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隨筆7篇

來源:文萃谷 1.95W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隨筆吧?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也可以是聽課、讀書時所作的記錄。那麼,什麼樣的隨筆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聖誕節隨筆,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聖誕節隨筆7篇

聖誕節隨筆 篇1

在我的記憶裏,飄飄灑灑、紛紛揚揚的雪花把大地銀裝素裹,那才是冬。今晚是冬至的第三天,是聖誕節,城區的大街小巷沉浸在節日的氣氛中。火紅的聖誕老人帽。隨處可見的聖誕老人頭像貼圖,悠揚歡快的聖誕歌曲,預示着一個歡樂、祥和節日的到來。

現代的生活方式是跨越時空的。當感覺坐上飛機跟打的沒有多大區別的時候,才真正明白地球其實只是一個大村莊。以前,我是排斥洋節的,什麼情人節、愚人節、聖誕節呀,都是舶來品,本民族的節日尚且不能過得熱火朝天,誰還關心外國的節日?後來,我才發現自己的觀點有失偏頗。且不説,任何民俗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節日沒有國界;也不説聖誕節給人們帶來形體的放鬆和精神的愉悦;單就聖誕節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內涵及影響力則不能不令人細細回味。在西方國家,最隆重的節日莫過於每年12月25日的聖誕節,類似於我國的春節。相傳聖母瑪利亞在這天生下基督教創始人耶穌,因而該節又寓含着一定的感恩成份。在孩子們的童話世界裏,12月24日晚上,一位身穿紅袍頭戴紅帽的聖誕老人,會把聖誕禮物裝在襪子裏,掛在聽話孩子的牀頭上、聖誕樹上嘖嘖,聖誕節無論對成年人還是孩子,都是一個寓意美好的神聖之節、快樂之節!厚重的文化積澱催生出聖誕強勁有力的雙翅,飛洋過海,落棲在古老的東方大國,被自信和篤定的年輕人樂滋滋的接納。

只是,在我們這兒,人們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過聖誕節,而是賞,更準確地説是玩。因為常人們不需要在這天到教堂禮拜唱聖歌,也很少相互間送聖誕賀卡和禮物,更沒有多少家庭像春節一樣地團聚在一起共進晚餐。因而,聖誕節在中國,從內容到形式與其本真都大相徑庭,這也正常,移植文化終究是移植的,一陣狂熱喧囂之後,剩下的便是形單影隻。不像春節等傳統節日,雖然古樸卻很有味,歲歲年年人們都念叨着她,離不開她。

人們説,聖誕節下雪象徵着吉祥,但今晚沒有下雪的跡象,月朗風清也是好的。徜徉在年輕人組成的熙熙人流中,仰望着五彩紛呈的火樹銀花,在現實與虛幻的輝映中燦爛自己的心情,覺得很是愜意。不必到KTV,不必參加派對,不必到酒樓饕餮大餐,只消在閒逛、觀賞之後,帶着盎然興致,回到家中撳下台燈,記下點滴感受,次日鮮活無虞的日子便呈現在眼前

聖誕節隨筆 篇2

聖誕節_隨筆散文

今天是神降臨的日子,教堂的鐘聲緩緩而起,想必神的愛,也隨會着那慈祥般的鐘聲頻頻而發吧,我問朋友:你收到神給予你的愛了嗎?回答:沒有!我也沒有收到。於是乎,我在風裏找,在雨裏找,在天上找,在地下找,卻始終看不到愛的影子。

走上街頭,聖誕老人的塑像,像一尊木乃伊一樣,佇在風口浪尖(幾乎家家店門口都有),遇雨還骨,遇風還傲,可是,無情的風,還是掩蓋了聖誕老人的笑容,無情的雨,還是模糊了聖誕老人慈祥,是天相在為難老人、還是人心在扭曲使者?現實給了我一個問號。

對於基督教徒來説,巴天巴地,就像我們盼過年一樣,總算巴到了聖誕節這一天的到來,要問他們,今天神靈究竟給了你多少情,寄予了你多少愛?可能一個也説不出個所以然來,如果真正讓他們説,可能答案只有一個,神靈的愛,就是那臆想中的半斤八兩。

我沒有加盟基督,也沒有入門佛祖,可是我尊重神靈,也敬重佛堂,在我的字典裏信仰只是信仰,無需裝模作樣,若披一件袈裟,若戴一卦神像,就算是基督教子,就算是佛門子弟,那也太不現實了,雖然是以貌取了人,又何妨?神靈面前或是佛像面前,在我以為,只有用一顆虔誠的心去體量,才是真性情。神靈,我説的可在理?菩薩,我説的可中聽?

聖誕節是神的天,是靈的地,一切盡在節氣裏,可是我,卻一個人流落在大街上,與風擦肩、與雨對綿、與鳥説話、與花傾言,我不想奢望大愛,更不敢賭咒青天,因為我只是一個渺小的個體,不論神也好,佛也罷,他們那裏知道我這個無名小卒,還煎熬在人世間,過着無滋味的纏綿。

今天,頗有大愛情調的聖誕,讓我欲語還休,正可謂,神靈不識愁滋味,佛祖不懂苦難嚥。

在神與佛的“愛”的庇護下,身不由己的我,奢望無邊,在人情冷暖面前,只能是自生自滅。

聖誕節隨筆 篇3

今天是12月25日,一個浪漫的節日——聖誕節。孩子們早早就期待着今天的到來,為什麼呢?當然是想得到聖誕老人的禮物啦。今天,一直有孩子纏着老師問:“老師,聖誕老人什麼時候能來給我們送禮物呀!”我們的回答是:等你們午睡醒來啦,就回收到聖誕老人的禮物啦!

到了孩子們的午睡時間啦,老師可忙活起來啦。為孩子們準備好午點、牛奶。然後去哪裏找聖誕禮物呢?眼下一學期快結束了,別的東西不多,平時教學時沒用完的粘貼畫可多的是呢。然後我們按照孩子們的個人喜好,把不同的粘貼畫一張張摺好,悄悄的塞進他們的枕頭下面。

終於到了起牀時間,孩子們從牀上爬起來,開始穿衣服啦。這時候有一個孩子摸到了枕頭下面的粘貼畫,驚喜的説:“咦?這是什麼?”接下來孩子們都跟着找出了枕頭下藏着的“小禮物”,一個個笑得像朵花。都爭先恐後的對我們説:“老師,我們睡着的時候,是聖誕老人來了嗎?我們都收到了禮物哩!”……

看着孩子們滿足的笑臉,我們的心裏也覺得暖暖的。小孩子就是這麼的天真,這麼的容易滿足!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更是應該要時刻保持着一顆童心,陪着孩子們一起歡樂成長。作為家長,更是要尊重孩子們的想象空間,儘量為孩子們營造一個充滿童趣的.童年。

他們在説:謝謝聖誕老人!

聖誕節隨筆 篇4

聖誕節,你過嗎?

又是一年聖誕節,早早地,商家都炒作起來了。放着聖誕歌,裝扮精美的聖誕樹,彩燈閃爍,各類聖誕飾品琳琅滿目,穿行其中,讓人應接不暇,熱鬧的氣息撲面而來。

我們這個小鎮,聖誕的氛圍自是不能與大城市相提。前兩年,偶有小孩與年輕人進店詢問有沒有聖誕帽等聖誕飾品?商家進的也少。而今年,很多商家,單位都置辦了聖誕樹,水果店裏的蘋果也被擺在了最醒目的地方,配上漂亮的蘋果盒,身價不扉。蘋果被人們賦予平安的美好願望,所以水果店裏的蘋果生意也比往日要好上許多。往年,聖誕節買花束的幾乎沒有,而今年,卻有年輕人進來買聖誕節花束。青年人是最樂於接受新的事物,而微信等互聯網通訊的廣泛,也讓不少老年人也知曉了這個西方最隆重的節日。前幾天有一老者從店外經過,説:“外國人的節日中國人過啥?我們過自己的節日——春節!”其實心裏我很贊同這句話。本土文化的傳播考驗着一個國家的民眾對本土文化的傳承,商家為了謀利喧染一種氣氛,但是沒有滋生這種氛圍的土壤,他們又如何能喧染起來呢?對外開放大開國門,我們引進了不少先進的東西,當然也有糟粕,而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我們對這個未知的世界知道的越來越多。世界很大,世界很小,而每個人對文化認識的不同,對洋節也有不同的認識態度。我在的文學羣很多老師都主張過自己民族的節日,要大力弘揚自己本國的文化。泱泱大國,上下五千年,我們的節日都有着特有的民族氣息,而有的老師發表觀點:只不過找個理由嗨皮一下,緩解一下精神壓力,而並非推崇洋節。我非常欣賞與佩服一位軍人寫的文章《謝謝你的微信祝福,但我真的不過聖誕節》。這篇文章,言辭懇切,感情真摯,娓娓道來,警醒眾人。文章説:“我們每一次慶祝節日,都在有意無意地幫助這種節日在文化中得以延續,或者使其發生變化以達到與時俱進。”也許我們自己並沒有意識到我們潛意識裏的這種文化認同,而在有意無意中成了西方文化的傳播者。我們都知道,中華民族文化歷史悠久,每個傳統節日都有着深厚的文化歷史。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等。我們有這麼多的節日,每一個都值得我們慶祝!可是現在的年輕人對傳統節日卻越來越不重視。在文化橫向交流成為共識的今天,我們不能忘了自己的“根”啊!

我在的朗讀羣原本聖誕節舉辦書友聯歡會,可馬上在羣友的建議下改成元旦。當時我沒有在羣裏發言,但心裏笑意融融。其實在我們身邊,有很多傳統文化的支持者與倡導者,我們不唯我獨大,也不固步自封。文化的輸入與輸出,我們要擦亮雙眼,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聖誕節,過與不過,都在我們自己。只是我們不能忘了,自己是誰?

聖誕節隨筆 篇5

今天是聖誕節,早上起牀女兒就看她的襪子。裏面有一雙新襪子和一把新牙刷,她非常高興,問我説:“媽媽,聖誕老人怎麼知道我的牙刷和襪子應該換了?”我説“聖誕老人不一定知道你應該換了,但他一定知道寶貝的牙齒不好,送你牙刷的目的應該是讓你好好刷牙吧。至於襪子,一定是他知道寶貝不喜歡自己穿襪子,想讓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女兒愉快的回答説:“媽媽,以後我一定好好刷牙,自己穿襪子。”

女兒對聖誕老人特別好奇

女兒:媽媽,外面沒有下雪,聖誕老人沒辦法坐雪橇,他是怎麼來的?

我:坐直升飛機來的吧?!

女兒:媽媽,聖誕老人真的存在嗎?他住哪啊?

我:他在你心裏就好了。

女兒:媽媽,咱家沒有煙滷他從哪進來的?

我:他從門裏進來的,他有每個人家的鑰匙。

小孩可真好打發,不管是什麼樣的禮物,她都會快樂和滿足。

聖誕節隨筆 篇6

12月25日是聖誕節,聖誕節並不是中國傳統的節日,它是西方國家一年中最盛大的一個節日,相當於我國的春節。

在我很小的時候,爸爸就給我講了關於聖誕節的故事,那可真是一個美妙的故事啊!每當聖誕節到來了,我就會得到一份精美的禮物,所以我盼望聖誕節的來臨,勝過其他節日,每當聖誕節來臨時,我都會像電視裏演一樣,在牀頭放上只襪子,襪子裏寫着我的小小願望。

有一次,我在夢中看見了,我變成了淘氣的馴鹿魯道夫,拉着聖誕老人和滿車的禮物,跑遍了世界各地,為全世界的小朋友們送去一份禮物,送去一份歡樂。

但是隨着時光漸漸流逝,我對這個美妙的傳説產生了懷疑,可我又不能不相信我每年都收到聖誕老人給我的禮物。今年的聖誕節前夕,我問媽媽:“媽,今天聖誕老人會給我送來禮物嗎?”“會的,一定會的。只要你今晚好好睡覺,聖誕老人一定會來的。”媽媽對我説。於是我在聖誕節當晚制定了一個周密的計劃。我像往常的聖誕節一樣,把大襪子、大鞋子用夾子夾在陽台的欄杆上,然後早早地鑽進了被窩裝睡,當我聽到了陽台上有動靜的時候,馬上爬了起來,心裏想:“馬上就要見到聖誕老人了,聖誕老人到底是什麼模樣,是不是像爸爸給我形容的那樣,長着雪白的鬍子,戴着聖誕帽,穿着一套紅色的衣服,一旁還停着裝滿禮物的雪橇呢?”我迫不及待地把窗簾拉開了一個小縫,這時我怔住了,陽台上沒有什麼戴着聖誕帽,穿着紅衣服的聖誕老人,更沒有什麼裝滿禮物的雪橇,有的是外婆、媽媽,她們舉着手電筒,在給我放在陽台上的大襪子、大鞋子裏放禮物,在這手電筒的微光下,她們顯得格外蒼老。她們要回屋了,我忙鑽進了被窩。當晚,我又夢見了自己變成了淘氣的馴鹿魯道夫,我拉的卻是外婆和媽媽,我拉着她們為全世界的小朋友們送去一份禮物,送去一份歡樂。

我希望在自己長大時,和朋友度過一個真正的聖誕節。

聖誕節隨筆 篇7

吃過晚飯。無聊,和老婆一起看江蘇台的年輕人相親。不得不承認,江蘇台這個節目檔次要比省台的高得多。也不得不承認,江浙一帶文化底藴也比我們高得多,出場的年輕人多數都是帥哥美女,幾乎個個都能歌善舞、博學多才,讓南方男子無地自容。只是相親結果讓人大掉眼鏡,三個帥哥居然沒能帶走五十個美女中的一個!氣憤之餘,也覺得自己做人好失敗,做男人好失敗。

於是暗自慶幸自己糊里糊塗結了婚,不用再這樣滿世界跑去尋找自己的另一半。可是兒子卻不糊塗,自個玩一下就無聊了,拉着我的手往外走:

爸爸,出去玩!

燈火輝煌的街頭,停車位早已停滿了車,冰冷的長街卻沒見幾個人影,只留下一個繁華的軀殼。本想找幾顆大點的聖誕樹幫兒子照相,可是大街上卻沒有,只有幾家較大的門面才有聖誕樹。走進其中一家門面,發現推銷員比顧客還多,看來門面老闆的心也要被寒流冰凍了。

上帝,你怎麼讓聖誕節如此寒冷?萬能的上帝沒有回答我。教堂的聖誕節沒有聖誕老人,從來沒有。想不到教堂卻人滿為患,也許以前也是如此熱鬧,只是我以前從沒到過教堂。多數人卻不是教徒,也許他們只想得到一點聖誕禮物,或者暗地裏想聆聽上帝的教誨。真的有天堂和地獄嗎?我不知道。或許,活着的人本來就生活在天堂。又或許,活着的人心靈上都有一把枷鎖,而解開心靈的枷鎖,也許需要信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