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鏡的作文

來源:文萃谷 3.31K

對鏡的作文1

總喜歡站在鏡子面前找到自信,在它的面前,我不需要任何的掩飾,在它的面前總是喜歡把自己的情感釋放得淋漓盡致,不參雜一絲的虛假,盡情的放縱自己,找到本屬於自己的快樂與成功。每個人的生活缺少不了一面幫助認清自己的鏡子,朋友、親人甚至對手,從他們的身上,往往可以學到自己不足的一面。

對鏡的作文

總是和她,這個可愛樂觀的女生,伴着快樂的音符一起走在上學放學的路上,是天生滋養出的性格嗎?似乎任何場合,任何時間,看到的永遠都是她那天真的笑臉,似乎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有兩個引以為傲的小酒窩,不論是什麼困難,她總是一笑而過,腦子裏裝着五花八門的鬼點子,更直白一點就是所謂的精力過剩吧,總是讓我感到莫名的輕鬆,從她的身上,我學到的是那難得的樂觀,彌補的是自身的不足,這面友情的鏡子,我想是每個人所擁有的最寶貴的財富吧!

不知是遺傳基因的問題,還是家族傳統的特徵,似乎哥哥姐姐的性格都是一致的內向,多動外向的就只剩下我一個了,尤其是妹妹,簡直就是內向中的極品,不過,在這個簡單純真的女孩身上,我看到的是堅持不懈的努力,都是要參加會考的,當她早起復習功課的時候,貪睡的我大概還在夢中享受我的美味吧,我佩服她的毅力,佩服她對學習的痴迷,畢竟這是我遠遠不及的。

每個人不可能看到完整的自己,但站在鏡子面前的時候,卻會把自己看得最真實,生活正是如此,煩惱的時候,互相傾訴,在結交益友的過程中,走向屬於自己的成功。

對鏡的作文2

一面鏡子,一種思考,一種人生。

歲月是一面鏡子,它照見了紅顏的易老,讓人感歎光陰的流逝;對手是面鏡子,它照見了自身的不足,促使我們取長補短、奮勇爭先;生活是面鏡子,它照見了我們來時的路,是我們心懷虔誠,踏實趕路。

喧囂人世,滾滾紅塵向前,催生多少綠樹,繁花亦凋零一路。曾幾度繁華幾度落敗,歷史的長河中波浪蕩滌盡這一切,留下的唯一不變的卻是鏡中的情結。

大唐盛世,貞觀雄風,我們固會仰慕太宗的雄才大略,然而且慢,我們是否忽略了這樣一面明鏡——他照見了太宗的“攻成德衰”和“志得傲物”;他照見了太宗的“因喜謬賞”和“因怒重刑”;他照見了百姓的疾苦;他照見了前朝的朽敗……他便是魏徵,一個敢於直諫深系百姓的好諍臣。唐太宗之所以能立下豐功偉業,流芳百世,其背後的功臣定是魏徵——一面活生生的鏡子。正因如此,才有太宗“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的千古一歎,這一歎既是對自己為人君的自戒,更是對“之鏡”的悲慟。

時光翻閲歷史的柵欄,撞擊時代的帷幕。

對於那些不願面對鏡子的人,時間只會留給它無法抹去的負罪的烙印。

前不久,華夏大地被一片陰霾所籠罩,“三鹿毒奶粉”讓人談虎色變,作為國家免檢的巨資企業一夜之間成為人們所唾棄的對象,究其根本是為了不法的利益而在產品生產中“掉鏈子”。面對無數的受害兒童,有的甚至是凋落在花朵之際的嬰兒,我們在悲痛之餘不禁斥責三鹿集團;之前小範圍的食品安全問題屢見不鮮,一個個發人深省的案例一次次向食品企業敲響了“以人為本”的警鐘,三鹿為何不把這些作為一面面血淋淋的鏡子,時刻照照以反省自己,從而生產出安全的食品?可惜三鹿沒有,它所有的只是求一時的暴利,然而為之付出的也不僅僅是企業的倒閉。我們無語……

生活中不是缺乏真善美,缺乏的只是我們是否虔誠、懇切地面對“鏡子”的心!

對鏡的作文3

翻開記憶的相冊,一連串的童年趣事放電影似的浮現在我眼前,可相信看了題目的你一定更想聽聽這一個小片段吧!或許你有些奇怪,是啊,我們只在《木蘭詩》中讀到過“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何來“對鏡貼瓜黃”之説呢?事出有因啊!

放暑假了,身為小小“電視迷”的我義不容辭的打開塵封已久的電視,迫不及待地準備過足一把電視癮。突然,我看到了一則廣告,上面的女士臉上貼滿了黃瓜,模樣真滑稽,她閉目養神,一副極其享受的樣子,並聲稱這樣能美容,我將信將疑貼黃瓜真的能美容嗎?

為了找出答案,我決定親自試一試,説幹就幹,我拿了一根黃瓜清洗乾淨,接着“刷刷刷”幾刀切下黃瓜片,健步如飛地跑到鏡子前,興沖沖地拿起黃瓜就往臉上貼,哎呀,不好,貼一個落一個,怎麼回事,不看不要緊,一看嚇一跳,哇噻,洋相出大了,這哪是片,分明是“塊”嗎!這都是我缺乏動手經驗和做事馬虎的體現,我不好意思的吐了吐舌頭。

為了達到和電視裏一樣的`效果我不得不重新拿起了菜刀。這一次,我吸取了上次失敗的教訓,急於求成,粗心大意,小心翼翼地切了起來,這次幹得不錯,可以算我的得意之作,瞧,薄如蟬翼,不過有一點遺憾,小圓片經過我手成了多邊形。接着,我拿起我的戰利品,得意洋洋的回到鏡子前,將它們一一分佈在我的臉上。啊,薄薄的感覺就是不一樣,水靈靈的,晶瑩剔透,我欣賞着鏡子中的這個人,怪模怪樣,活脱一個小丑模樣,接着,我邁着碎步,小心翼翼地坐到沙發上,等待着……

不知不覺30分鐘過去了,我細心地卸下了臉上的薄片,“密封”了半個小時的皮膚終於又呼吸到了新鮮空氣,如釋重負,再看看黃瓜片,它們有了翻天覆地地變化,彷彿從青春時代亭亭玉立的美少女變成了乾巴巴的老太婆,就像一張張若不經風,長滿皺紋的黃紙,輕輕一撕就破了,再也不像昔日汁水四溢了,再看看我的皮膚,吸取了它們一生的精華,變得冰冰爽爽的,充滿水分,彈性十足,實驗成功!

我找到了答案,答案是肯定的。這也使我對被我視為小丑的黃瓜刮目相看,之後,我查了有關黃瓜的相關資料,它的營養價值及好處等使它在我心目中不斷升級,小丑變公主!

對鏡的作文4

作為一名大學聯考作文評卷員,在十多年的大學聯考作文的評閲中,我多麼想了解考生,瞭解他們的心路歷程、情感狀態、思想水平,可是我難以看見年輕跳動的心,難以發現真實的自我,特別是與今年作文話題有關的真實的自我批評、謙虛的與人為師,更是難以看見。我的感受是考生的生活體驗太少,情感表達虛假,具體表現在大話空話猖獗,杜撰之作氾濫,表情達意矯情,心理狀態空缺。但是今年大學聯考作文〈湖北卷〉滿分卷《鏡中日本》卻讓我的眼睛為之一亮,以下我從三個方面加以評説。

一.三面清晰的鏡子

今年大學聯考作文〈湖北卷〉是要求以買鏡子為話題作文,《鏡中日本》的作者站在歷史的高度,以“位卑未敢忘憂國”的胸懷為我們民族買來了三面清晰的鏡子。

第一面鏡子,文章是這樣表述的,可是另一個腐朽的帝國卻在明治維新之後睜大眼睛,張開雙臂,接受挑戰,重喚生機。這是一面值得深思的鏡子,它告訴我們要對現實有清醒的認識,要認識自己的落後和不足,採取一定的措施,喚起民眾,振興民族。可是中國封建王朝又有幾代皇帝能夠這樣呢!作者接着説,於是,古老的中華甦醒了,在維新變法、洋務運動中尋找重新崛起的機會……只是這一覺睡得太久,這一步邁得太遲。字裏行間,飽含深思,情感再現,憂國憂民。

日本侵略中華大地是一個難得的反面教材,作者卻別開生面挖掘出這場侵略戰爭中日本民族“鋼鐵一般的意志”、“難以想象的團結和紀律”――這是第二面鏡子,共產黨人在這面“鏡子”的反襯之下,團結全國人民,英勇抗戰,“找到自己而最終取得勝利”。這裏作者的思路是開闊的,思想是獨特的,態度是明顯的,觀點是明確的。作者沒有從指責侵略戰爭的角度落筆,而是從這個民族的本質着筆,指出這個民族內在精神的閃光點,這裏作者緊緊扣住作文話題,以一雙慧眼認清了共產黨人所買的“鏡子”,這實際上是生活在21世紀的我們尤其應該買的鏡子,在此,我們不得不佩服作者思想的開闊,角度的新穎。

文章第四段,作者的筆墨又回到了現實,寫了在改革開放的背景下,中國市場經濟之中工業生產的某些誤差,這裏作者肯定了日本民族的“精明和細緻”,同時也是為我們買來的第三面鏡子,正是因為這種“精明和細緻”才使他們又一次在世界經濟領域裏成為弄潮的高手。作者在驚歎日本人高明的同時,又對中國經濟流露出了憂思,正是這種愛國情懷,作者才能把這面鏡子看得分明,買得放心。

這三面不同歷史時期的鏡子,都必須是我們民族應該買來的,買來的過程實際上是認清自我、正視自我的過程,只有買來,我們的民族經濟才得以騰飛。小小的作者能夠從歷史、經濟、哲學的角度,對中國經濟進行全方位的深思,不得不讓人佩服。

二.三種不同的文化

一篇八百字的文章,如同一個小小的工藝品,是因為作者能夠將三種文化巧妙的融入其中,使其含金量更大。讀這篇文章,感覺是在散步,跟隨作者來到了唐朝,我看到了“瓦當不再鋥亮”、“歌舞昇平的霓裳不再綺麗”、“昨日繁華漸漸褪去”。然後又跟隨作者來到了西域,我感受到的是“駝鈴叮噹作響”,“駱駝身上滋滋冒着熱氣”,這裏作者涉及到了第一種文化――古代文化,包括了古代建築文化、古代服飾文化、古代城市文化、古代經濟交流文化。作者涉及以上文化,並非故作賣弄,也非空洞矯情,而是緊扣作文話題,試想,泱泱唐朝,貞觀之治,經濟繁榮,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聲震全球,可是後來為什麼繁華不在?答案只有一個:沒有買明鏡。這裏作者對古代文化的消解的惋惜之情躍然紙上,對唐人不買明鏡的做法進行有力的鞭笞,警世醒世,筆墨委婉而力透紙背。

作者還把筆墨觸及到當今中國,對第二種文化――現代文化中的某些現象進行冷靜思考,可歸納為以下幾點,第一,文化的傳統性與現代性的矛盾,當今中國儘管改革開放意識逐漸增強市場,經濟大潮一潮高過一潮,可是在思想模式、行為方式等方面還流存着古代文化之中的某些劣根,體現在體制落後而改進不大,思想保守而固步不前,方式呆板而缺少活力,這些劣根影響了現代文化及其走向。第二,強勢文化侵蝕弱勢文化,現代文化被利用。茶杯――中國陶瓷藝術的傑作,日本人卻在中國發明的茶杯上“做了小小的改進讓它更適合高鼻子的白種人,就把他的茶杯遠銷各地”,中國的茶杯被人利用、加工,本土的陶瓷等諸多文化就是這樣慢慢被侵蝕,國人為什麼不能把陶瓷藝術發揚光大,推陳出新,而讓日本人捷足先登呢?我們的現代文化處於弱勢狀態,我們為什麼不能將它轉變為強勢呢?

第三,外國文化,這裏主要指日化,作者的用意是將它與中國文化進行對照,突出日化中的閃光點,這種閃光點就是我們必須買的明鏡。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縱向的兩種文化與橫向的兩種文化交織在文章之中,使其內容十分豐富,意味十分悠長,我們真的要佩服作者的匠心。

三.三種不同的語言

第一,古色古香的語言。品味文章的語言,我彷彿置身於遙遠的古代,置身於大唐帝國的樓台亭閣、園林宮殿,一陣陣古色古香的古風撲鼻而來,深吸一口你彷彿就要變成古人似的,你看吧,不再鋥亮的瓦當,不再綺麗的霓裳,漸漸褪去的繁華,駛去的一葉扁舟,叮噹作響的駝鈴,冒着熱氣的駱駝,這些詞句,作者信手拈來,自然貼合,構成了文章古樸的風景。

第二,形象生動的語言。請看“一個名叫日本的民族在中國的臂彎裏成長”流露出多少無奈與痛楚,“閉關鎖國的清政府不過是一個戴着yin粟花冠的瞎眼老人”這一比喻多麼有力的抨擊了近代中國的賣國嘴臉。而貼着膏藥的軍艦駛進我們的海洋,大力丸的廣告貼在中華的傷疤上,六朝古都被鮮血浸染又是多麼恰倒好處的再現了我們民族苦難的歷史。

第三,不枝不曼的語言。形容古代美女,常道多一份則肥,少一份則瘦,形體適中,恰倒好處,的語言正是這樣,這是作者長期積累語言的結果,十年磨一箭,功到自然成,理所當然。

以上是我對文章的基本看法,寫這麼一篇文章,只是想給戰鬥在大學聯考備考前線的同行提供一個例子。我要特別説明的是《鏡中日本》等滿分作文給我們平時的教學有許多啟發,第一,必須運用新課程理念教學。積累語言是學生自己的事情,思想的形成也要學生自己動腦,必須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滿堂灌等傳統的教學方法不能讓學生積累語言,形成思想。第二,必須培養學生獨創能力和精神。對事物的看法應該有自己的獨特一面,不能滿足於人云亦云,橫看成嶺側成峯,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萊特,課堂上的教師應該培養學生這種能力和精神。

路漫漫其修遠,大學聯考一年又一年,希望我們作文教學這棵大樹結出的《鏡中日本》這樣的果實!

對鏡的作文5

憑窗而望,看到的是市井的喧囂嘈雜。

對鏡凝視,審察的是自我的無處遁形。

雲在青天,隨風捲舒,水在瓶中,隨器顯形。那麼,請告訴我,什麼是萬物的本質。真相永遠躲在捉摸不定的表象後。窗外,是人來人往的大潮;鏡裏,是低頭頷首的自我。在黑夜中獨行,拽住真相的衣角,我又需要一扇怎樣的窗,一面怎樣的鏡!

玻璃鏡窗,浮誇易碎,永遠只是表象,一切都是變幻莫測的,就像安徒生筆下瘋狂起舞的紅舞鞋。鋼筋水泥之上,多少人臨着窗牗,看見所謂職場達人、業界精英,於是竭力追趕卻是枉自嗟呀;反觀當下,多少女孩為了鏡中的精緻面容不惜去整容,過着痛不欲生的生活。朋友們,你是否看清,玻璃鏡窗上是歡喜,抑或是不為人知的悲傷,究竟是美麗,抑或是血肉模糊的恐怖。難道不是它一直在想方設法欺騙我們,待發現時,已然身陷泥沼,無法自拔。

以人為鏡,成就人生自然天成的大氣象,以書為窗,縱覽大千世界的林林總總。每一個人的一生中,總會遇到很多張嘴閉嘴皆是諡美之詞的人,但是毫不客氣指出缺點的朋友能得幾回逢?著名雕塑家戴逵為了爐火純青的技藝躲在佛像內,屏息聽取香客的評論並苦心研究,對被褒讚的部分與被批評的部分做到心中有數,終成大氣候。試問,若戴逵身邊之人都阿諛諂媚,又何來“瓦棺寺”三絕之一,以人為鏡,仰面花開。馬克思伏案於圖書館,幾十年如一,凳子陷入地板幾寸,故有《資本論》的卓爾不羣。以書為窗,做一個山中高士,洞察事物的興衰更替,記住過去,預測未來。假如馬克思不能靜心讀書,而是流於表象又怎會發現歷史的祕密,從而給他人一把通往伊甸園的鑰匙。

心靈是最纖瑕不染的鏡窗。美國哈佛大學的教授斯克在一次在上課,聽到清脆鳥語,痴望於枝椏上的知更鳥,往門外走去:“抱歉,孩子們,我與春天有個約會,我得走了。”多麼美意的言談。在尋常人看來毫無特色的景象是他心中至美的風景。老子云:“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境由心生,通過心靈的窗户,飛過薄薄的早晨,卻一個地方,那裏的花崗石都喜愛露水,不也是一種豐盛的生活嗎?心靈上的鏡像是最真實的自我,不虛美、不隱惡、不偽善,黑夜中的鏡子裏是一個戰戰兢兢的靈魂,因為在這裏設有花裏胡哨的表象,有的只是心靈的審判,不會因為你穿金戴銀抑或衣不蔽體而不同,那些叫囂着“你是站在黨這邊還是站在百姓這邊”的禽獸們汗顏嗎?

憑窗而望,對鏡凝視,希望天下人皆能撥開雲霧見天日,透過捉摸不透的表象,看清事物的本質。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