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春節六年級隨筆

來源:文萃谷 2.62W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相信大家一定接觸過隨筆,隨筆最重要的是是表達出作者的意圖,傳達心情、感悟、觀點...就像與鄰家談心般輕鬆。想看看大家都在寫什麼樣的隨筆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難忘的春節六年級隨筆,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難忘的春節六年級隨筆

難忘的春節六年級隨筆1

據説貼春聯的習俗,大約始於一千多年前的後蜀時期,這是有史為證的。此外根據《玉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着作記載,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説的“桃符”。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隻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遊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着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鬱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鬱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鬱壘。於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後來,人們乾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鬱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願,三則裝飾門户,以求美觀。又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好心願。

為了祈求一家的福壽康寧,一些地方的人們還保留着貼門神的習慣。據説,大門上貼上兩位門神,一切妖魔鬼怪都會望而生畏。在民間,門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徵,古人認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稟性和不凡的本領。他們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們的天性和責任,人們所仰慕的捉鬼天師鍾馗,即是此種奇形怪相。所以民間的門神永遠都怒目圓睜,相貌猙獰,手裏拿着各種傳統的武器,隨時準備同敢於上門來的鬼魅戰鬥。由於我國民居的大門,通常都是兩扇對開,所以門神總是成雙成對。

唐朝以後,除了以往的神荼、鬱壘二將以外,人們又把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唐代武將當作門神。相傳,唐太宗生病,聽見門外鬼魅呼號,徹夜不得安寧。於是他讓這兩位將軍手持武器立於門旁鎮守,第二天夜裏就再也沒有鬼魅搔擾了。其後,唐太宗讓人把這兩位將軍的形象畫下來貼在門上,這一習俗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

難忘的春節六年級隨筆2

今天,我很高興,因為一年一度的春節來了,而且今天晚上還可以去逛花市,雖然我今年12歲了,可是一年一度的花市我卻從未去過,因為往年春節都是回老家。

早上,我九點鐘起牀,洗臉刷牙之後吃早餐,因為媽媽今天放假在家,所以早餐很豐盛,我吃完早餐開始寫作業。寫了一會作業我們就要去剪頭髮了,哪知道髮廊好多人啊,都要在過年前剪好頭髮呢,我們只好跟師傅約好吃完中午飯才來排隊。媽媽説,今天是除夕,晚上要出去吃飯,吃完飯要逛花市,回來就要馬上看春晚,所以下午要洗澡洗乾淨的,然後換上新衣服。

晚飯後,我們就直奔花市,因為着急看晚會的,我一直催媽媽快點去。到了體育中心,好多人啊,沒想到原來有這麼多人來逛花市,因為來得早,大家都還在東看看,西瞧瞧。我一直很喜歡一種花,賣花的人説那叫豬籠草,廣州人都喜歡買,聽説在花裏灌水進去,叫豬籠入水,好意頭,所以很多人買呢,我不懂,但是覺得很好玩,我們挑了兩盆很漂亮的豬籠草。平常不會亂買東西的大姐看到漂亮的風車很喜歡,我們買了兩個大風車,可以講價的哦,但是那個哥哥説我們是大學生,支持我們啊謝謝,媽媽就很爽快的付錢了。我跟姐姐邊走邊比賽看誰的風車轉得快,走着走着,突然看到有一個檔口賣着好大的一個風車啊,他們説我們的鎮店之寶888元歡迎還價。我説怎麼那麼貴的風車啊,我問鎮店之寶是什麼意思,還價又是怎麼回事。媽媽説鎮店之寶意思就是是他們店裏的東西,還價就是你可以説多少錢買他的風車。哦,原來是這樣,但是那麼高的價錢,我再喜歡覺得不值得,但是媽媽卻笑着説,他們就是搞個氣氛呢,你愛怎麼還價都無所謂的。

花市的檔口好長啊,好熱鬧,真是好玩,還有賣車的,賣很多東西,但是我急着想回家看春晚,只會不捨的離開,真想下次還來。

回到家,看了春晚,然後媽媽給了我跟大姐壓睡錢,我們把它放在枕頭下,媽媽説她們小孩子的.時候就是這麼把很多的紅包放在枕頭下,代表着大人對小孩很多美好的祝福。

難忘的春節六年級隨筆3

過年了!過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貼春聯,剃頭髮,做年夜飯,放鞭炮……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規矩”太多了!有些習俗還很怪,弄得我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無奈之下,我準備去問正在貼春聯的爸爸。

“貼錯了,貼錯了!”我看見爸爸將“福”字倒着貼,焦急地喊起來。“沒貼錯!”爸爸不緊不慢地回答。“那為什麼要倒着貼?”我疑惑不解。爸爸解釋道:“將‘福’字倒着貼是一種習俗,‘福’倒貼説明‘福’倒(到)了!”“哦,原來是這樣!那過年還有什麼習俗和規矩呢?”我又發出疑問。爸爸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給我講解起來。

原來,過年還有一種放鞭炮的習俗,來源於“年獸”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隻“年獸”,長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躍出海面到處作惡。有一年一個老人用放炮,穿紅衣,貼紅春聯的方法驅趕走“年獸”,這才得以平靜,此後這個方法就流傳開來,直至今日。

聽完爸爸的講解,我這才恍然大悟。我又問爸爸:“為什麼理髮要趕在二十七呢?”“哦,民間有一條俗語,叫‘二十七,剃精細,二十八,剃傻瓜!”“原來是這樣!”

我又發問:“那為什麼要大掃除呢?”爸爸説:“大掃除是為了掃除一年的晦氣!這是好兆頭!”“那為什麼送禮全送橘子啊?”我又不懂了。“這是因為啊,橘子的‘橘’字與‘桔’意思相同,而‘桔’和‘吉’又很相近,大家在新春佳節用橘子相互饋贈求個大吉大利!”“原來如此!”爸爸又説:“還有‘接財神’這一習俗。正月初五是財神的生日,在財神生日到來的前一天的晚上,各家各户辦酒席,為財神爺過生日。”我這才全明白。

今天我知道了很多過年習俗的知識,不過我覺得太迷信了!但這又彷彿是一種樂趣,只要快樂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

同學們,我對“年”的習俗收穫很大,可我不知你們的收穫,若有更新奇的,快來告訴我吧!我先在這裏祝你們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難忘的春節六年級隨筆4

最近的陰雨天氣確實不怎麼令人高興,可過年的喜氣早已滿滿地擠進了陰雨的天空,有時看見了街上的人們都提着大包小包的東西急匆匆地往家趕,每個人的臉上都是笑逐顏開,他們的手上還提着新衣服,這不禁使我聯想到過新年穿新衣的習俗。

小時候穿新衣總是那麼高興,不管新衣的式樣和品牌,只要是新的,就會歡欣不已,就會覺得是過年的象徵,是一年裏的衣服。

早在春節降臨前,為了接待親戚朋友上門拜年,我們都會把住家裏的裏裏外外,打掃得乾乾淨淨,還會在門上貼上一幅春聯,祈求好運。傳統的對聯是在紅紙上寫上黑色或金色的聯語,什麼“財源廣進”“步步高昇”“富貴滿堂”的,反正都是些吉祥的話語。

送灶神是過春節前的一件大事。聽奶奶説,送灶神是在農曆的十二月二十四日,這天灶神迴天庭向玉皇大帝報告人間的事情。人們都希望灶神上天説好話,因此這一天人們都會特別準備了豐盛的供品拜祭灶神。

除夕這一天對人們來説是極為重要的。這一天人們準備辭舊迎新,吃團圓飯。一年一度的團年飯能充分地表現出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在吃完團圓飯後,就開始守歲了。

最值得小孩子們高興的不僅僅是在過年的時候能穿新衣,玩鞭炮,最為重要的是能夠收到大人們給的壓歲錢,收壓歲錢也可以説是收紅包,因為紅色象徵活力、愉快與好運。大人們派發紅包給未成年的晚輩,是表示把祝願和好運帶給他們。紅包裏的錢多少並不重要,主要是讓孩子們開心,其主要意義是在紅紙,因為它象徵好運。

在爆竹聲中,春節就早已過去了,但年味兒仍是揮之不去,仍給了人們無盡的回味。

難忘的春節六年級隨筆5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一年中最為重要的節日。一般從臘月初八就開始有了新年的氣氛,直至正月十五才算結束。在中國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還有一些比較固定的風俗習慣流傳至今。臘月初八正是臘八節,這天人們會熬臘八粥,醃臘八蒜,現今臘八蒜只等除夕當天和餃子一起吃,那麼在古代臘八蒜有什麼作用呢?

原來,古人會在臘八節這天把一年的收支算出來,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債,中國人總講個面子,不能殺到人家家裏大喊“欠債還錢!”於是債主就會泡一些臘八蒜送人,欠債的人收到自然心照不宣。古人把臘八蒜當做催債的提示,也是難得的苦心。

臘八節後緊接着小年。小年夜是漢族的傳統節日,即漢族的祀灶日。這個節日在各地有着不同的日期:在北方多數地區是臘月二十三,有少數地區是除夕;在一些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四;江浙瀘地區把臘月二十四和除夕都稱為小年夜;南京地區是正月十五;雲南部分地區是正月十六。人們把這一天稱作“小年”,意味着一年的結束。

民間有個傳説:灶王爺上天專告人間善惡,一旦哪一家被告有惡行,大罪要減壽三百天,小罪要減壽一百天。在送灶的時候,人們在灶王像前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種是為灶王昇天的坐騎備料。為了讓灶王“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人們使盡渾身解數來對付他:有的用麻糖敬它,好把灶王爺的牙齒粘住,讓灶王不能亂説話;有的用酒塗抹灶門,這叫“醉司令”,醉得灶王不能亂説話。灶王受到人們的特殊招待,“吃了人家的嘴軟”,當然就不好講壞話了。

接下來,一連幾天我們都要籌備年貨,直至除夕當天。

除夕這天家家户户都要貼對聯、放鞭炮,還要守歲。守歲俗稱“熬年”,要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從掌燈時分入席,要慢慢地吃。有的人家要一直吃到深夜;還有的人家不論是大人還是小孩,整宿都不可入眠,至少也要等到第二天凌晨一點才行,即使睡覺也不能脱去衣服。

再過半個月,我們迎來了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元宵節。元宵節是中國漢族和部分兄弟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在兩千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這些節日有趣的習俗和來歷讓我們在快樂中感受到了中國的傳統文化,更是傳承了這些傳統文化,一代又一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