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小説

來源:文萃谷 1.89W

老人與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是海明威於1951年在古巴寫的一篇中篇小説,於1952年出版。《老人與海》是海明威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圍繞一位老年古巴漁夫,與一條巨大的馬林魚在離岸很遠的灣流中搏鬥。《老人與海》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學中的突出地位,對於他1954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也起了重要作用。後有同名電影、動畫、歌曲等作品。

老人與海小説

《老人與海》是現代美國小説作家海明威創作於1952年的一部中篇小説,也是作者生前發表的最後一部小説。它一經問世,便在國際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在當時的文學界掀起了一陣“海明威熱”。它講述了古巴老漁夫聖地亞哥在連續八十四天沒捕到魚的情況下,終於獨自釣上了一條大馬林魚,但這魚實在太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盡,被他殺死了綁在小船的一邊,在歸程中一再遭到鯊魚的襲擊,最後回港時只剩下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它再次向人們證實了海明威作為20世紀美國傑出小説家的不可動搖的地位和卓越的功績。這篇小説相繼獲得了1953年美國普利策獎和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

作者簡介

歐內斯特·米勒爾·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美國小説家。海明威出生於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郊區的奧克帕克,晚年在愛達荷州凱徹姆的家中自殺身亡。海明威代表作有《老人與海》、《太陽照樣升起》、《永別了,武器》、《喪鐘為誰而鳴》等。海明威被譽為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並且是“新聞體”小説的創始人,他的筆鋒一向以“文壇硬漢”著稱。海明威的寫作風格以簡潔著稱,對美國文學及20世紀文學的發展有極深遠的影響。

中文名:歐內斯特·米勒爾·海明威

外文名:Ernest Miller Hemingway

國籍:美國

出生地: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郊區奧克帕克

出生日期:1899年7月21日逝世日期:1961年7月2日職業:記者,作家

主要成就: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新聞體”小説的創始人

代表作品:《老人與海》《太陽照樣升起》《永別了,武器》《喪鐘為誰而鳴》

《老人與海》:作者海明威,美國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老人與海》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古巴老漁夫聖地亞哥在連續八十四天沒捕到魚的情況下,終於獨自釣上了一條大馬林魚,但這魚實在太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盡,被他殺死了綁在小船的一邊,在歸程中一再遭到鯊魚的襲擊,最後回港時只剩下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這雖然是一個故事簡單、篇幅不大的作品,但含義豐富,很多教師把它作為英雄主義教育的教材,推薦給廣大學生,使之成為經久不衰的暢銷書。

作者海明威(18張)1899年7月21日,海明威出生在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郊外橡樹園鎮一個醫生的家庭。他的父親酷愛打獵、釣魚等户外活動,他的母親喜愛文學,這一切都對海明威日後的生活和創作產生了不少的影響。中學畢業後,海明威在美國西南的堪薩斯《星報》當了6個月的實習記者。這家報館要求新聞報道簡捷明快。海明威在《星報》受到了良好的訓練。

康復後的海明威作為加拿大多倫多《星報》的記者常駐巴黎。他對創作懷着濃厚的興趣,一面當記者,一面寫小説。他的創作得到當時著名小説家的鼓勵和指點。在近10年的時間裏他出版了許多作品,其中最有名的.是《太陽照常升起》。《太陽照常升起》是海明威第一部重要的小説。寫的是像海明威一樣流落在法國的一羣美國年輕人。他們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迷失了前進的方向,戰爭給他們造成了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巨大傷害,他們非常空虛、苦惱和憂鬱。他們想有所作為,但戰爭使他們精神迷惘,爾虞我詐的社會又使他們非常反感,他們只能在沉淪中度日,美國作家斯坦因由此稱他們為“迷惘的一代”。這部小説是海明威自己生活道路和世界觀的真實寫照。海明威和他所代表的一個文學流派因而也被人稱為“迷惘的一代”。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海明威懷着要親臨戰場領略感受戰爭的熱切願望,加入美國紅十字會戰場服務隊,投身意大利戰常

大戰結束後,海明威被意大利政府授予十字軍功獎章、銀質獎章和勇敢獎章,獲得中尉軍銜。伴隨榮譽的是他身上237處的傷痕(被炸彈彈片嵌入身體留下的)和趕不走的惡魔般的戰爭記憶!

1928年,海明威離開了巴黎,居住在美國的佛羅里達州和古巴,過着寧靜的田園生活。他經常去狩獵、捕魚、看鬥牛。但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海明威無法再過寧靜的生活了。1937年至1938年,他以戰地記者的身份奔波於西班牙內戰前線。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作為記者隨軍行動,並參加瞭解放巴黎的戰鬥。

1929年,海明威的長篇小説《太陽照樣升起》和《永別了,武器》是“迷惘的一代”文學的最好作品。小説的主人公亨利是個美國青年,他自願來到意大利戰場參戰。在負傷期間,他愛上了英籍女護士凱瑟琳。亨利努力工作,但在一次撤退時竟被誤認為是德國間諜而險些被槍斃。他只好跳河逃跑,並決定脱離戰爭。為擺脱憲兵的追捕,亨利和凱瑟琳逃到了中立國瑞士。在那裏,他們度過了一段幸福而寧靜的生活。但不久,凱瑟琳死於難產,嬰兒也窒息而亡。亨利一個人被孤獨地留在世界上,他悲痛欲絕,欲哭無淚。小説在戰爭的背景下描寫了亨利和凱瑟琳的愛情,深刻地指出了他們的幸福和愛情是被戰爭推向毀滅的深淵的。

1940年,海明威發表了以西班牙內戰為背景的反法西斯主義的長篇小説《喪鐘為誰而鳴》。作品描寫了主人公美國青年喬頓,他志願參加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鬥爭,奉命在一支山區游擊隊的配合下,在指定時間炸燬一座具有戰略意義的橋樑。喬頓炸燬了橋樑,在身負重傷的情況下獨自狙擊敵人,等待他的是死亡。喬頓有高度的正義感和責任心,他因自己能為反法西斯鬥爭捐軀而感到光榮和自豪。這部作品是海明威中期創作中思想性最強的作品之一,在相當程度上克服和擺脱了孤獨、迷惘與悲泣的情緒,把個人融入到社會中,表現出為正義事業而獻身的崇高精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