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什麼時候立春

來源:文萃谷 2.58W

立春節氣的到來喻意春季的開始,經過了漫長的冬天是否對春天期待已久。您知道每年什麼時候立春呢?立春是什麼時候呢?立春習俗有哪些?

每年什麼時候立春

每年什麼時候立春

不同年份的立春並非都是2月4日,一般情況下是在2月3日或4日之間變動,但有些年份也出現過2月5日立春的情況,因此可知,不同年份的立春並不一定是同一天。

天文專家指出,2月4日立春的年份是最常見的,但有些年份也出現過2月3日和2月5日立春的情況。比如,1900年—2000年這一百年間的統計顯示,立春只有2月4日和2月5日這兩天,沒有2月3日。

而本世紀開始的100年間,立春只有2月3日和2月4日這兩天。查閲資料,上一次2月3日立春發生在1897年,距今121年,而下一次則是3年之後的2021年。

那麼為何每年的立春時間不是同一天呢,這跟節氣的定義有關。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運行一週又回到春分點,為一個迴歸年。

由於太陽的週年視運動並不均勻,因此節氣的具體時間就會有微小的變化。同一個節氣,每年都要比前一年滯後6小時或5小時,遇到閏年則要在此基礎上提前24小時。在日期上的'反映是,同一個節氣在平年與前一年保持不變或滯後1天;在閏年與前一年保持不變或提前1天。於是,立春的日期就有2月3日、4日和5日這三種情況了。

立春習俗有哪些

吃喝

俗話説:“春吃花,夏吃葉,秋吃果,冬吃根。”古人春天尤愛“吃花”,據《隋唐佳話錄》記載,武則天每年農曆的二月十五日遊園賞花,令宮女採集百花,和糯米一起搗碎蒸熟,名叫“百花糕”,賞賜給文武百官品嚐。

在唐代,春天採花做花糕很普遍。傳説房玄齡的老婆,每年春天,親自挎籃子到地裏採花,回家後做成花棗糕。房玄齡每每等老婆吃的差不多了,才吃幾口,也因此,房玄齡落了一個怕老婆的名聲。

春天,古人還喜歡做花粥花菜。宋代林洪在《山家清供》中記載:“將梅花瓣洗淨,用雪水煮;待白粥熟時同煮。”明代王象晉在《羣芳譜》中寫道:“玉蘭花饌。花瓣洗淨,拖面,麻油煎食最美。”

古代的文人雅士愛在春天做“花茶”。清代徐珂在《清稗類鈔·飲食類》中記載:“梅花點茶。梅將開時,摘半開之花,帶蒂置於瓶,每重一兩,用炒鹽一兩灑之,勿用手觸,必以厚紙數重密封,置陰處。次年取時,先置蜜於盞,然後取茶二三朵,沸水泡之,花頭自開而香美。”

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動,事先必須做好準備,進行預演,俗稱演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進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來。迎春設春官,預告立春之時。然後祭句芒神,句芒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古時祭祀完句芒神就由郡縣太守等象徵性耕種,並打春牛,代表民間可以進行耕種了。

遊春(探春、遊行)

遊春是一項流行於民間的祭祀遊行活動。隊伍先是報春人打扮成公雞樣子走在隊伍前,由一羣人抬着巨大春牛形象,其他人打扮成牧童牽牛、大頭娃娃送春桃等各種象徵春天的形象。這次遊春之後就是意味着可以開始踏青的信號,一直到端午之間都是遊春的好時候(立春那日遊春也叫探春)。

咬春

北方吃的食品是春餅,而南方則流行吃春捲。吃春餅和春捲,是人們對“一年之計在於春”的美好祝福。值得一提的是,立春這一日,中國民間“咬春”的另外一種食品是蘿蔔。比較普遍的説法是可以解春困。其實其意義並不限於此,除解困外,蘿蔔還可以解酒、通氣,具有營養、健身、祛病等功效。

打春

又叫“鞭春牛”“鞭土牛”,起源較早,這種方式體現了人們對五穀豐登的美好期盼。因為,春牛在塑制時,往往要在肚子裏塞上五穀,當牛被打爛時,五穀就流了出來。人們歡笑着拾起穀粒放回自己的倉中,預示倉滿糧足。一些農村仍有“鞭春牛”的風俗。

熱門標籤