不毀其節。”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勵,能回報呵護自己的父母師長。最後祝同學們期末考試取得理想的成績,過一個愉快的端午節。

端午節國旗下的演講稿2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保護我們的傳統節日》。過幾天就是端午節了,成千上萬的人吃粽子,成千上萬的家庭掛書包,人們掛蒿草,賽龍舟,開詩詞會。

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有很多傳説,其中紀念屈原的説法最為流行。屈原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因為他不想看到自己國家毀滅的悲慘景象。農曆五月初五,他抱着石頭跳進了淚流滿面的洛江。從此,每年五月初五,人們自發地划船到河邊悼念屈原。久而久之,賽龍舟的習俗就形成了。

當我們更加想念對方的時候,我們將如何度過一個有意義的傳統節日?

讓我們輕輕地展開樹葉,擁抱對祖國的愛。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人們每天都把用五色絲線包着的粽子扔到水裏,以示哀悼。

讓我們輕輕地展開樹葉,擁抱文明。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血液和延續基因。作為新時期的孩子,我們應該繼承中華文明,發揚光大。

同學們,在這個延續兩千年的傳統節日裏,讓我們把粽子的葉子輕輕展開,把所有的感激和祝福包裹起來,送給我們偉大的祖國。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

端午節國旗下的演講稿3

親愛的媽媽,親愛的老師和可愛的孩子們:

早上好!我是三班的大三學生。今天,我將在國旗下發表演講。我演講的主題是“慶祝端午節,慶祝父親節”。

以往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孩子們一定是吃了粽子,看了龍舟賽,過了一個很開心的節日,但是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我來告訴你!

中國古代有一位愛國詩人,名叫屈原。他不忍看到自己的國家被敵人侵略,就用一塊大石頭跳進河裏,用生命表達了對祖國的熱愛。為了不讓河裏的魚蝦咬屈原的身體,老百姓劃到河邊,有的敲鑼打鼓把魚蝦嚇跑,有的把飯糰扔到河裏喂。此後,每年農曆五月初五,都有划龍舟、吃粽子的習俗,以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孩子,我現在就唱幾句,“我家有個酷男,三頭六臂刀槍不入,手掌有點粗,引我學會走路。”孩子們,歌裏的這個男人是誰?對了,是我們的父親。下週日,我們又要過父親節了。爸爸很辛苦。大家一定要做個禮物安慰爸爸,然後大聲説:“爸爸,我愛你!”。

孩子們,隨着我一天天長大,我們要學會熱愛祖國,關愛家庭,做一個陽光健康的孩子,快樂的度過我們的童年。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

端午節國旗下的演講稿4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它是紀念我國著名的詩人、屈原的節日。

據《史記》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被解除職務趕出都城。在流放中,他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郭沫若評價屈原為“偉大的愛國詩人”。他開浪漫主義詩歌之先河,創立了“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的楚辭文體;他奔流肆意的想象,源源不絕的才情,似河流匯聚成海一般,浩瀚無垠。我國文史上最長的抒情詩——《離騷》,就是他集畢生心血所成的作品。屈原死了已有2000多年了,我們談論屈原的愛國主義,倡導的是什麼呢?我們倡導的是屈原熱愛自由,和平的精神,是面對危機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度的責任感,是面對強權寧折不彎的精神,要體會到屈原對於國家人民的深厚感情,體會到屈原對於這片土地,也就是我們腳下這片廣袤大地的深厚感情。

和屈原不同,我們身處的時代是盛世的中國。國家富強、民眾和諧。在這一個富足自信的新時代,我們更應該學會愛國,學會珍惜我們看似應得的寬敞明亮的教室,學會珍惜我們的學習的機會、甚至我們的衣食。這都是我們的父輩甚至我們的祖輩秉持愛國的理念,懷揣着對幸福和平生活的嚮往,掃淨了自鴉片戰爭之後瀰漫在中國人民頭上的陰霾,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拼搏來的。

最後用一句屈原的話送給所有的同學“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勵,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做一個奮發圖強,能為祖國建設貢獻心智的人,能為自己的將來鋪墊繁花似錦的人,能回報呵護自己的父母師長,無愧於炎黃子孫的人。

端午節國旗下的演講稿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本週四是農曆五月初五,又到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端午節。所以,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端午隨想。相傳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時候,悲憤交加,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就這樣,端午節這天人們通過包粽子、賽龍舟等形式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他熱愛祖國,疾惡如仇、追求真理,用死展示了忠貞愛國的高尚情操。他成了中華民族愛國憂民的千古榜樣。

屈原離世已有兩千多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那麼,兩千多年後的今天,我們該怎樣過好這個端午節呢?

這一天,我們要好好陪陪父母,努力為他們做點什麼。我們得永遠對父母懷有一顆感恩之心,感謝他們愛我們勝過愛他們自己,感謝他們把我們撫養長大,感謝他們為我們所做的一切;這一天,或者從這一天起,我們要學會關心身邊的每一個人,不要總是以自我為中心,要多為別人着想,理解別人,寬容別人,幫助別人。試想,如果屈原只想着自己,他可以舒舒服服地過他的貴族生活,不用去管其他老百姓的生活。當然,他也不會這樣被千古傳頌;這一天,或者從這一天起,我們更要學會熱愛我們的祖國,我們身處的時代是盛世的中國,國家富強,民眾和諧。在這一個富足自信的新時代,我們更應該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質;這一天,或者從這一天開始,我們要做的還很多很多,但歸根到底,我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努力做一個優秀的中天學子。

今天,九年級的同學迎來二模,馬上又將奔赴會考考場。“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前途美好而充滿艱辛,希望我們彼此勉勵,發揚上下求索的精神,為自己的美麗人生去拼搏,回報呵護自己成長的父母和師長。藉此機會,我想送給畢業班所有同學一副對聯:三載磨劍今日策馬闖雄關,今朝試鋒七月揚眉奏凱歌。祝願我們九年級的同學在今年會考再創輝煌!也祝願七年級、八年級的同學在期末調研測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最後,用一句屈原的話送給所有的同學: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黃而不毀其節。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勵,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做一個奮發圖強,能為祖國建設作貢獻的人。我的講話結束了,謝謝大家!

端午節國旗下的演講稿6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吃粽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端午節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多年曆史。那麼它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節日呢?

第一,端午節是紀念詩人的節日,是愛國的節日。因為愛國詩人屈原見國破人亡,五月初五投汨羅江。屈原沉江後,古人將竹筒裝米投入江中,萬舟齊發、吶喊鼓樂嚇退蛟龍,以此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後來演變成為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經過千百年的傳承,屈原的愛國主義情懷與端午節的人文內涵已密不可分。端午節成為中國人傳遞愛國主義情感和精神的重要儀式。

第二,端午節是衞生節。端午前後正是春夏交替之時,天氣炎熱,多雨潮濕,蚊蟲滋生,病蟲害漸多,是傳染病的高發時期。為了避免疾病的發生,古人在端午節前後插艾葉、懸菖蒲用以驅蚊蠅、蟲子,淨化空氣。端午這一天,成年人還要喝黃酒和菖蒲酒驅蛇蟲,小孩子要佩戴藏有硃砂、香草的香囊預防疾病。這些習俗表達的是古人驅瘟避邪、祈福健康平安的願望。

第三,端午節是體育節,因為人們在這天要在水上賽龍舟。龍舟競渡是一項很有氣勢、極具合作精神的競技活動。端午競渡能對羣眾性的水上運動、強身健體、民眾團結起到很好的推動和促進作用。現在龍舟競渡逐漸演變成一項國際體育賽事,起到友誼紐帶的作用。

第四點,端午節是美食節,因為我們要吃可口粽子。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人們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形狀看有四角形、錐形、菱形、有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的“筒粽”。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可謂粽葉飄香粽子可口。

同學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因為地域不同,各地的習俗也稍有不同。有些傳統的習慣已經淡化了不少,今天的國旗下講話,我們瞭解了端午文化,也希望我們能作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者。讓我們懷着敬愛之心積極學習和保護我們的傳統節日和傳統文化,讓古老的華夏文明煥發新的風采!

端午節國旗下的演講稿7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端午節。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而今年,端午節就在5月30日。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相傳是為了紀念著名愛國詩人屈原,同時它也是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些都是被人熟知的關於端午節的俗語,生動地體現了端午節的習俗與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心目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吃粽子,賽龍舟,這些都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活動,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作為中學生,我們更重要的是知道並擁有它所代表的精神。一是為了弘揚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二是體現於龍舟比賽的團結向上、勇於進取的精神,端午節更是一箇中華民族文化的展現。

同時,端午節也是一個增進親情,密切人際關係的機會。鄰里之間互相送粽子,與家人一起圍坐在電視機前觀看龍舟競渡,都是一些平常享受不到的事情。

在此,我希望大家能重視端午節,重視這個中國傳統節日。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到此結束!

端午節國旗下的演講稿8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學生們:

今天國旗下演講的主題是紀念屈原,慶祝端午節。

眾所周知,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那麼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呢?端午節也叫端午。“端午”的意思和“吳楚”的意思一樣。叫‘端午’就像叫‘吳楚’。《端午》中“五”字與“午”相通。按照地支的順序,五月是“正午”的月份。還有,因為中午是‘陳陽’,端午也叫‘端陽’。5月5日,月,日都是五天,所以我們稱五天,也稱中午。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夏季節、玉蘭節、女兒節、中秋節、圖拉節、詩人節等。

端午節有這麼多別稱,間接説明了端午節習俗起源的分歧。事實完全一樣。關於端午節的起源,至少有四五種説法,如:紀念屈原;吳越的民族圖騰祭祀理論;從夏至節三代開始;月不順,日不順,等等。迄今為止,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最有影響的觀點是紀念屈原的學説。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人把賽龍舟和賽龍舟作為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代楚國的人,因不忍向河水跪拜而死,很多人划着船去追救。他們衝到洞庭湖,消失了。之後每年5月5日划龍舟紀念。划龍舟驅散河裏的魚,免得吃了屈原的屍體。跨族習慣盛行於吳越楚三國。

端午節吃粽子是中國人的另一個傳統習俗。粽子,又叫‘郊書’,又叫‘同宗’。歷史悠久,花樣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國人家家户户都要泡糯米,洗粽子葉,做粽子,粽子的顏色多種多樣。從餡料上看,北京大棗餃子有許多北方的小紅棗;在南方,有許多餡料,如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其中,浙江嘉興粽子是代表。吃粽子的習俗在中國已經流行了幾千年,並傳播到韓國、日本和東南亞國家。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

為了繼承屈原的愛國傳統,我們必須努力學習,天天向上。謝謝大家。

端午節國旗下的演講稿9

老師和學生: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在國旗下演講的主題是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端午節。端午節,也叫端陽節。有人屈原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生於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的楚國。他誠實、博學、有才華,在楚國佔有重要地位。因為堅持要對抗秦國的侵略,被攻擊拒絕,被楚王趕出朝廷。屈原在流放期間義憤填膺,寫了很多充滿愛國主義的詩,如《離騷》,《天問》,《九歌》等等。後來,秦軍攻佔了楚國的都城。楚失千里,屍橫遍野。屈原的心被刀子絞着,他不想看到自己的國家毀滅的慘狀。農曆五月初五,他寫完鉅著《懷沙》後,投河而死,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樂章。

人們喜愛屈原。聽到屈原自殺的消息後,他們划船去打撈屈原的屍體,但沒有找到。他們怕河裏的魚蝦咬屈原的屍體,就把糯米裝進竹筒裏,扔進水裏。他們想用糯米餵魚蝦來保護屈原的身體。從此以後,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自發地來到河邊悼念屈原,也在洶湧的波濤中划船,象徵着人們爭相打撈屈原的屍體,以此來寄託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賽龍舟的習俗就形成了。

屈原已經去世兩千多年了。今天,我們在這裏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以及“與日月爭光”的人格。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無論時間如何變遷,他永遠活在歲月的長河裏,永遠被人們銘記在心!

讓我們懷着對偉大愛國者的尊重和珍惜來看待中國的每一個傳統節日。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着豐富的.文化內涵,保留着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

謝謝大家耐心傾聽。在此,請接受我對你的節日祝福:端午節快樂!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

端午節國旗下的演講稿10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學生們:

大家好!

我是五年級三班的葉。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快到了。同學們可能知道,端午節需要吃棕籽,划龍舟。但是同學們,你們知道端午節的起源和屈原有關嗎?

屈原是中國第一位愛國詩人。他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不與壞人勾結。為了喚起楚人的愛國熱枕,他投河自盡,決定用生命警告漢奸。人民相信愛國詩人不會死。所以每年的五月五日,老百姓搖着龍舟,到處找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已經紮根於中國人民的心中。

我們要學習他的愛國主義,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以優異的學習成績向祖國報到

“路很長,修遠很尷尬。我就上上下下。”屈原從未放棄理想,從未改變節操,敢於戰鬥。"雖然他死了九次,沒有留下遺憾,但他的身體沒有變。"也就是説,只要是我熱愛和追求的真理,哪怕死九次,死多次,我也絕不會後悔。即使被剁了,我也不會改變。正是他無悔九死的精神激勵着我們的革命先烈勇往直前。

今天,我們許多國小生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就像家裏的小皇帝。他們自大,吃不下一點苦。當他們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他們從困難中退縮,而不是不顧困難前進。因此,他們的學習無法提高。我們應該學習屈原不屈不撓的精神,學好他的真本事,長大後為祖國服務。

端午節國旗下的演講稿11

老師們、同學們:

屈原是我國戰國末期著名的詩人,政治家,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被譽為“中華詩祖”、“辭賦之祖。他的作品《離騷》《九歌》《九章》《天問》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屈原的出現,標誌着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

屈原是戰國末期的政治家,他主張對內舉賢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他的治國主張得不到楚懷王的信任。後遭貴族排擠,被流放沅湘流域。屈原滿懷報國之志卻無處施展抱負,最後鬱悶難當,於農歷五月初五那天,跳汨羅江自盡。

他的自盡,激發了楚國上下的一片哀怨,人們紛紛划着龍舟到汨羅江尋找打撈屈原的屍體,很多人擔心屈原被河裏的魚蝦吃掉,紛紛把家裏的糯米和糕點做成粽子包裹起來,丟到河裏餵魚,這就是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這天,全國人民都有一個共同的習俗,包粽子,煮雞蛋,蒸糕點,還要在家門口放置艾草和菖蒲,喝雄黃酒,這些習俗的來歷都傳承了戰國時期的楚國遺風,為了就是緬懷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在《離騷》中寫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成為激勵一代代人上下求索,奮鬥不息的座右銘。我們少年兒童要學習屈大夫的愛國情懷,矢志報國,在自己的崗位上為祖國為人民做自己應有的貢獻。希望更多的同學們加入到愛國的行列。

當然,我們現在還是國小生,在愛國的行列裏,幹不出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但是涓滴可以匯成江海,小舉能夠成就大愛,只有我們每個人心存善念,胸懷報國之志,就可以在學生時代彰顯自己的報國情懷,讀好書,立好志,為祖國燦爛的明天,譜寫最絢麗的華章。

端午節國旗下的演講稿12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端午節。今年的端午節是六月。人們將通過賽龍舟、包餃子和喝雄黃酒來紀念中國著名詩人和愛國者屈原。

屈原是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人。他生活在一個戰爭頻繁、弱肉強食的時代。屈原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他對時局有着清醒的認識,所以主張在中國進行一系列政治改革。這冒犯了舊貴族,遭到了詆譭。

面對壓力,屈原堅持寧舍不捨,不捨不捨的思想,最終在汨羅江自盡。在與保守勢力的鬥爭中,他表現出了高尚的氣節和真誠的愛國主義。

兩千年後,不像屈原,我們生活在一個繁榮的中國。國家富強,人民和睦。在這個繁榮自信的新時代,我們應該學會愛國,知道我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學會珍惜寬敞明亮的教室,我們的學習機會,甚至我們似乎應該得到的食物和衣服。

最後我用屈原的話送給了所有的同學:“玉不換白,竹不毀節,竹可黃。”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互相鼓勵,回報那些關心父母和老師,對得起中國人民的人。最後祝同學們期末考試成績理想,端午節快樂。

端午節國旗下的演講稿13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很高興能夠站在國旗下和大家講述端午節的故事。我是一個來自與屈原密切相關地方的學生,屈原的離去,使我的生命裏端午節變得異常重要。

也許其他同學的端午節還只是和春節、清明節以及中秋節同等重要的傳統節日,而我的端午節是我又該重新回到“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起點,紀念屈原,繼續展望人生未來路的節日。

在我們那裏,相傳着屈原因為眼看着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又始終割捨不下自己的祖國,最後寫下絕筆《懷沙》後,抱石投入了我們那裏的汨羅江中,村民們為了想盡辦法打撈屈原的遺體未果,於是每家每户都包了許多的粽子投入江中,以防屈原的遺體被魚蝦吃掉的故事。自此以後,我們那裏的端午節就成為了祭祀屈原的節日,在這一天裏,用划龍舟來寄託哀思,用包粽子吃粽子來祭奠屈原。

同學們,你們的端午節是如何度過的呢?我們家鄉現在已經建成了屈子文化園,在那裏開始了對詩人以及詩歌的懷古活動,如果大家對屈原感興趣,對我們祖國的端午節感興趣,或者對詩歌感興趣的話,都可以去我們家鄉的屈子文化園看一看,瞭解一下,大家一定都能夠有一些不一樣的收穫的!

端午節和春節、清明節以及中秋節統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這意味着端午節足夠重要,意味着這個節日我們需要認真的對待以及傳承。我們作為當代的中學生,有這個擔起傳承端午節擔子的責任,有這個義務去傳承我們中國的文化傳統,為我們偉大的五千年傳統文化做宣傳者,做傳承者!

端午節往大了説是傳承文化,往小了也可以是我們與家人相聚的日子。在座的各位學生大多數都是寄宿的學生,我們如何才能和我們的家人維繫好感情呢,還是得歸家。在端午節到來時,我們坐上回家的列車,回去和爸爸媽媽吃吃粽子,聊聊天,看看賽龍舟的盛況,紀念一下屈原,也維繫一下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親情吧!

各位,端午節馬上就要來了,讓我們重新對待我們有了新認識的端午節吧!做一箇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做一個愛自己的家人的好孩子!從這些小事一點點積累,去做對祖國有用的人吧!

端午節國旗下的演講稿14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在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暢談端午》。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是我國傳統的節目,有着二千多年的歷史。

源於戰國時,楚襄王寵信奸臣,屈原仗義直言,卻被革職流放。秦國趁此機會進攻楚國,楚國,千里疆域毀於一旦,看到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屈原有心報國,無力迴天。悲憤之下,他抱着一塊巨石投汩羅江而去,當地百姓聽説屈原投江了,紛紛前來救助,他們順流而下,一直追到洞庭湖,也沒有找到屈原的屍體,湖面上大小船隻往來穿梭,百舸爭遊,蔚為壯觀,這一天是農曆五月初五。後來,每到這一天,人們就在江河上賽龍舟,懷念屈原。人們還把粽子投入水中,只為了餵飽魚龍嚇蟹,保全屈原的屍體不被吞噬。於是,划龍舟、吃粽子,便成了端午節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

關於端午節的風谷習慣還不少呢!早晨取龍鬚水——因為傳説五月五是龍的生日,這天龍抬頭噴出的水能治病,故此人們在這一天早上到外面坑溝、水溝溪河取水,置於自家水缸裏供全家人吃喝,祈求一年的平安。

上山採青——這一天是龍抬頭噴龍鬚水於大地青草的時間,人們上山採一些草藥,像天冬、金銀花、山葡萄等來家備用,都比往日來的有價值。另者上山採青自己多吸大自然清新空氣也十分有意義。

端午節是我國的文化遺產,是傳統文化的結晶和載體。凝結着中華民族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情感,積澱着中華文化的價值取向和理想追求,凝聚着中華文明的精華,這種文化精神也一脈相承,直到如今。是我們為此而驕傲和自豪!

謝謝!

端午節國旗下的演講稿15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傳説有很多,其中,紀念屈原的説法流傳得最廣。歷的這天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等形式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

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幹,在楚國擔任要職。因為他堅決主張抗擊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至極,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主義精神的詩篇,如:《離騷》、《天問》、《九歌》等影響深遠的詩篇。後來,秦國軍隊攻佔了楚國的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屍橫遍野。屈原心如刀絞,他不願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在寫下了絕筆《懷沙》之後,抱石投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消息後,紛紛划船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迸竹筒,扔到水裏,想用江米餵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划着船衝進洶湧的波濤,象徵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託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

屈原離世已有兩千多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他會永遠生活在歲月的長河裏,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讓我們懷着對偉大愛國之士的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的每一個傳統佳節吧!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着豐厚的文化內涵,留存着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

感謝大家耐心的傾聽,在此,請接受我對各位的節日祝福:端午節快樂!謝謝。

端午節國旗下的演講稿16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又稱端陽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等等。

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要舉行必不可少的活動,門上插上艾草、吃粽子、佩帶香囊、賽龍舟等。今年_月_日是農曆五月初五,我們即將迎來中國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那麼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呢?據説,兩千多年前,楚國的大夫屈原關心人民疾苦,受到人民的愛戴。他投江自盡後,楚國人民紛紛趕到汨羅江邊,向他表示哀悼。人民划着船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遺體,這就產生了賽龍舟的習俗。吃粽子的習俗是人們把包着楝樹葉和彩絲的飯糰扔到河裏,以表達對屈原的祭奠。所以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

每逢端午節,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掛上艾草,佩帶香囊,賽龍舟,舉行詩會,紀念屈原,慶祝節日。

然而,隨着時代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外國文化已經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中,曾經熱鬧的節日已逐漸被人們遺忘,我們似乎不再關心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而是把更多的注意力轉向西方節日,如“聖誕節”和“愚人節”。當我們還沉浸在西方節日的歡聲笑語中時,2006年,韓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端午節為其非物質文化遺產,並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

聽了這些,我們是什麼樣的心情,這不僅僅是一個傳統節日的得失,不僅僅是少了一些慶祝活動,更重要的是,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它保留了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一個傳統節日,都可以加強中國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但是現在,這個我們度過了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卻成為了其他國家的民族遺產,我們是多麼的尷尬和無助。

中國傳統節日豐富多彩,文化內涵豐富,保留了先民獨特的文化記憶。我們應該感激和敬畏祖先創造的歷史和文化遺產。

同學們,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中華文明需要共同傳承,發揚光大。希望大家不要冷落自己的傳統節日,讓中華文明在中國的土地上鑄造輝煌!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到此結束,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端午節國旗下的演講稿17

各位師生:

大家好!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喝雄黃酒等形式來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流放中,他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原死後,楚國百姓非常哀痛,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身體。有的漁夫拿出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裏,希望魚龍蝦蟹吃飽了,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有的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希望暈倒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為棕子。

郭沫若評價屈原為"偉大的愛國詩人"。他開浪漫主義詩歌之先河,創立了"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的楚辭文體;發明了香草美人傳統。他奔流肆意的想象,源源不絕的才情,似河流匯聚成海一般,浩瀚無垠。我國文最長的抒情詩——《離騷》,就是他集畢生心血所成的作品。

屈原死了已有2300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屈原作為一個改革家,他的政治理念,他的改革期望,都因當時客觀殘酷的社會條件而失敗了。但作為一個偉大的愛國者、思想家和文學家,他卻成功了。"舉世皆濁我獨清,舉世皆醉我獨醒"是他的氣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他的偉岸。他如菊的淡雅,如蓮的聖潔,強大的精神力量,為後人頌揚,激勵感染了無數中華兒女前行的腳步!

屈原的偉大,不僅是他刻骨銘心的詩句,更是他矢志不移的愛國精神,不與_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風亮節。五千年中華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燦爛的中國文學史少不了屈原。

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他永遠生活在歲月的長河裏,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謝謝大家!

端午節國旗下的演講稿18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首兒歌説的就是過端午節的情景。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相傳戰國時期,楚國三閭大夫屈原因為愛國理想不能實現而抱石投江自 殺。人們為了紀念他,就把他的投江日農曆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據説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為了餵飽魚蛟蝦蟹,讓它們不去吃屈原的遺體。

在我們長壽之鄉如皋,至今也保留着端午節吃粽子,插艾葉,戴香囊的習俗。每年端午節,奶奶都會從河邊採來新鮮的蘆葦葉,清洗乾淨,先放在水裏煮一煮,同時把準備好的糯米浸泡後晾乾。一切都準備好之後,奶奶就開始包粽子了。每次她選取兩三片葉子,左手捏住葉子的一頭,右手用三個手指捏住葉子的另一頭輕輕地往裏一卷,捲成一個圓錐體,接着在裏面放入糯米,最後用棉線把粽子捆結實,一個有模有樣的粽子“寶寶”就誕生了!奶奶還喜歡根據各人的口味在糯米里加入紅棗、紅豆、火腿等“點綴”。那些穿着綠衣的粽子在爐火上煮着,還沒出鍋呢,空氣中就已飄蕩着葦葉的清香,饞得我直流口水,恨不得先抓起一個吃起來。

端午節前夕,奶奶還會特意買來艾葉,掛在門上獲放在櫃子上,媽媽則要替我佩戴五顏六色,香味四溢的香囊。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因為人們認為,五月是個危險時期,很多人都會生病。而香囊裏面的艾葉和雄黃有着辟邪驅瘟的神效。

我愛上了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哦,又到一年粽子飄香時……

謝謝大家!

端午節國旗下的演講稿19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今天國旗下的講話的主題是:紀念屈原,過端午節。

大家都知道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那端午節到底是怎麼來的呢?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

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説法,諸如:紀念屈原説;吳越民族圖騰祭説;起於三代夏至節説;惡月惡日驅避説,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説。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賽龍舟,作為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國外。

中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

為了傳承屈原的愛國傳統,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謝謝大家。

端午節國旗下的演講稿20

老師們,同學們:

同學們,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你們對這個節日有多少了解呢?

端午節是愛國節,因為愛國詩人屈原在公園前278年的五月初五,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抱大石投江而死。屈原沉江後,古人將竹筒裝米投入江中,萬舟齊發,並以吶喊旗鼓嚇退蛟龍,以此表示對屈原的尊敬和懷念之情。

端午節是防疫節。端午節前後是春夏交替傳染病的高發時節,古人在端午節前後插艾葉,懸菖蒲,用以驅蚊蠅,淨化空氣。成年人還要飲雄黃酒和菖蒲酒驅蛇蟲,小孩子要佩戴藏有硃砂和雄黃的香囊預防疾病。

端午節是體育節,因為人們在這一天要在水上賽龍舟。龍舟競賽已經逐漸演變成了一項國際體育賽事,也起到了友誼紐帶的作用。

端午節還是美食節,因為我們要吃可口的美食——粽子。人們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花色品種繁多的粽子,可以讓你一飽口福。

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傳統節日,是浸潤着中華民族智慧的文化遺產,體現着一種民族精神,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象徵。新時代的少先隊員要肩負起保護文化遺產,傳承民族文化的重任,為成為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才做好準備。

謝謝大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