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立秋節氣代表的意思

來源:文萃谷 1.2W

立秋之後,雖然天氣還不會立馬涼快下來,很多古代詩人總是對秋天有特別的感觸。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2023立秋節氣代表的意思,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2023立秋節氣代表的意思

立秋節氣代表的意思

立秋的意思是秋季的開始,表示收穫的季節來臨了,同時也意味着降雨、風暴、濕度等趨於下降或減少,在自然界,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蕭索成熟。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雖然立秋後便意味着秋季已經來臨,但並不代表酷熱天氣就此結束。立秋時正處於三伏的中伏階段,之後還有末伏,因此也有“秋後一伏”的説法。

立秋節氣如何養生

1、立秋節氣的穿衣服也是很有講究的,春捂秋凍要適宜。秋天添衣是必要的但是以自己略感涼而不是寒冷為宜。不要穿得暖暖和和、裹得嚴嚴實實。

2、飲食要學會調理脾胃,可以為秋冬寒冷季節打下良好的基礎。少吃涼性水果和食物,尤其是腸胃不好的人更應注意。

3、晚上可以9到10點睡覺,早上5到6點起牀比較合適。早卧可以養陽,早起可以使肺氣舒展,讓身體精神煥發。

立秋農事活動

“秋”的含義,有莊稼快成熟的意思。從立秋開始,陽氣漸收,萬物內斂,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成熟結果。廿四節氣反映了四時“氣”的變化,立秋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節點。《爾雅》:“秋為收成”。《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説文解字》對“秋”解釋:“秋,禾穀熟也。”秋天是禾穀成熟、收穫的季節。

秋後還有一伏,立秋前後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温仍然較高,各種農作物生長旺盛,中稻開花結實,單晚圓稈,大豆結莢,玉米抽雄吐絲,棉花結鈴,甘薯薯塊迅速膨大,對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會給農作物最終收成造成難以補救的損失。所以有“立秋三場雨,秕稻變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黃金”之説。雙晚生長在氣温由高到低的環境裏,必須抓緊當前温度較高的有利時機,追肥耘田,加強管理

立秋節氣吃什麼傳統美食

1、吃茄子

立秋吃茄子的民俗出自明朝的一個傳説。傳説明朝大將徐達打下元大都北平府之後,大將常遇春手下有個兵,偷了農民的一個香瓜。常遇春治兵非常嚴格,要把偷瓜的那個兵處以死刑。這時,農民出來了,説元大都有習俗,立秋拾瓜不算偷。常玉春聽到這話,就赦免了那個兵。沒料到,一説立秋拾瓜者無罪,其他士兵都開始搶瓜。為了犒勞士兵,常遇春找到了貼秋膘的替代品——蔬菜之中唯一有肉感和肉味的茄子。於是,立秋吃茄子的民俗也就流傳了下來。

2、南京“啃秋”

本週日就將迎來立秋節氣,立秋是夏至後第三個節點。在老南京立秋節氣上,有着“啃秋”的習俗,還有一些非常有趣的説法,比如“秋後十八盆”,表示立秋後還有長時間的炎熱;另外,關於立秋還有公秋和母秋之分,更有“公秋涼爽母秋熱”的説法。

3、北京“貼秋膘”吃肉

每年立秋,按照老北京的習俗要吃肉食,即“貼秋膘”。京城一些老字號肉食櫃枱前,選購肉食製品的顧客就會排起了長隊。一旦立秋,雖仍然很熱,而人們的身上再無濕粘不適之感,畢竟涼爽的秋天快要到了。於是就開始萌發了要做點好吃的想法,以補償入夏以來的虧空,吃什麼呢?最解饞的是燉肉!用吃燉肉的辦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補回來,所以叫“貼秋膘”。

4、山東吃“渣”

山東萊西地區則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種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並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這麼多食俗大都為防痢疾,足見我國勞動人們對秋季腹瀉的防範意識。

5、天津流行“咬秋”

立秋除了“貼秋膘”,天津等地還流行“咬秋”。人們相信立秋時吃瓜可免除冬天和來春的腹瀉。清朝張燾的《津門雜記·歲時風俗》中就有這樣的記載:“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清時人們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湯等放在院子裏晾一晚,於立秋當日吃下,為的是清除暑氣、避免痢疾。

6、四川喝“秋水”

四川東、西部還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全家老小各飲一杯,據説可消除積暑,秋來不鬧肚子。

7、杭州吃西瓜

江南一帶還有立秋日吃西瓜的習俗。過去在杭州一帶流行食秋桃。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8、吃南瓜好

立秋人們要吃南瓜,此食物被認為是“搶秋膘”的首選食物。這是由於入秋以後,氣候乾燥,皮膚黏膜水分加速蒸發,身體容易出現燥熱情形。而南瓜具有潤燥的功效,同時能給人以飽腹感,認為吃了南瓜能夠儲備過冬的能量。當然南瓜的功效遠遠超過這些了,中醫認為,南瓜性温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消炎止痛、解殺蟲的功能。

立秋節氣的氣候特點

從這一天起,秋天開始,秋高氣爽,此後,氣温由最熱逐漸下降。

“立秋”到了,但並不是秋天的氣候已經到來了。劃分氣候季節要根據“候平均温度”,即當地連續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時節。中國地域遼闊,雖各地氣候有差別,但此時大部分地區仍未進入秋天氣候,況且每年大熱三伏天的末伏還在立秋後第3日。尤其是中國南方此節氣內還是夏暑之時,同時由於颱風雨季節漸去了,氣温更酷熱,因而中國醫學對從立秋起至秋分前這段日子稱之為“長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