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是哪個朝代

來源:文萃谷 8.89K

導語:愚公,是神話傳説的人物,“愚公移山”故事的主人公。下面小編為你整理的愚公是哪個朝代,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愚公是哪個朝代

愚公是哪個朝代

古時有位年近九旬的北山愚公,因苦於門前太行、王屋兩座大山阻礙出入,就立志剷平這兩座山。家人、鄰里都來相助。他們終日劈山運土,往返於渤海和太行之間,常年不息。河曲智叟譏笑愚公“愚蠢”。愚公對智叟説:“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們每天挖山不止的精神感動了天帝,天帝就派誇、蛾氏二神把大山揹走了。這個傳説包含着“有志者事竟成”、人定勝天的思想。古今文學家、藝術家、政治家都曾經運用這個傳説。毛澤東曾用愚公移山的故事鼓舞和教育人民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

愚公村

平田修地,在農村算不了新鮮事。一個村堅持常年修山不停,造地不止,卻不多見。隴縣城關鎮黃家崖村四年時間修地2100畝,使全村近三分之一的“雞窩田”、“皮帶田”變成了水平梯田,成為該縣農田基本建設“樣板村”。黃家崖村幹部羣眾用他們的堅毅和執着詮釋了當代“愚公”精神。

黃家崖村位於縣城北部淺山區,全村9個村民小組,335户1287人,7700畝耕地分佈在水銀河兩岸的樑峁上,水土難留,耕作不便。説起修梯田的初衷,該村支書張雙錄介紹説,村上的主導產業是農業,但農業基礎條件差,90%的耕地都是坡地,廣種薄收,產量不高,畝產只有二、三百斤。2004年正趕上縣上實施小流域綜合治理,整修梯田300多畝,村民搶着種,為此還鬧了不少意見。在此情況下,村班子商量後決定把修梯田的事接着幹下去,就這樣一直幹到今天。2005年村上集資4萬元,購買了一台推土機,專門用來修地。同時購買了一台小型拖拉機,拉油送水,解決修地的後勤保障。從此,這台推土機就像一頭不知疲倦的老黃牛,四季轟鳴在黃家崖的樑樑峁峁上。他們採用人機結合的辦法,機械推土,人工整平,大大提高了修地的進度和質量。水利部門得知情況後,在技術和資金上給予大力支持,派來技術人員規劃放線,指導施工,先後安排項目資金10多萬元,更加堅定了他們平田修地的信心。

幾年來,黃家崖人不怨不等,自力圖強,平均每年新修改造梯田500多畝,累計移動土石方37.8萬立方米,義務投勞1.26萬個。有付出就有回報,如今該村人均擁有梯田1.63畝,每年可增產糧食31萬公斤,實現了水不出田,土不下山;大災不減產,小災保豐收。今年,村民張喜全在新修的地裏種了四畝小麥,畝產超過了600斤,張喜全高興地説:“今年的收成翻了一番,多虧了把地修平!”他們還在新修地坎上栽植優質核桃1300畝,成林後又將是一筆可觀的收入。

如今走進黃家崖,看山山青,看地地平。談到未來的打算,樸實的張支書告訴我們,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修地的事一直要幹下去,只要對羣眾有利的事就要咬定青山不放鬆。

夢圓

愚公移山的故事發生在王屋山,王屋山上有王屋鄉,王屋鄉里有愚公村,而愚公村便是傳説中愚公的故鄉。

出濟源市區,西行35公里便是王屋鄉。

沿濟邵(邵原鎮為濟源市最西的一個鎮)公路西行,王屋山的俊秀挺拔與山勢陡峭盡入眼中,不由得感慨王屋鄉之偏遠及王屋鄉人出行的諸多不便,由此更明白老愚公在年且九十之際,扣石墾壤,要移走太行、王屋二山願望之迫切。

眼前的濟邵公路,雙向兩車道,雖隨山勢變化而曲折彎轉,但路面十分平坦。一路西行,公路兩邊的`防護林連綿不斷,風景秀麗。

同行的趙公文不斷感慨,感歎這條道路的貫通給愚公後人帶來的巨大變化。

趙公文是濟源市記者協會祕書長,老家在濟源市西的邵原鎮,距市區55公里,他對濟邵公路開通前後山區的變化感受最深:“我1986年離開邵原鎮,在這之前,從邵原鎮到市區只有一條彎彎曲曲的山路,我父親那時候是村支書,每次到縣裏開會都要在山上走100多裏。村民養些豬、羊也賣不出去,貧窮落後是自然的。”

1987年,濟邵公路修成。1997年、2000年,濟邵公路兩次大修,擴整路面,濟源西部的幾個鄉鎮徹底告別了交通閉塞的落後狀況。

40分鐘後,汽車停靠在王屋鄉愚公村村口。正對村口的是愚公移山紀念廣場,廣場高高的平台上立着巨大的愚公移山羣雕,老愚公左手叉腰,右肩荷鋤,正對着愚公村村口蜿蜒而來的柏油公路。

相隔兩千年後,愚公出山的夢終於圓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