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國小教科研工作計劃

來源:文萃谷 2.61W

  一、指導思想

2018國小教科研工作計劃

堅持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教育方針,落實國家課程方案和鎮教辦教學工作會議精神,強化提高育人質量這一核心,用心研究、用心落實,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學質量。

  二、工作目標

1、認真貫徹落實市“素質教育質量效益雙高工程”,深入實施素質教育,促進我校教育教學質量的大幅度提高。

2、全面推進以“三環節”(預習、課堂、作業)為重點的教學改革,優化教學常規,紮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3、做好典型培植工作,發揮典型帶動作用,促進我校教育教學水平的整體提高。

4、推進課程改革。開全課程、開足課時,加強課程管理,建立科學的課程評價體系。

5、加強教師幹部隊伍建設,提高我校教師隊伍的專業素質,努力建設成一支實施素質教育的優秀團隊。

6、積極推進教學評價改革,以評促教、以評促學、以評促改,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激勵作用。

7、加大措施,努力實現教研工作的“九個轉變”。即:從教學研究向教育研究轉變、從考試研究向質量研究轉變、從教材研究向課程研究轉變、從評優選拔向培優引領轉變、從師本課堂向生本課堂轉變、從講授技能向管理技能轉變、從重視教法向重視學法轉變、從論文評選向課題研究轉變、從終結評價向過程評價轉變。

8、我校以市級課題“國小生良好行為習慣培養的研究與實踐”為抓手,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全面提高國小教育教學質量。

9、教育科研:以創新教育實驗為抓手,以服務和引領素質教育為動力,按照“抓規範、抓研究、抓推廣、出成果”的“三抓一出”工作思路,突出抓好三項重點工作:一是常規管理精細化。加強教育科研規範管理,形成良好的教育科學研究運行機制,提高教育科研的科學化和規範化水平。二是重點工作特色化。重點抓好德育研究、課堂改進計劃、智慧型作業和小課題研究五項工作。三是整體工作上水平。按照重點突破、整體推進的工作措施,提高教育科研水平,適應素質教育新要求,切實發揮教育科研的引領作用。

10、技術課程教研:以實施“素質教育質量效益雙高工程”為抓手,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為重點,完成優質課、論文評選等活動,加大工作力度,加強評價引領,全面提高技術教育水平。

  三、工作重點和措施

  (一)紮實開展“素質教育質量效益雙高工程”,加快教育內涵發展。

1、樹立科學的教育教學質量觀。校長是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第一責任人,通過推進素質教育,轉變質量增長方式,引領教師由原來主要靠“時間+汗水”轉到遵循規律、規範辦學行為、科學施教、“輕負擔、高質量”的內涵發展之路上來。

2、明確學校質量目標及標準。學校明確教育教學質量目標,如學生培養目標、教師發展目標、各個年級、學科、課堂質量管理目標、學校管理目標、後勤服務目標等。明確質量標準,包括管理人員的管理工作質量標準、教師的教學工作質量標準、後勤人員的質量標準等。通過各項質量標準的制定,使全體人員明確各自在質量改進過程中的職責,以便能夠在日常工作中實施並實現質量改進。

3、健全教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要不斷完善學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完善校內教學質量檢查項目及指標,強化各項制度執行和落實。關注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對家長的口碑、學生的反饋及公眾的評估,逐步形成學校的品牌效應。學校及時瞭解、關注有關信息的反饋情況,瞭解社會對學校的要求,及時調整教育教學行為,提高質量保證的可信度和規範性。

(二)全面推進“三環節”教學改革,提高課程實施水平。

1、紮實推進“三環節”教學改革,積極推進教學創新。深化課前預習、課中改進和限時作業三個環節的研究和實施,制訂規範,抓好落實。

2、繼續實施“課堂教學改進計劃”,打造高效課堂。研究體現新課程理念的各科課堂教學模式,努力打造“輕負高效”課堂,促進學生全面、自主、和諧、持續發展。認真落實課堂教學“三着眼、三講清”(着眼於雙基,着眼於當堂消化,着眼於中差生;講清概念,講清聯繫,講清作用)和“精講精練”(講難點、講聯繫、講規律、講遷移;練思維、練方法、練基本功、練能力)要求,推進學案導學策略,建構以學案教學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新體系,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3、狠抓作業改革,落實當堂達標要求,精心設計作業,精心批改作業,精心反饋作業,書面作業全批全改。

4、建立科學的課程體系。落實課程方案,開全課程,開足課時,加強課程管理,開展課程實施水平評估,抓好地方課程開設和校本課程開發建設工作,提高研究性學習和綜合實踐課程的開課效果。積極開展優秀校本課程評選活動,以校本課程建設帶動特色學校建設。

 (三)實施精細化管理,努力提高常規教學水平。

1、加強教學常規管理。學校對教師教學常規包括制定教學工作計劃、備課、課堂教學、輔導學生、作業批改、成績考核等環節進行檢查。指導學校優化教學管理組織,發揮好教導處、教科室、班主任、教研組長在教學常規管理中的作用,探索常規教學管理模式,努力在工作的針對性和精細化上下工夫,紮實有效地把常規教學的各項要求落到實處。

2、抓制度創新,實現教學管理的科學化。根據市“素質教育質量效益雙高工程”評價方案和素質教育新要求,制訂切合實際的常規管理、校本教研、校本課程、成績評價等一系列教學管理制度。積極推行校本管理策略,把管理的重心由對工作的管理逐步轉向對人的管理,把教師專業發展放在管理的核心位置,充分發揮領導者的觀念引領和專業引領功能。

3、加強考試管理,強化質量分析。認真落實《山東省普通中國小考試管理規定》,加大對考試過程和質量分析的調控力度,充分發揮考試的診斷髮現、改進矯正、激勵導向功能,做好教學質量監測工作,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我校把質量檢測和成績分析作為改進教學和改進學習的重要手段。學校在質量檢測後要認真分析反映出的共性問題,查找問題背後的原因,跟蹤檢查集體備課、薄弱教師的教學、個性化幫扶、興趣小組培養等情況,促進薄弱教師的整改。教導處要強化跟蹤監控,切實解決教學工作中突出問題,提高整改效果。

  (四)紮實開展校本教研,提高常規教研的.實效性。

1、創新教研方式。立足於“為了學校”、“基於學校”和“在學校中”的原則,圍繞“專業引領、同伴互助、教學反思”三個重點,深入開展“説—講—測—評—思”、“三課兩評一反思”、“我講我的教育故事”等多元化校本教研活動,區域性推動,常態化研究,多主體聯動,努力實現科研重心下移、中心轉移、課題研究前移,提高研究的實效性。

2、提高常規教研活動的針對性。加強“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問題”的研究,以此作為全校教學領域的重要課題。繼續開展優質課、優秀論文、優秀課件、優秀教育敍事、優秀教育博客評比等活動,各項評比必須緊緊圍繞“三環節”改革和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展開,從實效出發,把主要指標放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上,着力解決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突出問題。

3、抓好養成教育,積極推進德育創新。以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學習為目標,以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為重點,認真落實《寧陽縣中國小生良好行為習慣培養實施意見》,制定規範,抓好管理,樹立典型,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

4、進一步加強名師隊伍建設。積極創造條件參加縣級以上教學名師、骨幹教師、教學能手和學科帶頭人評選,加強對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優質課一等獎獲得者的跟蹤培養與管理,更好地發揮他們的專業引領作用,鼓勵他們成為學科教學的專家。認真總結具有改革創新精神、教學水平高、個性特色鮮明、教學效果好、輕負擔高質量的優秀教師事蹟,各學科要發現培植1個典型,採取現場會、研討會等多種形式發揮典型的示範引領作用。同時,要深入研究和實踐“一段(年級)一模”、“一科一題”、“一師一格”、“一人一長”的教研工作策略,促進我校教學工作的特色發展。

5、強化名生、優生培養。各學校要加強對名生、優生培養策略的研究,探索因材施教的新方法、新路子。一是學校要將優生、名生培育納入教學計劃,落實到教學過程中。二是根據學校實際,進一步挖掘、開放自身教學資源,為優秀學生的成長拓寬學習空間,為尖子生的持續發展奠定堅強的基礎和後勁。三是加強對作業設置與批改、輔導的研究,分層次佈置課內外作業,為優秀生的發展提供寬鬆的條件。四是加強對學生學習方式、方法的研究與指導,把探究性學習、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由課內向課外延伸,切實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五)立足根本,提高教師專業化素質。

1、抓好教師全員培訓。紮實做好新課程教材培訓工作,採取網絡培訓和現場培訓相結合、參加上級培訓和縣級培訓相結合的方式,提高培訓效果。重點做好暑期國小教師新課程遠程研修及國小骨幹教師培訓工作,全面提高廣大教師的師德水平和業務素質,為推進素質教育和提高教學質量提供有力的師資保障。

2、開展教學指導和專題培訓,幫助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共同探討和解決教學中的疑難問題,提高教學水平。定期開展課堂教學系列研討活動,幫助廣大教師儘快提高業務能力。

3、加強教師教學基本功訓練,開展不同層次的崗位練兵和課堂教學水平系列達標活動。通過組織“彙報課”、“觀摩課”、“示範課”、“研究課”,為教師提供鍛鍊的機會;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評比活動,為教師搭建發展的立體平台。

4、抓好推普工作。落實省、市推廣普通話要求,深入開展普通話達標和普通話進課堂、進校園活動,積極推行教師持普通話等級證書上崗制度,參加縣級2010年暑期教師普通話測試,提高廣大教師的普通話應用水平。

  (七)加強教育科研管理,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1、着力抓好縣第二屆教科研工作會議精神的落實,依據縣教科研工作意見和評估方案,進行專題調研,推動教育科研工作規範開展。

2、抓好市、縣級課題研究,以標誌性課題為帶動,抓好“十一五”課題的結題,完成年度研究任務,推出一批研究成果。開展微型課題研究,圍繞“研究學生、解讀教材、教學設計”,積極參加2010年縣級“百項微型課題研究行動計劃”實驗活動。

3、抓好新道德教育實驗,積極推進德育創新。在抓好養成教育的基礎上,抓好新道德教育實驗,繼續抓好學科德育研究,立足基礎文本,聯繫學生生活,從學科走向德育,發揮課堂教學的德育價值。強化“抓德育就是抓質量”的意識和行動,積極參加縣級新道德研討會,總結推廣“從德育走向學科、從學科走向能力”的質量提升之路。以開展新道德教育實驗為抓手,全面優化德育內容,紮實推進德育創新。

4、抓好“課堂改進計劃”,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以構建有效課堂和高效課堂為目標,深入開展課堂觀察行動研究,形成觀察報告和案例,強化預習教學、質疑教學和達標教學研究,促進教師課堂教學由“有效—高效”的轉變,促進學生“自主—創新”學習,提高教與學的有效性。

5、抓好智慧型作業設計研究。以作業創新研究為重點,開展創新型作業設計研究,積極探索國小作業改革的新思路,提高作業設計的有效性。積極參加全縣智慧型作業設計研討會和現場會,推動課題研究成果。

6、抓好教師成長研究,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繼續開展教師讀書成長工程,加強年輕教師成長研究,提高教師基礎素質。積極參加教師讀書成長研討會,評選優秀讀書人物;評選教育科研學術帶頭人,促進優秀教師羣體的成長。

7、開展國小創新課評選活動,推動課堂創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積極參加全縣優秀教科研成果評選活動,推廣優秀教科研成果。

8、加強教育科研培訓。積極參加全縣舉辦的教科研各級培訓班,提高科研管理能力,提高課題研究、管理、結題、成果推廣等基礎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